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了探究北大荒集團稻米產業發展的價值創新路徑,利用泛演化邏輯的歷史概念類集,從空間維度和時間維度梳理歸納北大荒集團稻米全產業鏈價值創新的關鍵要項;以歷史概念類集建構的概念系統樹為模板,繪制北大荒集團稻米全產業鏈價值創新圖譜。該圖譜有助于研究者從整體上把握農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規律,從而做出適當的發展預判。北大荒集團稻米全產業鏈價值創新圖譜啟示的創新路徑有3條:上游主導的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其未來特色圖景是“生態功能農業+循環綠色農業”;下游主導的特色品牌增值發展,其未來特色圖景是“功能優質特色+數字營銷品牌”;基于全產業鏈的平臺服務融合發展,其未來特色圖景是“智能智慧農業+平臺服務生態”。
關鍵詞:產業經濟學;稻米全產業鏈;價值創新圖譜;泛演化邏輯;北大荒集團
中圖分類號:F326.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7909(2023)10-42-5
0 引言
稻米全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既是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行動的需要,更是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需要[1]。但目前,我國稻米全產業鏈經營主體面臨著風險和成本高、資源配置和管理效率低下的問題[2]。研究稻米全產業鏈的價值創新圖譜及其路徑,對全產業鏈主導企業把握掌控產業鏈關鍵環節、合理有效調整產業結構、聚焦提升核心競爭力進而推動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黑龍江省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大省,素有“北大倉”之稱。因此,選取北大荒集團主導的北大荒稻米全產業鏈為研究對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筆者在回顧北大荒集團稻米產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嘗試采用何新泛演化邏輯的歷史概念類集[3],繪制北大荒集團稻米全產業鏈的價值創新圖譜,并根據圖譜蘊含的全產業鏈價值創新路徑預判其未來發展圖景,最后總結提出推動稻米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創新路徑。
1 北大荒集團稻米產業發展歷程
北大荒舊指中國黑龍江省北部三江平原、黑龍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廣大荒蕪地區。中國于20世紀50年代在當地進行大規模開墾,并經營農場,使北大荒變成了如今的“北大倉”。北大荒集團是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的簡稱,其前身是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專注于稻米產業的北大荒米業集團成立于2001年,隸屬北大荒集團,是以稻米生產、加工、儲備、進出口為主,以貿易為輔,集科工貿、產學研為一體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北大荒集團形成了一條集生產、加工、銷售、物流、科研于一體的稻米全產業鏈[4],其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4個階段。
1.1 2000年以前
20世紀90年代以前,北大荒墾區致力于提高糧食產量,以保證全國糧食供應,糧食產量從開墾初期的年產2 400 t提升至1979年的年產250萬t[5]。該階段北大荒墾區稻米產業的價值要素主要是提高稻米產量,研發抗倒伏、耐寒、抗病蟲害的高抗粳稻品種是當時的主要創新方向。1995年,北大荒墾區糧食產量突破500萬t,實現了糧食生產質的飛躍[5]。“九五”期間,黑龍江墾區逐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相繼成立了包括北大荒集團在內的6家米業公司,形成了若干區域品牌[6]。該時期的北大荒集團還難以與國際大企業進行有效的市場競爭,急需進行轉型升級。為打造知名品牌,探索稻米生產標準化和機械化,打開國內和國際市場,北大荒集團開始著眼全產業鏈創新發展。
1.2 2001—2010年
2001年,黑龍江墾區將多家米業公司整合為北大荒米業集團(隸屬于北大荒集團),以發揮規模優勢、產業集群效應,打造黑龍江稻米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面對國內和國際市場的競爭范圍逐漸擴大,北大荒米業集團于2002年樹立整體營銷經營理念,建立了有效的品牌和產品整合發展路徑[6]。在產品縱向延伸方面,北大荒米業集團開發了一系列高附加值產品。2005年,北大荒米業集團開始進行稻米全產業鏈整合[4]。產業化發展與機械化生產技術的應用使北大荒米業集團糧食產量大幅提升,2005年糧食產量突破1 000萬t,2009年突破1 500萬t,實現農業生產質的飛躍[6]。在此期間,北大荒米業集團先后斥巨資籌建稻米產業項目,其生產的稻谷深加工產品迅速搶占市場,實現了規模化集約加工和多元化品牌經營[6]。
1.3 2011—2020年
從2011年開始,北大荒集團根據《黑龍江省現代化大農業發展規劃》調整水稻生產布局,重點建設高端和優質水稻優勢生產區。2019年7月,北大荒集團與阿里巴巴集團在數字農業、大數據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探索“數字+產業+商品”模式[7]。北大荒集團還先后與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合作關系,不斷提升北大荒品牌的國際知名度[7]。
1.4 2020年以后
北大荒集團在2021年成立高端米業公司,全面建設優質稻米品牌體系,提升稻米產業附加值。面向未來,北大荒集團繼續加大規模化生產基地建設、一體化經營體系建設和“綠色智慧廚房”建設[8]。北大荒集團稻米全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需要以推進生產標準化規模化、產品綠色化功能化、品牌高品質特色化、產業生態生命化發展為價值要素,并重視發揮功能性特色育種、多元化增值加工、獨特品牌文化、智慧物流網絡和農業體系、互聯網+營銷等方面的創新要素作用。
北大荒集團稻米產業發展歷程中的價值要素與創新要素如表1所示。
2 北大荒集團稻米全產業鏈的價值創新圖譜
北大荒集團稻米全產業鏈可以劃分為上游的水稻育種、水稻種植,中游的稻谷收儲運、稻米加工,下游的產品(品牌建設)、物流、營銷等7個環節。北大荒集團稻米全產業鏈架構如圖1所示。
基于何新提出的以歷史概念類集為主要內容的泛演化邏輯[9],梳理北大荒稻米全產業鏈各環節的價值創新歷史演進,以產業鏈上、中、下游空間維度為橫軸,以時間維度為縱軸,勾畫得到樹形結構的稻米全產業鏈概念系統圖,即北大荒集團稻米全生產鏈價值創新圖譜(見圖2)。
2.1 北大荒集團稻米全產業鏈上游環節
2.1.1 水稻育種。稻米全產業鏈水稻育種環節的價值創新歷史演進:水稻種子(粳稻→高抗粳稻→高抗高產粳稻→高抗高產優質粳稻→功能性高抗高產優質粳稻)。
黑龍江寒地選種的水稻品種應具有較強的抗寒特性,一般選用分蘗力強、抗寒性好、抗病蟲害、抗倒伏、豐產型成熟品種[10]。種子是糧食生產的“芯片”。北大荒集團能實現糧食持續增產,良種發揮了重要作用[11]。北大荒集團根據黑龍江省的自然資源條件,培育了三江6號、開荒米3號、墾研017等品質優、抗性強、效益高的水稻品種[8]。2022年2月,北大荒集團推出兼具高產、優質、穩產三大特性的龍墾2021水稻品種,這是水稻育種方面又一次重大飛躍[12]。在未來,北大荒集團可考慮培育能用于疾病輔助治療、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功能性大米,從源頭提升稻米產業價值[13]。
2.1.2 水稻種植。稻米全產業鏈水稻種植環節的價值創新歷史演進:水稻種植技術(傳統種植技術→機械化種植技術→數字農業智慧農業技術),水稻稻田(傳統稻田→機械化作業稻田→規模化標準化稻田→智慧稻田)。
依靠人工育秧和插秧的水稻傳統種植方式成本高、勞動強度高、效率低[14]。科技進步和時代變遷促進了水稻種植的機械化發展[15]。水稻種植機械化伴隨著稻田的規模化、標準化,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非常重要。北大荒集團的無人農場借助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充分利用衛星遙感、地面物聯網技術,實現農作物種植面積、土壤墑情、作物長勢、氣候環境、災情蟲情動態監測[11]。如今,北大荒集團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76%,農業綜合機械化程度接近全面實現[11]。
2.2 北大荒集團稻米全產業鏈中游環節
2.2.1 稻谷收儲運。稻米全產業鏈稻谷收儲運環節的價值創新歷史演進:稻谷收運模式(從基地到工廠→基地+工廠就近收儲→信息化管理平臺+智能化資源調配),稻谷儲藏庫(傳統糧倉→標準化儲藏庫→智能化儲藏庫→高品質智慧儲藏庫)。
北大荒集團建設初期,各水稻生產基地和稻米加工廠規模小、布局分散,稻谷收運成本高[4]。從2005年開始,北大荒集團著手整合物流,在規模較大的水稻種植基地附近建設制米加工園區進行就近收儲,將稻谷收儲范圍控制在半徑60 km的區域內;采用物流信息集中管理模式,建立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物流信息系統[4]。北大荒集團還成立“稻谷收儲保質降耗關鍵技術研究與裝備開發”項目組,尋求倉儲流通環節全程保質減損、一體化測控的解決方案;在收儲過程采用品質測控、能耗控制、蟲霉綠色防治、工藝智能提升、新能源利用等技術手段,項目組實現了稻谷入倉變溫保質干燥降耗、智能保水通風、蟲霉綠色生物防控、保質保鮮工藝集成等研發目標,更好地保障了稻谷的儲備安全[16]。
2.2.2 稻米加工。稻米全產業鏈加工環節的價值創新歷史演進:大米加工(傳統粗加工→高品質營養化加工→數字化智能化工藝+高品質功能化加工),副產品加工(傳統粗加工→專用化生態化加工→多元化范圍經濟加工)。
在傳統粗加工階段,稻米加工主要是滿足人們口糧需求,加工產品結構單一,副產品合理利用比重小;隨著技術進步和人們對營養健康的需求不斷增加,稻米加工逐漸轉向深加工開發和綜合利用階段,精深加工產品向多樣化、專用化、功能化、營養化等方向發展[17]。稻谷除提供人們的主食大米之外,還可作為營養豐富、功能卓越的健康食品原料,也可作為優質廉價的醫藥、化工等工業原料[17]。目前,北大荒集團稻米加工產品除成品大米外,只有稻米油、米糠蛋白、白炭黑等少數副產品,稻谷綜合利用率不高,且這些副產品市場需求量小,難以形成規模經濟,產品附加值提升有限。稻米加工的未來發展趨勢是利用數字化、智能化工藝加工高品質功能化大米,提供多元化副產品;加工企業應兼顧主價值鏈和輔助價值鏈的開發,不斷開拓稻米加工市場,實現稻米產品的全價值利用[2]。
2.3 北大荒集團稻米全產業鏈下游環節
2.3.1 產品品牌建設。稻米全產業鏈品牌建設環節的價值創新歷史演進:稻米產品品牌建設(區域品牌→知名品牌→具有獨特文化的國際知名品牌)。
通過在稻米產品品牌整合上下功夫,北大荒集團稻米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得以不斷提升。北大荒集團在獲得黑龍江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稱號的基礎上,將高品質大米銷往全國各地,市場空間從省內擴展到國際[18]。
2.3.2 稻米物流。稻米全產業鏈物流環節的價值創新歷史演進:稻米物流(鐵路物流網絡→海鐵聯運物流網絡→數字化智能化物流網絡體系)。
黑龍江省作為優質稻谷產區,存在北稻南運的瓶頸問題需要解決[19]。北大荒集團構建了以鐵路直達運輸為主、海運分流為輔,兼顧鐵路中轉分流的產品運輸體系;集團投資建設的營口物流中心年周轉能力超230萬t,通過成立香港離岸公司進一步提升產品進出口服務水平[4]。
2.3.3 稻米銷售。稻米全產業鏈稻米銷售環節的價值創新歷史演進:稻米銷售(區域營銷→國內市場營銷→國內營銷+國際貿易→互聯網+營銷網絡)。
經過多年的努力,北大荒集團品牌大米在全國范圍內已經擁有一定的客戶群體和全國性的營銷網絡布局[20]。憑借獨有的綠色優勢、規模優勢和品牌優勢,再加上與中糧集團合作營銷,北大荒品牌大米暢銷國際,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品牌[6]。面向中高端市場,北大荒集團旗下的梧桐河農場已經在嘗試“一畝良田,私人訂制”的互聯網+訂單農業模式[21]。但是,北大荒集團還沒有充分利用網絡營銷的便捷性,未來需要進一步利用網絡營銷推動產銷一體化模式的構建[18]。
3 圖譜啟示:稻米全產業鏈價值創新路徑
北大荒集團稻米全產業鏈價值創新圖譜呈現的是稻米全產業鏈各環節的歷史演進,內蘊各種可能的價值創新路徑。基于北大荒集團稻米全產業鏈價值創新圖譜,得到稻米全產業鏈價值創新的3條基本路徑,一是上游主導的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二是下游主導的特色品牌增值發展,三是基于全產業鏈的平臺服務融合發展,可簡要概括為“上游種好稻,下游樹品牌,中游促融合”。
3.1 上游主導的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
以上游育種和種植環節為主導,稻米全產業鏈價值創新的未來圖景是“生態功能農業+循環綠色農業”。利用智慧農業科技和農業系統工程方法,集成生態功能農業和循環綠色農業發展的理論方法、思想理念、先進技術和成熟經驗,賦能功能水稻(如靈芝大米、富硒大米等)良種培育,賦能稻田生態系統碳匯,賦能水稻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實現稻米全產業鏈的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
3.2 下游主導的特色品牌增值發展
以下游大米品牌建設、物流和銷售環節為主導,稻米全產業鏈價值創新的未來圖景是“功能優質特色+數字營銷品牌”。品牌是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重要依據,是現代企業提升競爭優勢的關鍵抓手,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降低風險損失程度,并可降低風險發生概率[22]。創建特色品牌是提升產品附加值、實現產業價值創新的重要途徑,品牌建設是全產業鏈發展的重要環節。特色品牌增值發展策略主要如下:一是因地制宜,依托獨特的農田生態系統資源開展功能性(如富硒、富含β-葡聚糖等)高抗高產水稻培育,圍繞消費者偏好建設特色品牌;二是通過全產業鏈質量安全管控,打造優質特色品牌,如將全產業鏈各環節相關主體確認監督的質量信息上傳服務平臺,連通消費者終端,確保信息對稱可追溯[22];三是通過特色品牌文化主題宣傳、提高數字營銷能力,提升消費者對稻米品牌的認同感和忠誠度。
3.3 基于全產業鏈的平臺服務融合發展
以全產業鏈主體“政、產、學、研、用”合作為主導,稻米全產業鏈價值創新的未來圖景是“智能智慧農業+平臺服務生態”。北大荒集團的稻米產業“政產學研”工程已實施多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大荒集團與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聯盟,在品種培育、產業規劃、衍生品開發、產品監測、綠色及有機食品生產技術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6]。面向未來,北大荒集團應進一步積極發揮企業聯盟、行業協會等主體的推動作用,運用智慧農業平臺等,主動構筑產業鏈關聯主體關系生態,形成智能智慧化稻米全產業鏈平臺服務生態圈,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服務鏈、價值鏈、信息鏈等多種鏈條的有機融合[22],從而促進稻米產業整體競爭力的持續提升。
4 結語
基于泛演化邏輯歷史概念類集的全產業鏈價值創新圖譜,能簡明地呈現農業全產業鏈各環節、各階段創新發展演進過程中的關鍵要素,從整體上把握其內在規律、探求其創新路徑、預判其未來趨向。北大荒稻米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未來價值創新路徑有3條:上游主導的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下游主導的特色品牌增值發展和基于全產業鏈的平臺服務融合發展。以上游育種和種植環節為主導,稻米全產業鏈價值創新的未來圖景是“生態功能農業+循環綠色農業”;以下游大米品牌建設、物流和銷售環節為主導,稻米全產業鏈價值創新的未來圖景是“功能優質特色+數字營銷品牌”;以全產業鏈主體“政、產、學、研、用”合作為主導,稻米全產業鏈價值創新的未來圖景是“智能智慧農業+平臺服務生態”。
參考文獻:
[1]段偉.鄉村振興背景下稻米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探析:以湖南省益陽市HS區為例[J].當代農村財經,2022 (5):43-47.
[2]寇光濤.東北稻米全產業鏈增值的創新路徑及機制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17.
[3]何新.泛演化邏輯引論[M].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
[4]李丹丹.北大荒米業集團產業鏈整合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4.
[5]李濤,劉暢.北大荒當好糧食安全“壓艙石”[EB/OL].(2021-07-02)[2023-04-04].https://www.moa.gov.cn/ztzl/wcbgclz/qglb/202107/t20210702_6370880.htm.
[6]劉曉波.擁抱品牌時代:黑龍江墾區北大荒米業品牌發展紀實[J].中國農墾,2008(1):71-72.
[7]朱文熹,劉曉雨,姜斌.千億“北大荒”開啟中國品牌農業黃金時代[J].中國農墾,2020(10):16-17.
[8]張宏玲.打造北大荒模式稻米全產業鏈[EB/OL].(2022-01-07)[2023-04-04].http://www.hljen.org.cn/content/2022-01/07/content_583560.html.
[9]倪陽.何新的方法與邏輯:讀何新《我的哲學思考:方法與邏輯》[J].滁州學院學報,2008(5):4-6.
[10]張禹.寒地水稻高產栽培重點技術淺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9(13):36.
[11]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北大荒集團豐收背后的“科技密碼”[EB/OL].(2021-11-23) [2023-04-04].http://www.chinagrains.org.cn/wzfcms/html/chinese/qydt_1034/20211123/9276d640a16c4f618169351c2606b250.html.
[12]陳曦,張永剛.北大荒集團召開“龍墾2021”高端優質稻米推廣工作部署會議[EB/OL].(2022-02-23)[2023-04-04].https://www.sohu.com/a/524927661_120870822.
[13]搜狐網.流行的功能性食品:富鍺功能性大米[EB/OL].(2019-01-16)[2023-04-04].https://www.sohu.com/a/289449395_120057031.
[14]米占喜.發展水稻種植機械化的探討[J].當代農機,2022(7):52.
[15]張太明.中國水稻種植機械化高產農藝研究現狀及發展探析[J].河南農業,2021(14):53-54.
[16]楊陽,降耗:稻谷收儲運保質減損[J].中國農村科技,2018(9):63-67.
[17]陳旸.黑龍江省水稻深加工產業分析[J].北方經貿,2013(9):52-53.
[18]王煥.北大荒米業集團品牌競爭力提升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18.
[19]李紅速.建設北稻南運鐵海物流通道的設想[J].市場營銷導刊,2008(3):8-10.
[20]曾祥亮,代琳,青躍虎,等.借鑒國內大米行業優秀企業經驗,助力北大荒米業提升核心競爭力[J].農場經濟管理,2022(2):6-9.
[21]搜狐網.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私人訂制效益顯著[EB/OL].(2020-07-16)[2023-04-04].https://www.sohu.com/a/407988732_99940280.
[22]盧鳳君,劉晴,王剛毅,等.畜禽產業鏈融合發展與增值創新[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