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各行業不斷發展,市場供需關系越來越不平衡,需求方明顯壓制供應方,這使制造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傳統成本管理方式對制造企業而言明顯不再適用,它會影響制造企業成本控制效率,不利于推進企業改革以及發展,取而代之的應該是供應鏈成本管理,該方法能幫助企業減少成本,推動企業改革以及轉型,使企業實現長遠發展目標。基于此,筆者首先簡要介紹供應鏈成本管理的概念,對供應鏈成本管理的核算范疇進行分析,再結合制造企業實際情況,分析供應鏈成本管理在其成本控制中的應用,指出制造企業供應鏈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正建議,希望為制造企業提供參考。
關鍵詞:制造企業;成本控制;供應鏈成本管理
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企業都置身于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根據國內制造企業發展現狀來看,大部分制造企業資源都比較匱乏,所以其壓力更大。對此,制造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勝,使自身更具有影響力,市場知名度更高,就必須確保發展的可持續性,而實現該目標的前提在于促進成本管理模式創新。制造企業應當緊跟時代潮流,重視供應鏈成本管理方法,明確其中的優勢以及作用,結合實際情況使用該方法,使得經營管理成本下降,競爭力不斷提高。
一、供應鏈成本管理的基本概述
步入互聯網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逐漸趨于白熱化,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企業不得不和供應鏈上的其他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通過利用彼此的優勢,實現共同發展目標,并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使用傳統方式進行成本管理的過程中,企業往往以內部成本控制為核心,對外部成本的關注度較低,該方式會影響成本控制目標的實現,同時也使供應鏈成本管理方法的優勢更突出,因此在未來成本控制過程中應用供應鏈成本管理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供應鏈成本管理指的是企業通過協同管理的方式,有效管理每一項成本,主要包括銷售成本、采購成本、庫存成本、生產成本、運輸成本等。該方式具有跨越企業進行成本控制的特征,促使成本控制范圍擴大,其最終目標是幫助企業減少供應鏈總成本,使企業經濟效益得到穩步提升。
二、供應鏈成本管理的核算范疇
第一,直接成本。在生產產品時,企業所有單品引起的成本屬于直接成本。比如人工成本和原料成本,影響直接成本的因素較多,通常涉及機械設備的消耗價格、生產原料的價格、人力資源價格等。第二,交易成本。在進行銷售、采購或者和供應商及客戶達成交易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成本屬于交易成本。第三,作業成本。該成本和企業的產品之間并無直接關聯,產生該成本的主要原因是企業的組織結構,比如包括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成本。第四,社會成本。社會成本存在于企業開展經營活動、實現經營目標的過程中,該成本屬于必須消耗的資源成本。社會成本在給企業帶來外部效應的同時往往會造成企業資金消耗。
三、供應鏈成本管理在制造企業成本控制中的運用
(一)在采購環節的運用
在供應鏈成本管理過程中,采購環節是非常關鍵的部分,該環節和其他環節聯系緊密。從制造企業角度進行分析,采購環節的成本是企業較為關注的。在選擇采購方式的過程中,企業往往需要從多維度考慮,比如零部件的獲得成本、轉移能力、生產能力等。就零部件采購而言,假如企業擁有對應的生產設備,生產能力將無法轉移,在該情況下無論采購形式變化與否,機械設備成本都不會改變。也就是說,在制造企業不想對外采購零部件的情況下,需比較變動成本和外部采購成本,并參考該比較結果,做出合理決策。但是,假如企業擁有該設備,同時生產能力也能轉移,那么在采購方式的選擇過程中,企業則需要將關注點放在轉移產生的機會成本上,并運用差量成本法及時分析總成本,盡可能將總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在采購原材料時,制造企業通常會先辨別材料類型并進行劃分,結合不同材料的情況提出針對性的采購方案,盡量降低采購成本。
(二)在銷售環節的運用
銷售環節在整個供應鏈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在銷售環節運用供應鏈成本管理方法,能使企業的銷售方式更合理,同時滿足用戶需求,避免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使企業經濟利潤增加。制造企業為了使自身競爭力更強、市場知名度更高,并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必須保證銷售環節合理且科學。制造企業通過深入了解客戶,分析其興趣偏好,了解其購買時間以及可接受的成本等,保障擬定的產品價格符合市場以及用戶要求,提高產品價格競爭力,使銷售成本下降的同時提高收益率。在供應鏈成本管理中,整個供應鏈上的每一項成本都是制造企業必須關注的因素,通過加強供應鏈成本管理,以滿足用戶需求為前提,減少供應鏈銷售成本,使產品價格在市場上具備競爭力,提高客戶滿意度,繼而增加企業的利潤。
(三)在生產環節的運用
在生產環節,成本控制通常涉及以下幾方面:第一,嚴格控制材料費用。在材料費用控制過程中運用供應鏈管理法,全面分析供應商的各方資質和情況,保證購買的材料質量達標并具有環保屬性。第二,嚴格控制人工費用。通過完善獎懲措施,合理設計內部崗位,有效劃分員工的職責和權利,使員工全身心投入工作,勞動生產率得到提升。第三,嚴格控制制造費用。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建立“制造費用”科目,對制造費用進行及時分配以及歸集,并指定專人對費用進行管理。第四,嚴格控制不合格產品。企業在運用供應鏈管理方法時,需要加強生產技術管理力度,從根源上保證產品質量,降低殘次品的生產率,加強對員工的培訓,使其生產熟練度更高,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第五,明確考核體系,制定嚴格的檢查標準,一旦出現產品質量問題,保證能追究到責任人。
(四)在物流環節的運用
物流環節與企業的成本控制息息相關,在物流環節使用供應鏈成本管理方法降低總成本,主要關乎產品的運輸環節以及倉儲環節等,企業需采取訂單管理策略,使成本得到嚴格的控制,達到減少物流成本的目標。在對物流成本進行管理時,企業需要重視溝通,上下游企業之間的聯系和協作非常關鍵,企業之間相互信任,及時溝通,能有效排除不確定因素,并及時發現風險,使物流成本控制效果達到預期。此外,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合作還有利于分攤物流成本。以上下游企業之間的聯系性為基礎,及時調整物流成本,使企業生產需求得到滿足。與此同時,作為制造企業,還需結合實際情況建立物流配送機制,使物流活動更通暢,運輸效率更高效,規避不必要的支出,使整體成本下降。
四、制造企業供應鏈成本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成本管理意識比較淡薄
成本管理在企業的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有效的成本管理能幫助企業高效運營,提高企業經濟收益,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然而,當前依然有大量企業缺乏成本管理意識,且成本管理水平比較低,在進行成本管理時,只關注成本控制的底層,并未從多方面著手開展管理工作,造成管理效果低下,企業成本過高,經濟效益下降,市場競爭力不足。特別是部分小微企業,其成本管理的終極目的是使成本下降并獲得更多效益,但忽略了長遠發展,在短期內采取一定的方式減少成本,增加效益,這會影響企業整體利益的增長,不利于企業將來的發展。
(二)成本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參考當前制造企業的發展情況,大部分企業的成本管理制度都不夠完善,而該問題將導致企業內部成本管理工作職責劃分不明確。負責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的往往是少數部門,主要包括財務部門和會計部門,其他部門幾乎不關注成本管理,在財務部門和會計部門開展成本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其他部門也并未積極配合。從供應鏈角度來看,成本模塊獨立性較強,但是它與其他環節緊密銜接,比如物流和原材料采購等。制度不完善造成管理工作出現斷層現象,成本管理效率大幅下降。除此之外,因為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一旦供應鏈成本管理工作失效會給企業帶來嚴重影響,企業將無法及時追究責任人,長此以往,員工會出現消極怠工的情況,這會阻礙企業發展。
五、制造企業供應鏈成本管理的對策
(一)提高成本管理認識
第一,從企業角度來看,作為制造企業,首先,需要加強對內部員工的培訓,在培訓過程中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比如定期組織員工開展集體學習、引導員工進行外出活動、聘請專業人員來企業開展講座等。發揮培訓的優勢,通過培訓幫助員工及時糾正錯誤認知,使員工意識到供應鏈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幫助員工學習先進的管理方法,提高員工的成本管理水平,并保證員工在工作過程中都能積極參與供應鏈成本管理工作,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實現成本管理目標。其次,制造企業需要建立成本控制的企業文化,并在企業內部大力宣傳,讓成本控制的理念深入人心。并由此推動各部門以及員工之間的相互合作和溝通,使成本管理活動能夠得到有效銜接,各方面資源的整合和使用率上升,避免成本管理工作出現漏洞。
第二,從管理層角度來看,作為制造企業的管理人員,首先,應該發揮帶頭作用,積極開展供應鏈成本管理工作,為下屬做好表率,使成本管理的優勢真正發揮出來,使企業的戰略成本管理效率得到提升。其次,管理者需要積極學習先進的知識和技能,針對供應鏈成本管理工作的開展,在企業內部建設可靠的管理平臺,促進內部信息的共享。最后,管理人員需根據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參考企業的終極戰略目標,為成本控制提出合理的目標,制定合理的規劃,在此基礎上投入管理資源,使管理效果更佳。
第三,從員工自身角度來看,作為制造企業的員工,首先,應該正確認識供應鏈成本管理,遵守企業制定的各項要求和制度,在工作過程中需要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保證自身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同時要積極聽取上級建議,及時改正自身的問題和不足,并向優秀員工學習,積極和其他員工交流,做到相互取長補短,實現共同發展進步。其次,在日常工作和生活過程中也要不斷地學習,緊跟時代潮流,與時俱進,了解新思想,學習新技術,使自身技術水平更高,工作能力更強,為企業進行成本控制貢獻自己的力量,使企業成本控制效果達到預期的目標。
(二)完善成本管理制度
第一,需要建立供應鏈管理體系。制造企業需要嚴格遵循“互補原則”,通過企業之間簽訂協議的方式,使企業的關系更加牢固。與此同時,還需建立協同機構,促進企業內部資產以及無形資產的優化整合。
第二,制造企業應完善激勵制度。在制定該制度時,企業需要考慮自身的具體發展情況,并參考各部門和員工的意見,在此基礎上明確考核指標,在考核范疇中,企業需要在所有人員的管理理念、管理技術、管理業績等方面定期開展考核工作,將實際結果和考核標準進行比較,凡是完成任務或者超額完成任務的個人和部門,企業需及時進行獎勵,反之,需要組織員工共同召開會議,分析未完成任務的原因,并進行懲罰。該方式能幫助企業提高內部資源的使用率,還有利于實現成本控制目標,使工作人員都能積極參與成本控制全過程,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好鋪墊。需要強調的一點是,所有的制度并非一成不變的,無論是外部環境還是企業內部情況,都在每時每刻地發生變化,企業要根據實際情況對一系列制度進行更新和完善,使各項制度都能發揮預期作用。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對于制造企業而言,供應鏈成本管理非常重要,能幫助企業減少成本,使企業經濟效益得到提升,并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從而推動企業持續發展。筆者通過研究發現供應鏈成本管理在企業成本控制中的運用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即采購環節、銷售環節、生產環節以及物流環節。但是目前制造企業供應鏈成本管理存在問題較多,大部分制造企業成本管理意識非常匱乏,忽略了供應鏈成本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重要性,而且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筆者針對目前的問題提出了改進方案,希望制造企業在將來能夠做到高瞻遠矚,摒棄傳統的思想和觀點,不斷增強成本管理意識,并逐漸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對員工實行合理的激勵獎懲措施,從多個環節減少內部成本,實現企業長遠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婷.對制造企業成本控制中供應鏈成本管理的應用探討[J].中外企業家,2018(25):10.
[2]葉發森.供應鏈成本管理在制造企業成本控制中的運用[J].財會學習,2020(36):132-133.
[3]楊江良.制造企業成本控制中供應鏈成本管理的應用研究[J].營銷界,2019(48):239+243.
[4]徐宜站.供應鏈成本管理在制造企業成本控制中的運用[J].時代金融,2018(27):107.
[5]范錦娟.制造企業成本控制中供應鏈成本管理的應用[J].現代國企研究,2018(16):63.
作者簡介:秦瑞(1982.02-),女,漢族,河南鄭州人 ,中級會計師,大專,主要研究方向:內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