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伴隨著我國經濟體系不斷地發展,制定鄉村振興戰略,促進漁業產業發展勢在必行。在推行漁業產業發展思路過程中,相關部門應運用有效的實施手段,將大力發展漁業產業作為風向標,結合本土資源,從本土自然與人文環境角度出發,融合特色發展理念,建構綠色養殖和捕撈機制,以此可豐厚漁民的收入,對開展“三農”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更加促進了漁業產業綠色體系的發展。本文首先對優化漁業產業發展模式的重要依據加以闡述,進而對漁業產業發展優勢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基于鄉村振興背景下,拓展漁業產業發展方向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鄉村振興;漁業產業;發展路徑
發展漁業產業是振興鄉村建設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穩固我國農業發展體系的核心目標。漁業在我國農業發展體制中占據著重要比例,我國作為農業大國,每年的水產品銷量居于世界首位,連續30年世界第一,以此可彰顯出漁業產業的重要地位。目前,相關漁業部門應結合漁業發展趨勢,創設出優質有效的漁業產業發展戰略,以漁業產業振興助力實現振興鄉村的部署目標。與此同時,在振興漁業產業的道路上,相關管理人員應發揮好帶頭作用,與漁業人員共同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方針,發揮科技生產力的優勢,應用多元化的實施方案,探究出新模式、新產品,致力于打造鄉村特色品牌,從而可促進漁業產業的健康發展。
一、漁業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促進本土地區的經濟發展
發展休閑漁業產業可增速地區經濟的高效發展,解決了該地區居民的再就業問題,使得該地區的居民生產總值與人均消費水平明顯增高,對推動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更對穩定漁民的經濟效益打下了基礎。
(二)優化鄉村環境治理
現如今,鄉村環境治理是相關部門重點研究的課題,大力發展水產養殖可有效地規避環境污染問題,水產養殖所產生的廢棄原料可制作成肥料應用于其他生產活動中,以此可建構良好的循環使用系統,充分實現了不同產業之間的有效互補,對提高鄉村環境質量與居民居住環境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水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近年來,先進的導航助漁器、網具等設備層出不窮,充分實現了行業帶動機制,對聯動地區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旅游漁業的快速發展,可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體系的長效發展。
二、促進漁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優勢現狀
(一)漁業產業管理模式多樣性
針對目前的漁業產業發展前景而言,其產業結構與管理體系趨于完善,相關管理部門的管理模式具備了多樣化的特點,在管理過程中能夠明確管理目標,且管理方式具備了一定的條理性與針對性,建構出了有效的管理體系,從而優化了漁業產業管理效率,助推了鄉村振興戰略方針的進一步落實,有利于漁業產業的長效發展。
(二)政府扶持力度與重視度增強
從目前的漁業產業發展情形來看,其產業的發展進程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資金是助力漁業產業的重要支柱,各地相關政府在該產業的扶持力度上高度重視,在主觀上加速了漁業產業發展步伐。并且,資金投入力度的提升,使得該產業中休閑漁業的基礎設施達到了高質量標準,從而助力了第二產業的長久性發展。
(三)漁業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趨于完善
我國漁業從業人員群體主要是本地漁民,而大多數漁民的文化程度與職業素質有待提高,綜合素質的提高可以使休閑漁業的服務水平與經營理念達到一個新的高度,繼而推動鄉村振興的發展進度。
(四)鄉村漁業產品生產力的加快
通過實地調研結果得知,一部分鄉村漁業產品的生產力有所提升,使該鄉村漁業產品在市場競爭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農戶的基礎捕撈與飼養設備有所改進,且魚飼料質量達到了標準化的要求,同時在魚病高發期可采取有效的干預和預防手段,使得魚產量上升。第二,大多數漁業企業的規模在逐步擴大,生產力也在增強,加之產品的多元化,最大限度地滿足了群體消費需求。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漁業產業的發展策略
(一)加強漁業復合型技術人才隊伍建設
從正面角度進行分析,人才振興是穩固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基礎,同時也是促進漁業未來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更是實現科技賦能的長遠目標。對此,相關部門應加大人才投入力度,運用有效的人才引進手段,大力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擴展漁業養殖人才隊伍,讓漁業產業的發展模式更為多元化,同時更為聯動相關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利契機。例如:為了使漁業科研人員能夠更好地進行技術和產品的研發,相關部門可為其提供良好的硬件設施,投入先進的飼養設備,創設良好的工作環境,讓研發人員在基層生產線,可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才能與實力,同時相關部門還應為科研人員提供優質的住宿環境,便于科研人員能夠更好地投入工作中。其次,相關部門可定期開展漁業從業人員的培訓活動,聯合外部科研機構進行合作,開展機構之間的科研交流,讓漁業從業人員可相互學習,進而可實現資源共享,取得良好的科研成果。再次,相關部門在鑄造內部人才隊伍時,可為行業引進高素質人才,通過產教融合的形式,與高校建立合作關系,以此可積累行業內部力量,創造更好的漁業養殖模式。
(二)融合主題民宿元素,開發漁業休閑產業
從側面角度進行分析,豐富的主題民宿元素可帶動該地區旅游業的發展,伴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外出旅游意識日漸強烈,更樂于體驗高端的服務效率。對此,相關部門應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利用該地域的本土文化,深度挖掘該地區的地域文化元素,打造出個性鮮明的民宿主題,以此可建設出極具個性化的旅游項目,為該地區的經濟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例如:當地政府可深入實地,考察當地是否具備建造民宿資質,如,鄉村空地與閑置用房等,是否具備修建條件。其次,依照該地域優勢,結合依山傍水的自然風光,可為游客提供燒烤、釣魚等文旅項目,讓游客在自然景色中遠離城市的喧囂,洗滌心靈。同時,發展特色化的主題民宿,可促進生態養生、綠色農產品產業鏈的升級。再次,考慮到一些地區的交通條件欠佳,相關部門可集思廣益,融合漁文化主題元素,增設游客體驗項目,讓游客乘船垂釣,開發獨具特色的旅游線路,使之成為行業中的新業態,以此可吸引游客的眼球,形成良好的體驗感,對打造地域文化效應提供了幫助。
(三)深究漁俗文化,營造特色的漁家風情
從全方位角度進行分析,大多數鄉村地區蘊藏著濃厚的村漁文化,相關部門可以此為契機,不斷挖掘村漁文化元素,并進行有效的整合、開發、利用,進而可獲取群體認同,提高村民的文化歸屬感與認同感,使得村民可建立文化自信,使得漁俗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對建立本村的口碑效應奠定了基礎。例如:有關部門可建立村漁文化展覽館,將漁文化元素進行展現,并導入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投影儀設備,將漁業史的發展溯源進行展現,使得當地的文旅資源更為豐富。另一方面,為了更好地傳播當地的村漁文化,當地政府可聚焦當地特色,可在當地創建大型親子捕魚樂園,由此可吸引消費群體的目光,并利用信息技術,在各大網站開展活動宣傳活動,拓展影響力,在舉辦該主題活動時,同時舉辦漁產品展銷會活動,向游客推銷各類漁產品,使得消費群體可進一步感知該地區的漁文化魅力,對增收當地財政收支,提升村民消費水平提供了參考。另外,當地政府在舉辦展銷會的同時,可邀請不同地區的展商與政府人員,讓相關人員能夠聚集在一起,共同為振興鄉村事業獻計獻策。
(四)啟用綠色發展路徑,建構綠色管理體系
從微觀角度進行分析,漁業產業作為海洋產業的重要分支,相關部門應予以高度地重視,堅持采用綠色發展理念,是深入落實漁業發展綱要的核心目標。由于我國漁業產業從業者的新技術開發能力較為薄弱,導致漁產品的推廣力度不佳。此外,現階段,隨著工業化發展體系不斷地增強,大量的工廠污水及廢棄物排放到江河,導致我國水域遭到了嚴重的污染,破壞了海洋生物的棲息地,就某一程度而言,打破了漁業產業的發展空間。借此,相關部門應大力發展淡水漁業,改進飼養方式,引進新技術、新品種,啟用生態化養殖方法,有效應用池塘占地面積,引用節水型及循環水型系統。其次,為了保障水產品質量,相關部門應致力于打造優秀的漁業獸醫隊伍,嚴格執行養殖用藥管理制度,合理地投放魚飼料,并且相關部門應集合信息技術,借助高端的檢測儀器,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水產品,確保水產品的質量可達到安全化標準。再次,當地政府可推廣有機水產品,通過建構綠色水產品的管理體系,可進一步在行業中打響區域品牌。最后,漁業產業的基礎設備是實現漁業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條件,引進先進的智能化投喂設備與捕撈設備,可充分節省人力與物力的開支,使得現代化的養殖方式向著節能化的方向發展。
(五)設計地域漁產品品牌,建構多元化的營銷模式
從宏觀角度進行分析,大部分鄉村地域廣袤,景色宜人,水資源極其豐富,同時該地區的漁業產業又是地區主體產業,相關部門可利用地域優勢,通過建立有效的開發體系,挖掘出潛在的商業價值,將打造區域漁業產品品牌作為節點,并結合高效的營銷策劃手段,合理地運用水域資源,推廣特色漁產品,堅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道路,應用科學技術,對漁產品進行深加工,做好售前、售后等服務工作,以此可完善生產管理目標,形成產業鏈,如:當地漁業企業通過對漁產品深加工,推出了魚醬和蝦醬等產品,并利用“互聯網+”模式,拓展銷售渠道,同時設立直播電商人才培養計劃體系,創建了直播電商助農模式,最大限度地發揮電商平臺的優勢。如:相關部門可建立電商營銷部,并建構相關運營與管理條例,在直播前設計詳細的營銷內容,包括直播間的打造、話術的設計、產品特性與功能的介紹等。如此一來,主播通過現場直播,使得消費者可更加深入了解漁產品特色,以及地區文化,由此可喚醒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吸引線上群體消費者的目光,提高漁產品的產銷量,擴寬漁產品的銷售渠道,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整體規劃目標。
(六)加大漁業產業轉型力度,實現產業結構的全面轉型
漁業產業轉型是一項龐大及系統性的工程,在運行轉型方案時,將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聚焦目前的產業情形來看,漁業產業結構出現了失衡現象,漁業產業中的工業及服務業相對薄弱,進而對漁產業競爭力形成了消極影響。另外,漁業監管體系的匱乏,使得監督力度下降,基于上述因素,都是制約漁產業轉型進度的主要因素。但為了我國漁業產業能夠尋求更好的發展方向,相關部門應集合原始的漁業產業結構,制定有效的轉型方案,有助于漁產業在市場經濟體系中立足。在構建轉型方案時,相關部門應堅持以鞏固基礎為原則,合理開發及利用海洋資源,并深入落實相關的環保體系,滲透生態優先理念,確保漁業轉型順利運行,使海洋資源的再生系統得以加強;相關部門可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控制捕撈量,并逐步完善相關的漁業管理體系,為進一步做好漁業轉型工作奠定基礎;堅持發展產業融合道路,鏈接地區的農業產業,以農家飼養的家禽、有機蔬菜為融合點,將漁產品與之相組合,由此可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餐飲產業。基于此,可間接地提升漁民收入,加速產業轉型,穩固產業發展結構,實現產業帶動機制,以及振興鄉村機制。
結語
總而言之,漁業產業是我國第一產業,漁業產業的興起可助力鄉村經濟體系的發展。借此,相關部門應積極開發地域水域資源,不斷開展漁業技術人員的培訓活動,讓漁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得以提高,繼而可推動行業發展,實現科教興國發展戰略目標。與此同時,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應以創新化及融合化的發展模式為主,加快綠色養殖發展步伐,防止水污染,建構擴展線上營銷模式,利用新技術培育新品種,調整產業結構,以此可改善鄉村環境,增強漁業產品質量,推動產業轉型,建構一體化發展體系,實現科學養殖,對打造地區龍頭企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孫瑜, 慕永通, 徐濤. 鄉村振興背景下漁業產業的成本效益和價值鏈研究——以山東省扇貝產業為例[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9, 40(4):7.
[2]朱文博, 陳永福, 司偉. 基于農業及其關聯產業演變規律的鄉村振興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路徑探討[J]. 經濟問題探索, 2018(8):11.
[3]楊瓊, 羅幫, 黎建斌,等. 鄉村振興背景下廣西水庫漁業高質量發展對策——以大化縣為例[J]. 江蘇農業科學, 2022, 50(11):6.
[4]羅茵, 李易珊. 財政部,農業農村部發布2021年重點強農惠農政策 齊抓糧食生產安全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J]. 海洋與漁業, 2021(4):104-105.
[5]丁宬宇, 李志明. 鄉村振興背景下漁業村發展路徑研究——以淮安市北山村為例[J]. 藝術科技, 2020, 033(024):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