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與時代的不斷變化,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現代企業的發展需求,業財融合模式的浪潮不斷席卷。基于此,本文首先闡述了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的重要性,明確了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提出企業財務管理轉型路徑,希望能為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業財融合;企業財務管理;轉型路徑
引言
在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的財務與業務工作不斷的滲透融合,財務人員不僅需要進行傳統的財務工作,對于業務流程也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就需要順應時代發展,加強財務管理轉型,對于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促進企業長期、健康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的重要性
(一)能夠進一步加深企業財務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新興產業不斷涌現,企業面臨的市場壓力不斷加劇,使得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風險更為復雜。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結合業財融合理念對原有的財務管理模式加以創新,能夠顯著提高財務管理的精細化水平。一方面,業務部門能夠從各個方面加強與財務部門的對接,在數據、流程以及工作內容上實現業務財務的全面融合;另一方面財務部門也能深入業務流程,更加快速、具體地獲取到詳盡的業務信息。與此同時,在業財融合背景下的財務管理轉型能夠為企業的決策提供充足的信息數據支持,加強管理效率,還能對企業經營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各種財務問題進行深度挖掘,優化現有財務管理模式,促進企業財務管理精細化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二)能夠提高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新型管理理念不斷涌現,為了面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企業就需要利用業財融合這一手段實現企業內部結構的創新。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因為業務財務部門之間的有效聯結,能夠更加全面地掌握自身經營情況,順應市場發展,實現財務層面上的資源統一管理,加強資源使用效率。在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職能發生了明顯改變,財務人員除了傳統的收支管理與財務核算外,還具備了一定的規劃管理職能,需要結合企業現有的財務情況調整發展方案。另外,企業還能夠通過業財融合進一步深化經營策略,深入挖掘數據價值,保證企業財務數據信息的全面性與真實性,進一步彌補其中存在的缺漏,以此提高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
(三)能夠強化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加強風險防控能力
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必然會面臨許多風險因素,如果不能及時對風險進行預警防控處理,那么必然會對企業的未來發展產生許多負面影響。在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通過財務管理轉型手段能夠切實提高企業的風險防控能力,明確自身發展狀態,從而對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進行全過程的監督管理,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采取針對性處理措施。在這種情況下,財務部門如果發現數據的異常情況,能夠第一時間進行預警,幫助企業規避風險,最大限度上加強企業的風險防控能力。與此同時,業財融合的進一步開展還能找尋到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短板與不足之處,明確風險因素,實現業務流程的全過程控制,從而進一步促進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二、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管理職能更加注重核算
當前,部分企業的財務管理表現形式仍是傳統的會計核算,財務的管理職能并不顯著。雖然部分企業對于財務管理的價值有一定認識,在日常經營活動中也能利用財務管理手段進行生產調控,但是歷史原因導致內部組織結構的固化,使得財務管理的深層次內涵與現代新型會計處理模式存在不可調和的沖突性。首先,因為傳統財務管理的業務處理功能常常處于業務流程的后置階段,事前預算與事中管控的職能并不顯著,難以從財務管理角度上對業務工作提供參考與建議,不能發揮財務管理的應有價值。其次,對于企業的整體發展來說,業財融合的財務管理轉型在觀念上具有一定的新穎性與創新性,需要對傳統的財務崗位與結構進行一定程度的改變,部分企業在適應性不強的情況下難以保障財務管理職能的正常發揮。
(二)財務信息化建設不足
信息時代下,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必然需要依靠信息技術,但是從實際情況來說,許多企業的財務信息化建設仍然存在許多不足。首先,部分企業雖然在信息系統的搭建上投入了一定資源,并從資金管理、業務管理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智能化系統搭建,但是因為各子系統之間存在較大的孤立性,導致數據的上下遷移存在很多阻礙,歷史數據碎片化、復雜化,再加上部分財務人員的信息技術有待提高,使得企業財務信息化建設發展存在許多不足。其次,因為企業在進行信息系統軟件的選擇時會存在偏差性,導致各部門的系統信息化整合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因為各部門之間的工作目標與工作性質不同,使得不同部門的孤立性較強,信息系統的運作也更加偏向獨立運行。但是隨著財務共享模式的沖擊,企業部門間“各自為政”的局面難以滿足新時代市場發展需求,必須進行各子系統間的端口對接,實現信息共享模式的搭建??梢驗椴糠制髽I的信息系統端口共享性不強,且數據模式與數據口徑不統一,數據的無差別傳遞尚且需要一段時間的協調。
(三)財務管理的全局性不強
目前來說,許多企業的財務管理職能更加偏向于事后核算,對于業務流程與經營活動的事前與事中參與度較少,不能對企業業務活動的后期發展進行預測,從某種層面上來說,這也是財務管理缺乏整體性與全局性的體現。從企業的整體戰略規劃角度上來說,企業的投資以及戰略發展更加側重新產品研發以及市場開拓等方面,更加注重拓寬市場份額、提高經濟效益,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風險影響。因為財務管理缺乏全局性,在進行財務審核以及風險防控的過程中,只能在事后階段對戰略選擇與經營狀態進行審查,難以幫助企業的決策制定進行優化整改,導致投資決策不合理,經濟測算模糊性較大,且因為財務業務之間的獨立性較強,使得業務活動開展過程中實際效果與理想目標之間差異性較大。與此同時,從企業財務規劃的整體制定角度來說,企業的戰略計劃具有一定的變動性,需要保證財務計劃的持續更新,但是因為財務管理全局性不強,導致后續的財務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難以提出策略與明確問題。
三、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的有效轉型路徑
(一)財務職能從“會計核算”向“決策支持”進行轉變
業財融合因為加大了財務數據整合的滲透力度,進一步促進了財務信息質量的提高,從而能夠加強財務數據的全面性與有效性,并通過財務共享模式,實現信息的無差別傳遞,財務部門在滲透業務流程的前提下,能夠通過對財務數據的有效整合實現決策的參考與整改,業務部門也能在活動開展期間,將活動產生的數據信息無差別傳遞給財務部門,進而加強財務信息的整體質量。比如,企業的產品研發部門往往只需要技術人員的參與,財務人員一般情況下并不能直接接觸到研發部門。但是在業財融合背景下,財務人員能夠結合以往的財務數據與對未來市場情況的預測,為研發項目提供充足的數據分析,從項目的報酬率、資金周轉率、凈現值等數據出發,預估相關財務指標,從而加強數據研發的真實性。如果該項目的凈現值較低、資金周轉率也不高,就需要對該項目研發的情況進行重新審定。在這種情況下,傳統財務管理的“會計核算”職能就需要轉變為“決策支持”,同時還能對企業的決策提供依據,加強財務部門與企業其他職能部門的深層次融合,促進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進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將財務管理重心進行前端轉移
在企業的傳統管理模式下,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彼此獨立性較強,導致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更加注重業務活動事后階段的核算,整體處于業務后端位置。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在對一項業務活動的數據進行核查時,財務人員往往需要進行數據層面上的審核記錄,職能更加偏向于事后的反饋監督,也就導致了財務部門的信息獲取途徑單一,且存在很大的滯后性,不能與其他部門產生直接聯系。業財融合背景下,財務管理需要注重對業務的前端管理,實現事前、事中、事后階段的全過程掌控。在業務活動發生的事前階段,財務部門就需要根據相關部門提供的信息數據進行業務預測,從而協助業務部門進行決策制定。
(三)加強信息化建設并健全業財融合配套體系
在業財融合背景下,財務管理轉型需要以業務財務數據的共享模式為基礎,利用現代技術將財務與業務數據進行整合,并利用信息技術加強財務信息化建設,實現財務信息與業務數據的無差別傳遞。因此,企業需要利用信息化技術搭建具有交叉性的業財信息平臺,從而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對財務業務信息的實時控制與全面反饋,加強財務業務系統的對接,實現信息數據的深層次融合。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企業加強信息化建設,實現業務流程與財務管理的實時對接,保障信息數據共享模式的切實落實。在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之間的聯系度是其中的關鍵部分,對于企業財務管理轉型也有著至關重要的決定性作用。因此,企業業財融合模式的搭建,需要以業財融合配套體系為依托,加強財務管理轉型的規范性。企業財務業務人員需要在意識層面上加強對對方的理解,并以企業的規章制度為基礎加強合作,共同對業財融合落實期間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針對問題產生的原因,在根源上制定解決方案,從而多渠道促進財務業務的深度融合。在此期間,企業也可以安排財務人員參加業務活動,促使財務人員加深對業務內容的理解,在人員層面上實現業財融合的深度融合,促進企業長期、健康的發展。
(四)從重視結果轉變為重視業務執行的過程
在業財融合背景下,財務管理轉型需要對業務活動進行一定的規范,搭建出與業務活動相匹配的核算體系,制定財務核算與業務流程相契合的規范性制度。與此同時,財務管理需要注重對業務流程的真實性反映,并確保財務數據的客觀性與全面性,結合企業實際情況與整體戰略目標,關注財務管理全過程。比如,財務人員在進行會計科目設置或成本核算時,都需要結合企業的戰略目標以及業務執行活動。財務管理的核算職能,往往是通過ERP系統對業務活動產生的數據進行整合后,再對相關數據進行核算,業務部門需要結合相關系統與數據核算流程,從而生成準確的、全面的財務憑證單據,注重業務活動執行過程的設計與參與度,加強財務核算前端的真實性與準確性。
(五)由財務管理模式轉換為財務共享服務模式
業財融合背景下的企業財務管理轉型重點之一,在于對財務管理流程的優化與重塑。因此,企業財務管理就需要實現以下業務流程的優化與搭建:成本管理、資金管理、應收賬款管理、收支管理以及總賬管理等。通過對以上業務流程的搭建,不僅能在意識層面實現數據管理的統一執行,還能促使財務人員加強對數據的實時處理,從而在加強效率的同時降低人工成本。財務共享服務的搭建既服務于財務管理,又能對財務管理流程進行優化與梳理,在新會計制度與相關制度的指導下,實現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全面化搭建,促進財務管理共享服務機制的落實。
(六)業財融合背景下的財務人員轉型
首先,財務人員需要加強對先進知識的學習。業財融合背景下,財務人員需要加強學習,在業財融合模式下改進自身的工作方式,利用多種財務方法加強工作效率,以此為基礎實現與業務部門的深度合作。其次,財務人員需要轉變思維模式。財務管理人員不能受限于傳統財務思維,還需要拓寬自身的業務思維,從宏觀戰略層面加強對企業業務活動的掌控,對企業業務的各個方面進行全過程分析。因此,財務管理人員除了財務工作外,還需要了解企業的運營模式、商業模式以及重要項目、客戶等方面的業務內容,也需要加強對市場形勢變化的掌控度。最后,財務人員需要加強自身的溝通能力。因為財務業務之間的彼此獨立性,在進行工作交流時,部分財務人員因為會計語言與業務部門之間的差異,導致二者在進行溝通時產生障礙。因為部分業務人員的財務知識并不豐富,因此就需要財務人員加強自身的溝通能力,將專業的財務名詞轉化為直觀的、通俗的商務語言,從而實現財務思維的無差別傳遞,保障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的有效合作。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業財融合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結構優化的趨勢。在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需要將財務職能從“會計核算”向“決策支持”進行轉變、將財務管理重心向前端轉移、加強信息化建設、健全業財融合配套體系、從重視結果轉變為重視業務執行、由財務管理模式轉換為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加強財務人員轉型等,發揮出業財融合的真正價值。
參考文獻:
[1]張翠.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探析[J].現代商業,2022(32):146-148.
[2]陳玲. 業財融合背景下物流企業財務參與客戶管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21.
[3]劉麗,項青,耿珊,等.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財務管控與成本管理研究[J].山東化工,2020,49(13):252-254.
[4]吳錦.財務共享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業財融合問題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0(07):160-161.
[5]楊冬紅.業財融合模式下企業財務人員的轉型發展與素質提升研究[J].商訊,2022(24):49-52.
作者簡介:崔冬婷(1983.11-),女,漢族,遼寧鞍山人,本科,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