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青海省班瑪縣為例,運用替代工程法、市場價格法、影子價格法等方法對該地2020年森林資源生態價值進行核算與分析。結果表明,班瑪縣2020年森林資源生態價值總量為196.43億元,其中涵養水源價值、固碳制氧功能價值、水土保持功能價值和生物多樣性價值這4種生態價值是班瑪縣森林資源的主要生態服務功能價值,占總價值的93.92%。針對研究結論,提出優化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政策與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生態效益補償機制以及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等建議,以期為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提供技術支撐,也為其他地區的森林資源生態價值核算提供案例參考與方法借鑒。
關鍵詞:森林資源; 生態服務價值; 核算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S718.56"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23)03-0202-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3.031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Study on ecological value accounting of forest resources in Banma County, Qinghai Province
ZHANG Zhia,b,QIAN Yu-pinga
(a.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b.Key Laboratory for Rule of Law Research,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 Taking Banma County of Qingha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forest resources in this area in 2020 was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the alternative engineering method, market price method and shadow pric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ecological value of forest resources in Banma County in 2020 was 19.643 billion yuan, of which the four ecological values of water conservation value, carbon fixation and oxygen production function valu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value and biodiversity value were the main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value of forest resources in Banma County, accounting for 93.92% of the total value.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optimizing the forest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policies and systems, establishing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cological benefit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nd increasing capital investment and policy support, in order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forest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as well as case reference and method reference for forest resources ecological value accounting in other regions.
Key words: forest resources;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construction of accounting system
森林資源作為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1],其生態價值的核算不僅有利于森林資源的流轉、監管與資產化管理,而且能推動森林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編制,為地方生態補償提供數據支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自然資源資產編制提出了明確要求,十八大提出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十九大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2018年自然資源部的正式成立都為森林資源的價值評估提供政策支持。而2020年《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規范》(GB/T 38582—2020)的實施,也為森林資源生態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提供了專業化保障及可操作性方法。目前國外學者對森林資源生態價值評估的研究工作起步較早,主要側重于價值評估方法[2-4]。其中比較典型的代表有Costanza等[5]運用全球生態系統服務評價模型對全球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進行了重新評估;Farber等[6]則提出了六分法對生態價值進行核算;Ninan等[7]在研究森林保育土壤的價值中運用重置成本法進行了估算;而Nordén等[8]在研究瑞典私有林的利益相關者對保護森林生態多樣性的偏好問題時采用了離散選擇試驗模型。中國森林資源價值評估研究工作正在不斷深入,主要集中在生態補償標準與評估方法上。其中劉薇等[9]運用環境重置成本法對森林資源生態價值補償進行了研究;劉俊萍[10]提出將自然資源生態價值納入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吳強等[11]從經濟學角度解析生態服務價值取決于受益人的主觀評價和供需關系;黨曉鵬等[12]應用規范法對青海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進行測算并提出發展對策;而謝高地等[13]提出了“當量因子表”。盡管目前學術界對森林資源的生態價值評估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在實踐中有些功能難于統計與量化,并不能全面地反映森林資源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多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形勢下,綠水青山如何換算成金山銀山,森林資源的生態服務價值又如何顯化呢。本研究嘗試構建青海省班瑪縣森林資源生態服務功能價值核算體系,為市縣級相關部門推進森林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工作和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提供技術支撐,也為其他地區的森林資源生態價值核算提供案例參考與方法借鑒。
1 研究區概況及數據來源
1.1 研究區概況
青海省班瑪縣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東南部,東、南部與四川省接壤,該縣森林資源總量大,分布廣;樹種資源種類繁多;公益林比重大。根據班瑪縣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數據中林地資源數據的整理與統計,在森林資源核算中,林地類型劃分為有林地(喬木林地)、灌木林地及其他林地3類。2020年班瑪縣林地總面積為250 184.84 hm2,如圖1所示,其中灌木林地面積最大,達211 397.40 hm2,有林地面積為38 205.95 hm2,其他林地面積最少,為581.49 hm2。
空間分布上,班瑪縣域內林地整體分布較均勻,如圖2所示,喬木林主要集中在東南部,灌木林分布相對均勻。瑪柯河、多柯河流域的天然林是長江源頭重要的水涵養林,多呈片狀分布且不連續。其中瑪柯河林場是國內海拔最高的天然原始林場,班瑪縣瑪柯河林業局所屬的森林和多柯河林場管理的喬木林都被劃入了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2 數據來源
本研究基礎數據和圖件來源于青海省班瑪縣2009年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成果、自然資源局土地利用調查數據、2019年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數據中的林地資源數據、《青海統計年鑒(2009—2020)》、班瑪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項目組收集資料及相關政府網站。
2 研究方法
2.1 班瑪縣森林資源生態價值核算體系構建
班瑪縣森林資源生態價值核算參考《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規范》(GB/T 38582—2020)中關于森林生態服務功能中的主要類型和核算方法,選取能體現森林資產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的7項功能來評估森林資源資產的生態價值。具體為:涵養水源價值、固碳制氧價值、轉化太陽能價值、森林凈化環境價值、水土保持價值、生物多樣性價值以及旅游休憩價值,構建了班瑪縣森林資源生態價值核算體系,如圖3所示。
2.2 指標解釋及核算方法
結合圖3,班瑪縣森林資源生態價值核算體系中的各類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的指標解釋與核算方法如表1所示。
2.2.1 涵養水源價值 森林生態系統的涵養水源功能通常指森林對降水的截留、吸收和貯存,并將地表水轉化為地表徑流或地下水的功能[14]。本研究選取調節水量和凈化水質兩個指標,并運用全年降水量平衡法和替代工程法,通過水資源交易價格和凈化水質的費用來衡量森林涵養水源的價值量。
2.2.2 固碳制氧價值 森林是陸地碳匯的主體,地球陸地2/3的碳都存貯在森林,而森林通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能起到固碳制氧的作用[15]。本研究選取固碳和制氧作為反映森林資源固碳制氧價值量的指標,通過市場價格法,運用森林植物凈生產力和碳匯交易價格核算固碳功能價值量,并采用工業制氧價格將釋氧功能實物量轉化為價值量。
2.2.3 轉化太陽能價值 森林資源中的林木轉化太陽能的價值可以采用熱值法計算。通過林木的平均熱值和燃煤的熱值,以及當地煤的平均單價,通過計算可得轉化太陽能的價值。
2.2.4 森林凈化環境價值 森林可以吸收一定量的有害氣體并經過系列反應后降解[15]。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取性,本研究選取吸收二氧化硫價值和消除粉塵價值作為森林凈化環境價值的指標,其核算方式是通過消減二氧化硫的征收成本和消除粉塵的成本來計算價值。
2.2.5 水土保持價值 森林資源的固土價值是指減少地表徑流對土壤表面的侵蝕,除此之外,森林系統還能起到減少河流湖泊淤積的生態價值[16]。因此本研究采用影子價格法測算森林資源在減少湖泊淤泥方面的價值,而固土價值采用替代工程法,核算森林資源在水土保持方面的生態價值。
2.2.6 生物多樣性價值 當前關于森林資源生態價值中生物多樣性價值的核算方法并不多,結合當地實際,本研究采用Shannon-Weiner指數法,如表2所示,該指數能反映森林中物種的豐富程度和分布均勻程度,共劃分為7個等級,指數越大,單位面積價值量就越大[17]。
2.2.7 森林旅游休憩價值 班瑪縣境內的原始森林區是果洛主要的旅游勝地之一,俗有“果洛小江南”之稱,其森林生態旅游資源豐富。因此本研究將調查者偏愛森林資源生物的支付意愿作為指標來對旅游休憩價值進行核算[18]。
3 結果與分析
3.1 班瑪縣森林資源生態價值核算結果
3.1.1 涵養水源價值 班瑪縣總面積639 712.32 hm2,據班瑪縣統計局2020年統計公報顯示,班瑪縣2020年的平均降水量為765 mm,森林覆蓋率為36.6%,則班瑪縣2020年森林年水源涵養量為537 339 157.4 m3。
水資源交易價格與凈化水質的費用分別為 4.48 元/t 和 1.00元/t,采用中國森林生態服務核算社會公共數據中推薦使用價格。代入公式計算得到2020年班瑪縣森林涵養水源的總價值為29.446億元。
3.1.2 固碳制氧價值 通過光合作用的方程式可知,每形成1 g干物質需要1.63 g二氧化碳,會釋放1.19 g氧氣,而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含量為27.27%。單位面積不同樹種的年均凈生產力水平分別為針葉林11.8 t/hm2、闊葉林14.5 t/hm2、混交林13.65 t/hm2、灌木林10 t/hm2[19]。參考中國森林生態服務核算中的數據,可得碳匯價格和工業制氧價格分別為1 108元/t 和1 281元/t,帶入公式計算得到2020年班瑪縣森林資源固碳制氧總價值為51.890億元。
3.1.3 轉化太陽能價值 燃煤的熱值為29 000 kJ/kg,2020年的煤炭平均單價約為518元/t,木材基本密度取450 kg/m3,林木的平均熱值為20 070.17 kJ/kg。班瑪縣年均森林蓄積增長量為11.31 m3,帶入公式計算得到2020年班瑪縣森林生態系統轉化太陽能價值為4.565億元。
3.1.4 森林凈化環境價值 參考《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報告》(1998年)中關于單位面積吸收二氧化硫能力的數據,針葉林、混交林、灌木林分別為215.600、152.125、40.140 kg/(hm2·年);單位面積滯塵量分別為33.200、21.660、10.827 t/(hm2·年);二氧化硫的征收費用為1.55元/kg,消除粉塵的清理費用為190元/t。帶入公式計算得到2020年班瑪縣森林吸收有害氣體和消除粉塵的價值量為7.043億元。
3.1.5 水土保持價值 中國無林地土壤的侵蝕模數約為150~350 m3/hm2[20],本研究在計算過程中取平均值250 m3/hm2、土壤容重取1.13 t/m3、土壤密度按1.5 t/m3和挖取單位面積土方成本為 63 元/m3進行計算,有林地的侵蝕模數在研究中忽略不計。按《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規范》(GB/T 38582—2020)中水庫庫容的投資成本6.11元/m3計算森林資源減淤的價值量,代入公式計算可得 2020年班瑪縣森林資源的水土保持價值量為53.224億元。
3.1.6 生物多樣性價值 班瑪縣喬木樹種以云杉為優勢樹種,另有少量圓柏、山楊河柳樹等;灌木主要有杜鵑、山生柳、高山繡線菊等,均為國家特別規定的灌木林地。通過班瑪縣政府網站的資料和王兵等[17]對各省市林地狀況分類及生物多樣性指數研究,根據班瑪縣主要優勢樹種的Shannon-Weiner指數劃分結果,指數等級取值為Ⅳ,如表3所示,則單位面積價值量為20 000元/hm2,帶入公式計算得2020年班瑪縣森林資源生物多樣性價值量為49.921億元。
3.1.7 森林旅游休憩價值 參考薛達元等[18]的研究結果可知偏愛保護森林生態系統的支付意愿、偏愛保護野生動物的支付意愿和偏愛保護野生植物的支付意愿分別占總支付意愿的39%、28%和20%,因此偏愛森林生物多樣性的支付意愿占比為三者之和,即87%。根據2020年班瑪縣文體旅游局統計公報可知當年旅游收入為3 894.24萬元。帶入公式計算得到2020年班瑪縣森林旅游休憩價值量為0.339億元。
3.1.8 班瑪縣森林資源生態服務功能總價值 2020年班瑪縣森林資源生態服務功能總價值量如圖4所示,為上述7部分之和,即196.43億元。其中涵養水源價值、固碳制氧功能價值、水土保持功能價值和生物多樣性價值這4種生態價值是班瑪縣森林資源的主要生態服務功能價值。
3.2 班瑪縣森林資源生態價值核算綜合分析
3.2.1 生態價值量內部構成排序 班瑪縣2020年森林資源生態價值總量為196.43億元。內部構成排序為水土保持價值gt;固碳制氧價值gt;生物多樣性價值gt;涵養水源價值gt;凈化環境價值gt;轉化太陽能價值gt;旅游休憩價值。如圖4所示,該地森林資源生態功能服務價值主要體現在水土保持、固碳制氧、生物多樣性和涵養水源這4個方面,這4種服務功能價值量在整個生態價值總量中占比達93.92%。其中,水土保持價值、固碳制氧價值和生物多樣性價值占比較高,達到生態價值總量的25%以上;其次是涵養水源價值,占整個生態價值的14.99%;而凈化環境、轉化太陽能和旅游休憩這3種服務功能的價值量在整個生態服務功能價值中占比少,三者之和不到整個生態價值總量的10%,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3.2.2 生態價值動態分析 如表4所示,本研究分別計算了2009年和2014年斑瑪縣的森林資源生態價值總量,并與2020年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表明,該縣森林資源生態價值總量10年間整體呈上升趨勢,且增幅明顯,從2009年的109.86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196.43億元,10年增加了86.57億元,增幅達78.80%。這不僅得益于該縣的森林保護工作緊緊圍繞青海省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其管理力度持續加大、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管理成效日益顯現,也說明班瑪縣森林資源生態服務功能在不斷增強,為該縣和周邊地區提供了大量優質的生態服務效益。
其次,通過對比3個時間節點的森林資源生態價值的內部構成可知該縣森林資源涵養水源功能價值量增幅最大,從2009年的15.52億元到2020年的29.45億元,10年間該部分的價值增加量為13.93億元,增幅達89.76%;其次增幅較明顯的還有生物多樣性價值、水土保持價值和固碳制氧價值,增幅分別為77.16%、77.13%和75.03%。而森林資源凈化環境功能、轉化太陽能功能和旅游休憩功能的價值總量相對較小,2009—2020年其價值量都有相對增長,但增幅較小。
3.2.3 單位面積生態價值對比分析 如表5所示,2020年班瑪縣森林資源單位面積的生態價值總量與全國對比發現,該縣單位面積生態價值總量為7.86萬元/hm2,高于全國的7.22萬元/hm2,基本持平,說明本研究采用的方法能反映森林資源生態價值的內涵,具有較高的可行性。
根據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數據可知,中國森林面積2.2億hm2,森林年涵養水源量為6 289.50億m3,則單位森林面積年涵養水源量為2 858.86 m3/hm2。而班瑪縣2020年單位森林面積年涵養水源量僅為1 707 m3,說明班瑪縣森林資源生態服務功能中涵養水源功能的生態優勢發揮不足,其涵養水源服務功能價值可以進一步挖掘。其次,單位面積的年滯塵量和年固碳量均為全國50%左右,而年制氧量與全國相比,少了4.91 t/hm2。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1)本研究以青海省班瑪縣為例,選取能體現森林資源生態價值的7項功能,嘗試構建該縣森林資源生態價值核算體系。通過計算得出該縣2020年森林資源生態總價值量為196.43億元,但總體生態優勢發揮不足,生態價值內部構成占比不均衡。其中,水土保持、固碳制氧、生物多樣性和涵養水源這4種服務功能價值量在整個生態價值總量中占比達91%以上,而凈化環境、轉化太陽能和旅游休憩這3種服務功能的價值量之和不到整個生態價值總量的10%,還有較大提升空間,特別是森林旅游休憩價值微乎其微,只占總價值量的0.17%,說明沒有發揮好當地森林旅游的生態優勢。
2)通過對比2009年、2014年和2020年3個時間節點的班瑪縣森林資源生態價值可知該縣森林資源總量和生態價值總量呈明顯上升趨勢。但其價值組成中涵養水源價值量增加不足,作為擁有占比為43.40%的水源涵養林和41.20%的水土保持林的班瑪縣而言,2020年涵養水源功能價值只占總價值量的14.99%,說明該縣森林資源生態服務功能涵養水源功能的生態優勢發揮不足,該縣森林資源的保護管理政策需要優化。
3)將2020年班瑪縣森林資源單位面積的生態價值總量與全國對比發現基本持平,說明本研究采用的方法能反映森林資源生態價值的內涵,具有較高的可行性。但無論是該縣單位面積的涵養水源價值量,還是年滯塵量和年固碳制氧量,與全國相比差距較大,說明當地森林資源生態保護力度還需要加強,占補平衡和退耕還林等政策需進一步落實。
4.2 建議
1)優化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政策與制度。健全和完善林地用途管制、分級保護制度,嚴格落實林地占補平衡政策。首先,當地政府應當將森林保有量和森林覆蓋率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列入政府工作目標考核內容。其次,班瑪縣森林資源生態價值評估結果表明,該縣森林資源有著巨大的固碳制氧和涵養水源價值,在穩定和保護現有林草資源的同時,通過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等手段,優化森林生態系統結構,提高森林覆蓋率,增強水源涵養功能,實現提高森林資源總量和質量的目標。最后,堅持林地占補平衡的原則,在林地征占用項目審核審批中,要堅持不占或少占林地,嚴格落實對公益林的征用審批。在森林生態保護中,通過退耕還林、加大對沙化土地、生態重要區域的治理措施等,有效補充林地數量,確保林地資源動態平衡和適度增長。
2)建立科學合理的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嚴格落實差別化補償政策,發展多元化的補償資金融資渠道。首先,針對實際情況提高當地生態補償等補助,增加當地居民收入,才能更好地鼓勵當地人民投入森林資源保護中。其次,通過建立森林資源生態效益補償交易市場來拓寬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的資金來源。再者,林地等自然資源以及森林旅游生產是班瑪縣農牧民維持生計的重要手段,當地可以通過開發集體森林生態旅游市場,實現森林資源生態效益的價值補償。以森林資源為依托的生態旅游,不僅能更好地顯化當地森林旅游休憩價值,使森林景觀價值市場化,而且還能從旅游收入中提取一部分資金用于森林資源生態補償。
3)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隨著“兩山”理念的提出,森林資源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日漸突出。針對班瑪縣現有森林資源單位面積生態價值量較低、生態功能較弱的情況,應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積極鼓勵社會資本投入,開展第三產業等多種經營,拓寬林農收入渠道。并將部分收入用于當地森林資源的保護利用,對中幼齡林與低質低效林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撫育、改造等培育活動,促進林木生長,提高森林質量,充分挖掘森林資源生態服務功能的潛力,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同時,通過綠色森林旅游等產業政策的扶持,以實現森林生態價值各類服務功能價值占比的增加。
參考文獻:
[1] TIAN N N, POUDYAL N, HODGES D G,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factors in?uencing nonindustrial private forest landowner interest in supplying ecosystem services in Cumberland plateau,Tennessee[J]. Forests,2015,6(11):3985-4000.
[2] LIMBURG K E. Nature’s services: 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s[J]. Ecological economics,1998,27(2):220-221.
[3] POTSCHIN M B, HAINES-YOUNG R H. Ecosystem services: Exploring 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J]. 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2011,35(5):575-594.
[4] WALLACE K J. Classific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Problems and solutions[J]. 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07,139(3-4):235-246.
[5] COSTANZA R,DE GROOT R,SUTTON P,et al. Changes in the global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J].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14,26(1):152-158.
[6] FARBER S, COSTANZA R, CHILDERS D L, et al. Linking ecology and economics for ecosystem management[J].Bioscience,2006, 56(2):121-133.
[7] NINAN K N,INOUE M. Valuing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don’t[J]. Ecological economics,2013,93(3):137-149.
[8] NORDéN A, CORIA J,J?NSSON A M,et al. Divergence in stakeholders’ preferences: Evidence from a choice experiment on forest landscapes preferences in Sweden[J]. Ecological economics,2017,132:179-195.
[9] 劉 薇,劉 薪. 基于環境重置成本法的森林資源生態價值補償研究——以甘肅省為例[J]. 商業會計,2018(16):13-17.
[10] 劉俊萍. 綠色GDP與自然資源生態價值核算——以貴州省為例[J]. 南方農機,2018,49(22):170-171.
[11] 吳 強,張合平. 森林生態補償研究進展[J].生態學雜志,2016,35(1):226-233.
[12] 黨曉鵬,蔡延玲.青海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研究[J]. 林業調查規劃,2019,44(5):91-100.
[13] 謝高地,張彩霞,張雷明,等.基于單位面積價值當量因子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化方法改進[J].自然資源學報,2015,30(8): 1243-1254.
[14] 王 斐. 蘭陵溪小流域不同植被恢復模式生態功能效益的研究[D]. 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8.
[15] 任 燕. 淺析森林資源在生態環境中的作用[J]. 福建水土保持,2000(4):12-16.
[16] 王了德. 舟曲縣森林植被破壞與泥石流成因分析及防治對策[J]. 甘肅科技,2012,28(7):153-154,57.
[17] 王 兵,鄭秋紅,郭 浩. 基于Shannon-Wiener 指數的中國森林物種多樣性保育價值評估方法[J]. 林業科學研究,2008," "21(2):268-274.
[18] 薛達元,包浩生,李文華.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旅游價值評估研究[J]. 自然資源學報,1999(2):45-50.
[19] 方精云,劉國華,徐嵩齡. 我國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凈生產量[J]. 生態學報,1996,16(5):497-508.
[20] 陳百明. 中國土地規劃與生態價值評估[M]. 北京:氣象出版社,2000.15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