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有企業的發展始終離不開科學高效的財務管理活動的支持。當今我國新時代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國有企業的轉型升級,使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部門也面臨著內部創新的壓力,而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為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活動創造了更多有利條件。本文主要分析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通過舉例論證的方法,探討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創新策略,從而為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新時代;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創新策略
近年來,信息技術與企業創新發展深入接軌,這為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創新帶來了更為廣闊的前景。傳統的管理制度,在新時代背景下顯得力不從心,很多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整體質量不高,限制了國有企業的發展活力。因而財務管理活動在內部管理制度、各項資源的整合、成本的有效控制、投融資專項管理等方面的創新是當前國有企業應對新時代挑戰的重要舉措,依托信息化技術平臺也為其在制度、人才、技術等方面提供動力。因此,基于當前宏觀背景的刺激和內部轉型的壓力,國有企業優化創新財務管理是其必然趨勢。
一、新時代經濟背景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新時代發展趨勢對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提出要求
在我國新時代發展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經濟發展也逐步向著高質量發展轉變,國有企業發展也面臨著優化升級的挑戰,發展速度不再是唯一目標,更應關注其發展質量。財務管理作為國有企業的核心部分,對企業的大部分生產經營活動都會產生影響,因此,國有企業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優化創新財務管理是關鍵所在。國有企業要通過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及創新模式來帶動企業提升綜合能力,從而實現整個企業的長期穩健發展。國有企業在新時代背景下要定位其財務管理的戰略目標,創新其管理模式,依托信息化平臺提高工作效率,為國有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國有企業內部發展財務管理的必要性
1.有利于國有企業的發展與時俱進。新時代經濟背景下,科學高效的財務管理為國有企業的發展注入活力,從而加快國有企業與時俱進的發展步伐。新時代經濟背景下,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持續增加,機遇與挑戰并存。國有企業只有不斷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不斷優化財務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把握時代機遇,契合經濟發展要求并應對更多的潛在風險,最終實現國企的高質量發展。一方面,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應從預算、內控機制等方面進行創新改革,針對性地制定相關制度,使整個財務管理活動有章可循,也為國有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財務管理活動依托信息化、物聯網等“端”的應用及高效化、流程化、體系化的管理流程,為國有企業在新時代下的戰略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有利于國有企業的發展與時俱進。
2.有利于國有企業加強業財融合。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部門在優化創新中能不斷加強業財信息的深入融合,建立業財一體化的管理模式。國有企業在戰略目標的指導下,統籌規劃信息建設工作,將各部門進行有效鏈接,確保信息系統可以滿足企業實際財務管理工作的需求,這也為業財一體化提供了有利條件。另外,在財務管理優化創新的過程中,預算、控制、監督的不斷完善,也有利于將業財融合貫穿其中,如預算績效評估、編制、執行等工作,從而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國有企業在財務管理活動中應積極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進一步加強業財融合水平,以實現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
3.有利于國有企業凝聚發展動力。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部分,在資源配置、資產安全、結構維穩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新時代財務管理的優化創新能夠高效凝結人力、財力、物力,從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為國有企業發展凝聚發展動力。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是一項貫穿于企業全面管理的工作,其創新路徑需要企業各部門之間緊密配合,需要各崗位管理人員通力協作,為國有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因此,財務管理工作的不斷優化創新,有利于國有企業內部力量的高度凝聚,形成緊密團結、齊心協力的氛圍,從而促進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新時代經濟背景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現狀及問題
(一)財務管理發展戰略定位不清晰,轉型意識薄弱
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國有企業發展差異化正逐步顯現,傳統的以產值或利潤最大化不再是作為一個企業發展的單一目標,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趨勢開始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也需要與時俱進,定位清晰。然而,一些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卻面臨“內憂外患”的窘境,其仍以產值和利潤最大化作為發展戰略目標,定位不清,繼而影響到國有企業整體效益。一方面,國有企業內部財務狀態仍處在不同利益者之間的博弈狀態,國有企業整體要求保持持續增值的經營狀態;經營者及股東追求財富最大化,而其決策將對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產生重大影響;企業職工對于福利待遇的要求不斷提高。因此,內部不同利益的沖突,使得財務管理方向難以兼顧全局,不利于企業整體效益的實現。另一方面,隨著企業發展不斷進行轉型,國有企業也逐步加入資本市場中,投資、融資機會增多,環境也愈加復雜。保守的財務管理模式面臨著應對不同資金流向的風險,加之市場經濟的挑戰,一些管理者對市場環境缺乏充分的了解和調查,企業內部財務管理缺乏轉型意識,在投融資時,過于追求數據成績,導致投資決策陷入被動,而財務人員作為執行者,也間接影響到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戰略目標的方向。因此,國有企業應明確其階段性和長期性的財務戰略目標,財務管理活動便可隨之相適應。
(二)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科學化體系建設
在國有企業中財務管理處于核心地位,而部分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依然停留在原有的計劃經濟模式上,缺乏科學化的體系建設。一方面,部分國有企業的內控機制仍不完善,財務管理事前預算機制和調查不足,只重核算,事中缺乏有力的監督和控制管理。決策層缺乏嚴格的監督體系,使得財務活動逐步偏向以人為導向的管理模式,造成財務管理內部混亂、效率低下。同時一些國有企業會計核算的隨意性較大,財務報表失真現象頻發,從而掩蓋了企業發展的真實狀況,影響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部分國有企業資金專項管理制度不完善,還有部分國有企業管理層投資決策隨意性大,對當今新時代經濟環境下的投融資情況缺乏充分認知、對于資金收支、利潤分配等重大決策掌握不全,做假賬、虛報利潤的現象時有發生。由此,使得資金集中利用率降低,進而影響整個財務管理戰略目標的實現。
(三)缺少信息化和專業化的財務管理人才
新時代的不斷發展對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化水平和信息化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部分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隊伍中,仍以傳統財務會計為主,雖有較強的財務核算能力基礎以及較為豐富的財務管理經驗,但卻缺乏創新性,使其專業化能力未能與新型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相匹配。一方面,傳統的財務管理人員業財融合觀念不強,對企業財務領域以外的業務管理知識和經驗相對不足,致使其財務管理能力與國有企業的發展轉型不匹配,因而對企業決策的實施缺乏及時有效的支持。另一方面,隨著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精細化發展的不斷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內容與工作模式也在不斷變化,工作壓力不斷增加,傳統的財務人員由于新技術的應用能力不足,導致其處理精細化財務工作的效率不高,影響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梢姡瑖衅髽I財務管理隊伍對專業化和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仍然較大。
(四)業財融合信息化管理水平較低
隨著大數據、信息化的深入發展,大數據集成和分析在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創新應用中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因此,國有企業要不斷加強業財融合,才能更好地推進財務管理創新。業財融合本質上是對財務、業務以及信息進行有效結合,而信息化是企業開展業財融合的基本,但受綜合因素的影響,當前部分國企在財務管理活動中,對大數據、信息化管理的認知還不足,投入力度較小,因此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創新時,還缺乏可靠的信息化技術支持,財務管理轉型阻力較大且成本較高,信息化水平較低。部分國有企業雖然已經應用了信息化技術,但成果并不顯著。如一些企業在審批流程、財務報銷等方面仍需填寫大量的紙質材料,工作效率不高且容易出現失真情況;還有部分國有企業在財務管理過程中仍然奉行“形式主義”,在財務管理信息化方面雖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和物力,但仍未結合自身的經營狀況和外部經濟環境進行與之相匹配的業財融合,導致財務管理信息化水平較低。
三、新時代經濟背景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創新策略
(一)樹立財務管理轉型理念,營造創新環境
首先,要樹立頂層財務管理意識,管理層要全方位了解國有企業的發展現狀及外部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增強風險意識,增強責任心和管理創新意識,清晰定位發展戰略目標,以發展眼光規劃管理計劃,提高決策全局性、精準性和有效性。其次,國有企業在推進財務管理模式創新時,必須從思想認識上統一戰線,從上層領導到企業員工都應形成財務管理創新的必要性認識,營造企業創新管理環境。形成線上理論培訓與線下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氛圍,激勵員工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同時,在營造創新氛圍時,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論,有針對性地優化各工作環節,明確各部門的工作責任,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信息差,從而增強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內部發展動力。
(二)優化財務管理體系,提高企業整體運營效率
國有企業應重視建設財務管理制度,不斷優化財務內控體系,使企業內部的管理行為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指導,用科學健全的內控體系覆蓋各步驟并精準管理。以某國有投資控股企業為例,首先,國有企業應明確財務管理隊伍的核心作用,繼而明確各財務管理人員的權力與職責,力求權責統一、各部門相互制約,企業干部職工要嚴格執行財務管理制度,從內部形成穩健科學的管理體系。其次,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也應根據自身的運營狀況,優化財務管理體系,以提升經濟增加值(EVA)為目標,按照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最大化原則,進行財務體系重組,為財務管理的創新指明方向。該企業將二級單位打造成利潤中心,三級單位打造成成本控制中心,進而提高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進一步明確各下屬單位的財務管理方向,促使管理職能更加清晰,降低企業運營風險,提高運行效率。最后,在新時代經濟背景下,國有企業要健全預算管理制度和專項資金管理平臺,做到事前控制,合理預算,降低資金流向的風險性與盲目性。另外,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行為的落實還需要依靠有效的監督體制,從而保障財務管理活動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因此,國有企業可以設置專門的財務管理同級監督部門,促使戰略目標的規劃及財務管理活動都能得到相應的評價和監督,監督部門應將綜合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財務管理部門,進而及時調整財務管理戰略,優化管理模式,使整個財務管理過程透明、科學、高效。
(三) 強化財務管理人才建設,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素養
優化創新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必然需要打造一支專業化、高水平、技術型的財務人才隊伍。國有企業要對財務管理的人才結構類型進行充分了解和足夠重視,準確把握財務管理工作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優化創新方向和實施路徑,從而實現財務管理的戰略目標。首先,要綜合考量人才標準,做到全面化和創新性相結合,加強對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引入。其次,要加強對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培訓學習,提高經濟、法律等方面素養,增強知識和信息儲備,從而更好地推進財務管理創新。最后,良性的內部競爭機制也是財務管理人才建設的重要措施,國有企業要為各類人才提供相匹配的晉升渠道,同時還要注重激勵機制,充分調動財務人員的積極性,使其個人發展目標與企業發展目標協同統一,增強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創新發展活力。
(四)加快實現業財一體化建設,強化信息技術應用
在新時代背景下,借助信息化技術,加快業財一體化建設是其必然趨勢。業財一體化貫穿企業經營中的三大主要流程,即業務流程、會計流程和管理流程,基于以上流程建立信息處理系統,能夠高效地進行數據和信息的記錄、計量及匯總,從而構建完善的數據業務一體化系統,真正實現業財融合。以某國有控股企業為例,其高度重視業財一體化建設,依托高科技軟件公司的先進技術,圍繞“數字化”建設目標,不斷加強數字創新應用,推進信息化建設和業務的深度融合,打造總部統一部署,橫向集成、縱向貫通的業財稅資一體化財務信息化系統。在推動財務管理創新方面,其主要涵蓋核算合并、全面預算資金管理、財務共享稅務管理、產權管理、財務決策分析、電子會計檔案等功能,以此加強企業資源配置的統籌能力、促進業財稅資的深度融合,強化全業務全鏈條的在線管理、監督、預警和控制,全方位促進財務戰略的實施。
結語
新時代背景下,國有企業要實現長期穩健發展,需要深刻分析當前財務管理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優化創新措施,包括內控機制的不斷完善、科學管理體系的建立健全、重視復合型管理人才的培養和應用、業財融合水平的不斷提升等方面,以全方位、多層次、精準化、信息化地不斷優化創新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以提升國有企業整體運營效率,實現長期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祁丹.經濟轉型期對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的研究 [J]. 管理觀察,2018(27):163-164.
[2]杜娟.新時期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探討[J]. 中國民商,2020(07):137,139
[3]鄭妙旋.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內部控制轉型路徑研究[J]. 中國市場, 2019(24): 191-192.
作者簡介:周艷(1986.07-),女,漢族,本科,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