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具有根系發達、生長速度快、環境適應能力強等特性,是我國西北地區優良的綠化樹種之一。它不僅具有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等作用,而且可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助力實現鄉村振興。為不斷提高沙棘栽培效益,在分析沙棘生物學特性和種植價值的基礎上,從選地整地、種苗選擇、定植、栽植后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闡述沙棘裸根苗栽培管理技術。
關鍵詞:沙棘;裸根苗栽培;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7909(2023)10-104-3
0 引言
沙棘屬胡頹子科沙棘屬落葉灌木,為藥食同源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國華北、西北、西南等地(包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四川省西部等地),常生長于海拔800~3 600 m溫帶地區向陽的山脊、谷地、干涸河床或山坡,具有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等作用。目前,我國是沙棘分布面積最大、種類最多的國家。在沙棘栽培中,裸根苗因具有成本低、長勢均勻、運輸方便、苗齡整齊等優勢而被廣泛采用。因此,筆者對沙棘裸根苗栽培管理技術要點進行總結,以期不斷提高沙棘栽培效益。
1 沙棘生物學特性
沙棘株高一般在5 m以下,棘刺多,粗壯,嫩枝呈褐綠色,老枝呈灰黑色,樹干粗糙。單葉近對生,葉片紙質,呈窄披針形或矩圓狀披針形,長3~8 cm,葉緣全緣,葉正面綠色,背面銀白色或淺白色、有鱗片,葉柄極短[1]。花單性,雌雄異株,無花瓣,雄花花萼2裂、雄蕊4個,雌花花萼囊狀、頂端2齒裂,4—5月開花。堅果被肉質化的萼筒包圍,核果狀,圓球形,直徑4~6 mm,外觀呈橙黃色或橘紅色,9—10月果實成熟。沙棘適應能力極強,耐干旱、耐瘠薄、耐酷暑、耐低溫,能在沙地、輕度鹽堿地生長[2]。沙棘根系發達、萌蘗能力強,多呈簇生狀,枝葉茂密,生物量大,保持水土性能佳,加上其根部有根瘤菌,因而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
2 沙棘價值分析
2.1 生態價值
沙棘環境適應能力和生命力強,根系發達,能吸收深層土壤中的水分。沙棘枝葉繁茂,能吸納更多的天然降水,調節地表徑流,削弱暴雨對土壤的侵蝕。沙棘秋季大量落葉分解后可為土壤提供大量有機物質,提高土地肥力。因此,沙棘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改良土壤等作用,是優良的綠化樹種。
2.2 經濟價值
沙棘果實可直接食用。據測定,沙棘果實含有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鉀、鎂、鐵、鈉等)、脂類、糖、槲皮酮、茶多酚、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多種營養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質。沙棘果實可加工成沙棘飲料、餅干、果醬、糖、麥片、醋、醬油及沙棘粉等。沙棘種子可加工成沙棘果油口服液、沙棘果油膠囊等。沙棘葉可加工成沙棘百通茶、沙棘速溶茶等。沙棘葉、果渣、籽粕都是良好的畜禽飼料。因此;沙棘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可通過發展沙棘產業,提高沙棘附加值,形成集種植、加工、研發、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2.3 藥用價值
沙棘的根、葉、花、果實、籽均可作為藥用,具有健脾養胃、破瘀止血、祛痰、利肺等功效。我國古代早已發現沙棘的藥效,并將其與蟲草、藏紅花、藏雪蓮稱為“四大藥用植物”。1977年,沙棘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確立為藥食同源珍貴資源,被廣泛應用于藥品、護膚品、保健品加工等領域。
3 沙棘栽培管理技術要點
3.1 選地整地
種植戶應選擇地形平坦、土質疏松、排水良好、灌溉方便、土壤不易板結且pH值在7.5~8.0、含鹽率在0.5%以下的砂質土壤地塊為栽植地[3]。選擇好栽植地后,清除林地內雜草、石塊等,翻耕土壤深20~25 cm,整平耙細,以提升土壤的透氣性。為提高土壤養分含量,整地時可施加適量的有機肥,以腐熟的農家肥為主,每667 m2施肥量為2~3 t,也可少量施用氮磷鉀復合肥。完成整地后,沿水平方向挖深40 cm、直徑50 cm的種植穴。
3.2 種苗選擇
種植戶應根據二級苗出圃標準選擇沙棘苗木,要求苗木生長健壯,莖干粗直,苗高在30 cm以上,枝干充分木質化,主根3條以上,有15 cm長的發達側根,表皮光滑,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若苗木須根較多,可能會影響苗木根系的活性,應適當進行修剪。為減少爛根現象,加快苗木根系恢復,可對苗木做蘸漿處理,將黃土、水、適量生根粉攪拌均勻后蘸根[4]。
3.3 定植
春、秋季均適宜栽植沙棘,但以秋季(9—10月)為最佳。此時栽植既有利于苗木越冬,又能使沙棘翌年盡早發芽。定植時,種植戶應將苗木居中放入種植穴,保證根系舒展,避免出現窩根現象,然后分層回填、夯實土壤。栽植株行距一般為2 m×4 m或2 m×3 m[5]。沙棘為雌雄異株,雌雄株比例對果實產量影響較大,一般雌株和雄株配植比例以8∶1為宜。為提高授粉率,栽植時應采取一行純雌株一行雌雄混合交替定植。
3.4 栽植后管理
3.4.1 澆水。沙棘耐旱性強,對水分需求較少。通常沙棘栽植完成后應立即澆1次定根水;栽植后1個月,土壤含水量應保持在70%以上,以提高苗木成活率;進入旺盛生長期,可適當加大澆水量;進入冬季前,澆足封凍水,以保證苗木順利越冬。
3.4.2 施肥。施肥主要分3個時期進行。①生長期。在沙棘生長過程中,為促進植株生長和枝葉發育,種植戶需要及時追肥,每2年追施1次,多施用尿素、碳酸氫銨等氮肥。一般每株施用尿素200~400 g、碳酸氫銨200~300 g。②現蕾期。沙棘在夏季開花。如果此時養分不足,會推遲開花或導致提早落花,降低坐果率。種植戶應在此期及時補充磷肥,每株可施用過磷酸鈣200~300 g[6]。③結實期。待沙棘長出果實后,為促使果實膨大,提高果實含糖量,增進著色,種植戶可適量施用有機類鉀肥。
3.4.3 修剪。沙棘修剪大致可分為3個時期。①幼樹修剪。沙棘栽植2~3 a后可任其生長,進入結果期后應根據樹體形狀,剪除多余枝、重疊枝、交叉枝、細弱枝,短截細長枝,維持樹勢平衡。②盛果期修剪。沙棘生長4~5 a后進入盛果期,中軸枝逐漸消失,開始從側芽生長枝條形成假輪生枝[7]。此時,種植戶應注意疏剪稠密的枝條,改善樹冠通風透光條件,縮剪3年生以上的枝梢,同時剪除病蟲枝、斷裂枝、枯枝和過低枝。③老樹剪枝。沙棘生長15 a后進入衰退期,種植戶需要采用平茬的方式對樹體進行更新復壯,即在冬季留3~5 cm的根樁,剪去地上部分,促使其抽發新的萌蘗。需要注意,修剪時若修剪口過大,應在修剪后及時涂抹石硫合劑,既可加快切口愈合速度,又可防止病原菌入侵。
3.5 病蟲害防治。病蟲害是影響沙棘健康生長的一個重要因素。沙棘在生長過程中主要受到干縮病、木蠹蛾、紅緣天牛危害,輕則造成沙棘苗木生長發育不良,重則造成整片沙棘林枯萎或死亡。因此,有效防治病蟲害既能保證沙棘健康生長,又能最大限度發揮沙棘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
3.5.1 沙棘干縮病。沙棘干縮病被稱為沙棘的“癌癥”,也是危害沙棘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來,沙棘干縮病對沙棘的危害日益加重,尤其是給無刺大果沙棘造成了毀滅性的危害。該病害主要危害沙棘葉片、果實、枝梢,多在4—5月開始發病。植株受害后,受害部分先會出現黃色病斑,而后病斑擴大逐漸連接成片,且受害部位開始腐爛,造成葉片變黃、皺縮、萎蔫及提前脫落,導致部分側枝彎曲下垂成為畸形枝,同時果實不再膨大,最終致使樹勢日漸衰弱,造成沙棘苗木枯萎死亡[8]。
選擇抗病品種是防治沙棘干縮病的有效措施。沙棘干縮病具有傳染性。因此,種植戶應加強日常養護管理,避免沙棘苗木出現機械損傷,修剪后需對傷口進行消毒。同時,種植戶應及時清除患病植株,并將其集中焚燒或深埋,然后向患病植株周圍土壤適量撒施生石灰進行消毒,從而有效抑制病原菌生長。當沙棘干縮病大面積發生時,種植戶可采用刮皮涂藥、輔以藥劑噴施方式進行防治,可噴灑60%紅日強力殺菌劑可濕性粉劑800倍液,也可用4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灌根。
3.5.2 沙棘木蠹蛾。沙棘木蠹蛾是危害沙棘的主要害蟲之一,屬于鱗翅目木蠹蛾科,成蟲體長約18 mm,在我國4年發生1代,世代重疊。幼蟲藏匿于蛀空的沙棘根部越冬,翌年6月鉆入土中化蛹,7月成蟲羽化并開始產卵[9]。沙棘木蠹蛾主要危害多年生沙棘苗木,其中以8年生以上的沙棘林被害最為嚴重。沙棘木蠹蛾主要危害樹干基部和根部,嚴重影響水分和其他營養物質的輸送,極易造成樹木衰弱和整株枯死。調查數據顯示,沙棘受害嚴重時,每株蟲口數量在70~90頭。
目前,沙棘木蠹蛾的防治以預防為主。①積極營造混交林,提高沙棘林分生態穩定性。例如,種植戶可將沙棘與側柏混交種植,兩者表現出良好的種間互助關系。②積極培育及選用抗蟲、抗旱品種,降低蟲害發生概率。③利用沙棘木蠹蛾的天敵——毛缺溝姬蜂、豬獾等防治害蟲,對于控制害蟲基數具有突出作用。④沙棘木蠹蛾成蟲具有趨光性,可在蟲害危害盛期于20:00—23:00在林間設置殺蟲燈誘殺成蟲,平均每公頃安裝1盞即可。需要注意,為了保護毛缺溝姬蜂等天敵,應避免長時間使用殺蟲燈。⑤篩選專化性強的白僵菌菌株進行人工繁殖,并于雨后濕潤天氣施放。
3.5.3 紅緣天牛。紅緣天牛屬鞘翅目天牛科,成蟲體長20 mm左右,主要危害沙棘枝干,一般1~2 a發生1代。幼蟲一般于10月寄生在枝干蛀道內越冬,翌年4—5月成蟲會在生長勢較弱的枝干上羽化產卵[10]。幼蟲喜食幼嫩枝條的皮層,會對沙棘整個樹干造成危害,從而嚴重影響沙棘的正常生長。
種植戶可于每年5—6月,在早晨、傍晚或陰天人工捕捉成蟲,也可將泥土與40%樂果乳油5倍液混合,在距離地面50 cm以上的樹干上均勻涂抹,可有效毒殺成蟲。6月下旬,紅緣天牛成蟲開始產卵。種植戶可于此期用刀片刮去蟲卵,并在傷口處涂抹石硫合劑,以加速傷口愈合,同時防止有害生物入侵。如果植株樹干基部出現蛀道,可在清理蛀道糞便后,利用注射器注入40%樂果乳油10倍液,可有效毒殺幼蟲。
3.6 適時采收
8—10月是沙棘果實成熟期,種植戶應根據栽植區域的實際情況靈活確定采收時間。采收方法主要有3種。①人工采摘。人工抖動沙棘枝葉使果實掉落,或者結合修剪工作進行采摘。這種采摘方式不僅采摘效率低,容易造成果實破損,而且采摘成本較高。②機械采收。在沙棘果實剛剛成熟且果實質地較為堅硬時,人工剪下結果枝,再利用機械進行脫果。此種采摘方式不僅不易對果實造成傷害,而且易于保存,但采摘時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③化學采摘。在沙棘果實由綠變黃時,利用藥劑對果實進行催熟采收。這種采摘方式效率高、成本低,能避免對果實造成傷害,應推廣使用。
4 結語
沙棘屬于喜光樹種,環境適應能力強,耐瘠薄、耐干旱、耐寒,既具有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等作用,又具有突出的經濟價值。大力發展沙棘種植業,對于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高沙棘栽培水平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趙曉翠.北方沙區大果沙棘繁育及栽培技術[J].防護林科技,2018(3):85.
[2]古麗奴·達來了汗.新疆塔城喇嘛昭鄉沙棘栽植技術及應用前景[J].農業工程技術,2021(8):80-81.
[3]梁雪峰.大果沙棘的繁育及栽培技術[J].新農村,2018(18):178.
[4]周燦如.沙棘栽培技術要點[J].南方農業,2022(4):69-71.
[5]李佳杰.淺談沙棘栽培技術[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1(3):60-61.
[6]王梅貴.青海地區大果沙棘栽培技術的探討[J].現代園藝,2020(21):103-104.
[7]孫永洪.青海互助縣大果沙棘的栽培管理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2019(32):90.
[8]張軍,杜漢君,單金友,等.沙棘干縮病發生規律及防治途徑研究初報[J].沙棘,1999(2):27-31.
[9]溫雅靜.沙棘木蠹蛾防治技術[J].山西林業,2019(1):46-47.
[10]史全萍.沙棘紅緣天牛的化學防治[J].林業科技情報,2018(2):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