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了建立一套高層建筑項目危險源評價模型,基于《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評價標準》,通過將其與LEC法相結合,并與實際工程項目相比較,建立了一套適用于高層建筑施工的危險源評價方法—MLEC法。研究結果表明:新型MLEC法可以有效地對高層建筑項目危險源進行評價,結果較為可靠,研究成果可為類似項目的危險源評價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高層建筑; 危險源; LEC法; 評價模型
中國分類號:X913A
[定稿日期]2022-04-15
[作者簡介]朱賓(1986—),男,本科,工程師,從事房屋建筑施工工作。
0 引言
房地產行業中,以高層建筑居多,此類建筑施工過程中,時常面臨工期長、工作面多、交叉作業嚴重、工人安全素質較低等危險源,這就對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通報[1]顯示,近年來我國房屋市政工程的安全生產情況整體向好發展,但安全生產事故數量仍然不容樂觀,死亡率指標居高不下,給國家帶來巨大損失,因此對高層建筑項目的危險源建立一個合理評價方式刻不容緩[2-4]。
近年來,相關學者對危險源已開展了大量研究[5-10]。郭槿達[5]通過對危險源的涵義及辨識方法的闡述,明確了施工現場危險源辨識的意義,分析了高層建筑施工現場風險事故及預防內容并提出了加強施工管理的方法。李曉耿等[6]通過研究BIM技術,利用BIM所擁有的可視化功能將施工過程中識別出來的危險源類型、空間信息及周圍影響區域直觀地呈現出來,研究結果顯示BIM技術不僅可以有效分析工地危險源數據信息,而且預防工地危險源對施工人員的傷害及優化工地管理系統,從而保證施工人員安全問題。劉永強等[7]為解決水利工程施工危險源辨識精度低、實時性差及魯棒性弱等問題,提出了新型智能建設安全管理危險源辨識方法。通過ZED雙目視覺相機獲取施工現場信息,利用改進的YOLOv3-DN算法辨識危險源要素,并將危險源實時反饋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輕量化平臺上并以浙江省八堡泵站工程項目施工現場為例驗證改進的YOLOv3-DN算法辨識危險源的準確性。研究表明,該方法在辨識危險源中不僅能大幅提高平均準確率、查準率和召回率,還降低了硬件成本,相對于現有的方法具有明顯優勢。戴明偉等[8]以江西省宜春市四方井水利樞紐工程為例,分別從建筑環境、施工作業等方面分析水利樞紐工程危險有害因素與重大危險源辨別,并提出安全管控措施。劉玉龍[9]通過文獻閱讀和現場調研的方法,針對某在建項目的六大作業工序所涉及危險源辨識問題進行了優化改善,提高了企業辨識危險源的能力,并全面的對作業工序進行了安全評價。孫靜靜[10]以當前建筑環境為背景,以目前我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需求為基礎,以某工程為實例,將文獻分析法、LEC評價法、調查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等多種研究方式相結合對項目展開充分調研,通過構建模糊層次分析模型對該項目的安全管理水平進行了綜合評估,根據綜合評估結果有針對性地指出其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就問題展開原因剖析。
前人的研究豐富了各類行業危險源的辨別評價方法,大大促進了危險源方面的理論知識進步,但針對高層建筑的危險識別評價過于單一,未結合國家標準。本文基于JGJ/T 77-2010《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評價標準》,通過將其與LEC法相結合,并與實際工程項目相比較,建立起一套可用來對高層建筑施工工程重大危險源進行評價的方法。
1 基于JGJ/T 77-2010《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評價標準》的安全評價因子
1.1 JGJ/T 77-2010《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評價標準》簡介
《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評價標準》是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條文制定而成,主要適用于企業對其自身管理條件和能力的自我評價,或者其他方對企業的安全生產條件和能力的評價。其主要內容包括5個方面,具體如表1所示。其評價方式為由企業負責人組織具備企業安全管理及相關專業能力的專家(人數不低于3人)進行打分,打分內容如表1所示,安全生產條件評價可根據標準中的具體評分依據進行。
具體操作流程為:專家根據JGJ/T 77-2010《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評價標準》的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對企業各項進行打分,A=①實際平均得分值×0.3+②實際平均得分值×0.2+③實際平均得分值×0.2+④實際平均得分值×0.3;B=⑤實際平均得分值×0.4;Y=A×0.6+B×0.4。
1.2 確定企業安全生產綜合能力評價因子(M)
高層建筑工程項目重大危險源復雜多樣,人員流動性大,工作面交叉多,臨空作業面廣。但是,總包單位若存在較為嚴密的管理制度,充足的資源配置,完善的方案方法等,就可以極大程度地降低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因此,本文基于JGJ/T 77-2010《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評價標準》,提出了一種可以評價企業管理能力的因子M,將其作為抵消因子,與LEC法一起來評價高層建筑施工工程重大危險源,其評價標準如下表所示,M值越小,代表企業安全生產綜合能力越強(表2)。
2 MLEC法進行作業危險性評價
2.1 LEC方法簡介
上世紀,由美國專家K.J.格雷厄姆和K.F.金尼提出的LEC評價方法見式(1),主要是針對作業環境,進行潛在危險源半定量安全評估,也能夠應用于對操作人員的安全作業分析,避免其中潛在的危險性,造成安全事故。L、E、C三值的確立主要依靠專家進行打分,采取十分制,分數越小代表其危險性越小[11]。
3 工程應用
以某在建高層建筑項目基礎施工工程為例,項目所在地區為長三角區域,單體樓多以高層建筑為主,部分單體樓為超高層建筑,結構類型為框剪結構,基礎結構采用筏板基礎,樁基施工采用靜壓法成樁,地基土質松軟,多為淤泥質土,需要進行大量換填。由于工期緊,基坑開挖深度大,面臨危險源眾多。在基礎施工過程中,建設單位組織了專家對項目現場進行聯合檢查,內業資料檢查時發現:①施工單位負責人和監理單位負責人長期不在崗;②安全員配備不齊且缺少安全技術交底;③應急方案編寫不完善;④部分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件到期;⑤大型設備維保記錄缺失。對照JGJ/T 77-2010《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評價標準》,得出該施工企業得分情況有:①安全生產管理=70;②安全技術管理=75;③設備與設施管理=75;④企業市場行為=75;單項評分實得分A=①×0.3+②×0.2+③×0.2+④×0.3=73.5;施工企業安全生產業績評價B分數為85分,Y=A×0.6+B×0.4=78.1。根據表2所定評價等級,企業安全生產綜合能力評價因子M=8。
針對項目現場,專家組經檢查發現,基坑現場部分深度超2 m未設防護,基坑附件堆載重物,注漿孔間距大且注漿不飽滿,交叉作業多,部分工人未帶安全帽,存在夜間加班趕工情況。根據作業條件分析法對此施工環節進行打分,L平均分為6.5分,E平均分為7分,C平均得分為7.6分,D=L×E×C=345.8,根據建立好的MLEC法,S=M×D=2788,根據表5等級劃分,該階段施工屬于需加強注意,要求項目部加強整改。
4 常見危險源防控措施
針對高層建筑項目,常見危險源有高處作業危險、機械使用危險和臨時用電危險,針對此類高頻易發生安全事故的危險源,主要防控措施如下。
4.1 高處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1)高處作業時,對于腳手架、圍擋、安全網等防護設施,應經相關部門檢查,確認安全后方可使用。作業人員在使用前,需認真檢查是否牢固,若存在危險源,應及時提出,加固后方可在相應工作面施工。
(2)當存在高處交叉作業時,嚴禁從高處亂擲材料。
(3)臨邊作業,須在臨邊位置加設2道防護,并懸掛相應標識標牌。
(4)夜間高處施工時,臨邊防護位置標識標牌須加裝照明裝置。
(5)高處作業前,應及時關注天氣情況,如遇大風、暴雪等惡劣天氣,需謹慎施工,必要情況,需停止施工。
(6)高處作業前,總包單位需組織好三級安全教育,相關人員需要持有相關證件,高處作業時,總包單位安全員應加大巡查力度。
4.2 機械機具安全技術措施
(1)機器在使用前,應建立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嚴禁非專業人員使用,針對特種設備,操作人員應具備相應的證件。
(2)機器在使用前,要進行安全檢查,空載試運行,一切正常方可使用,嚴禁使用帶有故障的機器。
(3)機器使用時,須佩戴安全防護用品,作業區域必要情況用圍擋封閉,并懸掛標識標牌。
(4)機器使用結束時,應及時斷電,一機一閘,并對機器進行定期維護保養。
4.3 臨時用電安全技術措施
(1)用電設備和器材必須符合國家相關標準。
(2)用電系統必須完整,電源隔離、過載、短路、漏電保護齊全。
(3)用電設備和器材嚴禁存在受潮、濺水、浸水現象,如若存在此類現象,需立即關掉電源,在未關閉電源的情況下,嚴禁用手去觸摸。
(4)設備充分放電后方可進行檢修,嚴禁帶電操作。
(5)在潮濕及容易碰觸到帶電設備的照明電源電壓不得大于24 V。
(6)停、送電指令必須由同一人下達,停電部位懸掛停電標志牌,且應有一人操作,一人監護,并應穿戴絕緣防護用品。
(7)相關電力操作人員,需持有相關證件,并穿配相關防護用品。
5 結論
(1)基于JGJ/T 77-2010《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評價標準》的提出的安全評價因子與企業管理能力緊密相關,安全評價因子的值越小,代表企業安全生產綜合能力越強。
(2)以JGJ/T 77-2010《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評價標準》為基準,與LEC法結合所建立的高層建筑項目危險源評價體系可以對高層建筑施工過程中的危險源進行合理評價,評價結構可靠,可很大程度上避免高層建筑項目施工過程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通報2019年房屋市政工程生產安全事故情況[J]. 工程建設標準化,2020(7): 51-53.
[2] 李增明. 武漢某超高層項目施工安全管理風險評價研究[D].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21.
[3] 牛天勇. 基于PHA-LEC法的建筑工程項目安全評價問題研究[J].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2,8(7):94-98.
[4] 張昊. 高層建筑施工階段的危險源辨識與評價研究[D]. 青島: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7.
[5] 郭槿達.高層建筑施工危險源辨識及事故預防[J].城市住宅,2021,28(S1):237-238.
[6] 李曉耿,李俊,陳銘敏,等.基于BIM技術的智慧工地危險源分析與管理系統優化[J].科技創新與應用,2021,11(25):40-42.
[7] 劉永強,伏仲明,吳浩,等.基于改進YOLOv3-DN算法的水利施工危險源辨識[J/OL].安全與環境學報:1-11[2022-04-11]DOI: 10.13637/j.jssn.1009-6097.2021.1269.
[8] 戴偉明,曾文彥.水利樞紐工程危險有害因素與重大危險源辯別分析[J].陜西水利,2022(2):156-158.
[9] 劉玉龍. 風電公司A建設項目作業工序危險源辨識與安全評價[D].太原:中北大學,2021.
[10] 孫靜靜. HD項目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濟南: 山東大學,2021.
[11] 隋鵬程,陳寶智.安全原理與事故預測[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