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晚小品《坑》讓人印象深刻。節目里,有這樣一位典型的躺平式干部“郝主任”,他不擔責、不作為、安于現狀,能躺著絕不坐著,能忽悠決不干實事,半年之久“推拖繞”填不上一個坑,一年到頭“混日子”辦不成一件事。
劇中“郝主任”的“精彩表現”讓人大跌眼鏡,對待下屬擺架子、畫大餅,美其名曰“鍛煉隊伍”,實質是自己尸位素餐,不光自己不干事,部屬想干事也要受到阻撓排擠;對待群眾距離遠、感情淺,看似笑臉相迎實則把群眾“推出門外”,借口很多,套路很深,讓百姓寒心流淚;對待領導阿諛奉承,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對上級布置的任務打折扣、搞變通。主任姓“郝”但不真好,不僅不好反而很“壞”。
面對小品中“郝主任”的丑態百出,嬉笑過后,我們更應有深度的思考,保持一份清醒與警覺。面對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的使命召喚,身處人民軍隊由大向強的關鍵階段,應該講,絕大多數黨員干部能夠擼起袖子加油干,踔厲奮發向前行。但也有少數干部不愿擔當、不敢擔當、不會擔當,像極了“郝主任”,躲在一邊躺著看。有的奉行所謂的“多干多錯、少干少錯、不干不錯”處世哲學,缺乏干勁和斗志,見到工作兩手一攤,碰到問題兩眼一黑,直接“躺平”;有的甘愿做“老好人”“太平官”,遇到需要“協調七八個部門”的事,顧慮“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矛盾面前不吭聲、不伸手、繞道走,為了不出事寧可不干事;有的是“廟里的泥菩薩,經不起風雨”,遇到困難驚慌失措,碰到難題束手無策,推一推動一動,只想爭功不想攬過,只想出彩不想出力。這哪還有共產黨人的樣子?這樣不擔當不作為的黨員干部,看似人畜無害,高喊著“我不貪不占,也不想提拔”,實則危害極大,不僅成不了事,而且注定壞事、貽誤大事。可以說,選擇“躺平”就是一種腐敗。
從當年鄧小平強調“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到今天習主席指出“行動最有說服力”,強調的都是黨員干部要擔當作為。上世紀50年代,貴州北部山區的草王壩村缺水嚴重,村民用水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時年23歲的黃大發被推選為大隊長后,第一把“火”就是主動挑起解決群眾用水難的擔子。當他提出在絕壁上鑿水渠時,村民都說他是“瘋子”。但他堅持要干,第一次大規模修渠失敗、缺少技術資金等難題都沒能把他壓垮。在他的人生信條中,共產黨員就要挑最重的擔子。36年間,他帶領村民埋頭苦干、攻克道道難關,在懸崖絕壁上開鑿出一條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水渠。他說:“如果我們共產黨員沒有黨性,不敢擔當,不愿奉獻,今天你這個共產黨員就是沒用的。”黃大發身上所折射出的正是共產黨員事不避難、敢于擔當、一往無前的精神品質。
為官避事平生恥。習主席強調:“人民把權力交給我們,我們就必須以身許黨許國、報黨報國,該做的事就要做,該得罪的人就得得罪。”當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庭院里跑不出千里良駒,懈怠者干不成強軍偉業,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身負千斤重任,要有一副“鐵肩膀”。要在經風雨、解難題、拓新路中,增才干、壯筋骨、促成長;在邊斗爭、邊備戰、邊建設中,練就勝戰止戰的鋼脊梁、硬功夫、真本事;在回應打仗所需、部隊所盼、官兵所急中,不負初心使命、立起組織威信、贏得官兵認可。特別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在與不正之風斗爭之中、在解決各種復雜矛盾和棘手問題時,決不能退避三舍、明哲保身、坐等“躺贏”,必須敢于堅持原則,勇于挑重擔、啃“硬骨頭”、接“燙手山芋”,用攻堅克難的過硬業績、備戰打仗的一流戰績彰顯擔當作為。
奮斗實干方為真。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尤其是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關鍵時候,前方可能是風高浪急甚至是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廣大黨員干部應多一份“動如脫兔”的機警和敏捷,牢記“國之大者”“軍之大事”,扎根崗位在位善為,敢干事、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大力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持續保持善作善成、久久為功的狠勁韌勁,敢于闖關、善于破局,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用奮斗成就精彩人生。
【作者單位:92332部隊、92001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