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主席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推進政治整訓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解放戰爭時期開展的政治練兵是軍隊開展政治整訓的典型范例,通過整訓,解決了部隊中存在的各種思想問題,為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對這段歷史進行回顧,能夠為新時代推進政治整訓工作提供有力借鑒。
【關鍵詞】解放戰爭∣政治練兵∣政治整訓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擘畫國防和軍隊工作時提出要“推進政治整訓常態化制度化”。在黨領導人民軍隊建設的各個歷史時期,開展政治整訓一直是統一思想、鞏固部隊、確保打贏的有效方法。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軍隊通過集中開展政治練兵活動,解決了思想問題、認清了形勢任務、保持了優良本色。
一、政治練兵開展的歷史背景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國民黨開始搶奪抗戰勝利的果實,在美國的幫助下不斷從大后方運轉兵力,在全國搶占戰略要地,向共產黨掌握的解放區大舉進逼。1945年10月10日,國共在重慶簽訂了“雙十協定”,但協定的墨跡未干,蔣介石就繼續籌劃剿共,不斷向北進犯。在國際社會的干預調處和國內反內戰的強烈呼聲下,1946年1月國共相繼達成了停戰協定與和平建國五項政協協議,國內實現了暫時的和平。
盡管停戰令下達了,但是國民黨從來沒有打算實際執行,國民黨軍隊一直在積蓄力量做全面內戰的準備。為了提高保衛和平的本領,在短暫和平的窗口期開展一場練兵運動勢在必行。中共中央在1946年2月1日下達了《中央關于目前形勢與任務的指示》,要求“各地應利用目前時機大練兵三個月”,明確“練兵、減租與生產是目前解放區三件中心工作”。5月1日中央又下達了《中央關于練兵的指示》,部署軍政練兵工作,強調“政治上提高戰勝頑軍保衛解放區之決心與信心”。各解放區在中央的號令下相繼展開了練兵運動,晉冀魯豫軍區部署了政治整訓活動,新四軍兼山東軍區部署了百日練兵活動,晉察冀軍區部署了春季練兵活動。雖然各個解放區開展的活動名稱不盡相同,但是活動的主要內容都是加強政治練兵,目的都是為了澄清當時部隊中的各種錯誤思想,引導官兵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積極投身練兵備戰。
二、政治練兵針對的思想問題
停戰令下達后,部隊從戰斗任務中脫離出來,但是虛假的和平反而加劇了部隊中思想波動,給部隊建設造成了不良影響,當時出現的思想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和平麻痹的思想。停戰令下達后,許多干部戰士都認為日本已經投降、蔣軍也暫停進攻解放區、從此天下太平了,想要復原離隊、回家結婚生子的意愿逐漸上漲。許多部隊剛從地方部隊整編為野戰部隊,遠離家鄉作戰加之部隊里較為清苦的生活條件,在部隊中出現了大范圍的離隊現象,在魯南前線的幾個主力師在停戰后的4個月里就有2000余人私自跑回家。
二是畏戰怯戰的情緒。在和平的幻想中,不少人失去了針鋒相對的戰斗勇氣。華東解放區一些在前線對抗蔣軍蠶食摩擦的部隊,在被敵人進攻后不敢還槍。一些被俘的蔣軍士兵,認為國民黨軍隊有美國支援的先進武器裝備,在部隊里講起了解放軍的步槍必然敵不過國民黨飛機大炮的怪話,這也在一定程度加劇了一些基層官兵對于戰爭的恐懼。
三是軍閥主義的傾向。在長期的戰爭生活中,一些部隊抓建設不到位,軍隊中的許多優良傳統沒有得到延續,反而受到了國民黨軍的不良風氣的影響。不少部隊中干部不關心戰士生活,甚至對下級進行打罵。在與群眾打交道時紀律性不強,有時還采取蠻橫的態度。這些不良傾向的發展影響了部隊內部的團結鞏固也不利于軍民團結。
三、政治練兵采取的措施辦法
各個解放區在應對上述思想問題時,都采取了許多極具成效的方法,對癥下藥解決了問題,總結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練兵活動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各級組織的作用發揮。山東軍區在團以上機關成立了專門的練兵委員會研究練兵工作。與此同時,領導的親自參與更是有力推動了練兵活動的落實。鄧小平、劉伯承等晉冀魯豫軍區首長利用每周一早晨的會操時間,輪流到附近部隊進行時事講話。陳毅司令員在新四軍部隊參與了關于軍隊國家化的討論辨析。
二是強化教育質效。在政治練兵中,重點就是通過時事教育加強官兵對形勢任務的認識,克服思想偏差。在教育組織上做到了分層施教,制定學習計劃明確各級的學習任務。黨員干部重點學習毛主席和朱總司令在中共七大上的報告和形勢任務分析講話,戰士學習政治機關統一編寫的通俗教育材料。在教育內容上緊貼形勢變化,組織官兵跟進學習《解放日報》的社論文章和領導同志的形勢報告,同時將國民黨軍隊不斷向我蠶食進攻作為最鮮活的案例材料來加深教育成效。
三是廣泛動員群眾。在開展教育方面,廣泛開展了談論、反省、辯論等方式來動員全體官兵進行思想辨析。太岳軍區第4縱隊11旅33團9連在組織真假和平的討論時,讓戰士站在扁擔兩邊按各自的立場進行辯論。在辯論不出結果時,指導員帶領連隊參加了當地的群眾大會,會上群眾對國民黨軍燒殺搶掠的惡行如潮水般的控訴激發了連隊戰士的階級覺醒,他們也自發組織控訴運動認清國民黨的反動本質,全連從此擦亮了眼睛。
四是建強支部堡壘。在政治練兵中,黨支部身處練兵一線,得到了充分的鍛煉。黨支部將民主生活、黨日黨課、思想匯報和黨的會議等制度嚴格起來,加強了對黨員的教育和監督。通過個人的坦白反省以及支部的考察,黨員基本上清理了思想問題,黨性原則和黨員修養都得到了提升。利用這段時間吸收培養了一批對黨絕對忠誠、在戰斗中表現優異的戰士入黨,黨員隊伍得到了充實。
五是抓牢成果轉化。在政治練兵中,政治課與軍事課的比重為7比3。在官兵思想得到鞏固的基礎上,1946年5月之后進行的第二階段練兵中,政治課與軍事課的比重調整為1比3。這種時間安排上的調整在持續深化教育的同時將官兵被激發出來的巨大熱情引導到軍事訓練中,苦練軍事技術,為全面內戰的爆發做充足的準備。
四、政治練兵留下的寶貴經驗
通過回顧解放戰爭時期這段政治練兵的歷史,可以為我們推進新時代政治整訓提供如下借鑒:
一是推進政治整訓必須常抓不懈。在解放戰爭中,正是因為部隊持續開展政治練兵這樣的政治整訓,人民軍隊才能夠始終無往不勝。隨著世情、國情、黨情、軍情的不斷變化,各種不良的思想風氣都有可能吹進部隊當中。只有以整風的精神持續抓好政治整訓,才能讓全體官兵擦亮眼睛握緊槍,掃除各種歪風邪氣,在思想上同黨保持一致,始終成為黨領導的可靠力量。
二是開展政治整訓必須深入人心。一場政治整訓的關鍵在于能夠不落一人,全員參與。討論辨析、批評與自我批評、反省總結始終是最銳利的思想武器,只有通過這一套流程,才能確保每個人都能夠站穩立場。同時教育的素材必須能夠接地氣,貼近官兵生活,始終用最鮮活的案例來進行說理。
三是貫徹政治整訓必須建強組織。各級黨組織要始終成為政治整訓的第一負責人,在政治整訓中不斷推進軍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黨委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都要在整訓中帶頭進行磨練,發揮示范作用。只有將整訓的成效嚴格落實在黨組織的日常制度執行中,避免整訓成為走過場的運動,才能實現成果的固化。
四是落實政治整訓必須緊盯勝戰。能打仗、打勝仗是軍隊的根本目標和職責所在,檢驗政治整訓的成效就是要看全體官兵有沒有樹牢不畏強敵、敢于亮劍的必勝信念。只有將政治整訓激發出來的信心信念轉化為演兵場上練兵備戰的不竭動力,才能確保政治整訓落地見效,使整訓真正成為戰斗力的倍增器。
參考文獻
[1]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十六冊) [M].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2]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解放戰爭時期過渡階段軍事斗爭文獻[M].解放軍出版社,1995
[3]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解放戰爭時期過渡階段軍事斗爭回憶史料[M].解放軍出版社,1995
[4]劉震、彭嘉慶等.星火燎原全集(第八卷)[M].解放軍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林博文,國防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