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企業發展存在著眾多機遇,同時,也面臨著諸多風險與問題,財務共享作為大數據時代的一種全新的財務管理理念和運行模式,受到眾多大中型企業的歡迎,在實踐運用中取得了積極成果。然而,從企業財務共享運用情況看,在實踐中還存在不少問題,本文指出主要問題包括對財務共享缺乏正確認識、風險意識薄弱、安全防護不到位以及管理人員綜合能力有待提升,本文在對這些問題進行剖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優化建議。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財務共享;業財一體化
財務共享與網絡信息技術發展密不可分,并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發展而不斷推進,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對于企業管理質量提升起著重要支撐。財務共享以網絡為依托,實行集約化處理,財務處理流程更規范、財務工作效率更高,同時,通過財務共享,企業對各個單元的工作質量與效率更清楚,從而可以有效地調動內部資源進行重組,有利于企業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在大數據時代,企業財務管理需要轉型,財務共享成為大中型企業的首選。通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企業將各種資源共享,將企業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這是其有利一面。在財務共享模式運行過程中,也存在不足之處,如財務安全保障問題、網絡財務管理、財務管理風險問題等,在共享實踐中必須加強安全防護,做好財務風險管控,保障企業管理提質增效,助力企業穩健發展。
一、財務共享的特征
財務共享的優勢體現在“共享”上,通過內部資源共享,促進工作質量與效率提升。從運行實踐來看,財務共享有如下特點:
一是信息化。財務共享以網絡信息技術為基礎,利用網絡財務系統平臺,將業務與財務整合在一起,運用計算機通過信息管理平臺對財務會計活動進行線上操作,實現財務會計信息共享。
二是專業化。財務共享需要操作人員具有專業和較高的綜合協調管理能力,財會操作者既有豐富的財務專業知識,又要會線上技術操作,同時,還要有綜合協調能力,才能勝任財務崗位工作。
三是規范化。財務共享系統將業務與財務流程按標準化模塊設計,業務系統與會計系統必須嚴格按既定流程運行,實行規范化操作,減少了人為因素的影響,財務處理過程與結果更規范。
四是集約化。財務共享以共享平臺為依托,將分散在各個不同地域的機構與管理層通過共享平臺集中起來,在平臺上集中處理相關業務,運用專業化的操作手段保證業務統一規范運行,從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時間成本,綜合管理費用得以下降。
二、大數據時代下企業現實財務共享的必要性
在大數據時代,由于市場經濟形勢變化加快,企業要與市場及時對接,就要發揮財務共享的優勢,通過財務共享平臺的建設,提高財務工作效率,這對企業快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企業內部管理的現實需要
隨著企業各項業務不斷發展,企業規模不斷擴大,企業布局早已打破了區域界限,這給企業內部管理帶來很大難度。企業需要隨時掌握下屬機構及內部各部門的運行情況,實時掌握企業的業務財務信息,這就需要發揮信息化管理的優勢,構建統一的財務共享平臺,對企業內部的資源進行整合,強化企業內部管理,保持企業內部運行的協同性,從而為企業發展提供助力。在大數據時代,網絡信息技術在企業中廣泛應用,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顯,通過財務共享平臺建設,能夠使企業管理更加規范統一,從而促進企業各項業務良性發展。
(二)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的現實需要
在大數據時代,企業需要財務部門更好地發揮作用,從財務核算向財務服務轉型,通過財務共享,幫助企業高層及各級管理者提供精準的數據信息,為企業運營管理提供決策參考,從而更好地應對市場,促進管理提質增效,實現財務管理模式根本轉型。財務共享平臺的建立,使各級管理層能夠按照各自的職能分工,在平臺上進行業務操作,數據信息在平臺上實現共享,企業管理層可以打破時空界限,隨時調取相關信息,從而理性做好管理決策,保證財務目標實現。
(三)企業加強財務風險預警與防范的現實需要
當前,企業經營中跨界業務越來越多,發展區域不斷拓展,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難以適應,財務風險日益增多,財務工作壓力大增。企業需要加強風險管理,做好風險預警與防范,就要引進現代信息技術,引入現代管理理念與管理模式,做好企業運營風險防控。財務共享平臺的建立正是基于風險管理的需要,在大數據支撐下構建起來的先進平臺,在企業風險預警與防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共享平臺運行模式下,企業將各項業務納入平臺管理,預設了系列風險預警指標,業務發生中的不合理性可以通過預警提示予以反饋,引起相關管理層警覺,從而強化內部監管,做好風險防范。
三、大數據時代下企業財務共享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財務共享缺乏正確認識
當前,不少企業雖然構建了財務共享系統,共享機制在企業中的作用逐步顯現,然而,產生的共享效果不很理想,難以達到共享預期。主要是企業的共享理念較為模糊,財務共享定位不清,共享制度建設尚不完善。在管理實踐中,對財務共享缺乏正確的認知,不能清楚地認識到財務共享的價值,因此,在共享實踐中對財務共享平臺建設未引起重視,只是從純技術角度進行設計,財務共享的價值作用沒有全面體現出來。
(二)風險意識薄弱
與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相比,財務共享體系下企業面臨的發展機會很多,然而,面臨的風險同時很高,加強風險防范是企業應當極為關注的問題。然而,從管理實踐看,有的企業在財務共享模式下,對于企業發展面臨的風險認識不足,以為財務共享系統能夠給予預警,對于運營風險疏于防范,風險意識薄弱。在大數據時代,面臨海量的市場信息,企業如何進行風險識別與機遇把握至關重要。不少企業只看到市場機遇,對風險問題識別與判斷不準,難以精準掌握市場,經營發展被動,從而錯失良機;由于對風險預估不足,管控措施不到位,導致決策失誤,企業投資面臨風險大增,企業有可能造成很大損失。
(三)安全防護不到位
財務共享平臺的運行離不開網絡、系統、計算機與操作員,因而,運行體系與運營模式更加復雜,對安全防護的要求更高,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系統運行不暢,無法滿足管理要求,從而影響業務運轉,延誤工作時機。此外,在網絡背景下,財務共享系統還面臨著網絡黑客的威脅,容易遭受黑客攻擊,造成財務機密外泄,數據安全無法保障。共享系統設計中業務與財務之間配合度不佳,系統集成度不緊密,溝通渠道不暢,業財數據難以對接,數據儲存混亂,共享難度大,導致系統運行質量降低,工作效率受到影響。
(四)管理人員綜合能力有待提升
財務共享系統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工作平臺,平臺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對財務人員及相關的管理者、實際操作提出了較高要求。從目前情況看,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與專業能力相對較高,基本符合財務共享平臺業務操作的要求,但是,與平臺的實際功能相比,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財務人員需要加強綜合業務能力培訓,提高綜合管理與操作技能,更好地滿足財務轉型管理的需要。同時,企業各級管理層、業務部門也要加強能力提升,更好地適應財務共享模式下的運行環境。在大數據時代,人才結構單一對財務共享系統功能拓展帶來很大影響,不利于系統運行效率提升,系統價值無法全面展示出來。
四、大數據時代下企業做好財務共享管理的改進策略
(一)樹立共享理念并積極落實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企業應當認識到財務共享的重要意義,對財務共享在企業管理中的職能作用進行精準定位。要根據企業業務運行現狀和項目運營實際,對財務共享模式進行預測分析,做好科學規劃與設計,提升企業財務共享系統的實效性。企業高層要對財務共享工作高度重視,將財務共享平臺建設納入到日常管理體系中,要組建工作專班,給予資金保障,大力支持財務共享平臺建設。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做好相關職責權限分工,加強財務共享內控制度建設,理清財務共享思路,制定財務共享工作目標,為財務共享建設在企業中的推進提供綜合保障。一是企業決策層要統籌全局,對財務共享方案及實施進行全面審核,明確管理要求,必須樹立財務共享理念,在內部保持統一性;二是實施層要具體部署,嚴格落實共享方案,按組織管理體系的總要求,對每個細節進行嚴格把關,并在實踐中做好調試,確保系統正常運行;三是操作層要按程序規范操作,提高操作熟練程度,要與業務實際對接,保證線上線下業務同步,不斷提高實踐技能,促進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不斷提升。
(二)加強財務共享風險防范
企業在經營活動中,要依托財務共享平臺,加強基礎數據管理,從中進行信息資源提煉,同時,要做好市場調研,分析國內國際動態,掌握行業政策,對企業發展目標進行科學制定,將風險防范與控制放在重要位置。為此,企業要抓住以下幾點:一是樹立風險防范意識。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企業風險來源更多,除了常規性風險外,財務共享平臺建設與運行中面臨的風險因素也不少,企業應當樹立風險管理意識,做好風險預警與防范工作。二是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做好風險防控。要從內部控制入手,構建完善的風險防控體系。對于財務共享平臺管理與操作要嚴格,按照規范化流程操作。為此,要對系統操作權限科學授權,防范系統性風險發生。要以制度化管理替代“人治”現象,做好風險預警與控制。三是加強內部監督檢查。企業可成立風控部,或者通過內審機構加強內部檢查監督,要對業務運行情況、平臺運行情況以及內部控制進行常態化審計,投資決策及重大管理活動應當經過科學評估。要依托財務共享平臺開展業務運行,更要緊盯市場,業務拓展要緊緊結合市場形勢,做好風險評估,將風險控制在預期范圍之內。
(三)優化財務共享平臺
在大數據時代,企業要做好內部信息共享,實現財務管理轉型,就要重視財務共享平臺建設,提高財務共享系統的安全等級,保障財務數據的安全性。一方面,企業要做好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按照企業規模大小、企業組織結構及分布狀況,組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做好財務共享組織體系的搭建,保障系統平臺穩健運行。同時,要對財務共享組織架構進行優化布局,減少層級關系,降低運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做好財務共享系統配置工作。財務共享系統是整個共享體系中的重要一環,要加強企業數據庫建設,配置服務器,根據業務規模做好財務共享系統設計,使之與企業業務運行實際相適應,符合財務活動規則,保證業財之間有序對接,減少不必要的鏈接,保障系統運行的穩定性。此外,要重視網絡安全防護,配置好網絡防火墻,安裝正版殺毒軟件,選擇穩定的網絡服務商,保證網絡系統安全運行。
(四)不斷提升管理者的綜合能力
與傳統管理模式相比,財務共享系統對企業人才的要求更高,做好人才優化配置與培訓是企業應當考慮的重要問題。企業高層以及各級使用者都需要熟練掌握財務共享系統的操作要領,學會將這一先進工具利用好,從而不斷提升企業管理層的綜合管理能力。為此企業要在人才管理上做好如下工作:一方面,根據企業管理與系統操作實踐的需要,做好各類人才配置工作,要盡量優化人才配置,確保系統穩健運行,在企業財務管理中充分發揮作用;另一方面,要做好培訓工作。管理層及操作人員要適應系統升級的需要,接受不同層級的培訓,通過培訓掌握管理與操作技能 提升業務熟練度。
參考文獻:
[1]劉奕彤.大數據時代下企業財務共享建設路徑研究[J].現代商業,2022(09):147-149.
[2]劉珊珊.大數據時代的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思考分析[J].財經界,2022(05):116-118.
[3]曹利,雷麗,溫錦.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企業如何構建財務共享中心[J].西部皮革,2021,43(12):85-86.
[4]王林琳.大數據時代企業財務共享中心的優化策略[J].當代會計,2021(07):85-86.
[5]于楠.大數據時代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的創建[J].中國產經,2021(01):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