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籃球是一項高競技性、高對抗性的運動,在給參與者帶來強身健體、愉悅心情的功效的同時,也有可能給參與者的身體產生負面作用。尤其是在大學生群體中,大學生時期通常是人的身體素質相對較好的階段之一,他們通常有較高的代謝率,較好的肌肉力量和耐力,還可能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各種體育運動和活動。膝關節在運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連接大腿骨和小腿骨的關節,在人體運動過程中起到支撐體重,吸收沖擊,保持平衡,提供靈活性的作用。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無論是日常健身鍛煉的休閑體育,還是激烈對抗的競技體育,都要重視膝關節的健康問題。膝關節損傷是籃球運動中發病率最高的損傷之一,影響參與者的訓練和比賽水平,危害參與者的身體健康和運動生命,應引起喜愛籃球運動的群體,特別是大學生的高度重視,并學會在日常訓練和比賽中加強預防。
關鍵詞:膝關節損傷" 運動訓練" 大學生" 籃球運動
1、人體膝關節生理結構概述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也是結構最復雜的關節,它由股骨遠端、脛骨上端和髕骨構成。其中股骨的下端呈馬蹄形,內外側均有髁突。脛骨的上端分為內、外兩平臺,與股骨髁突相對應。髕骨位于股骨髁突前方,與股骨、脛骨形成三角形的關節。膝關節中的軟骨主要分為半月板和關節面軟骨。半月板分為內側和外側兩個,位于股骨髁突和脛骨平臺之間,具有減震和支撐的作用。關節面軟骨覆蓋著股骨、脛骨的接觸面,具有減少摩擦和緩沖沖擊的作用。此外,膝關節中還包括韌帶、肌肉、滑膜等結構。韌帶主要包括內側和外側副韌帶、前交叉韌帶和后交叉韌帶,它們連接股骨和脛骨,維持關節的穩定性。肌肉主要包括股四頭肌、半膜肌、半腱肌等,參與膝關節的活動。滑膜覆蓋在關節內壁,分泌滑液潤滑關節表面,幫助減少關節摩擦并保持膝關節的正常運動。
2、大學生籃球運動的特點
籃球運動是一項受歡迎的團隊運動項目, 因為其節奏快、對抗性強、技巧性高、運動量大、戰術多樣性等特點,深受各個年齡段人們的喜愛。籃球運動需要球員進行高強度的跑動、跳躍、轉身等動作,它能全面、有效、綜合地促進身體素質的發展。雖然足球被廣泛認為是世界第一大運動,同時兵乓球被認為是我們的國球,但不可否認籃球是我國普及率最高的運動項目之一。特別是在大學校園中,隨著現在一些NBA、CBA、CUBAL等比賽轉播越來越多,運動員在場上的表現吸引著大學生的目光。我們可以看到運動員在球場上強有力的對抗和不言敗精神,經常能給我們創造奇跡。每個時代都有一些籃球明星,運動員在球場上或場下的表現對我們的人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并且籃球場地在各個社區、學校、公園等隨處可見,學生從小就可以接觸到籃球運動。對于普通人來說學習籃球其實只需要有一顆球就可以學到一些基礎的籃球技術,它并不需要過多的經濟投入來進行鍛煉和學習,所以現如今籃球已成為學生最喜歡的運動項目之一。目前在大學里籃球比賽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如:5v5,3v3,還有各種趣味性籃球比賽等。大學生籃球運動有著與其他群體不同的幾個特點。其一,籃球比賽的節奏非常快,球員需要快速移動和反應,同時需要進行快速的攻防轉換。大學生在進行籃球運動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激烈的碰撞和拼搶,這是因為大學生處于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成熟階段,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處于最活躍的狀態,身體中蘊含著無限的活力。對于籃球運動這種對抗性很強的競技項目,大學生普遍會帶著高昂的斗志去參與其中,所以其對抗強度會非常大;其二,籃球運動是一項多方向運動。籃球比賽中球員需要在各個方向進行運動,包括前后、左右、上下等多方向運動,大學生往往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與耐力,在進行籃球運動時會對自己的身體充分信任,有時也會嘗試去挑戰一些高難度動作;其三,由于籃球運動特性中的競技性,使得高校大學生深受其吸引。大學生們渴望通過比賽來滿足自身的求勝欲,從中獲得樂趣與滿足感,這就導致籃球運動在大學生群體中伴隨著非常強的競爭屬性;其四,大學生在校園中會有許多參加籃球比賽的機會,對其團隊配合性和策略性都要比野球場上的要求更高,需要每個人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同時需要球員和教練進行比較復雜的戰術和策略安排,以便在比賽中取得優勢。
3、大學生籃球運動中常見的膝關節損傷
3.1、常見的損傷類型
(1)半月板損傷。
人體的半月板是一種形似月牙狀的纖維軟骨,位于大腿股骨和小腿脛骨之間,用來緩沖壓力和穩定膝關節,并且與關節滑膜一起分泌滑液,為膝關節提供潤滑作用,避免關節軟骨發生磨損,從而起到保護我們膝蓋的作用。當人在運動時姿勢不當導致扭曲或旋轉膝蓋時,尤其是發生在承重腿的時候,很可能會導致半月板損傷。例如,在籃球運動中存在著非常多的急停急起急轉的技術動作,都會對半月板產生損傷。在籃球運動中出現這種損傷的原因非常明顯,就是因為籃球場上對抗十分激烈,運動員自身也經常做一些高爆發的動作。在膝關節受到外力旋轉時,一條腿承受了大于自身很多倍的重量,然后作用于這只受重力影響的腿骨之間,在一定的壓力下造成半月板損傷。據研究表明半月板損傷的患者大部分都是男性,因為他們的運動量大,所以患者大部分都是年輕的熱愛運動的青壯年男性為主要的人群。
(2)膝關節脫位。
人的小腿由內側的脛骨和外側的腓骨兩根腿骨構成,其中脛骨上端變寬形成一個平臺。大腿的骨骼——股骨下端分叉形成兩個杵狀結構(醫學上稱為內、外側髁),這兩個杵狀結構與脛骨上端的平臺相對應,共同構成膝關節。它們之間有半月板用于減震,也有兩條韌帶交叉固定,周圍有許多韌帶包裹,這些結構有助于膝關節的穩定。膝關節脫位指股骨下端雙髁關節面與脛骨上端平臺發生相對移位。由于膝關節周圍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經穿梭,一旦膝關節發生脫位,很容易損傷這些血管神經。在籃球運動中,膝關節脫位的情況多數是由于強大外力作用于股骨下端或脛骨上端所致。大學生籃球運動中不乏激烈的碰撞,且大學生往往富有激情,會在高強度的比賽中忘記對自身的保護,從而使自身受到不同程度的碰撞導致損傷,膝關節脫位是其中最常見的損傷之一。
(3)膝關節韌帶損傷。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且構造最復雜的關節。膝關節中有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前交叉韌帶、后交叉韌帶。這四大韌帶分別限制膝關節翻向外側、翻向內側、向前移動、向后移動,對穩定膝關節運動,維持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膝關節韌帶損傷是指膝關節中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前交叉韌帶、后交叉韌帶這四大韌帶出現損傷所導致的疾病,統稱為膝關節韌帶損傷。內側副韌帶損傷主要是由于膝關節過度向外翻所造成的損傷。損傷時常常伴有其他膝關節結構的損傷,如半月板損傷。外側副韌帶損傷主要為膝關節過度向內翻所造成的損傷。通常情況下外側副韌帶一般不易受到損傷。前交叉韌帶損傷主要為膝關節過度向外外翻,或者膝關節過度伸直所造成的損傷。損傷常合并內側半月板損傷。后交叉韌帶損傷,屈膝時,小腿過度向后移位所致,在籃球運動中常由受到外部沖擊力所致。
3.2、損傷原因
由于籃球運動本身帶有很強的對抗性,且在運動進行時伴隨著走、跑、跳、蹲等多種運動姿態,所以籃球運動往往伴隨著很高的受傷風險。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籃球運動迅速發展,球員們在籃球場上的移動速度越來越快,碰撞強度越來越大,在比賽中身體對抗激烈強度明顯增加,并且在球員躍起后進行空中爭搶的次數也愈發頻繁。這無疑要求運動員有更高的專項身體素質以適應現在籃球運動的需要。由于籃球運動本身的特點之一是多數技術動作要求運動員去降低重心,比如運動員在做滑步防守、急停、持球突破等動作時都要求膝關節處于半蹲位,即大小腿之間夾角處于130°-135°的位置上發力,這就使髕骨關節面之間接觸范圍及髕骨軟骨面所承受的壓力急劇增大,并且處于半蹲位時膝關節穩定性下降,在激烈爭奪中的互相碰撞、犯規動作更易造成膝關的急性和慢性損傷。根據調查統計,膝關節損傷是籃球運動員創傷發病率最高的部位之一。根據研究發現,在籃球運動中常見的膝關節損傷的產生有以下幾點原因:(1)運動量過大導致膝關節過度使用。在球員參與籃球運動時,會進行大量的跑動、跳躍,并經常要在著地時承受較大的沖擊力。連續長時間高爆發的運動會給球員帶來過度的負荷量,從而對膝關節韌帶、肌肉、軟骨造成過度疲勞和磨損,從而導致傷病;(2)對抗過于激烈。由于籃球運動本就是一項高對抗性的競技運動,速度快、對抗強也是其受喜愛的原因之一。但是高強度的對抗往往會給球員身體帶來不受控制的外力,從而給身體造成損傷。膝關節雖然是人體最大的關節,但是由于膝關節所要承受的重量,它也是非常脆弱的。高強度的對抗非常容易造成膝關節的損傷,大部分球員的膝關節損傷都是來自于運動過程中的對抗;(3)準備活動不足。大學生在進行籃球運動前,能夠做到主動去進行規范的熱身等準備活動的少之又少,大多數都是到達球場后簡單的進行幾次投籃后,就當是熱身結束。由于準備活動做得不充分,沒有進行充分的熱身,身體并未達到最好的運動狀態,很容易導致身體受到損傷。膝關節作為籃球運動中使用頻率最多的關節之一,沒有進行充足的準備活動就開始高強度的運動,將會很容易受到損傷;(4)技術動作運用不合理。每一項運動都有其專業、科學、獨特的技術動作運用技巧。之所以會有所謂“標準”的技術動作,是因為在每一項運動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前人不斷總結出的最為合適去進行這項運動的技術動作。很多非專業的籃球愛好者由于運動訓練水平不夠,專項技術水平不高,對技術動作理解認知程度不夠,無法將技術動作做標準,很容易在運動中使身體受到損傷,并且在做一些技術動作時并不能控制好自己的身體。這也加大了在做出不合理的技術動作時導致身體受到損傷的概率;(5)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大多數大學生籃球愛好者并未參加過正式的比賽,也沒有進過標準的籃球隊,缺乏籃球專項理論知識和專業教練員的指導,所以對于籃球這項運動的認識并不夠充分。籃球運動中需要極強的自我保護意識,不能一味地去參與拼搶爭奪球權,盲目地進行對抗。并且在球場上要保持肌肉的緊張狀態,很多球員在運動過程中會出現精神的松懈,導致肌肉緊張度隨之松弛下來,但是在籃球場上來自外界的刺激是隨時都可能出現的,在面對突如其來的對抗時,很容易導致受傷;(6)缺乏專項訓練,身體素質不足。對于多數大學生籃球愛好者來說,籃球只是生活中的一個調味劑,并不會為了提升籃球運動技術去進行專項的身體素質訓練。這也導致了在籃球場上出現一些極端情況時我們的肌肉無法向我們的身體提供足夠的支撐,最終導致受傷。大部分籃球愛好者并不會注重加強膝關節的力量,不會刻意地進行膝關節小肌群的鍛煉,所以在面臨外力對抗時無法通過自身身體素質去保護好薄弱的膝關節;(7)場地,服飾選擇不合理。在進行籃球這項運動時,場地的選擇非常重要。現如今大學生所處的校園體育場普遍擁有不錯的硬件設施,擁有平整的場地。但是很多人會忽略非常重要的場地因素,比如場地是否防滑,是否有積水或者浮塵,或者地面上是否有異物。場地選擇的不合理也可能會導致球員在運動過程中出現受傷的隱患。在運動過程中一定要選擇穿著專業的運動服飾,在籃球運動中應該選擇專業的籃球服與籃球鞋,不合適的運動服飾選擇很可能導致身體受到損傷。
4、大學生籃球運動中膝關節的保護措施
4.1、運動前的預防
在籃球運動中,運動損傷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說傷病是運動愛好者最大的敵人。我國大學生普遍對運動損傷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在進行籃球運動之前,要加強對運動損傷的預防意識,使大學生籃球愛好者可以明確認識到“防”大于“治”。對于大學生籃球愛好者來說膝關節是最為重要的關節部位,是身體發力的支點,如果膝關節受傷的話,彈跳和爆發力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并且這種影響不僅存在于籃球運動中,對其生活也有很大的影響。無論對于處在任何水平階段的籃球運動員,還是對于在場上擔任任何一個位置的球員來說,膝關節都非常重要,所以在進行籃球運動前要做好受到運動損傷的預防。首先,預防大學生球員在籃球運動過程中膝關節受到損傷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加強大學生運動安全教育。大學生通常對于籃球運動安全防護的認識不足,或者不放在心上,加強大學生運動安全教育可以使大學生在運動時能夠充分認識到運動損傷給身體帶來的的嚴重危害,同時要不斷提高對傷病防護意義的認識,平時加強防傷觀念的教育,無論是教學訓練中、游戲中,還是正式比賽中,都要認真貫徹預防運動損傷為主的方針,培養他們良好的運動習慣;其次,如果想保護好自己的膝關節,強化自身的身體素質與體能也非常重要。如果大學生能夠將身體素質鍛煉好,提高自己的身體控制能力,增強自身關節的穩定性,可大大減少損傷的發生。膝關節傷病大多是因為大腿后側肌肉力量較差所導致,所以,大學生籃球愛好者在平日里要加強腿部肌肉的鍛煉,這樣可以有效的降低膝關節的負重,并且發力時身體更加協調。加強體能訓練也是非常重要的,體能訓練能有效提高人體內臟器官,特別是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機能。通過有氧鍛煉可降低安靜時的心率,改善心肌的收縮能力,減少對腎上腺素荷爾蒙的心肌反映,增加血流量;體能鍛煉還可促進新陳代謝,使中樞神經系統機能得到明顯改善。運動中,肌肉活動是在神經系統的直接指揮下進行的,肌肉有節奏地收縮和放松,能對神經系統產生良好的作用。在籃球運動中,動作變化復雜,肌肉活動轉換頻繁,這時神經系統就需作出準確、及時、協調的反應和綜合處理,以此減少和避免一些意外傷害;最后,在開始籃球運動之前,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活動。做準備活動的目的是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增強各器官系統的功能,從而使我們的身體從相對靜止狀態過渡到最適合運動的狀態,克服機體機能活動的生理惰性,為正式的運動內容作好生理準備。很多大學生會忽視準備活動的重要性,準備活動做得不夠充分,有的干脆不做準備活動,在身體的各項機能未達到良好的狀態下,急于進行劇烈運動,就容易發生運動損傷。所以,大學生在進行籃球運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可以有效地避免膝關節受到損傷。
4.2、運動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籃球運動是一項高對抗性的競技運動,在運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身體的碰撞。大學生在進行籃球運動過程中要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這就首先要求大學生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在進行籃球運動時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碰撞以及在面臨對手惡意碰撞時可以采取正確的應對方法。在校大學生都來自不同地區,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都不盡相同,在運動進行時提高對自身的保護意識可以有效地避免自己的身體受到損傷;其次,要合理地安排每次運動的負荷。長時間、高強度的籃球運動會快速消耗掉身體的體能,降低我們對身體的控制力,從而導致受傷的風險增加。并且要避免多次重復容易使膝關節受到損傷的技術動作,比如要避免跳起落地時雙腿伸直落地,要適當屈膝,可以更好地緩沖下落的重量,緩解膝關節受到的力量。在運動過程中要時刻注意調整好自身的姿態和狀態,可以更好地降低膝關節受到損傷的風險。
4.3、運動后的恢復
在進行激烈的籃球運動之后,我們的身體會非常疲勞,對運動后所產生的疲勞要采取各種有效手段及時消除,如果在運動時產生的疲勞在運動結束后沒有及時消除,會導致我們的身體在接下來的訓練或比賽中無法達到良好的狀態,這樣就會容易導致運動損傷的發生,這也是多數大學生忽視的一點。適當的運動后恢復可以有效預防膝蓋受傷,特別是對于喜愛從事高強度、高沖擊性的籃球運動的人來說更為重要。運動會導致肌肉疲勞和緊張,如果沒有進行恢復訓練,這些問題會積累并加劇,增加膝蓋受傷的風險。在運動之后進行充分的放松恢復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緩解肌肉疲勞和緊張。同時,積極采取運動后的恢復增強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身體柔韌性,這有助于支撐膝關節并減少膝蓋受傷的風險,并且可以減少身體的僵硬感和增加身體的穩定性。
總的來說,適當的運動后恢復訓練可以降低膝蓋受傷的風險,提高身體的穩定性和適應能力。因此,運動員和體育愛好者應該在每次運動后進行適當的恢復訓練,以確保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復。
5、結語
膝關節是人身體最大的關節,對人體的正常運動和生活至關重要。大學生在進行籃球運動時要加強對于保護膝關節的重視,降低膝關節受到損傷的可能性。通過平時加強鍛煉以及對于運動基礎知識的學習,使自己可以更加安全、健康地參與到熱愛的籃球運動之中。
參考文獻:
[1]于文謙.運動損傷的恢復對策——恢復性訓練[J].體育科學,1999(05).
[2]雷鳴枝,燕小妮.體能訓練對預防籃球運動損傷的作用[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9,24(01).
[3]劉小湘,許毓成,曾軼.籃球運動中踝關節損傷及預防[J].四川體育科學,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