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更多人來說,作為北美眾多城市之一的多倫多,面目可能是模糊的,因為它像云霧中一座遠方的青峰,泯然于眾山之間。然而,央街的故事卻為多倫多特有,在短暫的200年間,這條長街像一杯濃郁的咖啡,醞釀出了獨特的風味。
交通締造繁華大道
央街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1793年,當時的英國殖民者在加拿大安大略湖附近,建立了皮毛貿易站,向原住民購買海貍鼠皮毛,于是,央街成為當時唯一通往貿易站的道路。
在18世紀,多倫多只是一座小鎮,央街也只是一條狹窄泥濘的道路,兩側都是沉默荒蕪的林地與草原。然而,從1793年起,央街就開始奠定在多倫多的地位。在今天,出于對動物的保護,人們已經無法在加拿大買到海貍鼠皮毛制成的衣帽手套,但在央街北部一些充滿年代感的住宅門楣上,依然能看到生動的海貍鼠浮雕。
隨著工業革命的汽笛聲響起,央街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853年,象征工業文明的鐵路呼嘯穿過央街,加拿大第一條鐵路的開通,使央街成為加拿大鐵路系統的重要樞紐之一。鐵路的開通促進了貿易和人口流動,央街逐漸成為多倫多最繁華的商業和文化中心。
一百年后,多倫多地鐵系統開始運營,和加拿大第一條鐵路一樣,第一條地鐵線也選擇穿過央街。地鐵的開通,大幅縮短了多倫多市民來央街看戲劇、購物、用餐,或者是搭乘鐵路去往其他地區的交通時間,進一步提高了央街的商業和文化地位。此后,央街不斷涌現出新的高層建筑,反復刷新這里的天際線。建筑工地的煙塵與噪音和繁忙的人潮車流共存于央街,經久不息。
自古交通便利的地方,都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今天的央街,除了發揮交通樞紐的巨大作用,也繼續發揮著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市政廳、議會大樓紛紛坐落于此,多倫多融合的多元文化在此生根發芽、枝繁葉茂。這里匯聚了各式各樣的文化活動和藝術表演:多倫多交響樂團和多倫多歌劇院等藝術機構,在這里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世界一流的音樂和歌劇表演;許多藝術家和文化工作者選擇在央街開設工作室和畫廊,為游客提供了一個探索當地藝術和文化的機會;央街也經常舉辦文化節慶活動,如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加拿大圖書館周、多倫多獨立電影節等。
如果你來過多倫多,不論身在何處,總會發現自己始終未能走出央街。每天,成千上萬的人匆匆走過這條街道,她們或是工作、學習、游覽、購物和社交。然而,與任何城市的主要街道一樣,央街也在不斷變化。從科技的應用到低碳城市的辯論,央街秉持著充當大眾自由討論、實踐之所的理念。
多倫多政府立志將多倫多打造成全球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領域的中心,這少不了自1827年起建立在央街的多倫多大學的力量。同時,多倫多計劃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這意味著城市在減少碳排放方面,將會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優化公共交通和自行車道的建設、鼓勵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也許未來的央街,不會再以繁忙奔馳的車流為自豪,反而會出現更多綠色植物與騎行者的身影。
多倫多文化景觀縮影
嚴格意義上講,央街的起點是多倫多皇后碼頭,那是二百多年前英國人抵達的地方。但現在,當你走出多倫多聯合車站的一刻,央街便展示在你眼前。
環顧四周,你會看到古典建筑與現代建筑層樓疊榭,一片壯麗景象。其中最受矚目的,毫無疑問是多倫多國家電視塔,塔高553.33米,是北美洲最高的自立式建筑,也是多倫多市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在2010年6月,整體高度達到600米的廣州塔竣工之前,多倫多國家電視塔頭戴“世界第一高塔”的桂冠長達35年。從央街的車站向上望去,你會看到這座塔落落大方的身影,高聳入云的氣勢。夜晚,央街街道兩旁燈火通明,電視塔的燈光閃耀云端,這樣一座建筑的落成,一直以來都是多倫多市民心中的驕傲。
多倫多國家電視塔113層樓的觀景臺上,設有旋轉餐廳、室內游樂場,以及讓游客呼吸到真正新鮮空氣的戶外瞭望臺。站在瞭望臺上,多倫多和安大略湖的風景一覽無余,令人心潮澎湃。從觀景臺再上一層,到“天空之蓋”,這里高達443米,也就是塔上部白色避雷針的基座,據說天氣好的時候,甚至看得到尼亞加拉瀑布和美國紐約州的曼徹斯特,頗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出乎意料的是,通過高速電梯到達這里,只需要58秒。
加拿大是冬季運動的王國,冰球是毫無疑問的“國球”,多倫多則是加拿大冰球的圣地,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冰球名人堂坐落在央街南側的皮爾遜廣場,是全球冰球迷心中的殿堂。建設于1943年的它,展示了大量冰球歷史上的文物、圖片、視頻,包括冰球場上的比賽照片、球星們的裝備和球棒等。名人堂還設有各種互動展覽和活動,可以讓游客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冰球比賽的激烈氛圍,吸引著數以萬計的冰球迷前來“朝圣”。
冰球名人堂附近的埃爾金與冬季花園劇院,亦是多倫多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這兩座地標性建筑,分別用運動和藝術的炫目光彩,劃開了多倫多陰冷的漫長冬季。埃爾金與冬季花園劇院建于1913年,百年間供無數國際知名演出團體演出,如紐約愛樂樂團、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等。相較于央街無盡延伸的摩天大樓,小巧玲瓏的它,以別具一格的姿態,傲然立于加拿大乃至北美戲劇界。它不僅擁有巧奪天工的建筑設計,還是加拿大娛樂產業盛極一時的忠實見證,也是加拿大文化傳承與革新的重要縮影。如果你沒有親臨過現場,不妨打開電影《水形物語》,劇中的歐菲姆大劇院的內部,正是埃爾金與冬季花園劇院(外部則是央街上的另一家著名藝術殿堂——梅西音樂廳)。
前“世界上最長街道”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上搜索“世界上最長的街道在哪兒?”,大多會出現關于加拿大多倫多央街的回答。
關于“世界最長街道”的由來,眾說紛紜。但最具可信度的,可追溯創刊于1844年的多倫多《環球報》,它在1895年的一篇報道中記載:當時的央街——多倫多到錫姆科湖的道路(大約85公里),即是世界上最長的街道。
1977年,多倫多作家杰伊·邁爾斯經過深入廣泛研究后,撰寫并出版了一本關于央街的著作《偉大的加拿大街道:央街的歷史》,稱央街為世界上最長的街道。吉尼斯世界紀錄采納了他的說法,多倫多央街從而取代了洛杉磯的菲格羅亞街。邁爾斯認為,央街是11號高速公路的一部分,這條高速公路與央街同時運行,一直向北到達巴里,然后繼續穿過安大略省中部和北部,到達安大略省明尼蘇達州邊界的雷尼河,道路總長超過1896公里。央街也欣然接受了這一闡述,并把它以銅雕鑲嵌的方式布置在了路面上。這一紀錄一直保持到1999年,最后被泛美公路所打破。
央街的聲名遠播,并不僅僅因其建筑見證了加拿大的歷史,更重要的是生活在這條街道的人們創造著歷史,也銘記著歷史。在央街上,多倫多市民時而載歌載舞,時而熱淚盈眶。7月1日作為加拿大國慶日,眾多慶祝活動都會在這條街上舉行,每年將吸引數十萬人前來參與慶祝;待到金秋時節,9月的央街又成為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的中心地帶。這個全球范圍內的電影盛會,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電影界名流以及成千上萬的電影愛好者相聚多倫多。
除了文化藝術,央街還見證了許多歷史事件和社會運動。這里曾經是反越戰爭和反核戰爭集會和游行的重要場所。在這里,人們發出了對戰爭和暴力的抗議聲音,呼吁和平與正義。
2022年9月8日,數萬民眾在多倫多市政廳前的和平花園,舉行伊麗莎白二世逝世的紀念活動,以表達對她的敬意和哀悼之情。這座花園是1984年女王訪問時落成的,作為加拿大的最高元首,她一生造訪加拿大33次,其中25次來到多倫多,并下榻央街上的酒店。紀念活動當晚,多倫多國家電視塔熄滅了奪目的光輝,央街上下陷入沉默與哀思。
央街是多倫多人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一條長長的街道,更是多倫多文化、藝術、歷史和社會的象征。在這條街上,你可以窺見到加拿大的歷史和未來,也可以感受到多倫多城市的繁榮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