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7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2022年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名單,包括北京市門頭溝區在內的60個縣(市、區)獲得此項認定。
建設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具體行動,是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有效措施。農業農村部于2021年4月提出開展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建設,并在當年認定北京市延慶區等60個縣(市、區)為2021年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據了解,2022年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資源優勢明顯。獲得此項認定的縣(市、區)資源條件具有稀缺性,具備以下條件之一:具有世界知名自然文化資源,即縣域范圍內擁有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或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等稀缺資源;具有全國獨特自然文化資源,即縣域范圍內擁有全國獨特的山川河流、森林草木、美麗田園、草原濕地等別具一格地質地貌,或具有獨特氣候、冰雪天地、陽光沙灘等鮮明氣象物候特征;或具有農耕文化、古老傳說、古建遺存、傳統技藝和戲劇曲藝等民族民俗風情;具有區域鮮明自然文化資源,即縣域范圍內擁有臨近著名景點、名勝風景區、交通物流節點、城鄉連綿帶等良好區位,或具有豐富鄉土文化、多樣農耕體驗、精彩農業節慶、優秀旅居場所,以及“鄉字號”“土字號”鄉村休閑旅游產品。
二是設施條件良好。獲得此項認定的縣(市、區)基礎設施完備,即具備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和完善的接待服務能力,鄉村休閑旅游點交通、水電氣、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完備,餐飲、住宿、休閑、體驗、購物和停車等設施條件符合相關建設要求和標準,公共安全、健康衛生、教育培訓等配套建設相對完善;融入活態元素,即鄉村民風淳樸、和諧有序、充滿活力,重義守信,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資源得到傳承,鄉村原有建筑風貌和村落格局保存良好,民族民間文化與現代元素有機融合,融入時尚元素、現代要素、時代朝氣;村容村貌整潔,衛生廁所普及率高,主要景點和園區建立了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農村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和綜合利用,農村人居環境基本干凈、整潔、便捷,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美麗休閑鄉村。
三是產業發展領先。獲得此項認定的縣(市、區)產業規模成型,休閑農業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主要指標在全國領先,東部地區年接待游客200萬人次以上,中部地區150萬人次以上,西部地區100萬人次以上,2019—2021年休閑農業游客接待量和營業收入保持較好的韌性;業態活躍豐富,農林牧漁“內向”融合、產加銷服“順向”融合、農文旅教“橫向”融合、科工貿金“逆向”融合、產園產村產城“多向”融合廣泛開展,農家樂、鄉村民宿、休閑觀光園區、休閑農莊、休閑鄉村、康養和教育基地等業態類型豐富,至少具有5項上述類型,分布在縣域1/3以上鄉鎮,或在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點5個以上,并形成了鄉村休閑旅游精品線路;多種功能拓展,即在強化農業食品保障功能基礎上,依托縣域鄉村資源,拓展農業生態涵養、休閑體驗和文化傳承等功能,至少具有1項特色鮮明、效益良好的生態休閑體驗項目或特色鄉土美食、特色農事體驗、民俗文化節慶、傳統手工技藝、特色藝術表演、地方歷史文化重現等鄉村文化體驗項目,以及親子研學、農業科普、中小學學農勞動實踐等教育拓展體驗項目;富民興農明顯,即產業帶動能力強,初步形成“美麗宜人、業興人和”格局,有效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經營主體創新發展,聯農帶農機制健全,從業人員中農民就業比例在60%以上,或經營農家樂、鄉村民宿等小農戶能夠實現穩定就業增收,農民分享第二、第三產業增值收益有保障,脫貧地區通過發展休閑農業保持農民收入穩定增長效果顯著,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四是組織保障有力。獲得此項認定的縣(市、區)相關規劃布局合理,已制定縣域休閑農業發展規劃,并與縣域國土空間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美麗鄉村規劃等多規合一、緊密銜接;政策體系完善,當地黨委、政府在用地保障、資金安排、金融服務、人才支撐等方面有務實的舉措,出臺了相應的配套政策;管理制度健全,休閑農業管理機構健全,職責職能清晰,人員配備齊全,行業管理規范,近3年無食品安全、生態環境等違法違規事件發生;政府引導有力,形成了多主體參與、多要素聚集、多業態打造、多機制聯結、多模式推進的發展格局。
(記者:蔣洪杰 翟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