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索5G時代媒體融合創新發展的實現路徑?!痉椒ā炕谖墨I資料法與調查研究法,梳理相關文獻資料中的客觀分析結果和理論佐證,并通過互聯網渠道搜索全國兩會期間有關“扎實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的相關內容,結合相關的研究成果明確參考依據,通過5G時代媒體融合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展開詳細論述。【結果】研究發現,“質量提升”是媒體融合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前提,基于“質量”革新媒體產品內容、形式、服務,是保障媒體融合創新發展得以實現的核心支撐?!窘Y論】要實現媒體融合在5G時代下的創新發展,需要對人才培養和質量提升的兩手抓,因為人才的專業素養與職業能力決定了媒體產品的質量,媒體產品的質量又影響著媒體融合的創新發展道路能否進一步拓寬。
關鍵詞:5G時代;媒體融合;傳播;創新發展;路徑" " " " " " "中圖分類號:G23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134(2023)05-113-04" " " "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3.05.026
本文著錄格式:楊凱.5G時代媒體融合的創新發展路徑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23(05):113-116.
導語
2023年3月4—13日全國兩會期間,“高質量發展”出現在各項工作匯報之中,成為時下的高頻詞匯。不僅如此,政府工作報告出現了“扎實推進媒體深度融合”詞條,這意味著媒體行業迎來了進一步的發展命題?;凇案哔|量發展”的路線規劃與目標審視5G時代下媒體融合的創新發展,發現媒體融合的高質量體現主要體現在三個維度:“快”——高效專業運作;“活”——內容真實豐富;“全”——全媒形式、全員上陣、全線發力。媒體融合的創新發展僅靠個人或者某一項技術是無法實現的,必須要做到全員協作、多方調度、統一發力,方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除此之外,守正創新、銳意進取、準確解讀內容、科學把握傳播規律和受眾需求等,也是實現媒體融合創新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是拓寬媒體融合發展道路的重要基礎支撐。因此,要實現媒體融合基于5G時代的有效創新與縱深發展,需要結合時代環境、格局變化、受眾需求、建設需要等,進行深層分析,利用先進的技術來推動行業轉型提質。對此,本文從現階段媒體發展的現狀與整體趨勢出發,對如何把握5G技術優勢,激發媒體融合發展的創新活力展開了探討。
1. 5G時代傳播格局的變化
1.1" "更注重高質量體驗
傳統模式下的信息傳播形態以“視聽化”特征為主,其優勢在于豐富了受眾的感官體驗。但是隨著4G時代向5G時代邁進,更加高速、高效的傳播形態基本形成,并且傳播格局也呈現出“多元化表現”的特征,受眾不再滿足于一般的視聽類媒體產品,想要獲得層次更豐富的媒體產品體驗。5G時代下信息傳播技術優勢進一步凸顯出來,生活水平不斷攀升致使受眾需求進一步增長,各類視聽媒體產品要想真正脫穎而出取得關注度,則首先要保證“高質量”。這也與“高質量發展”的路線規劃對行業所提出的訴求相契合。所以,不論是把握受眾群體、保證行業可持續發展,還是與時俱進革新行業建設的需要,實現“高質量”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之一。[1]從媒體融合與信息傳播面向的受眾,以及價值實現、應用目的等方面來看,媒體融合是服務于廣大群眾來發揮價值的,內容、信息的傳播是主要實現途徑,受眾基于媒體產品傳播獲得的信息、內容,包括整個傳播過程中從“發生——內容接收與閱覽——信息獲得”的體驗,都決定媒體產品的價值。因此,5G時代下媒體產品的傳播需要牢牢把握受眾的“高質量體驗”。[2]
1.2" "現實社交向場景社交轉化
4G技術支撐下,媒體行業基于新媒體平臺重構了傳播格局,并且實現了對受眾在傳播過程中的角色轉換,受眾由以往的“單方面接收者”轉變成“信息傳播的參與者”“媒體產品產出的主導”,甚至是“媒體產品的生產者”。這一變化的形成,是因為群眾參與社會活動的形式和方式發生了變化,社會主體將社交關系延伸至網絡之上進行重構,網絡環境進一步真實化、透明化。但是,即便4G技術擴大了互聯網突破時空限制,也并沒有完全消除“距離感”。例如,受眾的真實社交活動需要依靠“屏幕”“平臺”進行,即使視頻通信技術已經成熟,但是受眾的感官體驗只能停留在“屏幕”上。5G時代,依托VR、AR等技術,受眾在互聯網中的社交場景可以實現多元化,用戶可以在視覺、聽覺、感覺層面獲得更為真實的體驗。比如在不同場景開展多人互動的線上對話、基于VR感官的模擬現實類游戲等活動。[3]總的來說,5G時代由媒體機構主導的傳播格局重構,促進了網絡社交的趣味性與黏性進一步提升。
1.3" “互聯網+”轉向“+互聯網”
5G技術的廣泛應用與全面覆蓋,能夠助力社會產業結構升級與轉型發展,并且可以賦能行業產業創新生產方式、內容與產品,從而達到“提質”的效果。以4G模式下的消費互聯網模式為例,受眾依托“互聯網進行網絡式連接”的形式開展活動,5G時代則是“讓用戶與智能終端進行深度連接”。簡單來說,4G時代受眾是基于“現有產品”,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選擇然后開展線上活動,而5G時代則是基于受眾的選擇開發出多樣化、多元化的“產品”,以“服務個性需求”革新“產品”,從而實現轉型升級與格局重構。從產業發展特征的角度進行總結,則可以理解為4G時代以“互聯網+”為主導,5G時代則是呈現出了“+互聯網”特點,實現這一轉變的重要條件,就是數據信息與數字技術助推社會創新發展。[4]在“+互聯網”特點主導的形勢下,傳播形態為適應5G時代發展,需要實現“縱深推進”,以實現“萬物互聯”為主要目標拓展建設空間與活動范疇,為促進更多的產業技術或行業發展提供助力、創造條件。
2. 5G時代下媒體融合的主流趨勢
2.1" "技術融合發展智能媒體
5G是人工智能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大數據技術、4K/8K超高清視頻技術等技術,實現創新發展與應用革新的動力。人工智能等技術是媒體融合在5G時代背景下實現縱深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催化媒體融合發展激發活力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從當下群眾生活水平分析受眾對媒體產品、信息傳播的需求特點,發現增強智能化應用服務,是實現媒體融合發展銜接受眾個性化需要,推出創新型媒體產品的實現路徑。尤其是在5G技術助推新基建等大規模場景應用的落地的背景下,媒體產品有了更高規格的技術支撐,才得以實現其呈現方式和傳播模式的重構。例如,目前已經出現了傳感器新聞、無人機新聞等技術融合應用產品,為5G時代的媒體產品產出提供了更加及時、精準的數據信息支撐?;诖?,不論是從社會發展趨勢還是行業發展趨勢來看,完善技術融合發展智能媒體都是必然結果,5G技術可以切實保障媒體融合的效果。另外,隨著“5G+”技術的深入推廣與革新運用,4K/8K超高清視頻技術、智能化場景與AGC等技術的跨領域、融合應用,也將成為5G時代的常態。這意味著媒體融合發展將迎來高效智能、數據覆蓋、場景多元的信息傳播格局。[5]
2.2" "跨界融合實現多元產業形態
5G時代,以5G技術為主的新一代技術研發與應用,為媒體深度融合提供了操作平臺。實現媒體深度融合,不僅僅是要完成形態、內容、方法、渠道等方面的融合,更重要的是,要實現媒體與各行業之間的有效融合,即跨界融合。[6]根據媒體跨界融合的主要特征,可以分為跨平臺融合運用與跨地域融合運用兩種。前者主要是指中央媒體、省市級媒體等具有權威性的傳統主流媒體,實現與商業平臺之間的合作與資源共享。著重體現在不同平臺的功能協調、革新應用場景開發等方面,包括促進雙方互補和運營模式創新。后者則是基于戰略驅動,為順應發展需要而興起的一種合作模式,主要是為了對不同媒介形態的整合與深層開發利用,從而建立起全方位、全鏈條、多層次、多側面的信息傳播鏈條,以滿足受眾信息獲取需求。跨平臺融合運用的發展目標在于創新媒體服務方式,助推社會發展實現經濟有效增長??绲赜蛉诤线\用的發展目標在于形成橫縱聯動的區域布局,借力國家戰略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從兩者的建設方向審視媒體融合在5G時代面對的整體發展趨勢,可以“實現多元產業形態”來概括。
2.3" "時空概念下的沉浸式場域體驗
5G時代不少前沿技術也逐漸走向成熟化與普及應用,在數字技術影響時空序列的背景下,“時空概念”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5G技術支撐下的融媒體時代,“時間”與“空間”的交匯交融、相互嵌入,跨時空的社會活動日程被任意抽取成為現實。例如,媒體基于5G通信技術下可以對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進行實時直播,受眾依托移動電子設備和5G通信技術可以達到如臨現場般觀看全國兩會的效果。從5G時代下的媒體融合發展進程的整體視角來看,媒體融合發展已經越過了前期探索的艱難時期,處于夯實基礎和推動上層結構建設的重要階段。借用麥克盧漢論述新媒介的相關觀點,“傳播媒介是人類感官的延伸”。[7]5G時代的媒體融合發展,不僅是對“技術媒介與人文生態”“身體感官與客觀世界”“空間流動與時間壓縮”等方面的綜合性詮釋,還是一種直觀的體現與展示。從“時空概念”下媒體融合發展的主要方向出發,銜接受眾體驗需求分析現階段媒體融合的主流趨勢,發現實現“沉浸式場域體驗”,才是滿足受眾需要的正確選擇,也是媒體融合利用5G技術拓寬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敲門磚”。因為虛擬化、體驗式的傳播,不僅超越了時空概念,還能為媒體融合發展衍生多元化產品創造有利條件。5G等新技術的應用,連接了主體感官神經和身體觸覺,實現了多維展示虛擬的沉浸式體驗,可以強化受眾在使用媒體產品時的臨場體驗感、真實感。
3. 5G時代媒體融合的創新發展路徑
3.1" "基于人才培養把握內容質量
要實現5G時代下媒體融合的創新發展與長效發展,首先要保證核心力量——人才??萍忌a力不斷優化的實現條件,是以人為主的社會生產活動實現不斷創新。當下,復合型人才是社會發展必需的動力,也是實現跨平臺、跨地域合作的關鍵。媒體融合發展基于5G時代在社會生產中迸發活力,少不了復合型人才資源這一支撐。不僅如此,信息傳播業余化現象,增加了媒體把握話語權、權威性的難度,要想牢牢抓住受眾的眼球,增強與受眾的黏性,則需要實現媒體產品內容質量的提升。[8]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實現對媒體產品的內容創新,這也是媒體融合發展的核心力量所在。因此,建議全面優化人才培養把控,保證5G時代媒體融合發展能夠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增長。首先從在職人員培養入手,提升現有專業人員的實力與素質素養,確保主流媒體在社會輿論輿情中的主導地位,通過樹立專業、真摯且平易近人的形象,在重構與受眾的連接關系的同時,進一步增強媒體的威信力、權威性。對此,媒體從業者需要對“媒體人”及相關角色、社會地位與價值實現等,聯系5G時代環境進行重新思考。例如,媒體產品產出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從業者該如何自主發揮價值。這就需要從業者從專業素養、創造力、創新能力、探究能力等方面,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反思,提出提升個人綜合能力的解決方案。其次,單位、機構要加強對從業者的引導。通過開設關于自動化、智能化相關的專業培訓,增強從業者的技能與知識儲備,引導其科學運用5G技術,產出有深度、有內涵的高質量產品。最后,在高校人才培養的層面,要堅持與時俱進,以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主,將行業內容實時引進教學當中,實現對大學生的專業能力、職業能力與持續發展力的同步把握。以“產出高質量、有內容的媒體產品”為檢驗育人教學成果的指標。
3.2" "基于內容融合提升服務質量
基于上述內容,5G時代媒體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媒體產品產出的形式、活動性質、主導對象,都發生了顯著變化。根據受眾需求完善媒體產品服務,才是實現媒體融合發展能夠長存的保障。要提升媒體產品的服務質量,首先要實現內容融合,在此基礎上結合受眾的需求差異進行行業產業優化,確保用戶使用率與服務質量的提升,才能拓寬、延伸媒體融合發展的道路。不僅如此,5G技術的應用強調服務于受眾之間的信息傳播,例如,“受眾個體——朋友、家人、同事……”的信息傳播活動形式。對應到媒體融合發展的需要這一層面,則在于機構、單位或媒體從業者,能夠依托5G技術進一步提高信息利用率,深入挖掘受眾個體的各項信息傳播需求。通過科學把握受眾需求特點,從統籌規劃的角度完善媒體產品產出的管理工作,同時,依托受眾需求特點革新服務,確??梢韵虿煌枨蟮氖鼙妭€體提供其需要的服務,從而進一步增強媒體與受眾之間的關聯性、互動性。[9]對此,媒體單位、機構需要調整媒體產品產出的工作,利用電信手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云計算技術等,對受眾的信息傳播需求進行全方位分析,并借助5G技術的優勢增強與受眾之間的溝通,根據受眾的信息瀏覽特點挖掘其潛在的需求。媒體單位、機構還需要基于內容融合加大媒體產品創新力度。例如,基于5G+AI加速內容高質量產出的應用環境下,關于重要新聞的媒體報道,就如何推進動態化、標準化協同的新聞內容翻譯制作,進一步革新技術應用,以達到海內外同頻、內容實時發布、個性化調整原文內容翻譯與保障譯后內容準確度的效果。
3.3" "基于技術融合創新傳播形式
當下,5G+AI是現代化社會科學技術發展的前沿內容,是革新人類社會創新發展的主導力量。媒體融合發展在5G時代必然會出現新的傳播形式,這是技術融合所帶來的優勢,也是媒體融合發展服務受眾、提升整體服務質量的必然結果。就目前已有成果來說,在信息傳播方面,中國地震臺網利用AI技術銜接媒體播報,向地方人民群眾預報了九寨溝地震信息。[7]再基于主流發展趨勢分析媒體融合創新發展的實現路徑,注重虛擬現實技術解決資源的搜集、共享、應用等常規問題,本就是媒體融合基于5G時代進行創新發展的一種實質性行為,而為了應對下一階段的發展困境,媒體行業需要在加強媒體產品質量把控的基礎上,革新技術融合應用以創新傳播形式。例如,基于5G通信技術與新媒體平臺的實時直播,對其嵌入VR技術、AR技術等,促進各領域協調發展,媒體創新發展成效更加突出。[10]另外,媒體融合還可以基于“推進縱深發展”的視閾下,通過垂直化跨界融合革新技術融合,豐富多元化應用場景,從而促使新的傳播形式形成成為可能。如海南廣電融媒體中心就聯合了海南省博物館進行聯名研發項目,雙方基于5G技術向廣大群眾推出了“線上游覽博物館”的直播活動。在此基礎上革新技術融合,可以考慮開發出VR全景體驗、3D世界探索等體驗類項目。通過AI技術對文物進行辨識,并在直播頁面彈出VR感官體驗的二維碼或互動鍵,供受眾自由選擇是否“與文物進行對話”,選擇“進入”后,頁面內容支持“文物”VR展示與AI操控互動,通過“文物”自述的方式介紹其基本信息,然后開展與受眾的人機互動。這不僅可以豐富、增強受眾的體驗感,還可以實現文物信息的進一步傳播推廣。[11]
3.4" "基于場景化應用連接用戶需求
區別于內容融合下的受眾需求挖掘工作,本模塊內容主要是從用戶需求推進媒體工作完善的角度展開探討,旨在提出如何實現增強與用戶數的緊密聯系,潛在需求開發銜接場景應用革新,從而助推行業產業形態多元化發展。5G時代,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技術、全息投影等技術,依托云端服務功能與新媒體技術、傳統媒體技術的終端進行對接,并開發出了多套應用模式,基本可以滿足受眾的多元化需求。但是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生活質量不斷攀升勢必會促使受眾出現要求更高、更加多元的需求。所以對于媒體融合發展來說,如何通過對新一代技術的深層開發與高效利用,為受眾搭建足夠逼真的媒介場景,基于其多元化需求建構沉浸式、立體化的場景完成體驗,以獲得更多數據信息支撐來拓展媒體融合發展的創新活動,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12]通過讓受眾在多元場景應用中進行信息接收,成為信息傳播的目擊者、實景觀察者甚至是傳播者,檢驗媒體產品內容服務的各個方面。然后媒體單位、機構,可以通過用戶使用過程中發生的問題,調整個性化、互動性和沉浸感設置。除此之外,5G時代的應用場景革新,也會作用到信息傳播層面,使信息傳播出現新的場景。對此,媒體單位、機構要妥善應用5G技術,科學開展用戶需求挖掘的相關工作,利用數據、輸入、服務、互聯來完成媒介與用戶的連接,搭建起一個閉環的傳播鏈,實現動態化把握用戶的操作習慣。
結語
綜上所述,5G時代媒體融合發展依然出現新的傳播形態、傳播格局,這是以5G技術為主導的現代科技助推社會生產活動創新之后,所帶來的新機遇,但是媒體融合發展還面臨新的難題。解決新時代難題,最簡單直接的辦法,是及時在把握“質量提升”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包括創新媒體產品內容、服務等。對此,媒體從業者要切實聯系受眾的實際需求,以服務好受眾為出發點,革新技術融合、內容融合,豐富多元化應用場景。最重要的是,人員的專業素質、職業素養和創新能力要跟上。
參考文獻
[1]陳遠程.革新媒體理念推進融媒發展——5G時代再談媒體融合[J].視聽,2020(2):126-127.
[2]張潔,王慶福.5G時代媒體間協同發展中主流媒體的話語權建構[J].新聞愛好者,2022(6):47-49.
[3]盧迪.協同性與連接力:5G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的作用機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1(8):15-18.
[4]齊雅蘭.關于5G時代媒體融合視域下的主流媒體傳播方式研究[J].數字通信世界,2021(2):239-240.
[5]張穎.5G時代融媒體報道的直播化趨勢淺談[J].中國傳媒科技,2021(8):50-52.
[6]竇贏.5G時代智慧媒體融合的“內容+技術”路徑——以《人民日報》為例[J].記者觀察,2020(27):26-27.
[7]曹競,劉俞希.5G時代下的媒體融合發展中國青年報沉浸式體驗新聞的探索與思考[J].新聞與寫作,2020(3):89-93.
[8]梁鎮.5G時代媒體深度融合新趨勢探究——以中央主流媒體5G實踐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2(14):78-80.
[9]盧迪,林芝瑤,莊蜀丹.從5G+融合媒體到媒體融合+5G——先進技術驅動下的媒體深度融合發展[J].中國編輯,2022(8):87-91.
[10]陳瓊.5G時代融媒體報道直播化趨勢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22(12):77-80.
[11]熊瑛,楊建民.5G時代媒體融合視域下的主流媒體傳播方式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21(1):39-40+64.
[12]彭廣林,曾晨.專業化·互聯化·平臺化:5G時代縣級融媒體深度融合發展路徑[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6):143-150.
作者簡介:楊凱(1992-),男,山東滕州,助理編輯,研究方向為媒體融合。
(責任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