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媒體融合的縱深發展,融媒體日益成為高校學生輿論環境變化的重要影響因素,不斷形塑著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的“青年場域”。融媒體的發展不僅深刻影響著青年大學生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也為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針對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工作的新背景、新局面、新現實,文章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對融媒體建設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務,分析高校共青團融媒體建設的使命任務,探究高校融媒體建設的提升路徑。文章采用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參與觀察法,分析高校共青團融媒體的發展趨勢,從黨的理論“青年化”闡釋、青年學生思想動態、共青團實踐育人工作等角度解構共青團融媒體建設的任務和要求。文章認為,高校共青團融媒體建設必須堅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創新、問題導向、系統觀念和胸懷天下的方法論,從突出思想引領、發揮矩陣優勢、聚焦實踐養成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提升共青團思想引領力、公信力,持續增強高校共青團融媒體網絡文化育人的感染力、塑造力,持續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進一步增強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工作實效,培育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關鍵詞:共青團;融媒體;校園文化;家風家訓;傳播
中圖分類號:G647;G641;G206;D29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15-0134-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1年度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年度項目“家風家教題材短視頻與新時代家庭教育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1BXW006;2023年度開封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調研課題“優秀傳統家訓家風的當代價值及其彰顯路徑研究”成果,項目編號:ZXSKGH-2023-1148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1]23。近年來,隨著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融媒體日益成為影響高校學生輿論環境變化的重要因素,不斷形塑著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的“青年場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論及新媒體建設,強調“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2]。融媒體的快速發展不僅深刻影響著青年大學生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3],也為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如何運用好信息革命的成果,充分發揮融媒體育人效能,是新時代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工作的重要指向。
(一)做好黨的理論“青年化”闡釋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1]35。作為行動指南,黨的理論關于“青年化”的闡釋是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的重要環節。作為集文字、聲音、影像、動畫和網頁等多種媒體表現手段為一體的融媒體,因其跨媒介優勢日益受到廣大青年學生群體的喜愛。通過網上共青團建設、優質融媒體作品產出、網絡學習直播、社群互動交流等形式創新,高校共青團融媒體建設以青年喜聞樂見的呈現方式使其有“共鳴”能“共情”,進而實現贏得青年、凝聚青年、武裝青年[4]。
(二)關注青年學生思想新動態新趨勢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融媒體場域下青年學生的思想變化呈現出許多新動態、新趨勢、新特點。廣大青年學生在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等方面表現出趨同化與異質性特征[5]。融媒體的發展加速了青年學生自我價值認同的“去中心化”趨勢。尤其是近年來,以“佛系”“躺平”“喪文化”等為代表的青年亞文化通過社交自媒體得到廣泛傳播,使得青年主流價值觀受到新的沖擊[6-7]。高校共青團應做好青年學生思想動態與利益訴求的“傳感器”和“轉向器”,及時關注青年學生思想變化動態,實現以主流價值觀引領青年思潮,夯實青年價值取向。
(三)拓展高校共青團實踐育人新格局
隨著融媒體傳播逐漸從“軟邊界”向“無邊界”發展,融媒體建設極大地拓展了高校網上共青團的覆蓋廣度、服務深度,成為高校共青團引領青年、凝聚青年、服務青年的“關鍵法寶”。通過實現共青團組織“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融媒體建設為高校共青團搭建實踐育人平臺、優化第二課堂建設、推進社會實踐發展等提供了新的思路[8]。
新時期,高校共青團要聚焦主責主業,堅持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為己任,積極順應媒體深度融合發展趨勢。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特色,堅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創新、問題導向、系統觀念和胸懷天下的重要方法論[9],建設發展好既符合時代特征與傳播規律,又貼合青年發展階段特點的高校共青團融媒體。
(一)堅持人民至上
高校共青團融媒體建設的核心焦點在于青年。推進高校共青團融媒體建設發展就要堅守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團學宣傳工作出新出彩、出色出效,以“兩個結合”的青年化闡釋為著眼點,推動團學宣傳思想工作取得高質量發展。
(二)堅持自信自立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工作的主體、對象、內容、形式及效果都呈現出新的特征。“融媒體+育人”為新時代高校共青團青年建設工作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高校共青團融媒體建設必須樹立“融媒體+育人”發展理念,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堅持守正創新
進入數字賦能戰略新階段,融媒體發展使高校共青團工作發生了諸多新變化、面臨著新挑戰。但高校共青團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責主業”沒有改變,大學作為青年學生價值觀形塑關鍵時期的定位沒有改變。高校共青團融媒體建設必須準確把握媒體融合中高校共青團工作的“變”與“不變”,深化共青團網絡正能量傳播體系建設。
(四)堅持問題導向
融媒體時代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工作所面臨的風險挑戰十分突出,理念革新、技術提升、內容優化等都要求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充分關注共青團育人工作的實踐問題與現實困境,并基于學生成長特征、媒體平臺特點、技術實現程度等進行內容創新、形式創新、體系創新、引領創新,不斷提出適應實踐變革要求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10]。
(五)堅持系統觀念
高校共青團工作尤其是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工作是一個系統整體。高校共青團融媒體建設作為團屬思想宣傳工作的重要一環,要實現整體性推進,必須重視與共青團實踐育人、志愿服務、就業創新等其他環節的工作一體聯動,通過完善組織設計、創新工作機制、優化組織資源等方式實現新時代共青團工作的高質量發展[11]。
(六)堅持胸懷天下
聚焦“全團抓思想政治引領”,學習“兩個結合”重要思想,高校共青團宣傳工作必須準確把握青年學生與時俱進的特點,在守正創新基礎上堅持前瞻開放。深刻理解領悟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成就,積極借鑒學習世界文明優秀成果,以融媒體為抓手,創新運用青年話語體系,聚焦展現在國際舞臺上的青年聲音,不斷增進青年學生價值認同,展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青年使命與擔當。
通過實現媒體資源互通、內容兼容,高校融媒體的發展為高校青年大學生培養工作帶來了重要影響。但同時,融媒體背景下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也存在著融媒體輿論環境比較復雜、融媒體宣傳內容形式單一、青年學生實踐參與度低等客觀問題[12]。因此,要牢牢把握共青團宣傳思想工作的“形”與“魂”,注重方式方法創新,著力探索提升共青團融媒體育人效能的路徑。
(一)突出思想引領:深入感應時代脈搏,持續引領青年高擎思想火炬
新形勢下,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有賴于網絡媒體創設更為寬松靈活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氛圍。
一是高校共青團融媒體建設要始終堅持將黨的理論“青年化”闡釋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通過聚焦打造“融媒體+青年思政引領”的價值輸出模式,推動思政課堂走進網絡、聯通實踐、觸達青年,實現“融媒體+育人”格局下思想政治引領工作“破題、破局、破壁”,為青年筑起理論學習更為廣闊的網絡空間[13]。
二是高校共青團融媒體建設要堅持內容為王,突出關注內容創新、形式創新、題材創新與渠道創新。筆者通過面向河南某高校415名青年大學生的問卷調查了解到,除校園新聞、學生榜樣等常規宣傳內容外,家風家教文化等傳統文化內容(14.37%)也受到不少大學生的關注。高校共青團通過開展如“我為家庭做道菜”“談談我的家訓”等主題的家風家教題材宣傳,建立起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工作與家庭教育的重要連接點,極大地拓寬了高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實踐路徑,不僅有助于豐富高校共青團宣傳思想工作內容,更有助于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感染力,有效培育青年大學生的文化自信[14]。家庭家教家風短視頻在新時代家庭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比擬的載體作用。該類短視頻傳播豐富和發展了家庭教育與專題類短視頻傳播理論,強化了網絡媒體對于時代新人培育的創新價值,創新“短視頻+家庭家教家風”的育人實踐,為更好地發揮家庭教育的育人價值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發揮矩陣優勢:做大做強正面宣傳,推進青年網絡文化精品工程
融媒體時代,高校共青團宣傳思想工作的開展不僅要關注價值引領力的提升,更要注重發揮融媒體內容傳播力和品牌影響力優勢。在對青年大學生團學信息獲取渠道的調查中,微信公眾號、抖音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受到多數大學生的青睞,分別占比32.49%、25.99%。融媒體背景下,高校共青團要重視渠道傳播,通過推動宣傳工作向全平臺、全領域發展,全方位提升共青團思想引領力、公信力。高校共青團融媒體建設還要緊扣“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使優質的校園融媒內容成為受師生喜聞樂見的“硬通貨”,以創新理念扎實推動網絡育人工作出成效[15]。
(三)聚焦實踐養成:腳步丈量祖國大地,長效引路青年投身火熱實踐
高校共青團融媒體建設的核心向度在于青年。
一是高校共青團融媒體建設要扎根青年成長發展具體實際。以催化見賢思齊的內生動力為關鍵核心,通過聚焦青年社會實踐參與,廣泛發掘、報道、宣傳優秀青年榜樣事跡,鼓舞廣大青年挺膺擔當,積極參與各類社會實踐活動,用實際行動講活講透黨的創新理論,為青年發展引路探航。
二是高校共青團融媒體建設的生力軍是青年。貼近青年學生特點開展共青團宣傳工作,有賴于青年自主力量的發揮。共青團融媒體建設發展還需要著重加強青年宣傳骨干隊伍培養,不斷調動和提升青年師生參與共青團融媒體建設的融合度、貢獻度,真正地激發高校共青團融媒體的育人潛能和創新力。
客觀來看,目前高校共青團融媒體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高校共青團融媒體建設發展的深層問題在于把握融媒體視域下共青團工作的變與不變,積極適應時代發展和青年變化,不斷擴大優質內容產出。高校共青團還要持續加強共青團融媒體平臺的規范運營與科學管理,建設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推動網絡清朗行動出成效;通過高質量推進融媒體建設向縱深發展,突出融媒體平臺作為共青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主要陣地和主攻方向的地位,推動全校團屬融媒體向著全平臺、全領域發展,全方位提升共青團思想引領力、公信力,持續增強高校共青團融媒體網絡文化育人的感染力、塑造力,從而熔鑄起培育新時代青年全面發展的融媒體前沿陣地。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求是,2022(21):4-35.
[2] 汪曉東,杜尚澤.讓主流媒體牢牢占領傳播制高點: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側記[N].人民日報,2019-01-26(2).
[3] 蔡娟,楊蘭.四個認同:強化新時代黨的理論武裝的重要維度[J].學習論壇,2021(3):33-40.
[4] 高靜.馬克思主義青年化載體建設研究[D].北京: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3.
[5] 姚亮,劉蘭星.新生代青年思想變化新動態及社會影響分析[J].行政與法,2021(10):34-45.
[6] 高馨.自媒體語境下青年自我認同的“去中心化”:以“佛系青年”傳播現象為例[J].山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8,31(2):11-12.
[7] 官春余.網絡流行語中的青年心態及亞文化演變[J].青年記者,2023(8):107-109.
[8] 邢菁,劉成斌.新時代高校共青團實踐育人路徑探析[J].三晉基層治理,2022,11(2):71-74.
[9] 劉建軍,李小春.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1):1-10.
[10] 郝景亞.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共青團宣傳工作創新路徑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17):121-122.
[11] 陳倩.新媒體對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工作的影響及對策[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23,24(2):43-46.
[12] 孫方寧.融媒體背景下高校共青團思政教育創新路徑探索[J].大學:思政教研,2022(6):25-28.
[13] 李佩潔.“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媒體平臺建設研究[J].江淮論壇,2021(4):183-188.
[14] 孫蘭英,盧婉婷.家風家教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J].思想教育研究,2014(12):80-83.
[15] 高芳放.融媒體視閾下高校網絡文化育人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4):58-59.
作者簡介 趙雪,講師,河南大學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河南大學團委副書記,研究方向:高校思政教育、團學工作。張紫源,研究方向:高校第二課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