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制和過去審核制最大的區別是什么?概括來說,注冊制中企業IPO由市場決定,審核制中企業IPO由監管層決定。注冊制的核心目的就是降低企業上市門檻,而將企業好壞的判斷交付給市場上的投資人。在注冊制下,交易所審核關注的焦點是信披質量,而不是單純的財務數據。
當前我國企業融資以間接融資為主,也就是銀行貸款,融資渠道過于單一,且容易引發系統性風險。因此,從整體層面看,注冊制能夠打通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改變企業融資結構,以直接融資替代間接融資,通過提高權益融資的比重,為企業發展提供長期動力。
此前,審核制在提高股市門檻的同時,也限制了股民的投資渠道。諸如互聯網企業,過去選擇在美股和港股上市,導致很多小股民沒有享受到這些企業的成長紅利。另有一些企業,真正具備投資價值的期間是早期,而一旦這些企業實現盈利,意味著他們已經進入了成熟期,其成長空間所剩無幾。所以注冊制為股民帶來的最大紅利是:豐富了股民的選擇。更多新興產業企業,在發展早期就可以進入資本市場融資,股民因此獲得這些企業早期發展紅利。
當然,未來交易所對于上市公司IPO也會有偏好。交易所就像一家超市,交易所的收益來自于交易額,市場活躍、股民來買,才能為交易所創造利潤。一家超市要人頭攢動,生意興隆,勢必需要熱門商品、流量商品。在股市上,熱門商品和流量商品就是熱門的上市公司。對于股民來說,注冊制會改善IPO的結構,未來IPO將更多考慮股民的投資偏好,引入更多有發展空間的上市公司。
再有,注冊制將更多配套投資人保護的法律機制。信披違規處罰更加嚴厲。與此同時,未來完善注冊制還會考慮股民的集體訴訟。過去,股民聽信了管理層的花言巧語,虧損只能自認倒霉;未來,說假話的上市公司高管,證監會要罰,股民會要求賠償。
綜合來看,注冊制對于投資人來說有利有弊,投資人要適應新的制度體系。投資不是買股票,而是買股票背后的上市公司。全面注冊制下,投資人要學會保持理性,避免情緒化,要學會收集信息,分析行業,分析企業的未來。所以注冊制的確給投資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又或者說注冊制更有利于專業性強的投資人;但注冊制同樣以開放的方式,豐富了投資人的投資渠道,給投資人更多實現盈利的機會。
編輯/王盈 統籌/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