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對于ChatGPT 的關注和議論達到了很高熱度,非專業人士可以理解為,這是AI技術的一個突破性創新,將對產業進步和人類經濟生活產生顛覆性的影響。一些曾經對高技術產業發展做出過杰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和實業家,都給予ChatGPT以很高評價和估量。那么,ChatGPT究竟有何力量而產生如此強烈的影響,使AI技術的內行外行們都倍感激動?
如果說此前的信息和大數據技術,例如基于信息搜索的互聯網系統,本質上是執行工具,也就是按決策人的指令提供所需信息,其所具有的人工智能主要體現為“聽指令”高效行事,那么ChatGPT則轉變為可以“出主意”的幫手。
一旦實現“聽指令”向“出主意”的決定性飛躍,就可以向“擔主角”的方向發展。憑借其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在與人的信息交換中,ChatGPT所出的“主意”,例如咨詢意見、設計方案、客戶溝通、文稿創作等,可不斷提高這些工作的質量。在任何特定領域,ChatGPT所提供的“主意”如果成為富有建設性的意見,且難有更高水平的方案替代,那么ChatGPT實際上就具備了一定的決策功能?!皫褪帧辈粌H可以出主意,而且能夠拿“主見”。
這樣,引入了ChatGPT的產業及職業行為就有可能發生實質性變化,發生職能轉換。智能機器人的主動性將更強。其操控者則“坐享其成”,似乎可以進入美好的舒適境界,讓生活變得更加便捷。
而當ChatGPT有了很強的主動性,就可以因變應變,對外部變化作出積極響應。這樣,人工智能技術就發展成為具有主動功能的人工智能體,從而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增添新活力。
ChatGPT在技術上激發和導致人工智能體的主動化和主體化,各類產業和職業形態就有望朝著軟件技術和硬件技術深度融合的方向發展。在許多領域,人工智能體不僅“出主意”“拿主見”,而且要“言必行”“行必果”。例如,如果不滿足于僅僅跟ChatGPT泛泛聊天談飲食,要求人工智能體建議最合適的食譜,而且能夠烹調供食,那么軟件和硬件的融合就可能成為餐飲和家政等產業新的發展方向。
可以預見,未來大多數產業的發展都將融入人工智能技術。以硬件設備為主體的產業,例如制造業、采掘業、基礎設施等,將更多加入人工智能軟件系統;以軟件和人力為主的產業,比如各類服務業將更多加入人工智能設備來替代人工。這些產業新形態的出現,自然是不難預見的前景,人們的生活將因之而變。
文/金碚??節選自《經濟日報》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作者:[美]彼得·德魯克
本書認為所有負責行動和決策而且能夠提高機構工作效率的人,都應該像管理者一樣工作和思考。而且,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要重視目標和績效,要做正確的事和最重要的事。
《借勢》
作者:金槍大叔
不要嫉妒“蒙?!薄靶》恃颉钡某砷L奇跡,不要艷羨“褚橙”的供不應求,不要眼紅財源廣進的“阿里巴巴”。其實,它們只是找到了借勢的支點,才撬動了企業這個“地球”。本書立足于“借趨勢”“借市場”“借人心”“借形象”“借聲勢”五個維度,列舉了大量真實的企業借勢案例,力求講透借勢思維,幫助更多企業以低成本切入發展的快車道,實現倍速成長、彎道超車。
《領導力21法則》
作者:[美]約翰C.馬克斯維爾
本書以21條清晰的法則,把抽象的領導力概念用具象的方式呈現,徹底講透了提升領導力的方方面面。作者認為,一切組織和個人的興衰都源自領導力,而領導力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它是一種可以學習掌握,并能逐步提升的思維模式。一旦了解其中的秘訣,任何人就能很快擁有領導力。
編輯/車玉龍 統籌/簡單
日本《日經亞洲》網站
中國自動駕駛技術快速發展
大陸集團汽車技術子集團首席技術官吉勒·馬比爾在接受《日經亞洲》雜志采訪時表示,中國在自動駕駛方面的進步“明顯快于”世界其他國家。馬比爾指出,中國允許自動駕駛車輛在公共道路上行駛的規定是“一個成功的因素”,他建議其他國家迎頭趕上。

美國太空網站
中法科學家合作觀測研究伽馬射線
據報道,法國即將向中國運送兩臺先進的科學儀器,為一顆聯合太空觀測衛星的發射做準備。在這個聯合項目中,中方將提供伽馬射線暴監視器來測量伽馬射線暴發射物的波譜,還將提供可見光望遠鏡,用于尋找伽馬射線暴發生后極短時間內在光波長范圍內發射的光。
韓聯社
“三農”是中國最優先課題
報道稱,中國今年發布了包含鄉村振興方案的“一號文件”,表明了將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最優先課題的決心。一號文件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國務院每年最先發布的政策課題,包含中國領導層優先推進的意向,具有很強的象征意義。今年是中國連續第20年以一號文件的形式發布“三農”問題的解決方案。
路透社
PMI持續上升讓投資者更看好中國經濟
2月中國制造業活動以10多年來最快的速度擴張,制造業PMI從1月的50.1%躍升至52.6%,遠超分析師預測的50.5%。這一數據令全球市場振奮,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前景持更加樂觀的看法。
新加坡《聯合早報》
提振內需將成為中國今年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近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聯合早報》提問時,強調了消費對中國經濟復蘇的重要意義。這也凸顯在外需疲弱的大環境下,提振內需將成為中國今年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西班牙《消息報》
全球期待中國游客帶來額外收入
全世界的旅游業已準備就緒,張開雙臂迎接中國游客。有預測稱,中國公民恢復出境游將為西班牙帶來14億美元的收入,按目前匯率約合13億歐元。報道稱,根據法國外貿銀行的研究報告,如果中國旅游客流強度恢復至3年前的水平,全球每年將獲得1600億美元的額外收入。
阿聯酋《國民報》
中國經濟復蘇將在2023年推動全球經濟增長
國際投行高盛集團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經濟的重新開放和國內需求的全面復蘇,將在2023年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約1%。
編輯/車玉龍 統籌/高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