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除草不當、施肥不當、病蟲害防治不當、采伐期規劃不當等粗放式營林管理影響,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鹿寨縣桉樹低產林面積逐漸擴大,嚴重影響了桉樹的產量和木材質量。為提升木材儲備和生產供給能力,鹿寨縣開展了割灌除草、科學施肥、綜合防治病蟲害、推遲主伐年齡等桉樹低產林改造工作。根據鹿寨縣工作實際,分析桉樹低產林改造經濟效益,并提出加強造林規劃、優化改造技術、加強人員培訓及完善扶持政策等建議。
關鍵詞:桉樹;低產林改造;撫育管理;鹿寨縣
中圖分類號:S792.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7909(2023)02-122-3
0 引言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鹿寨縣依托豐富的桉樹資源,引進板材、家居等領域的知名企業,大力發展以桉木為原材料的加工、制造產業,市場對桉木原材料的供應量和質量要求不斷提高。但同時,鹿寨縣桉樹林分中存在較大面積的低產林,影響了高質量桉木的充足供應。鹿寨縣為解決高質量桉木的供求矛盾,充分挖掘林地生產潛力,提升木材儲備和生產供給能力,在全縣范圍內實施了桉樹低產林改造工程。筆者根據鹿寨縣桉樹低產林改造工作實際,對桉樹低產林改造技術進行分析,并提出培育桉樹大徑級用材林、促進林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建議。
1 桉樹低產林的標準
根據《鹿寨縣桉樹低產林改造工作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桉樹低產林特指林齡≥3年、保存率≥80%、年生長量[lt;]2.5 m3/hm2的桉樹林分,但占用耕地、永久基本農田造林和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公益林區等區域內種植的桉樹林不列入改造范圍。
2 鹿寨縣桉樹低產林基本情況
鹿寨縣位于柳州市東部,處于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過渡帶,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20 ℃,年平均降水量1 500 mm,年平均日照時間1 600 h,無霜期320 d以上。鹿寨縣境內以丘陵、臺地、小平原為主要地形,非常適合桉樹生長。
鹿寨縣自2002年大力推廣桉樹種植,桉樹林面積逐年增加。據當地林業局統計,鹿寨縣桉樹林面積由“十一五”期末的約3.53萬hm2增至“十二五”期末的6.00萬hm2。截至2022年11月底,鹿寨縣森林面積達19.28萬hm2,森林覆蓋率為70.76%,其中桉樹林面積為8.35萬hm2,較“十二五”期末增長約39.17%。鹿寨縣桉樹林以速生桉為主,主栽品種有尾巨桉、尾葉桉等。2009年,鹿寨縣速生桉短輪伐期工業原料林蓄積量達到100.3萬m3;2018年,速生桉活立木蓄積量達到了392.0萬m3,桉樹年采伐量占鹿寨縣木材采伐量的90%左右[1]。但受多種因素影響,鹿寨縣桉樹低產林面積逐漸增加,到2021年底,桉樹低產林面積約2.67萬hm2,已經成為影響當地桉樹產業發展的顯著因素。
為提高桉樹林分單產、培育中大徑級用材林、提升優質桉木生產供給能力,2022年3月鹿寨縣林業局印發了《鹿寨縣桉樹低產林改造工作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通過技術指導、金融支持、優先安排采伐指標等方式,鼓勵林農積極參與,逐步推進桉樹低產林改造工作,最終實現對桉樹低產林的全面改造。截至2022年11月底,鹿寨縣完成了桉樹低產林改造1 573.33 hm2,建設連片面積6.67 hm2及以上的示范林27個。
3 鹿寨縣桉樹低產林形成原因
3.1 除草不當
鹿寨縣林農在桉樹林除草工作中,普遍存在以下兩方面的問題。一是除草強度不足。林農在桉樹幼林撫育管理中,一般在栽植當年除草2次,第2年除草一兩次,第3年只除草1次。作業方法一般為塊狀除草,即以幼樹為中心,鏟除半徑0.5 m范圍內的雜草。部分林農進行帶狀除草,即清除栽植帶內0.5 m寬范圍內的雜草,少部分林農進行全面除草和砍灌。還有部分林農對除草工作不夠重視,作業質量低,導致幼林地雜草數量多。桉樹屬于強陽性樹種,如果幼林地雜草過多,雜草、灌木會搶奪供應給桉樹的肥料、水分,影響幼樹生長。二是除草方法不當。林農在除草時多采用化學除草,即在幼林內噴施化學除草劑,一般使用草甘膦、草銨膦等藥劑,少有人工除草。部分林農不按照藥劑使用說明書用藥,擅自加大農藥用量,導致出現藥害。部分林農在施藥時不重視噴藥方法,向桉樹植株上噴灑草甘膦等內吸性農藥,造成桉樹受損。化學除草雖然效果好、藥效長、成本低,但對于造林第1年的幼樹來說,使用單一種類的除草劑易產生藥害,影響桉樹生長,易造成桉樹后期生長受到抑制[2]。
3.2 施肥撫育不當
鹿寨縣林農在桉樹低產林施肥工作中普遍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施肥量不足。部分林農在造林3年內,每年施肥2次,每株施用復合肥0.25~0.30 kg;第4、5年不施肥。桉樹是需肥量很高的樹種,生長期間需要從土壤中吸收大量養分。鹿寨縣桉樹林多為短輪伐期用材林,經營周期短,對土壤養分消耗過度;如果無法通過人工施肥的方式補充足量養分,必然造成地力退化,不僅影響桉樹健壯生長,還會導致缺素癥的大面積發生,嚴重影響桉樹林蓄積量的增長[3]。二是施肥模式不當。目前,鹿寨縣部分林農在桉樹施肥中,以化肥為主,施用有機肥的很少,且忽視微量元素的補充。同時,鹿寨縣林農很少進行測土配方施肥,導致林地土壤中養分不全面、不均衡。出現這種現象,既有忽視科學施肥重要性的原因,也有林農圖省事且試圖降低育林成本的原因。桉樹對營養元素的需求不僅量大,而且要求全面。據研究,桉樹對營養元素的消耗量以氮、鈣、鉀、磷最大,同時需要鎂、硫、鋅、硼等微量元素[4-5]。施肥不科學、不均衡,易導致林地土壤供肥失衡,嚴重影響桉樹生長。
3.3 病蟲害防治不當
由于鹿寨縣桉樹多為集中連片的人工純林,栽培品種單一,加之施肥不當影響樹木長勢,導致桉樹病蟲害發生日漸嚴重。桉樹梢枯病、葉斑病、尺蛾、毒蛾、桉蝙蛾等病蟲害,嚴重影響了桉樹的健康生長。據鹿寨縣林業局統計,僅2022年1—8月,寨沙鎮、四排鎮、鹿寨鎮、黃冕鎮等地的桉樹林蟲害發生面積就超過了4 000 hm2。病蟲害的發生,對桉樹植株造成危害,降低桉樹生長量和蓄積量,是桉樹低產林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3.4 采伐期規劃不當
目前,鹿寨縣桉樹林的輪伐期一般為5年,撫育時間只有三四年。速生桉生長速度快,林農在經營時又盡量縮短輪伐期,導致鹿寨縣桉樹林以小徑級用材林為主,中大徑材用材林數量少,單位面積林地出材量低,不僅沒有充分發揮林地生產潛力,也影響了出材量和木材質量。
4 鹿寨縣桉樹低產林改造措施
鹿寨縣實施桉樹低產林改造的主要目標是,引導桉樹種植主體通過加強除草施肥管護、延長主伐周期等綜合經營措施,大幅度提高桉樹林分單產,全面提升全縣木材儲備和生產供給能力。
4.1 割灌除草
針對林齡≥3年,前期撫育管理不當造成雜草雜灌數量多、雜草生長速度快的桉樹林,林農可采取每年割灌除草2次的方式,減少雜草雜灌對桉樹的惡性競爭。同時,避免或盡量減少使用化學除草劑除草,以減少對林地的污染及對桉樹的藥害。每年4—6月、8—9月,林農可進行全面除草,割除影響幼樹生長的灌木,營造干凈的林間環境。如果林農要使用化學除草劑除草,應選擇草銨膦等對桉樹沒有明顯危害的藥劑,并在噴藥前全面鏟除桉樹周圍80 cm范圍內的雜草,防止藥劑噴到桉樹樹體。
4.2 科學施肥
有條件的鄉鎮要加大投資力度,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為桉樹營造養分全面、均衡的土壤環境。一般情況下,林農要針對低產林每年施肥2次,施肥時間為每年3—4月、9—10月。肥料要使用優質有機肥料或有機無機復混肥料,每株每次施肥量為0.75~1.00 kg。使用有機肥或有機無機復混肥料的目的是補充林地土壤中的有機質和微量元素,持續培肥地力,以滿足桉樹持續生長的養分需求。研究表明,在桉樹林造林第5年追肥有利于增加林木蓄積量,并增強土壤自然供肥協調能力,改良林地土壤環境[6]。施肥時,林農要在栽植行間、距離桉樹基部兩側50 cm挖施肥溝,施肥后覆土。
4.3 綜合防治病蟲害
加強桉樹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可為病蟲害預防和應急處理奠定基礎,提高防治工作效率。鹿寨縣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大力推廣無公害防治技術,優先采取營林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必要時采取化學防治措施進行病蟲害防治。同時,鹿寨縣持續推廣現代化防治手段,如利用白僵菌、蘇云金桿菌防治食葉害蟲;采用人工機動噴霧噴粉、無人機噴粉等技術,進行統防統治,提高防治效率,但嚴禁使用國家禁用和限用的農藥。
4.4 推遲主伐年齡
進行改造的桉樹低產林林分,主伐年齡要從5年推遲到7年以上,通過延長主伐年齡培育大徑材。從鹿寨縣桉樹種植實踐經驗和現有研究來看,培育桉樹中徑材需要8年,培育大徑材需要12年;雖然培育中大徑材的時間成本比5年的短輪伐期更高,但單位面積的木材產量卻高于相同時間的短輪伐期林分,經濟效益更加可觀[7]。因此,鹿寨縣應在改造初期把林分主伐年齡提高到7年以上的基礎上,后續把部分林分的主伐年齡推遲至12年以上,以培育更多的大徑級用材林。
5 桉樹低產林改造經濟效益分析
鹿寨縣5年輪伐期的桉樹速生林每667 m2成材木為6~8 m3,按照市場價850~900元/m3計算,每667 m2產值為5 100~7 200元。當地實施低產林改造,通過各項撫育措施促進林木生長,同時把采伐時間推遲到7年,則每667 m2成材木有12~15 m3,比同期未改造的桉樹每667 m2高6~7 m3;改造后的林分每667 m2產值為10 200~13 000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同時,桉樹小徑材主要用于造紙、制造膠合板等,而中大徑材可作為地板、家具等中高檔木制品的優質材料,市場規模更大、需求量更高,有利于當地木制品加工業向高端發展。
6 對加強低產林改造的建議
6.1 加強造林規劃
在今后的桉樹造林及低產林改造中,鹿寨縣應鼓勵林農營造桉樹與鄉土樹種、珍貴樹種的混交林,增強林分生態功能,改善林間環境,減少病蟲害發生;合理確定采伐周期,增加中大徑級用材林比例,促進桉樹種植業可持續經營,逐步把桉樹速生豐產林改造為“永豐林”。
6.2 優化改造技術
鹿寨縣應探索生態除草方式,以發展林下綠肥、牧草,以及禾稈覆蓋等方式代替化學除草方式,在減少甚至杜絕使用化學除草劑的同時,提高雜草控制效果,維持林分生物多樣性[8];持續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機肥的經營措施,合理補充養分,維持桉樹林地土壤肥力,在提高桉樹生長量的同時,促進林地的可持續經營。
6.3 加強人員培訓
桉樹低產林改造離不開具備正確認識和較強技術能力的基層工作人員及廣大林農的共同努力。因此,林業主管部門、技術推廣部門要加強對基層林業站工作人員、林農的政策宣傳和技術培訓,使他們充分了解桉樹低產林改造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培育中大徑材的經濟效益,促使他們積極參與技術學習,投入桉樹低產林改造工作。
6.4 完善扶持政策
林業主管部門應從專項經費、獎勵資金、造林補助、優惠貸款、技術扶持等方面,制定桉樹低產林改造扶持政策,緩解林農的資金壓力,提升林農技術水平,充分激發林農進行低產林改造的熱情和信心,使桉樹低產林改造及中大徑級用材林培育工作穩步推進。
參考文獻:
[1]鹿寨縣林業局.鹿寨縣2009年集體林區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報告[R].柳州:鹿寨縣林業局,2009.
[2]覃艷媚.桉樹連栽土壤變化與追肥施肥效果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5(20):100.
[3]姚姜銘,周建群,劉新鸞,等.等養分量不同肥料施肥對桉樹生長的影響[J].廣西林業科學,2014(1):80-83.
[4]譚宏偉,周柳強,黃美福.廣西桉樹種植區土壤條件及其可持續開發的思考[J].廣西農業科學,2009(8):1031-1033.
[5]譚宏偉,楊尚東,劉永賢,等.基于桉樹礦質營養吸收特性的平衡施肥模式[J].南方農業學報,2015(8):1391-1395.
[6]李裕華,劉多敏,吳道念,等.桉樹植苗林高產技術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7(2):179-180.
[7]梁庭輝.桉樹大徑材培育的探索與思考[J].農業與技術,2018(15):99-100.
[8]王會利,蔣燚,曹繼釗,等.桉樹復合經營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分析[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2(4):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