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信運營商固定資產具有數量多、金額巨大的特征。資產管理的難點較多,通信運營商需遵循實質大于形式的準則,才能推進企業固定資產管理體系的部署、構建工作,基于全生命周期要求細化管理過程,并且實現管理體系與管理環節的完美契合、有效協調,同時借助信息化技術手段、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監管系統設置閉環管理流程,有助于優化企業固定資產管理質量,提升管理成效。
關鍵詞:通信企業;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
引言
針對通信企業固定資產特征與份額,實行全生命周期固定資產管理是必然趨勢,從資產產生至報廢進行全方位重視,進而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降低企業成本。全生命周期管理是基于管理的視角,各部門需鼎力協作,各項工作由相應部門負責管理。基于此,本文在當前背景下,依據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論體系,分析通信企業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設計通信企業固定資產實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優化策略,以達到固定資產降本增效的目的。
一、通信企業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投資規劃不合理
1.投資審批形式化。通信企業資產投資主要依據年初總預算,按照時間節點分解至各季度落實,尤其是在季度末尾考核投資完成額的階段,會出現集中投資情況,投資審批過程流于形式,僅以工作任務為導向,考核缺乏嚴謹性。
2.投資計算不合理。基于項目投資回收期理論體系,每一項目都需采取合理手段計算投資回收期、收益率等指標,以切實數據來證明其合理性及可行性。但通信企業對相關投資計算方式運用得不合理,一般是預估金額,以預期最低標準投資收益率進行倒推,編制可行性報告中的各項計算數據。
3.預算規劃缺乏全局意識。投資預算關乎通信企業戰略發展,意義重大,但由于部門間各自為政,未進行統籌規劃,只從自身視角應用預算金額,缺乏全局意識。如在材料采購環節中,基建管線鋪設各環節均需采購材料,在管線新舊替換環節也需采購材料,如果不進行統籌規劃無疑會產生相關物料重復采購問題,導致多余的物料閑置于庫存,造成物料因長時間放置而老化。
(二)采購管控不到位
1.招標采購問題。部分施工資質單位故意壓低價格,實現低價中標,實質上用更低價格轉包至無資質施工單位,無法保障項目質量,但該情況并未存在違規行為,容易被公司許可;還有采購部門為達到招標投標施工單位數量,會私下選擇部分投標公司以保障招標活動有序進行。
2.合同簽訂問題。簽訂合同旨在滿足業務需求,但財務部門尚未深入參與合同簽訂,出現一系列不規范問題。合同簽訂的付款條件中,時間點不清晰,影響后續財務結算的正常支付;私自確定增值稅開票稅率,出現違法的偷稅漏稅行為;合同歸檔不到位,對簽訂生效合同不能及時上傳歸檔,造成采購與其他部門信息不對稱,進而造成后續執行、結算階段出現問題。
3.建設過程監督不嚴謹。施工過程中聘請多個監理單位實時監管設計與建設各環節情況,但是實際上對監理單位缺乏有效管控,產生監理漏洞,如僅注重項目工程、業務等方面達標問題,忽視了原材料使用問題,造成材料資源過度浪費。同時,隨著通信企業不斷加大投資額,監理量隨之加大,造成部分監理人員工作落實不到位。
4.竣工決算不及時。項目工程建設部門僅注重設備正常運行,忽視竣工決算,造成實際固定資產達到預期可使用狀態卻無法進行轉資,出現“賬實不符”現象,固定資產折舊少提、虛假提升利潤,進而引發嚴重的審計風險。
(三)日常管理不嚴謹
目前,通信企業固定資產實物管理由網絡部門引領。企業實物管理依據固定資產卡片中的具體信息,加之部分固定資產實物管理人員不屬于企業內部職工,基于各基站在室內分布于其他單位中,所以維護資產環節務必要根據相關單位要求的時間點完成檢修工作。企業網絡部門負責固定資產日常實物信息管理工作,但就資產變化情況不能實時反映至卡片信息中。
財務部門與網絡部門之間未實現固定資產信息共享,導致兩個部門的固定資產信息存在不一致現象,不同程度地違反了固定資產賬實一致要求。例如:固定資產撥付交接辦理手續不完整引發的賬實不符。加之通信企業員工流動性過大,基礎信息后續維護工作完成不到位,長此以往會嚴重影響后續工作的推進。
(四)資產報廢處置不及時,剩余價值未充分利用
1.資產報廢處置不及時。雖然企業要求及時處理報廢固定資產,但難免有遺漏,個別資產經過一定周期才進行處置,造成固定資產清理科目掛賬周期過長,長此以往影響企業利益,并且容易引發較大審計風險。
2.報廢資產利用執行不到位。對于原價值較大資產,在長期使用條件下雖然折舊基本提足,但實際工作中仍舊可以繼續使用,或者經過低成本改造手段可以繼續發揮其價值。但是通信企業根據相關制度對達到使用生命周期的資產進行報廢處置,替換全新固定資產投資,這種方式雖然可以創造一定收益,但是該處置手段無疑加劇了企業的壓力,節約理念無法推行,不能做到降本增效。
二、通信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問題成因
(一)管理制度以財務為中心,實際落地執行難度較大
通信行業不斷采購新設備,但未完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固定資產管理圍繞財務中心,依舊存在不全面情況。具體分為以下兩種情況:一是通信企業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構建工會機制,由工會采購各項設施。另外,用工會經費采購設施時是通過通信企業代表職工完成管理,一旦忽視該項資產,會嚴重背離會計大于形式的準則;二是屬于營銷環節的促銷用品,按照通信企業經營商的核算要求納入存貨,但經常出現違背原方案使用的情況。經過實際調研后發現,大量盤盈資產存在的另一原因是納入存貨的固定資產被人為改變使用途徑,財務部門按照虛假使用途徑記錄固定資產賬務,造成嚴重資產盤盈。
(二)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程度較低,管理成本高、效率低
首先,按照通信企業固定資產管理情況,在現行系統運行下實行資產調撥,但是其中的MIS系統尚未與物流部門庫存系統實現銜接,加之受到核算滯后影響,固定資產已到賬但賬務無法顯示的情況時有發生;其次,應用EAM系統負責企業執行資產調撥管理工作,但實際問題是,該系統的使用率較低,未樹立正確手續履行意識,通常是財務部門進行清產后發現問題,導致資產信息滯后的現象。
(三)固定資產分析系統不完善,固定資產效益不明
通信企業基于固定資產管理構建日常化評價方法,主要包含資產管理基礎工作、轉資管理工作和專項工作完成度。其中資產管理基礎工作主要包含企業固定資產的精確性、賬實相符比率、資產調撥實時性等;轉資管理工作主要包含新增加資產賬實相符比率、轉資規范程度;專項工作完成度主要包括項目移交后的相關程序、資產挖掘工作。從整體上,將固定資產各項基礎工作內容包含其中,但缺少資產分配有效性、合理性的科學評價。
三、通信企業固定資產實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策略
(一)優化固定資產管理組織架構
設置固定資產管理組織架構實際上是針對固定資產管理責任機構與職工的責任劃分,在基礎組織架構中的管理機構與工作人員是通信企業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過程的重要角色,主要負責企業固定資產各階段的管理工作。
以A企業為例,對縱向、橫向組織結構分析如下:基于縱向組織結構,應當從企業物流、財務機構設立固定資產管理部門,由A企業內部的相關部門共同負責企業管理,形成“四位一體化”的管理局面。其中,由固定資產管理部門集中負責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財務部門負責固定資產核算工作,物流部門負責固定資產調撥工作,基于此形成固定資產管理職責明確、人人都為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責任人的工作氛圍。
(二)加強固定資產投資分析管理
1.規范單個項目投資決策流程。首先,企業規劃部聯合市場運營部門、客戶部門、財務部門等共同開展評估工作,采取會審形式來進行項目評估,并將評估結論導入投資管理系統。在項目評估前,采取凈現值方法計算項目收益率,依據當下市場數值或相似項目數據完成測算工作,嚴禁利用目標收益率進行倒推、隨意編制數據。同時,定期核查估算數據,考慮當下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按照各時間點對歷史數據做出適當調整;其次,協同企業規劃部門、項目建設部門、財務部門、運營部門開展工程項目可行性分析工作,出具項目可行性報告,經過審批后進入整體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再經過上報審批后方可進入采購和建設環節。
2.統籌企業預算規劃。全局性規劃預算是統籌企業預算規劃的基礎。企業需構建全年度綜合性預算體系,按照國資委下發的預算數值,各子公司與專業部門根據自身情況,作出預算調整之后重新上報審批,并定期追蹤既定計劃的完成進度,以便靈活應對市場變化情況,適當增減臨時性項目預算,釋放部分無投資需求的項目作為年度計劃的補充。為保障企業投資活動的有效性,涉及全局性預算問題,需組織召開投資決策會議,各業務部門在遵從整體目標的基礎上制定各自年度預算。
(三)加強固定資產采購控制力
1.規范招標采購流程。采購部接收各部門的采購需求,在審批后整合各部門的物資需求,參照現有庫存,在招標采購環節中確定招標標準。尤其是需要嚴格審核單位資質,嚴禁不符合資質的單位入圍。針對大額預算項目,如管線維護商、設備供應商,需提前了解市場價格,采購部門按照市場價格擬定最低價,嚴禁不合理低價中標行為,以防采購偽劣、質量不佳產品。合同簽訂環節需由物資供應部協同項目建設部門、網絡部、法律部、財務部門共同完成。尤其要求法律與財務部門參與其中,從自身專業視角提出可行建議,以防違法、違規行為發生。合同簽訂后需安排專屬部門完成歸檔工作,便于企業各部門都可進行查閱,確保合同后續環節執行到位。
2.強化施工過程監管。項目建設部門以向企業帶來效益為目標,所以務必要構建完善的監管制度來保障項目質量。雖然有派遣專業監理人員,但也需要企業自行派遣人員負責定期抽查,實時監管施工過程的資料使用情況,以防隨意使用、隨意修訂等現象發生。竣工后,需對設備進行調試,對各建筑物采取隨機審議機制,即隨機選擇審計單位負責項目質量檢驗,以此推行全流程監管。
(四)加強固定資產日常運營管理
1.確認資產責任人。為實現有效實物管理,可以樹立“誰使用、誰管理、誰負責”的準則,如辦公人員的電腦都由個人使用、個人保管,并且辦公設備損壞后按照折舊后價值進行相應價值賠償。同時,對于較大價值設備,如維持網絡正常運行的設備需由網絡部門專業人員負責;地面管線鋪設等設備由網絡部門運行維護小組負責。在確定負責人員后,對相應資產貼上標簽,強化固定資產管理認識,保障范疇內固定資產有效管理。
2.提升資產信息精確性。在運行維護環節中資產實物信息與價值信息都是處于實時變化狀態的。其中,固定資產實物信息的變化主要源自地點,即資產調撥。設備調撥是由網絡部門負責。調撥是依據網絡信號需求或者企業管理層需求,進行部門間、跨部門責任人的資產轉換,以及地點變化的業務管理流程。所有調撥都需在系統錄入經過審批調撥工作完成后,采取手機掃描、定位追蹤方式確定資產位置,并導入管理系統中。
(五)規范報廢處理流程,做好資產報廢處理
1.規范報廢審批流程。在資產管理系統上發起全部報廢流程,將逾齡資產直接反饋至上級領導進行報廢處理。關于非正常報廢資產,需正確說明報廢原因,安排專業鑒定人員出具技術鑒定報告,向報廢資產處置部門提供有效依據。在主管完成審批工作后,需增設財務復核環節,務必經過財務部門審核后完成全部報廢流程,將各項報廢資產導入固定資產清理科目。待清理工作完成后,在審批流程增加財務復核,實時處置資產。
2.妥當處理廢舊物資。在確定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達到報廢條件后,需轉至業務部門進行技術復核,再確定是否報廢,有部分固定資產已達到使用年限,但經過修訂、花費一定成本后仍可繼續使用的,需審核確定已達到價值標準,再選擇繼續使用。對于確定無法使用的資產,需交由統一人員進行管理,采取招標的方式,將其資產所有權轉移至購買者,進行資金回籠;而對于較大價值資產,可進行拆分,如設備中蓄電池的使用,可進行單獨處置。另外,涉及企業技術資產,如基建陳舊設備,需及時備案,消除相關資料后再完成處置工作。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也在不斷衍化,發展規模進一步拓展,結構框架趨于復雜,固定資產出現了突破性增長,因此如何有效實現固定資產管理是企業亟須面對的議題。本文通過調查,從通信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采購、日常管理、報廢處置等階段分別進行分析,識別各階段的核心問題,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從而促使企業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成為高效化管理手段。
參考文獻:
[1]邱又華.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探索與思考[J].通信企業管理,2019(11):75-78.
[2]李廣武.基于固定資產自然屬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以鐵塔公司為例[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0(09):34-35.
[3]胡美華.公辦高校固定資產與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20(01):60-63.
[4]張書娟,羅凱.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再造——基于某三甲醫院實踐分析[J].時代金融,2020(26):149-150+152.
作者簡介:袁斐(1987.03-),女,山東濰坊人,本科,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固定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