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殘疾青少年自小開始就存在身體某些方面的缺陷,導致他們在體育鍛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困難,嚴重影響了殘疾青少年體育的發展。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頒布,國家對全民健康水平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同時注重特殊群體的健康問題尤為關鍵,雖然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也獲得了明顯的改善,但針對小地方的特殊群體,如何去操作、落實仍然是目前的難題。本文將采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以及邏輯分析法對趣味田徑運動的發展現狀、趣味田徑運動項目自身的特點以及在殘疾青少年群體中開展的價值與實施路徑進行探討、論述、分析闡明相關問題,提出符合現實實際情況的實施路徑和有價值的應用性建議,為趣味田徑運動在特殊群體中的開展提供了現實理論依據。研究結果表明,趣味田徑運動實施過程中,仍需政府、殘疾人聯合會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扶持,同時加大對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設施器材的建設和投入等方式,從而促進趣味田徑運動在殘疾青少年中有條不紊地開展。
關鍵詞:趣味田徑運動" 殘疾青少年" 價值" 路徑
1、引言
根據目前的了解情況,作者針對研究的目的,對四川省自貢市6所特殊教育學校進行了實地調研,從而得知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開展現狀,教師一般都是根據不同殘疾程度的學生進行不一樣的體育項目活動,但大多數的時候都是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選擇運動項目,教師在教學中擔任著監督者和指導者角色,防止學生意外受傷,同時也發現許多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不高,意愿不強烈,寧愿自己一個人獨自在某個地方玩耍。因此,作者得知趣味田徑運動并沒有在特殊教育學校里面開展過,進一步表明本次研究具有一定的價值意義,在運動方面上為特殊群體的學生提升了運動技能和水平,同時在健康方面上使他們得到了基本保障,促進了殘疾青少年在快樂體育中逐步成長。
如果將趣味田徑運動作為一門體育課程項目引進到特殊教育學校,新穎的體育運動必然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一方面能達到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課程多樣化標準,不僅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對知識求知的欲望,而且讓學生接觸的事物更加廣泛;另一方面使特殊群體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健康精神得到滿足,讓他們通過各種團體合作、努力奮斗和不斷進取精神,獲得勝利所帶來的各種喜悅之情。新興運動項目不僅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相對殘疾青少年而言,他們本來接觸的體育項目少之又少,而且通過開展趣味田徑運動,充分挖掘學生的運動潛能,也可以作為選拔人才途徑之一。
2、相關概念的界定
2.1、田徑運動
眾所周知,田徑是“體育運動之母”。田徑運動是走、跑、跳、投等其他運動項目的總稱。田徑運動是學校各項體育項目的基礎,它可以使一個人的體能和運動技巧能力得到全方位、高效率的提高,從而促進其他項目的技術進步與競技水平的提高。田徑運動相較于趣味田徑運動,運動強度高,賽事程度激烈,競爭性更強,更具有觀賞性。是一個以速度、耐力、遠度較量的比賽項目,同時需要參賽運動員在一個短時間內迅速展現出自身最強的爆發力,從而取得較好的成績,田徑運動更注重于成績這方面。
2.2、趣味田徑運動
趣味田徑運動,顧名思義就是在田徑運動的基礎上,融入了一些我們生活中的趣味性元素,使得普通的田徑運動更加貼近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從而吸引更多的群體積極參與到田徑運動中來。趣味田徑運動是一種具有多元性的體育運動,它跟平時一般的體育運動在形態上存在著一定的相似性和差異性。趣味田徑運動是根據田徑的跑、跳、投等技術的基本特征和原理,發展起來的一種集教育、娛樂、競賽、競技于一體的體育項目。它的競爭屬性比體育游戲要大得多,趣味田徑運動項目充分體現出了對田徑運動的回歸,它與兒童、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相一致,可以讓學生在趣味田徑運動項目的娛樂活動中體驗到愉悅情感。
2.3、殘疾青少年
《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將殘疾人定義為:生理功能、解剖結構、心理和精神狀態異?;騿适?,在日常生活中,部分或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學習和適應能力的青少年特殊群體,換句話來說,就是身心發展過程中存在各種缺陷的青少年。為更好地區分殘疾人的情況,可以根據殘疾類型分為智力殘疾、肢體殘疾、視力殘疾、語言障礙等多方面的不足。按殘疾程度劃分殘疾一級、殘疾二級、殘疾三級以及殘疾四級,從而做出界定的標準。關于“青少年”的定義,學界從多個角度進行了討論,但至今都未達成共識。世衛組織將青少年期確定為年齡在10-19歲之間,在兒童期之后、成人期之前人體出現增長和發育的一個階段。但本次研究將“殘疾青少年”界定為自貢市6所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從小學三年級起,直到高三這一階段,同時要求具備一定運動能力。
3、趣味田徑運動的起源與發展
趣味田徑運動最早起源于德國,是由國際田聯推廣壯大的一項運動。趣味田徑運動來源于人們日常樸素的生活和娛樂活動,而傳統田徑項目的教學方式在各方面、各因素等沖擊下,已經受到一定的影響。那么當下如何去改變這種形勢,創造更多可行的方法,使更多的學生重新回到田徑場,熱衷于田徑運動,對學校體育教學、對學生健康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國家田聯地區的發展中心——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國際田聯于2000年制定和推出了一套趣味田徑運動教材,隨著教材一經過出版之后,歐洲地區的中小學就逐步開展趣味田徑運動,與此同時也深受青少年兒童的喜愛,發展的前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04年,國家田聯為了確保田徑運動在未來能夠繼續保持可持續的發展,頒布了《趣味田徑運動指南》,在傳統的田徑項目中融入了趣味性,同時在原基礎上對器材進行改進,使之適合于青少年兒童的使用。2005年,我國正式引進《趣味田徑運動指南》并在中小學進行推廣,旨在使傳統的體育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對田徑運動相關的技戰術以及文化精神進行傳授,旨在提升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興趣,掌握某項運動技能對青少年兒童未來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國際田聯地區發展中心——北京于2008年在北京中關村一小、懷柔區實驗小學、河北等一些小學里推行了“國際田聯少兒趣味田徑”項目,也取得明顯的成效。雖然趣味田徑運動陸續在我國城市的學校開展比較快,但總體發展的速度還是較緩慢,城鄉之間經濟發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導致在某些社區學校和鄉鎮學校的發展還是美中不足。
4、趣味田徑運動在殘疾青少年中的特點
4.1、趣味性
之所以被稱為趣味田徑運動,趣味性必然是田徑運動的顯著特點之一。其趣味性主要表現在田徑運動內容和組織形式上,例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運動內容方面上教師應針對殘疾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來開展趣味田徑運動。一方面,考慮到特殊群體自身存在某些缺陷問題,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提升殘疾青少年參與趣味田徑運動的積極性,要求教師在組織開展趣味田徑活動時,要注重提高田徑運動的趣味性,降低活動的難度。通過采取以上這些措施,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趣味田徑運動中去,接觸新穎的趣味項目,對身心健康起到促進作用;另一方面,興趣源于趣味,抓住關鍵點,培養殘疾青少年在體育方面的興趣,使他們在快樂中進行身體鍛煉,在快樂中健康成長,推動殘疾青少年全面發展的前進方向。在組織形式上,與田徑運動相比,趣味田徑運動的靈活性更強,它可以在草坪、空地等地方舉行??傮w來說,組織形式的靈活性體現在對場地器材、活動方式以及規則沒有過高的嚴格要求,主要是以娛樂為主,以快樂體育為主體。
4.2、集體性
教師在組織一系列趣味活動時,一般是需要由兩人或兩人以上參與的,考慮“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針對殘疾青少年生理、心理特征,始終堅持以團隊合作、集體性為前提條件,他們想要更快、更好地完成一項運動,當然少不了身邊同伴的支持和合作,從而有效促進殘疾青少年集體主義行為的形成,正如古人云:“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求他們無論是在練習還是比賽中,都以團體形式去參加,讓他們意識到個人表現并不能代表整個團隊協作性以及成績。教師期望是特殊群體的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其中,有效培養殘疾青少年的集體主義精神,從組織目標的特點上重點突出趣味田徑運動的集體性,也是運動的基本原則。
4.3、教育性
國際學校體育聯合會主席拉姆斯曾說過:“教育的狹義目的是傳授知識,而廣義的目的是傳授技術、能力和社會生活價值觀,這種教育包括競技體育教育。”在特殊教育學校舉行一場趣味田徑運動比賽,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實際效果上,都顯著體現出教書育人的功能。例如:在趣味田徑接力障礙賽中,教師要教的知識不僅是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相結合,尤其在特殊教育學校里面,教師在傳授知識技能基礎上更注重對殘疾青少年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教育和培養(包括日常生活團結合作意識、毅力、頑強拼搏精神等),特殊群體接受知識的能力與普通人之間仍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師需從知識本質的教育,再到深層次價值與情感的傳授,趣味田徑運動對殘疾青少年的成長教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4.4、健身性
人的身心健康是一個整體,是一個相互作用、互相促進的過程,身體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殘疾青少年由于自己存在某些方面的缺陷,對運動鍛煉重視程度不高,興趣度較低而忽略身體健康問題,導致自身身體素質能力逐步下降。在經過教師組織與指導下開展趣味田徑運動,一方面,不僅可以給殘疾青少年在學習、生活中帶來快樂,還可以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與人際交往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肌肉力量提高、活動能力提升以及身體形態改善,培養特殊群體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從而獲得良好的健身效果。但在整個過程中,趣味田徑運動的強度、練習密度等都需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從少到多,進一步體現出健身性價值。
4.5、競爭性
趣味田徑運動,大多人都誤認為該運動僅有趣味性,如果教師一昧追求或過度強度一種趣味的課堂教學,久而久之課堂的氛圍也會變著枯燥乏味,甚至讓學生感到厭倦,影響他們主動參與的心態。但實際上它依然具有競爭性,它與田徑運動的競爭性有所差異,田徑運動是運動員與運動員的較量,運動員的專業技術和戰術運用都是運動員的優勢。而在趣味田徑運動中,比賽的隨機性較強,比賽的勝負與參與者的智力、技術、參與者的合作程度、參與者的應變能力等因素有關。而且趣味田徑運動比賽結果存在的變數較大,其次殘疾青少年那種堅持不懈、奮勇拼搏、不到最后時刻都不放棄的精神,彷佛有一股強大的力量——那就是競爭性,使他們對未來充滿希望。從而推動趣味田徑運動回歸趣味本原的同時,也結合競爭性來激發殘疾青少年對比賽勝利的渴望。
5、趣味田徑運動在殘疾青少年中的應用價值
5.1、培養殘疾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質
趣味田徑運動開展是在一定的壓力下進行的,它對殘疾青少年心理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在特殊教育學校的趣味田徑運動中,教師通過組織多種不同形式的訓練和比賽。如:設置各種障礙,讓學生體驗不同的環境;設置多種障礙,讓學生體驗不同的結果;設置多種障礙,讓學生體驗不同的難度;設置多種障礙,讓學生體驗不同的感受。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在不斷地體驗成功與失敗。這樣不僅能使學生鍛煉自己的意志品質,還能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也會根據他們失敗的原因,進行合理有效的溝通與分析,由此說明這對他們以后從事其它工作也起著關鍵作用。
5.2、促進殘疾青少年身體素質全面發展
眾所周知,在傳統田徑運動教學中,由于受時間、場地、器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限制,使田徑教學在實際中受到很大的困阻,如傳統的田徑運動一般都是以田徑項目為主,但是,在田徑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時間和器材等方面的限制,學生只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的田徑練習項目,并且主要是以追求成績為主要目標,忽視以特殊群體學生身體健康為主體,從而造成學生身體素質下降。但是,在趣味田徑運動中由于比賽項目多,沒有時間限制,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進行練習,這樣可以避免傳統田徑運動教學中因受時間和場地限制而出現的問題,在趣味田徑運動中殘疾青少年會獲得更多鍛煉機會,身體素質得到提升,朝著全面發展方向前進。
5.3、挖掘優秀的殘疾青少年運動員
在國際殘疾人體育運動中,我國殘疾人體育運動水平總體上處于較低水平,殘疾人運動員總體數量不多。雖然我國殘疾人競技體育在北京殘奧會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總體上與國際殘疾人體育運動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在特殊教育學生中開展趣味田徑運動項目,一方面對促進殘疾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心理健康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該運動來激發特殊群體學生的運動潛力和體育興趣愛好,挖掘優秀的殘疾青少年運動苗子,進一步來提升其體育競技運動水平,為國家殘疾體育協會輸送優秀后備運動員,從而為國家榮譽爭光。
6、趣味田徑運動的實施路徑
6.1、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和投入
政府的大力支持是開展趣味田徑運動的基礎,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是趣味田徑運動開展的關鍵。為了確保趣味田徑運動能夠順利在殘疾青少年中開展,更好地為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而服務,需要以政府為主導,協同社會各界多元主體的共同努力,為趣味田徑運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物質條件。同時各級相關體育部門要積極爭取政府對趣味田徑運動項目的政策支持,要將趣味田徑運動項目列入當地全民健身計劃中,要爭取政府、社會、學校等部門和單位的支持和投入。在未來的發展進程中,各級體育部門要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對趣味田徑運動項目的宣傳和推廣,并通過舉辦比賽、組織培訓和公眾號推文等各種形式將趣味田徑運動宣傳到戶,使其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這不僅對推動趣味田徑運動開展起到積極作用,而且體現出政府、社會各界對殘疾青少年體育的重視程度。
6.2、加大趣味田徑運動設施建設
物質是運動項目實施的基礎,為了進一步貫徹《關于加強學校體育工作,關注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實施意見》政策,特殊教育學校逐步開始重視趣味田徑運動教學,據實地調研了解四川省自貢市6所特殊教育學校的地理位置,其中有5所特殊教育學校的位置比較偏僻,1所與市區較近,但目前特殊教育學校里面的體育設施數量較少,遠遠不夠學生使用,一個器材需要幾個人輪流進行使用,這不利于趣味田徑運動的開展與推廣。因此,特殊教育學校領導亟需加大對學校里面的一些設施設備、器材數量補給和建設,促進特殊教育學校里面的教師能夠順利開展趣味田徑運動項目,使每一位殘疾青少年在參與趣味田徑運動時有基本的器材保障。
6.3、推動趣味田徑運動融合現代信息技術
近年來,隨著體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趨勢,“互聯網+體育”的概念被提出,在這樣的背景下,結合互聯網技術開展趣味田徑教學成為了當時教師關注的焦點。首先,殘疾青少年對趣味田徑運動了解程度不高,幾乎沒有接觸過。于是教師可利用教室的多媒體,播放一些相關的趣味田徑運動視頻,讓學生更直觀地初步了解趣味運動的知識;其次,正如我們平常所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進行趣味田徑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設計趣味性強的教學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最后,在互聯網技術支持下,查找相關趣味運動的資料和圖片,并打印出來用于在室外上課時展示動作,讓殘疾青少年感到課堂教學的新穎性,使學習的投入度逐步增加。
6.4、實行高校師資力量合作形式
據目前的調查發現,6所特殊教育學校里面的師資力量仍然存在欠缺問題現象,有些特殊教育學校僅有一個體育老師,體育技能專業程度一般,僅依靠自己看資料和視頻,在教學技能方面是無法滿足殘疾青少年的需求。于是,特殊教育學??梢耘c高校采用合作制,一方面,教師的思想品德、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在教學中得以保障;另一方面,目前高校學生在就業大環境形式下,有效地解決了他們的工作問題,提高了工作待遇,促進他們全心全意地投入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學中去。
7、結語
基于當前的體育教學改革,趣味田徑運動作為一項新型的運動引進特殊教育學校,符合殘疾青少年素質教育的發展需要。該運動在國家、地方、學校三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其發展的深度和拓展的廣度。本文主要從趣味田徑運動在殘疾青少年中的開設展開研究,研究表明,它具備一系列趣味性、教育性等特點和應用價值,經過實地調研了解特殊教育學校目前趣味體育發展現狀,從而為本研究提出針對性的實施路徑,有效地改善了趣味田徑運動的效果,使它在殘疾青少年中發展提供現實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怡君,廖愛華.淺談體育教育專業開設少兒趣味田徑項目的必要性[J].科技風,2021(08).
[2]《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EB/OL].http://www.cdpf.org.cn/zcfg/content/2001-11/06/content_74429.htm.
[3]世界衛生組織:青少年.[EB/OL].http://www.who.int/zh/news-room/featurestories/detail/belize-steps-up-to-prioritize-the-health-challenges-faced-by-its-youth.2018
[4]伍德忠.趣味田徑運動在全民健身中推廣的路徑[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