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懸索吊橋和張力索桁吊橋主索在吊桿巨大重力作用下,索夾對鋼絲之間內力的擠壓、傳遞、分布和變形情況復雜。索夾內主索上下部要失圓變形成為異形橢圓形斷面,索夾內弧應該是橢圓形,索夾外圓形主索對異形橢圓形索夾具有抗滑作用。索夾按異型橢圓形設計,設計計算有困難,故索夾常簡化為圓形。采用實用工程數值模擬“仿真”建模,作網狀平面餃接剛架“仿真”建模計算,是簡單實用的計算方法,使復雜計算問題獲得簡單解決。
關鍵詞:張力桁架吊橋; 吊橋主索;" 索夾;" 仿真建模計算
中國分類號:U448.25A
[定稿日期]2022-04-21
[作者簡介]吳清明(1940—),男,本科,高級工程師,從事公路橋梁設計及咨詢工作;丁明鋼(1957—),男,本科,高級工程師,從事公路、橋梁施工及設計工作;杜娟(1976—),女,碩士,高級工程師,從事建筑設計與咨詢工作;劉彪(1983—),男,本科,高級工程師,從事公路橋梁設計工作。
0 引言
懸索吊橋主索、張力索桁吊橋拉索的索夾計算似乎簡單,實際很復雜。一般是將主索鋼絲視作為圓形斷面排列,索夾起箍緊、保形、防滑和鞍座傳力作用,緊箍力大小由索夾螺栓拉力確定,緊箍力形成圓周徑向壓力。將主索和索夾形狀作為圓形斷面設計,是簡化處理方法。日本明石大橋是大跨徑L=1991 m吊橋,索夾是采用非圓形斷面設計,其設計原理是個“謎”,至今尚不明白。實際索夾如同馬鞍,主索鋼絲受力、變形情況很復雜,上、下半圓橫斷面形狀是異型橢圓形,作計算有困難。采用實用工程數值模擬“仿真”建模,作平面網狀“鉸接”剛架計算,方法簡單實用。
1 技術原理
1.1 主索特性
主索高強度預應力鋼絲(或鋼絞線)數量龐大,鋼絲相互之間為平行線接觸,橫斷面為離散可變形狀態。主纜索斷面采用圓形排列,圓形便于主纜索鋼絲斷面壓纜緊密和打箍成型、固定,以保持索斷面形狀穩定,方便纏繞鋼絲和作防護處理。主索在不承受吊桿橫向外力時,鋼絲承受拉力均勻,圓形斷面形式合理。
1.2 索夾特性
索夾是為方便吊桿安裝,夾緊和保持主纜索斷面形狀,固定吊桿位置,起吊桿鞍座傳力作用,分散吊桿集中壓力。索夾夾持緊箍力大小,由索夾連接高強螺栓拉力和螺栓數量決定。索夾環向緊箍力形成均勻徑向壓力,索夾內壁與鋼絲外表為線接觸,索夾與鋼絲的接觸面積很小,鋼與鋼摩擦系數很?。?.15~0.25),索夾線接觸摩擦阻力獲得困難,一般采用加長索夾和螺栓數量作防滑措施。
1.3 主索失圓
主索在索夾處承受有很大橫向吊桿集中壓力,使主索局部受彎,上下部鋼絲拉力發生變化。索夾起鞍座傳遞分散吊桿壓力作用,主索頂部鋼絲受橫向局部壓力很集中,壓力向下作逐步擴散傳遞。主索鋼絲之間是光滑線接觸,鋼絲之間有空隙和作離散接觸,上層鋼絲對下層鋼絲有劈裂擠壓力作用,是可變形集合體。在索夾處吊桿集中壓力作用下,使主索鋼絲橫斷面失圓變形為類似“心”形橢圓形。主索上半部鋼絲起支承吊桿壓力作用,索夾傳遞壓力使鋼絲向兩旁擠壓變形,使上半部變形為豎向“短軸”橢圓形。下半部主索鋼絲具有抬升吊桿壓力作用,豎向變為“長軸”’橢圓形。中部鋼絲是橫向擠壓為“長軸”橢圓形。主索斷面鋼絲形成為異型橢圓形,難以直觀認識。
1.4 橢圓形索夾
主索在索夾處受力特性,一般未作分析研究,主觀認為圓形斷面合理。主纜索斷面鋼絲有離散、擠壓變形特性,必然要變化形成為上下半部各異橢圓形。大跨徑吊橋主索直徑很大,鋼絲數量龐大,分束安裝作六角形排列,也不容易密實,要依靠壓纜機來擠壓密實,會使六角形分束鋼絲排列被局部擠亂,故主索內鋼絲空隙增大難以避免,要影響索夾松動和影響防護。
1.5 索夾防滑
索夾采用圓形斷面設計并不科學、不合理、不符合主索鋼絲受力變形需要,抗滑能力差,需要加長索夾和加大螺栓力來獲得抗滑摩阻力,增加索夾造價。采用異型橢圓索夾受力合理,使圓形主纜索變成為異型橢圓形斷面,對索夾防滑有利,這個特點說明日本明石大橋技術先進。索夾長度以外的主索依然保持圓形斷面,對異型橢圓形索夾起到抗滑穩定作用。
1.6 計算困難
對主索鋼絲離散和變形特性,使索夾計算有困難,無法采用簡單數學模型來計算,也不便作節段模型試驗來證明。
2 模擬仿真建模
2.1 計算方法
對主索鋼絲數量龐大、離散、不穩定和光滑線接觸特性,宜采用模擬“仿真”建模計算。
2.2 鋼絲建模
對主索橫斷面鋼絲離散和不穩定變形特點,作合理模擬“仿真”建模(圖1),是解決好計算的關鍵。圓形鋼絲離散橫斷面是作相互擠壓傳力,需要采用“拓撲”梁單元的疊加“剛域”概念來“虛擬變換”模擬鋼絲,以方便設鉸處理和計算。對主索鋼絲相鄰之間6點線接觸承壓傳力特點,采用鋼絲1/6圓弧長度作“拓撲”梁單元寬度,厚度同鋼絲直徑,梁單元用作鋼絲之間連接,形成穩定三角形剛架結構,按主索鋼絲數量作網狀平面鉸接剛架“仿真”建模。將鋼絲之間接觸點設為鉸接,實現鋼絲之間線接觸壓力傳遞,鉸接體現出鋼絲之間相互擠壓和不穩定變形特性[1]。相交于鋼絲節點的各梁單元1/2長度作剛度疊加形成“剛域”,實現鋼絲的圓形斷面特性“變換”模擬,也模擬出鋼絲之間的空隙。將鋼絲作網狀平面剛架單元,便于轉換成平面鉸接剛架模型。主索鋼絲建模單元尺度微小,與宏觀尺度結構建模原理相同,便于結構矩陣剛度形成和方便加載計算。
2.3 索夾建模
索夾寬度可以取索夾長度任意單位長度,取決于吊桿重力大小,索夾梁單元厚度可按需要自定。索夾單元與鋼絲表面相切連接,共同形成圓形網狀平面鉸接剛架模型,以體現出索夾的緊箍力功能作用。
2.4 模型特點
主索鋼絲的三角形網狀圓形平面鉸接剛架模型特點,節點、單元數量很龐大。但模型具有一定規律性,實際建模仍然簡單,采用程序復制、對稱等方法建模方便。只是鋼絲接觸點需要逐一輸入設鉸信息,處理數量很大。
2.5 纜索支承
吊桿重力由主索鋼絲縱向彈性反力支承,非索夾作邊界支承,這是索夾計算特點。為計算方便,假定鋼絲支承反力均衡相同。主纜索節點具有豎向彈性變形特點,故每根鋼絲節點中心,都需要設彈性支承約束反力。反力大小作假定試算確定,以計算單元豎向變形最小為準。主索鋼絲節點數量龐大,鋼絲彈性支承力需要逐一輸入處理。實際主索模型利用對稱性特點,采用半圓形加載建模,纜索彈性支承反力輸入信息數量可減半。
2.6 吊桿加載
吊桿重力是騎馬形式集中加于索夾上半部,索夾單元節點力按索夾長度分散加載。為加載計算處理方便,假定索夾分散加載均勻。圓形主索頂部鋼絲局部壓力很集中,中部大于兩側部位,向下逐漸擴散,被主索鋼絲彈性支承反力平衡。吊桿重力按索夾單元橫向寬度分攤計算,豎向節點力加載于索夾上半部節點,再傳遞給主索鋼絲。索夾上半部節點為橢圓弧形,主索鋼絲受吊桿力作用要發生變形,豎向加載節點力不相同,中部大于兩側部位,分布情況比較復雜,作大致平均處理。
3 仿真計算
3.1 對稱計算
采用網狀圓形平面鉸接剛架模型,單元、節點數量龐大,建模麻煩。可利用橢圓形對稱性特點,先在坐標第一象限建1/4個圓模型,再對坐標一、四象限作對稱建半圓模型,對半圓模型作加載計算,獲得全圓計算結果,使仿真計算大為簡化。
3.2 彈性支承力
彈性支承力數值未知,不便確定??刹捎迷囁惴?,先假定一個數值作計算,觀察結構豎向變形。如變形為負值,說明假定彈性支承力偏小。再加大彈性支承力數值作計算,直至結構計算變形最小。說明結構吊桿重力,剛好為主索鋼絲彈性支承豎反力平衡,反映出主索鋼絲傳力變形實際情況。
3.3 變形
3.3.1 計算變形
理論計算是指主索鋼絲排列緊密,得到鋼絲擠壓傳力和變形狀態。計算反映出主索鋼絲排列變化情況,上半部頂部受吊桿壓力最為集中,然后逐漸擴散壓力,半高中部位置變為短軸橢圓形。下半部無橫方向集中外力作用,鋼絲排列變形較小,半高中部位置變為長軸橢圓形。主索鋼絲已被索夾箍緊,無大的空隙,上下半部發生有限異型橢圓形變形,主索鋼絲彈性支承豎向反力與吊桿壓力相平衡。
3.3.2 施工影響
橢圓形半徑大小變化非固定值,需要視主索直徑大小和吊桿重力大小,以及索夾結構剛度大小,具體計算來確定。橢圓形半徑變化,還要受施工質量影響,即主索鋼絲分束架設股纜索排列緊密程度,以及鋼絲壓纜質量好壞而定。
3.3.3 橢圓成圖
按設計尺寸、施工影響和最大吊桿力作加載計算,從計算變形結果圖中,對索夾變形坐標作數據采點測量,用CAD程序對采點測量坐標數據作弧線,可得上下異形橢圓圖。主索鋼絲已經被擠壓密實,異形橢圓外形不會再發生大變化,可以計算解決。索夾采用簡化為“心”形橢圓形都優于圓形,也具有計算經驗、簡化和實用特點,亦可以酌情作近似簡化使用。
3.4 索夾內力
3.4.1 緊箍力
環向緊箍力大小由索夾長度和螺栓數量確定,螺栓拉力是最大緊箍力,圓周緊箍力相等。緊箍力以徑向壓力形式作用于主纜索,用作索夾摩擦力計算。
3.4.2 吊桿壓力
主索在索夾上半部承受吊桿壓力,以徑向壓力形式傳遞于主索鋼絲上半部,也是計算索夾摩擦力的依據。
3.4.3 摩擦力
摩擦力分為緊箍力和吊桿壓力2部分,吊桿壓力產生線接觸摩擦力很大。鋼與鋼的摩擦系數很小,故索夾線接觸摩擦阻力獲得困難,可加長索夾和螺栓數量來加大環向緊箍力。
3.4.4 摩擦力改進
索夾內壁與鋼絲外表為線接觸,若采用改性環氧樹脂——煤焦油膩子作面接觸粘結[2],改線接觸為面接觸,加大纜索外部摩擦系數,是摩擦力改進和發展方向。單純環氧樹脂粘結強度高和脆性大,容易破壞,摻加50%煤焦油作改性使用,再添加水泥和細砂作膩子,涂抹主索表層處理,是獲得粘結強度高、防水性能和變形韌性好的經濟、合理、實用方法。
3.5 計算結果
3.5.1 模擬結果
對索夾和主索鋼絲橫斷面作圓形平面鉸接剛架仿真建模,計算顯示出變形、內力、應力彩色云圖結果,為橢圓形索夾設計提供科學依據。
3.5.2 計算結果
仿真計算彩色云圖,顯示出索夾和主索鋼絲變形、內力、應力變化特點,結果很形象、直觀,算例證明“仿真”計算科學和實用。主索變形上半部大于下半部,中部大于邊部,主索已經由圓形變成異形橢圓形。對索夾變形作坐標數據采點測量,用CAD對采點量測坐標作弧線圖,即得上下異形橢圓圖。不同橋梁主索直徑和吊桿內力不同,索夾變形大小都需要作仿真計算來獲得。
4 算例
4.1 計算模型數據
主索直徑100 cm,預應力鋼絲5 mm,索夾厚度δ=16 mm,梁單元厚度B=2.62 mm。
梁單元寬度B=5 mm,索夾單元寬度B=5 mm,索夾單元厚度δ=16mm,吊桿力G=3000 kN。
半圓模型:節點73 068個,單元119 119個,節點彈性支承反力SDy=5 kN/m(18 121個)。
吊桿節點荷載Fy=-0.5 kN、-0.25 kN (139個)。
計算成果見圖2。
4.2 計算結論
對多種不同索夾厚度、荷載和彈性支承方式建模,計算結果變化規律相似,證明仿真建模計算方法合理、正確、實用,索夾厚度宜適當。主纜索鋼絲排列是圓形橫斷面,在索夾處變形為特殊異型橢圓形,從計算變形橢圓圖上采點量測坐標數據,采用CAD成圖,使設計異型橢圓形圖獲取方便、實用。計算結果:變形、內力、應力、和云圖變化形象、直觀,使對橢圓形索夾特性概念認識更清楚。橢圓形索夾受力形式合理,索夾外的圓形主索能夠有效起到索夾防滑作用,圓形索夾則不能抗滑。主索內力不均勻,是上部大、下部小,直徑越大越不均勻。
5 結束語
吊橋主索鋼絲具有集束、離散和擠壓傳力變形特性,使索夾分析計算復雜、困難,難以科學解決。采用等厚度“拓撲”模擬“虛擬變換”梁單元,作網狀圓形平面鉸接剛架模擬“仿真”建模,計算方法科學、簡單、實用。計算證明索夾在吊桿重力與主索鋼絲彈性支承豎向反力作用下,主索鋼絲斷面為特殊異型橢圓形,鋼絲之間的壓力不均勻。對日本明石大橋非圓形索夾技術,可作科學合理解釋。似乎簡單的圓形索夾設計問題,實際認識復雜,需要作改進和發展,使索夾設計科學合理。
張力索桁吊橋是新橋型,為三角形穩定不變形結構,結構變形小。索夾特點是斜拉索吊桿作分組相鄰設置,組內斜拉索吊桿大致成對稱形式,索夾受力大致基本相互平衡。故組內索夾宜采用精軋螺紋鋼筋相互串連成一體,使組內索夾滑動力相互平衡,索夾不容易滑動。這是張力索桁吊橋索夾的優點,有必要作科學設計和計算。
參考文獻
[1] 杜娟,吳清明,丁明鋼.實用工程數值模擬仿真建模計算[J].四川建筑,2021(2): 206~208.
[2] (英)S.塞默德杰夫. 金屬與金屬的膠接[M].陸宏鈞譯. 北京: 國防工業出版社.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