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熱血浸染大地,精神一脈賡續。紅色,一直是近代湖湘文化至純的底色?;赝倌陯槑V歷史,以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等一大批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代表的共產主義戰士與先進分子、人民群眾,燃起湖湘紅色文化的星星之火。
修身、齊家而后治國、平天下,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也為我們樹立了家風楷模。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細讀湘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家風故事,他們深受湖湘文化精神滋養,無不以德傳家、以學興家、以儉持家、以嚴治家、以廉守家的優良家風,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后人,自覺做“好家風”的傳承者、引領者和守護者。
千百年來,湘水湯湯奔涌不息,麓山巍巍弦歌不絕,一代又一代湖湘學子上下求索,立功立德立言,貫穿起了湖湘大地厚重質樸的歷史文脈。
為人民,紅旗漫卷不周山!毛澤東一家八位烈士獻身革命,最年輕者僅19歲,飽蘸湖湘文化“心憂天下”的家國情懷;“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毛澤東的“家風三原則”,也常為世人稱道,深刻體現湖湘文化中的廉潔基因……作為湖湘子弟,毛澤東的處世治家之道,離不開積淀千載的湖湘文化的浸潤與影響,而他也以其艱辛的探索和締造新中國的豐功偉績,把湖湘文化的影響推向了極致。
湖湘文化特質一脈相傳
湖湘文化作為一種地域性的傳統文化,除了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一般特征外,還具有湖湘地域性知識分子群體的突出特點。一是具有悠久的理學傳統,講求人生立志、心性修養和社會責任感,這對于湖湘學子咬牙立志拔起寒鄉,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二是在追求“內圣”的同時極為注重“外王”的經邦濟世,形成了關注現實實際的務實學風,這使得湖湘學子大都于學于政卓有建樹,而區別于空談理性的“腐儒”;三是在近代社會動蕩和民族危機的背景下,上述兩個方面指向救亡圖存這一根本的價值目標,從而使湖湘學子大都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湘籍學者楊樹達說:“自船山先生以后,湖南人篤信民族主義,固欲保持自己民族,故感覺外患最敏。”遠承歷史上的湖湘學派和船山之學的“民族大義”,近接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譚嗣同的捐軀壯舉,到陳天華的《猛回頭》《警世鐘》和楊度的《湖南少年歌》,直至毛澤東“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的歷史宏音,無不體現出湖湘士人的愛國激情,其發展脈絡宛然可尋。
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讀書時,就深受湖湘文化的影響,并極其推崇王船山樸素的唯物主義和民族意識。談到毛澤東與湖湘文化的關系,不能不提及他的老師楊昌濟先生。
楊先生在湖南第一師范主講哲學和倫理修身課,“所講不限于西洋之倫理學說”,中國先儒如“王船山學說亦間取之”。楊先生在其日記、文章和自編的教材中,極為推崇王船山、魏源、曾國藩、譚嗣同等湖湘文化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一師時期,毛澤東在他的引導下開始閱讀包括《船山遺書》《曾國藩家書》《仁學》等在內的湖湘文化的代表性著作,深受影響。
例如對于王船山,毛澤東可謂終生不忘。他在學生時代的筆記《講堂錄》中就記下了王船山“有豪杰而不圣賢者,未有圣賢而不豪杰者也”的論斷,并做了發揮。1914年長沙成立了船山學社,青年毛澤東等前往聽講。蕭三回憶說:“長沙城里曾有人組織過‘船山學社’,每逢星期日舉行講座,講王夫之的學說。澤東同志邀請我們少數人也去聽講,他極其推崇王船山樸素的唯物主義和民族意識?!?/p>
又如對于曾國藩,青年毛澤東也非常推崇,曾將閱讀《曾國藩家書》作為常課。他在《講堂錄》中記有曾國藩的不少語句,點評歷史人物時將曾國藩列為“辦事而兼傳教之人”,這是極高的評價了。甚至還表示:“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毛澤東后來成為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依然認為曾國藩的某些東西還是可供借鑒的。直到晚年,他還稱“曾國藩是地主階級中很厲害的人物”。
深深地打上了湖湘文化的烙印
湖湘文化中有著突出的經世致用的實學傳統,體現為湖湘學者大都具有注重現實實踐的務實精神?!巴ń瘛?、“致用”和“力行”的實學文化氛圍,也塑造了青年毛澤東注重現實實踐和研究現實國情的文化性格。
與湖南第一師范隔江相望的岳麓書院,乃歷史悠久的著名學府,千年弦歌不絕,湘學傳統中的重要人物都曾求學于此。青年毛澤東在長沙求學期間,經常往來于岳麓書院。岳麓書院講堂入口處就懸有“實事求是”的匾額,此“實事求是”顯然不是考據學埋頭故紙、皓首窮經的考據學的“實事求是”,而是湘學中經世務實、注重現實實際的悠久傳統與學風。這一傳統和學風同時也體現在湖南第一師范的《教養學生之要旨》中,其中明確規定:“國民教育趨重實際,宜使學生明現今之大勢,察社會之情狀,實事求是?!?/p>
正是受到湘學經世務實、實事求是傳統的深刻影響,毛澤東指出:“西方思想,亦未必盡是,幾多之部分,亦應與東方思想同時改造?!辈毯蜕f:“中國文化及一切制度,不必盡然,而西歐文化制度用之于我,不必盡是?!币舱沁@種獨立思考、實事求是、去偽存真的態度,使他們在后來歷經曲折的探索之后,堅定了共產主義信仰。
1917年夏,蔡和森從湖南高等師范學校畢業,決定暫時不去謀個人職業,而是同毛澤東等有志青年一起繼續從事真理的探索。從此,新搬至長沙溁灣鎮附近的蔡家成了毛澤東等一批進步青年聚會的場所。他們與“志高有勇,體力堅強,朋輩中所少”的彭璜、“立志在匡時,欲為國之英”的羅學瓚等20多個青年漸漸走近。在那茫茫黑夜與荊棘叢生的時代,新民學會應運而生。
1920年7月上旬,新民學會會員在法國蒙達尼開會,討論“改造中國與世界”方法時,蔡和森明確“主張組織共產黨”。同年8月和9月蔡和森連續兩次寫信給毛澤東,闡述了他關于建立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毛澤東回信表示“見地極當,我沒有一個字不贊成”。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舉行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了黨的誕生。
使湖湘文化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毛澤東對湖湘文化的貢獻,應該說是多方面的。毛澤東將湖湘文化的一些重要內容改造和轉化成了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思想資源,轉化成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思想內容。
如“實事求是”這一命題,被改造成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又如湖湘文化中的道德修身傳統和“民胞物與”精神,本質上也很難成為現代性社會的重要思想。但毛澤東將其改造成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成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永遠不變的宗旨。再比如說湖湘文化中的“民族主義”傳統,無論是在王船山那里,還是在譚嗣同那里,都具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性質。但毛澤東將這種民族主義傳統改造成與國際主義相結合的愛國主義,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和帶領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寶貴精神資源,等等。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毛澤東開創湖湘文化新境界的關鍵,在于他在指導中國革命的偉大實踐中,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批判繼承和創造性轉化了湖湘傳統文化,從而使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使命。而湖湘文化的當代發展,決不能離開當代中國社會的偉大實踐,不能偏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方向。
第一,要立足于新的時代,這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新時代有新的實踐,有新的問題。毛澤東之所以能夠實現湖湘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就是因為回答和解決了那個時代的重大問題。湖湘文化的當代發展也決不能離開當代中國社會的偉大實踐,特別是要面向湖南的發展實踐,聆聽時代的呼聲,回應時代的呼喚,著力解決“發展中的困惑”。
第二,要把握傳統文化的正確發展方向,這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方向。近代以來與中國社會發展方向密切相關的就是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發展方向的爭論。歷史證明,文化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的方向是錯誤的,教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也是錯誤的,而毛澤東所開拓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方向,既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正確方向,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湖湘文化正是通過毛澤東而融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之中,而獲得其生命力的,湖湘文化的未來發展也必須參與馬克思主義中國時代化大眾化,參與構建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才能真正獲得其時代認同與價值認同。
第三,要注重創新。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要具有活力,必須具有創新的形式和內容。毛澤東之所以成為湖湘文化發展的一座高峰,就在于他對湖湘文化一些重要思想和話語概念的批判性繼承和創新性發展。湖湘文化必須以創新的形式和內容才能融入21世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歷史進程之中。
(作者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湘潭大學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