摘要:為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有效促進亳州體育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梳理了亳州及其體育文化產業相關的研究資料,現場調查了省級特色小鎮等產業的實際發展,對研究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實施專家訪談法等具體研究方法,重點對亳州市體育文化場館、體育文化旅游景區、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特色小鎮和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等方面內容進行了調查分析。研究中發現亳州歷史悠久,文化資源厚重,區域特色顯著,但也存在著體育文創產品創新單一、體育產業結構短板明顯、體育文化生態環境一般、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潛力大、省級特色小鎮影響力薄弱等現實困境。結合亳州特色及體育文化產業發展實際,通過整合體育文化發展的創新力、優化體育文化產業結構、創新體育文化旅游新業態、搭建體育文化服務平臺、提高特色小鎮的影響與競爭力等具體應答,以茲為亳州市體育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體育產業" 養生文化" 亳州市" 現實困境" 應答
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精神,文化產業的健康高質量發展將是有效促進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極。亳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區位優勢明顯,交通通信便捷。亳州民風淳樸,高蹺、華佗五禽戲、陳摶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晰揚掌、木蘭劍等獨具特色的民俗民風作為我國文化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繁多,特色鮮明。歷史文化名人眾多,如一代神醫華佗、一代梟雄曹操、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先秦莊子學派創始人莊子;花木蘭、陳摶、柳下惠、商湯、張良等歷史名人,共同增加了城市文化的底蘊與厚重。
1、亳州市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現實
1.1、體育文化場館
文化體育場館是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傳統物質依托,是亳州市體育產業的發展的基礎和保障。目前,已建好并投入使用的文體場館主要有亳州市體育館、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4大基礎場館建設,以及市府南路社區等12個社區文體中心,室外建設了諸如亳州市體育文化公園等開放性露天運動場所,共同為亳州市體育活動的開展以及體育文化的傳播、亳州市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必不可缺的活動平臺。然而,如何在現有基礎設施的基礎上,盡快配備配齊群眾需要的基礎設施,完善并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健身和健康的需求亟待改善與解決。
1.2、體育文化旅游景區
旅游景區現有36個,其中,如花戲樓等4A級景區共9個,門票分別從20-50元不等;如華祖庵、陳摶廟等3A級景區共27個,門票多為免費對外開放,僅有華祖庵、陳摶廟、曹操紀念館等為數不多的景區收取10-30元的門票。景區門票的收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經濟增長,同時也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其中,林擁城、潤耕天下占地面積較廣、自然景觀優美,多次作為亳州體育賽事的舉辦地,讓選手在體育比賽的過程中,切身體驗到亳州獨具特色的養生氛圍,感受到內涵厚重的養生文化,深化了亳州文化養生的城市魅力。調研中發現,亳州養生文化厚重,品牌效應相對不高,還需要結合亳州特色提煉品牌,創設體育文化產業效益,在滿足本土群眾現實健身需求的現實背景下,進一步服務地方經濟的健康高質量發展。
1.3、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歷經歲月沉淀、提煉出來的具有區域傳統體育文化特征的寶貴財產,是文化自信的深層保障,也是地方城市文化建設的基礎。亳州現有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共17項,其中,國家級項目華佗五禽戲是華佗在中醫學的基礎上,以虎、鹿、猿、熊、鳥等動作形態,創編的導引功法,開創了體育醫療的先河。通過調研發現,亳州市目前在體育非遺項目的傳承、發展以及傳承人的保護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如活動經費有限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相關活動的正常開展;而活動場所的不固定,為體育非遺項目活動的推廣與普及帶來諸多不便;傳承人青黃不接,項目傳承與發展受到影響,暨需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關注,并做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
1.4、省級特色小鎮
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的意見》(皖政〔2017〕97號)精神,安徽省先后確定了4批省級特色小鎮,其中,亳州市共5項,包括亳州市譙城區十河芍花養生小鎮、亳州市譙城區古井白酒小鎮、亳州市渦陽縣義門中藥養生小鎮、亳州市蒙城縣立倉農旅小鎮和亳州市經開區中藥電商小鎮。可見,亳州結合地方特色,分別從中藥、釀酒、賞花、農旅和電商5個方面重點構建地方特色,彰顯地方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成效。短時間內涌現出了一批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的精品特色小鎮,亳州在特色小鎮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1.5、體育文化產業
在文化宣傳與構建方面,實現了基礎設施建設上下一體化,從農家書屋到專業表演團體、從書籍報刊到廣播電視等文化傳播實施全覆蓋,確保文化建設和宣傳工作落到實處。在體育發展建設方面,根據群眾健身訴求,修建體育場館,組織各級各類體育賽事。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成功舉辦省內外各類體育競賽活動,在滿足廣大群眾健身健康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培養了群眾觀賞體育比賽、參與重大體育賽事的積極性和關注度,實現了體育與文化的宣傳、傳播、融合與發展,共同為亳州市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然而,如何結合亳州體育文化產業發展實際,有效實施業態融合,進一步促進體育文化產業的健康高質量發展亟不可待。
2、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現實困境
2.1、體育文創產品創新單一
亳州結合地方文化特色,深入挖掘城市文化產業資源,重點創設了“千古一亳”和亳州名人系列產品,并結合“亳州旅游后備箱工程”,打造了“亳州養生”公共品牌,并整合藥企、酒企、花草茶、藥膳等特色產品,實現了產業多點聯動。但在體育文化創設方面,僅是以五禽戲為主題打造了諸如卡通面塑擺件、五禽戲變色馬克杯、五禽戲鑰匙扣等產品,相對單一。目前除了有部分體育文化方面相應的書籍、體育服裝等常見產品外,尚缺乏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亳州體育文化創意產品。因此,在體育文化產業發展中,體育文化產品的創新性以及創新能力的開發與培養還有待于繼續提高。
2.2、體育產業結構短板明顯
目前,我國體育產業結構分類因缺乏統一的統計標準而面臨著分類困境。在理論層次方面,體育產業歸屬于第三產業。其中,體育產品制造業依然并將在以后的較長時期內仍居主導地位,而體育服務業在整個體育產業發展的歷程中所占比例相對較小,所起到的作用也相對不足,與其理論上的核心地位差距較大。而目前亳州市體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及其核心競爭力的培養則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如體育用品及產品制造的需求與規模、體育服務業的質量與供給、體育競賽表演活動的組織與效益、體育健身休閑活動的訴求及保障等均能直接影響著體育產業的結構。亳州整體經濟實力及其對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水平、體育文化公共設施的建設與文化推廣普及、群眾體育文化訴求與運動興趣愛好的培養等,直接制約著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因此,結合亳州整體發展以及體育文化產業特點,科學合理制定好頂層設計,優化資源配置,及時調整產業的發展方向勢在必行。
2.3、體育文化生態環境一般
為滿足廣大群眾對體育文化的訴求,亳州在體育場地、體育設施等方面不斷進行建設與完善。但因其配套設施尚沒有做到與時俱進,還缺乏“共建共享”的理念。如在體育生態環境中鮮少能夠看到體育健身指導的內容、健身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相關能夠直接掃碼獲取信息的途徑等能夠直接傳播體育文化的宣傳或標語,更多的則是入館規章制度、體育器材賠償辦法等,這些現有內容的設置不僅缺失了體育文化的傳播功能,更是缺少了體育文化生態環境的人文關懷,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體育運動養生的良好氛圍。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強和改進體育文化的生態環境,將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融入到體育鍛煉的生態環境,提升體育鍛煉的價值觀念,理解并尊重體育文化,將體育文化融入到群眾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創設良好的優質健身氛圍,以豐富并創新體育文化生態環境。
2.4、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潛力大
體育文化產業競爭力的強弱,直接代表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產業發展狀況。其中,居民生活質量水平、消費能力、企業的創新能力與高精尖人才儲備量等都將影響著其競爭力的大小。近年來,亳州市經濟發展快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在體育文化產業方面具體體現在整體的創新能力方面,尤其是體育文化內容的呈現、文化內容的原創性以及影響力方面與省內其他城市相比差距較大。產業市場拓展在傳統武術尤其是體育養生文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如健身氣功交流賽等,這些傳統賽事的成功舉辦將通過產業內部調整和資源配置的方式進一步提高體育文化產業的經濟力和整體效益。同時,亳州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武術之鄉”、“養生故里”、“文化名城”等城市名片效應,應具備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和能力。與省會城市相比,亳州依然存在體育文化產業實力不強、產業效益有限和產業關聯不成熟等相關問題。因此,如何突破體育產業發展困境,打造體育文化產業發展聯動,提升體育文化產業整體競爭亟待解決。
2.5、省級特色小鎮影響力薄弱
為進一步激發省級特色小鎮發展活力,引導各地學習借鑒先進做法,盤活本地資源,走出一條帶有區域特色的文旅高質量發展之路,亳州結合產業特色,做足工作。近日,安徽特色小鎮網絡影響力指數2023年3月榜單發布。從表1發現:在陽春三月的旅游旺季,亳州僅蒙城縣立倉農旅小鎮影響力指數位居第7,其他影響力指數相對較低,說明亳州特色小鎮建設在全省范圍內的影響力還有待于繼續提升。在對省級特色小鎮創建評估結果公示中,亳州市2個小鎮獲得優秀,表明亳州在芍花養生和白酒釀制方面有著長足的進展,但在省內乃至全國的影響力方面還需要繼續提升。
3、亳州市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現實應答
3.1、整合體育文化發展的創新力
亳州市在體育文化資源發展的現實基礎上,可通過體育文化產品創造能力的培養、體育文化市場微控能力協調、體育文化現象理解能力拓展和體育文化實踐融合能力扶植等方面進行創新。如在亳州傳統華佗五禽戲品牌構建中,結合亳州獨特的養生文化、中藥文化,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創新體育文化產品,結合旅游景點華祖庵,提高市場微控能力,在價格、技術、創意、資金等方面提高區域競爭力,形成亳州體育養生文化產業聯動,打造出獨具特色的體育養生文化產業鏈。同時,在適應和滿足現代人的體育文化訴求基礎上,增強本土傳統體育文化自信,將傳統體育文化與外來體育文化融合創新,創新發展體育文化產業。
3.2、優化體育文化產業結構
體育文化產業包含相應的產品、服務以及與之相關的生產和銷售等方面。其中,體育文化藝術服務是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也是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根本與宗旨;而產品、設備以及相關用品等的生產、加工和銷售方面則是其物質保障。在高度重視知識經濟的當下,體育產業發展應注重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扶持與管理,而區域文化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方面則是直接影響并制約著當地經濟的整體發展。針對亳州市傳統體育養生文化的顯著地位,在借鑒亳州“旅游城市”、“養生故里”等城市名片基礎上,依托華祖庵、陳摶廟等旅游景點,通過互聯網、電視、網絡APP等傳播媒介進行宣傳介紹,順應廣大群眾的體育訴求,加強區域市場宏觀調控、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產業發展結構、轉變服務方向、創設特色品牌、提高服務質量、創設體育文化產業效益。
3.3、創新體育文化旅游新業態
通過文化、旅游資源的合理配置,優化公共服務設施,順應群眾訴求,滿足體育旅游消費和發展支撐為輔助的互動性動力協調發展系統。同時,加強區域間系統內部各要素間的聯動與協同,構建符合亳州市發展現實的市場型、產品型和經營型新業態形式,如打造適合華佗五禽戲新需求、新競爭和新發展的市場性新業態;培養新產品、新技術和新融合的產品型新業態;以及結合市場開發,創新做法、投資和升級等經營型新業態的扶植等,協同推動體育產業的業態融合,以此提高業態融合發展的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豐富體育文化旅游新業態。
3.4、搭建體育文化服務平臺
構建體育文化服務平臺,可為亳州市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提高和服務監測提供全方位、一體化的實踐路徑。根據亳州市體育文化產業發展實際和群眾訴求,可創新開展文化創意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提升華佗五禽戲、六合八法拳等體育產品價值;落實籌建獨具亳州特色的體育養生文化小鎮,彰顯亳州本土體育文化自信;探尋亳州體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路徑,帶動區域體育消費;研發運動健康管理平臺,滿足群眾體育健康訴求。
3.5、提高特色小鎮的影響與競爭力
特色小鎮建設是區域產業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重要載體。自安徽省第一批省級特色小鎮創建至今,亳州結合本土白酒、中藥、文旅、電商等方面重點打造,特色小鎮建設取得一定成效,但影響和競爭力相對不足。在始終堅持體育產業發展“走出去”的思路背景下,借助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現實機遇,進一步將亳州體育產業推向更高的展示平臺。同時借助區域體育產業發展聯動機制,結合亳州產業發展特色,優化產業配置,實現產業融合,不斷提高亳州區域特色小鎮建設的影響力與競爭力。
近年來,亳州市始終堅持體育產業發展“走出去”思路,借助多種渠道和機會,尤其是借助淮河生態經濟帶、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發展等各種機遇,將亳州優秀體育文化產業推向更高的展示平臺,打造更廣泛的適合廣大人民群眾需求的產業、產品和服務。同時借助于區域體育產業發展聯動機制,有力地帶動了區域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在服務地方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亳州市作為皖北或淮河生態經濟帶范圍內的一個獨具特色的文化名城,整體發展潛力較大,在體育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還有相當長的探索過程,相信在國家政策引導和地方市政府的強力助推下,亳州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將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陳勇,王建.湖南省體育文化產業現狀及對策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7,37(5).
[2]李茹.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下安徽省體育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思考[J].宿州學院學報,2022,37(05).
[3]牟麗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文化發展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5.
[4]汪彬,汪俊祺.創意視角下徽州農村民俗體育文化產業發展及扶貧困境與對策[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20,36(06).
[5]李強,史儒林,汪立明等.青海省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化研究[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2(01).
[6]張德利,尹維增,李誠剛等.資源稟賦與文化認同:區域體育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研究——基于安徽體育產業發展的思考[J].體育與科學,2019,40(03).
[7]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消費的若干建議[Z].北京:國務院,2014.
[8]趙曉琳,竺大力.媒介深度參與與國外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經驗探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9,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