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主席強調,全軍要增強危機意識、使命意識,以解決突出問題為突破口,把練兵備戰工作抓得實而又實。對于保障部隊而言,面對統帥的勝戰之問、價值叩問、本領拷問,針對備戰掣肘、實戰溝壑、勝戰壁壘,黨委唯有久久為功、聚力糾治,用打仗的視角廓清建設指向、明晰破解路徑,既要打好一次挖根除弊的“攻堅仗”,更要規劃一場轉型重塑的“持久戰”,全面提高服務主戰能力水平,方能履行好新時代保障打贏的使命任務。
一、聚焦建設指導校準“統”字尺,把打仗之靶立起來
習主席號召“要著力建設一切為了打仗的后勤”,深刻闡明保障的聚焦點和著力點。保障部隊處在斗爭的區位前沿,是“先入場、后收場、全程參與”,是保障打贏的關鍵中樞。必須堅持把糾治和平積弊作為“黨委工程”“勝戰工程”擺上議程,聚焦用勁服務向戰,以戰領建使部隊建設回歸“戰斗隊”本真。一是強化“統”的責任。糾治和平積弊是一項復雜系統工程,任務涵蓋部隊建設各個領域,貫穿工作運行的各個鏈路。黨委須把糾治工作作為第一要務,剖析逐條清單挖根源,針對逐個問題定措施,繪就整改糾治的目標圖、展開圖、路徑圖。引導廣大官兵把自身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找準定位、認清職責、對表落實。對規定動作嚴格落實,不隨意虛化簡化;對提出的硬性要求堅決執行,不打折扣搞變通,確保全體上下在糾治和平積弊上擰成“一股繩”、形成“一盤棋”。二是加大“統”的力度。針對組建時間短、前期重抓建抓管的實際,要進一步歸正工作重心,形成大抓強勢。充分發揮黨委在備戰打仗上的領導力、組織力和執行力,堅持領導力量全程靠上、經費投向優先保障、基礎建設聚力跟上。堅決叫停偏離打仗的工作設計,剎住游離中心的面子工程,杜絕一切游離于戰斗力標準之外的虛耗,清理一切對作戰體系沒有貢獻率的累贅,始終確保重心在戰、靶心向戰。三是深化“統”的效果。統籌發揮好作戰訓練、部隊管理、紀檢監察的綜合作用,全方位推進、全領域深挖、全要素糾治,推動糾治工作進入思維理念、進入工作指導、進入評價指標。要堅持搞好糾治和平積弊“回頭看”,壓緊壓實各級責任,主官要把備戰打仗作為第一責任,官兵要把備戰打仗作為第一軍令,緊貼備戰打仗施策聚力。堅持一切工作不與戰備訓練爭時間、爭人力、爭資源,合并刪減重疊交叉的通知和層層加碼的工作,有步驟成體系推進核心能力建設,用保障一流支撐作戰一流。
二、聚焦服務主戰念好“戰”字訣,把思想之弦緊起來
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是保障部隊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當前,部隊總體思想穩定、備戰打仗氛圍濃厚,但前行缺引力、后院有拉力、社會有扯力等問題,也導致部分官兵思戰、戀戰、備戰激情不夠,當“和平兵”、站“和平哨”、辦“和平事”的思想不同程度存在。對此,黨委關鍵要從思想認知轉變,向靈魂深處開刀,確保部隊始終保持備戰心態、戰斗狀態、沖鋒姿態。一是樹牢備戰初心。必須持續深化戰斗精神培育,大力灌注馬克思主義戰爭觀、總體國家安全觀、革命軍人生死觀和新時代軍隊職能使命教育。扎實開展兩項重大教育,重塑“兩不怕”精神,通過串講輝煌軍史、分析經典戰例、頌揚戰斗英雄,廣泛開展學戰史戰例戰將活動。充分利用櫥窗燈箱、軍營廣播、微信微博等平臺,大力宣揚備戰打仗典型,營造訓練尖子吃香的濃厚氛圍。緊貼重大任務和時事要點抓好思想發動、新聞宣傳,逐人逐崗、全員全時強化“準備上戰場”的緊迫意識。二是培塑能戰血性。氣為兵神,勇為兵本。大力開展群眾性比武競賽,在以比促訓中培育官兵“扛紅旗、爭第一”的拼搏意識;工作中高標準、嚴要求,樹立“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精品意識。堅持實戰實訓磨礪部隊,融入戰斗轉進、日常訓練、聯演聯訓,把課目設難、把情況設真、把困難設多、把環境設險,讓官兵在保障困境中摸爬滾打、在實戰背景下加鋼淬火,切實鍛煉血性膽氣、砥礪軍心士氣、培塑頑強作風,打造遇強敢亮劍、遇險能沖鋒的精神利刃。三是厚植勝戰信仰。針對保障部隊部分官兵不能跳出哨位看打仗、跳出任務看打仗的實際,需大力開展職能使命教育,堅持把課堂搬到訓練場、把教育落到崗位中,圍繞“操場與戰場”“營區與戰區”“哨位與戰位”,講戰位之責、述使命之榮,闡明服務主戰、服務打贏的職能定位,激勵官兵把崗位當戰位、把職責當使命,不斷濃厚“勝戰”的氛圍、凝煉“奉獻”的文化。引導官兵樹立“保障光榮、保障爭先”的意識,努力構筑“哨位支撐目標、內部支撐外部、局部支撐全域”的榮譽價值體系。
三、聚焦瓶頸短板做足“精”字功,把能力之刃銳起來
人民軍隊永遠是戰斗隊,人民軍隊的生命力在于戰斗力。軍隊由戰而生,保障為戰而存。在專業化、智能化、精確化程度越來越高的聯合作戰中,部隊還存在作戰瓶頸、能力弱項、保障短板,黨委必須堅持靶向發力,挖根除弊起底清倉,不斷提高為戰服務的能力值。一是以上率下聚能。強軍先強將,練兵先練官。要引導各級指揮員緊緊圍繞“兩個能力不夠”和“五個不會”問題,帶頭參訓組訓,帶頭參考參演,積極投身演習演練、機動駐訓等重大任務保障,成為指揮打仗的行家里手。努力構建聚焦打仗的任用機制,既要以打仗標準選人用人,又要以打仗標準育人管人,走開“精細化設計、常態化培訓、復合化鍛造”保障人才建設路子。通過送訓進修、崗位歷練、演訓比武等途徑,生成一批車輛調度、警衛布控、伙食保障的人才隊伍,營造“為戰育人、以戰用人”的良好氛圍。二是精研方案增能。只有平時搞精透,戰時才能不忙亂。要強化保障理論創新,論證完善與戰法相適應匹配的保障法體系。通過深研現代戰爭特點規律、勤務保障機理,以及聯合作戰力量建設運用保障等現實課題,固化人員、車輛實戰化編組。探索建立遠離駐地和固有條件下保障機制,研究論證運輸投送、財務結算、伙食保障等基本問題,落細落實方案計劃,對每一項作戰行動都制訂相應配套保障計劃。保障行動細化到營連班組、精確到單車單裝、落實到具體人頭,實現戰戰有法、法法管用。三是任務錘煉釋能。訓練有素的保障離不開本能反應。沒有精細的預案和精確的流程,能保障和保打贏就是空話。要加強針對性訓練、實案化演練,圍繞作戰需要,常態化推演、實戰化檢驗、動態化更新各類預案。同時借助部隊綜合演訓和臨機任務,圍繞“警、運、財、供、修”五大能力,有針對性地安排官兵全過程全要素參訓,全程實運實修實保,練指揮、練協同、練保障、練勤務,加緊推動保障向實戰化轉變,加快提升實戰保障能力。
四、聚焦備戰打仗把準“嚴”字關,把作風之旗樹起來
軍之不訓,與無軍同;訓之不嚴,與不訓同。軍事訓練是未來戰爭的預演,來不得半點漂浮和虛假。與一線作戰部隊相比,保障部隊大多地處城區,還存在火藥味不濃、喊殺聲不響、生活化偏濃等現象,黨委必須著眼真打實備動真格、出實招。一是樹立“因戰而榮”的鮮明導向。訓練作風直接關系到部隊戰斗力,關系到戰場上的生死勝敗。廣泛開展比武尖子、專業骨干和“四會”教練員比武競賽及創破紀錄群眾性比武活動,按照訓練成績對各單位和個人進行排名站隊、建檔立案。在評定先進、提升使用、立功受獎等方面大力傾斜,讓官兵在比、考、練中知優劣、明方向、激動力。切實讓訓練場熱起來,讓訓練尖子香起來,真正實現增強訓練引力、傳導訓練壓力、激發訓練動力的目的。二是完善“唯戰而先”的考評機制。著眼根治“訓好訓壞一個樣”的現象,完善科學的訓練考評機制,把檢查評估貫徹訓練全過程。建立周講評、月考評、季度考核的常態考核機制,對“政績標準”“安全標準”“生活標準”“守成標準”等進行大清倉、大起底、大掃除。嚴格訓練管理,嚴格安全防范,治好“危不施訓、險不練兵”的病,松開“安全至上”的“緊箍咒”,把真嚴實難貫穿到軍事訓練全過程各領域,持續推進真練實備往實里落、往深處走。三是深化“為戰而嚴”的監察督導。落實真抓真嚴的問責制度,將訓練經費使用、訓練物資器材發放、日常訓練、階段性考核、演習保障、軍事比武等活動納入軍事訓練監察范圍,常態糾治軍事訓練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弄虛作假等問題,對戰備訓練不落實、考核不嚴格、組訓不精細、偏訓漏訓粗訓、圖形式、走過場和弄虛作假等行為零容忍、嚴懲處,確保軍事訓練嚴實過硬、演訓保障達到預期。
習主席強調:“軍隊是要準備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須堅持戰斗力標準,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保障部隊作為服務主戰的重要后臺支撐,唯有進一步強化務“戰”的意識、立起為“戰”的標準、找準助“戰”的位置、理清保“戰”的思路,堅持向備戰打仗聚力,勇于向和平積弊開刀,方能實現問題積弊的深糾治、打仗能力的新提升、主責主業的真履行。
【作者:國防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