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了事業在天南海北奔波,他用堪比計算機的手繪技術畫出了中國名勝的細節構造。他就是一代建筑宗師——梁思成。
1924 年,梁思成前往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筑,并于1927 年獲得了碩士學位。此后,他和妻子林徽因一起,在建筑學領域叱咤縱橫,將所學知識悉數奉獻給了祖國的建筑事業。他們跑遍大江南北、縱覽世界名勝,不為游玩,只為測繪,哪怕結婚蜜月也不耽誤工作。
優秀的人總是相互吸引的,梁思成和林徽因這對夫妻為中國的建筑事業奉獻了他們的一生。他們的牽手是情意相合,更是志趣相投;他們開創了中國首個建筑系,并為此奮斗終生。
為了事業,梁思成不辭辛勞。古代的《營造法式》沒人能看懂,他就向實物學習。拿斗拱來舉例,他不但見了許多,還將其一一畫了下來。他整理了各個時代斗拱的特點,又為其標注了時間、地點和英文注釋。為了中國的建筑學研究,他與其他建筑學前輩拿著笨重的器材,爬高走低,小心翼翼地對那些古建筑進行拍照、測量、記錄。更讓人叫絕的是,他們還把整個建筑用超強的手繪畫了下來,并將其剖開,詳細標注,讓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其結構……正是這些資料促成了《中國建筑史》的誕生。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他們用每一秒生命傳承著知識,也用他們的每一寸力氣保護著中國的傳統建筑成果。在危險重重的環境下,他們發現了中國唐代和遼代的木構建筑,打破了日本“想領略古樸雄渾的唐代木建筑風格,只能到日本京都和奈良”的妄言,讓國人重拾了民族信心。梁思成受過傷,脊椎病痛,常年要穿特制馬甲,林徽因更是在惡疾中砥礪(dǐlì)前行,但他們都拒絕了國外的優厚條件,毅然選擇擁抱祖國。
在我的心中,梁思成最可貴的并不只是高超的技術,更是在危險重重、困難重重的情況下,萬死不辭的決心與勇氣。他是中國建筑的基石,也是我們民族信仰的基石。
(責任編輯: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