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由于體育專業學生在從事專項訓練和學習時,可能會由于安全意識不足等多種原因,常會導致在訓練時身體有些部位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本文通過對所學專項與運動損傷部位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研究,對于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降低損傷概率具有積極意義。主要采用了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等方法,對體育專業學生運動損傷部位、原因、程度等進行調查,分析運動項目與受傷部位之間的關系。得出以下結論:(1)在本次調查中,籃球和健美操專項出現最多的運動損傷的部位在踝關節,足球專項出現最多的運動損傷在膝關節,網球、乒乓球、羽毛球專項出現最多的運動損傷集中在腕關節;(2)出現運動損傷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準備活動不充分,損傷程度占比最大為一般損傷。建議:在進行專項活動時,要針對特定項目、特定部位進行有效預防,在課下訓練時,也要針對特定部位進行針對性訓練。
關鍵詞:運動損傷" 體育專業" 學生" 損傷部位
1、體育專業學生易發生運動損傷部位特征分析
1.1、體育專業學生出現運動損傷概率
如果在日常訓練或活動時,運動員的身體長時間處于運動狀態,肌肉與韌帶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大幅度的伸縮與拉長,如方法不當或動作幅度過大就會出現肌肉拉傷,肌肉拉傷又包括韌帶撕裂、斷裂、輕微損傷等。關節損傷也是常見的損傷之一,而受傷頻率最高的包括手腕關節、腰部關節、腳踝關節等,田徑訓練需要經常跳躍,如果運動時動作不當,則可能會導致腳踝扭傷。為了解體育專業學生出現運動損傷的情況,本文開展了相關調查,以下是本次調查得到的學生出現運動損傷的概率。
1.2、損傷部位分布
根據對各專項以及體育專業學生易發生運動損傷部位的基本了解,體育專業學生在日常訓練、比賽或者日常的課外活動時出現運動損傷概率最高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四肢關節和腰部。為了更加細致地對體育專業學生易發生運動損傷部位進行調查,本次調查對各專項學生易損傷部位進行了更加精確的分析,并且對各個專項容易發生運動損傷的情況進行排序。
1.3、運動損傷等級劃分
根據對河南理工大學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2018-2020級學生運動損傷特征進行分析,在調查問卷中將學生們的損傷等級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為非常嚴重、較嚴重、一般、不嚴重。損傷等級的劃分以學生的損傷特點進行歸類。第一類損傷類型為非常嚴重,損傷特點包括韌帶斷裂和骨折,這類程度的損傷所占的比例非常少,大全部集中在籃球專項,并且都是發生在籃球比賽期間,損傷原因歸根于比賽程度以及熱身活動不充分;其次為較為嚴重,損傷特點包括韌帶撕裂、關節積液、關節損傷。這類程度的損傷所占的比例較多,在其中關節損傷的學生是主要人群;再次是損傷程度為一般的學生,該類學生的損傷類型是損傷部位偶爾出現不適,但是不能進行大強度的運動;最后一種損傷程度為不嚴重,不影響學生進行日常的訓練,并且能夠從事較大強度的訓練以及比賽。以下為本次調查數據。
1.4、產生損傷的主要原因
學生在日常學習或者訓練時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有很多,一般都是由運動量過大,或者技術動作不規范導致。由于體育專業學生專業的特殊性,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較高,會在平時經常進行較大強度的訓練,因此運動損傷出現的概率就會較高。有時體育教師、教練員與學生對預防運動損傷的意識不足或麻痹大意也會出現損傷,在平時的體育教學及訓練中,教師不僅要對體育教學工作負責,更要對學生的人身安全負責,加強對學生的安全培訓,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做好體育訓練前的預防工作,保護好學生的人身安全。會有很多原因導致運動損傷的發生,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原因來進行分析。
2、各個專項易發生運動損傷部位分析
運動損傷的發生是一項不確定因素,性質多種多樣,沒有人希望出現運動損傷,但又不能夠預料它會在何時何地,什么情況下出現。我們能做的只有降低它出現的頻率和損傷程度。身體各個關節的結構不同,有些部位非常復雜,相對來說也就容易受傷,根據某個運動項目的特點我們要針對關鍵部位進行防護。籃球、足球這類項目,在運動時有直接的身體接觸,身體之間的相互碰撞比較頻繁,所以出現運動損傷的概率較高。而隔網類項目,例如網球、乒乓球、羽毛球,這類運動之間沒有直接的身體接觸,所以運動損傷的概率相對較低。以下是本文的調查數據,以及對各個專項進行的詳細分析。
2.1、籃球專項運動損傷部位分析
籃球運動經常會快速變換身體所處的姿勢,例如進攻球員的體前變向,就要求其突然變換膝蓋、腳踝、髖關節的方向。如果這是在快速的行進間進行,進攻球員沒有及時調整身體,使相連關節沒有處在同一條力線上,再加上突然爆發產生力量時進行變向就會造成損傷。由于籃球比賽場地相對于其他十人及以上團體運動面積較小,單位面積內的人數密度大,當比賽到達激烈時刻,隊員們會變得更加積極,防守和進攻強度會上升一個層次,對籃球的拼搶也會更加積極,這就免不了會有大強度的身體對抗,在對抗過程中可能就會使身體的某些部位受傷,因此,比賽時的激烈程度也是造成身體某些部位容易受傷的原因。以下表格內容為本次調查數據。
2.2、足球專項運動損傷部位分析
根據調查及搜索相關資料,足球比賽中的受傷率是練習時的4倍。足球專項的學生在比賽時容易發生肌肉抽筋,半月板損傷,交叉韌帶損傷,踝扭傷等運動性損傷。足球場的場地相對較大,球員在比賽時折返跑較多,急停和啟動會導致肌肉急劇收縮和拉伸,如果超出個體體能極限,就會導致抽筋。同時,急停和急起對于膝關節的損傷較大,并且膝關節結構復雜,內部韌帶較多,而膝關節只能做比較單一的曲和伸運動,所以容易受到損傷。長期的大負荷下肢訓練也會使半月板受到磨損,所以足球專項學生的運動損傷大都集中在腰部及腰部以下。以下表格內容為本次調查數據。
2.3、網球專項運動損傷部位分析
網球運動是隔網性對抗極強的運動項目,運動損傷將會限制大學生的網球運動壽命,影響其運動生涯的發展。根據本次的調查結果證明,網球專項的學生在運動時容易發生運動損傷的原因主要歸根于不正確的打球姿勢和準備活動不充分。據了解,部分人群會認為網球運動常見的運動損傷主要集中在上肢,例如常見的網球肘。但是根據調查,網球專項的同學,膝關節和踝關節也有部分損傷。導致膝關節損傷的原因主要是在訓練或比賽時,膝關節內扣,導致韌帶損傷。踝關節損傷大都因為是在移動過程中接球時,下肢力量薄弱,對踝關節的保護不足,導致崴腳等運動性傷病。以下表格內容為本次調查數據。
2.4、羽毛球專項運動損傷部位分析
羽毛球的運動特點是一種“舉手過肩運動”,有些動作會經常出現,例如肩關節大幅度曲,小臂外旋,手臂快速下甩,手腕用力等,因此肩、肘、腕關節都容易出現損傷。最常聽說的就是肩關節綜合撞擊癥,容易導致肩袖肌腱磨損。羽毛球運動也容易出現腳踝的扭傷和膝關節的損傷。因為運動項目技術特點的原因,學生在從事訓練或者比賽時,需要不停地變換腳下位置,以換取有利的進攻或者防守,因此,長期從事大強度訓練,對下肢關節的損傷是不可避免的。以下表格內容為本次調查數據。
2.5、乒乓球專項運動損傷部位分析
根據了解,乒乓球運動是以肩關節的活動為基礎的運動,在乒乓球運動中提拉、扣殺、削球等動作,上臂需要反復內旋、外展,如果長期大量運動或急性損傷時都可能造成肩關節損傷。另外,在打乒乓球時,腰背部隨著球拍的揮動要完成前屈、側彎、旋轉等動作,因此過度訓練也會造成損傷。乒乓球運動時,步法也很重要,無論進攻或者防守都要尋找到適合于自己的有利位置,這就需要靈活的腳步變換,所以,膝關節也可能是容易發生損傷的部位。以下表格內容為本次調查數據。
2.6、健美操專項運動損傷部位分析
根據健美操的運動特點分析,相對于其它專項來說,健美操專項學生的訓練方式不同,因為較少會出現爆發性的技術動作,所以對爆發力的要求不高,并且運動方式并不激烈,因此運動損傷出現的發病率也相對較小。但由于健美操的運動幅度較大,就對身體的柔韌性、靈敏性和協調性要求很高,如果在訓練前沒有充分熱身,就容易發生一些損傷。河南理工大學社體系學生所學內容以大眾健美操為主,由于大眾健美操具有一定的運動強度,有大量的下肢跑跳并伴隨肩關節活動幅度大的動作,因此這兩個關節是容易出現損傷的部位。
3、各個專項發生運動損傷原因分析
3.1、籃球專項發生運動損傷原因分析
籃球運動是一種集體能、技能、智能為一體的激烈緊張性體育競技運動,在進攻與防守時,常常會有強烈和直接的身體對抗,所以運動損傷是難以避免的。在訓練過程中,常常會有快速改變方向、急停及急跳等大幅度動作,也很容易引起運動性損傷。根據籃球專項的運動特點,以及調查可知,該專項產生運動損傷的原因主要歸根于其運動技術特點,比賽時的激烈程度,以及熱身活動是否充分。在打籃球時無論是拼搶籃板、投籃,或者進攻都帶有跑跳投的技術動作,并且籃球運動一直處于中高強度的身體對抗中,對運動者的體能消耗較大,而體育專業的學生在日常訓練或者比賽中會比以娛樂為主的參與者強度更大,體能消耗也會更上一個等級,所以籃球專項對于學生的綜合身體素質要求較高,因此經常會進行各種形式的與專項技術動作相同的跑跳投訓練,而過度的訓練也會對受訓人員的身體造成損傷。
3.2、足球專項發生運動損傷原因分析
根據足球運動的技術特點分析,踢足球時的技術動作大都集中在下肢,所以這就對受訓人員的下肢力量,身體的協調性要求較高,就會經常進行一些大強度的下肢力量訓練,全身的協調性訓練,所以在訓練時如果訓練強度過大,沒有根據自己能夠承受的訓練強度合理訓練就會出現嚴重損傷,因此自身的安全意識不足也是出現運動損傷的原因之一。另外,在比賽時球員經常會出現一些突然加速的動作,會使肌肉、肌腱突然收縮,如果在賽前準備活動不夠充分,肌肉和肌腱的粘滯性沒有降低,伸展性沒有得到充分提高,就會使肌肉和肌腱在突然收縮時發生損傷,而體育專業學生身體素質大都較好,力量較大,在突然收縮時的力量也較大,所以損傷也會比較嚴重。足球運動前期準備活動,能夠有效保護慢性損傷運動員,通過熱身運動,能夠打開關節,避免突然發力造成不良影響。
3.3、網球專項發生運動損傷原因分析
網球是一項全身性隔網的運動,沒有直接的身體接觸,所以就沒有身體對抗,因此相對于籃球和足球來說,網球專項的學生并沒有特別高的傷病率,但是也會有一些原因會導致損傷。例如,很多人在打網球前并不會做熱身活動,認為打網球強度不夠激烈,做熱身的意義不大便直接上場,結果時間長之后就會出現損傷。根據調查很多初學者在剛接觸網球時會出現手腕疼痛,但是打網球時的揮拍動作是整個手臂后擺引拍,并且要求在引拍的同時肘部彎曲,自然下垂,手腕并沒有明顯的發力動作,所以技術動作不規范是導致手腕疼痛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會有其他原因導致損傷。
3.4、羽毛球專項發生運動損傷原因分析
在打羽毛球的過程中,需要有經常性的跑跳動作,這就會對膝關節產生較大的壓力,使關節內部的軟骨受到的壓迫較大,因此會導致損傷。由于羽毛球的各項技術中,無論是正手、反手擊球或劈吊球,其基本動作都需要同時右(左)臂后引,胸舒展,當球落至額前上方擊球時,上臂向右(左)上方抬起,肘部領先,前臂自然后擺,手腕后伸,前臂急速內旋帶動手腕屈收鞭打發力。因此,肩關節進行無數次重復這種運動時,使得組成腱袖的四塊小肌肉常處于離心性超負荷狀態,從而造成肩袖損傷。但這都是由羽毛球的技術特點決定的,所以一項運動項目的技術特點也可以作為判定運動損傷的根源。
3.5、乒乓球專項易發生運動損傷原因分析
根據乒乓球項目的運動特點分析,局部勞損是乒乓球運動損傷最主要的原因。因為在訓練和比賽的過程中需要大量揮拍及移動等動作,常常使得身體局部處于高負荷、高強度的狀態,腰、肩、膝、肘等部位的肌肉、關節和韌帶也因此會產生疲勞,因而出現運動損傷。另外,在打乒乓球時,球員需要一直改變體位,快速變換腳下的動作,例如跨步、并步、碎步和交叉步,如果此時熱身不夠充分,踝關節和膝關節就容易出現損傷。在做乒乓球中的大力抽球動作時,要求進攻球員在揮臂的同時往前上方頂髖,如果此時技術動作不規范,髖關節與上肢沒有同時發力,也會出現損傷。
3.6、健美操專項易發生運動損傷原因分析
朱雪穎等在《不同水平健美操運動員損傷因素比較與預防》文章中,通過調查不同水平的健美操運動員運動損傷情況,并對運動損傷部位和原因進行了對比分析,總結了大眾、競技健美操的損傷原因。健美操運動對身體柔韌性要求比較大,有些動作需要各個關節做大幅度運動,為了避免在運動過程中受傷,所以在開始健美操運動前一定要充分熱身,調動身體關節,降低肌肉的粘滯性,增加彈性,以便使各個關節、韌帶能夠充分活動,增加身體的活動度。另外健美操運動要求表現出身體美,會有一些比較難做的身體姿勢,這就要求參與者不僅要具有較好的柔韌性,還要求具有相應的協調性,因此要增加自身協調性的練習,需要正視自身的力量訓練,努力提高主動肌與對抗肌、協同肌之間的協調能力。
4、結論
(1)各部位出現運動損傷概率調查結果。
體育專業學生出現運動損傷的比例非常高,根據本次調查結果表明,河南理工大學社體系學生出現運動損傷的概率高達85.88%,損傷部位占比較高的幾個關節為踝關節、膝關節和肘關節。其中比重最大的運動損傷部位是踝關節,達到28.24%;其次是膝關節,達到23.76%。按照本文對損傷程度的劃分,損傷程度為一般的學生占比最大,達到50.59%,非常嚴重占比最少,僅有3.53%。根據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準備活動不充分,沒有進行合理放松是主要原因,其中準備活動不充分是第一原因,比重為22.83%。
(2)各專項中最常見損傷部位。
在本次調查的六大專項中,籃球和健美操專項最容易發生運動損傷的部位都集中在踝關節處,足球專項最容易發生運動損傷的部位在膝關節,網球、乒乓球、羽毛球專項最容易出現的運動損傷部位都集中在腕關節。大部分學生不重視運動前的準備活動,并且沒有掌握運動后的基本康復能力。強化大學生體育鍛煉最主要的無疑是高校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運動目的、培養積極的運動意識。
參考文獻:
[1]劉冬.田徑訓練常見運動損傷及預防對策[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1(15).
[2]潘麗霞,趙敬國,葛書林.女性業余跑者馬拉松參與行為意向的影響機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0,44(10).
[3]劉竟陽.中國馬拉松參賽者的參與意愿影響因素及營銷傳播策略研究[D].暨南大學,2020.
[4]劉峰杰.體育專業學生籃球訓練運動損傷原因及防治策略探討[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4(05).
[5]趙雷,張東.五人制足球運動員運動損傷機理分析——以湖北大學五人制足球隊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