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莎 金坤
【摘要】退役軍人信息不全不準的問題在有些地方仍然存在,導致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的精準性不足,活動開展有障礙。在走訪慰問、工作開展過程中,廣大退役軍人迫切希望信息檔案等完整,我們的工作更需要有準確的信息,實現這一愿景,服務工作將會有大提升。
【關鍵詞】退役軍人∣精準服務∣機構建設
近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山東省、煙臺市就推進服務保障體系變革、開展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六化”建設等工作也作出了明確要求。龍口市作為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山東省經濟發展百強縣,正在積極打造具有龍口特色的“崇軍為軍、不負軍望”精準服務品牌。
一、主要目標
按照推進市域退役軍人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部署和要求,堅持以退役軍人為服務中心,質量變革、效能變革,實現了全市服務保障體系“由有到優”的提升轉變。努力實現退役軍人系統保障“六化”,即:機構建設正規化、場所打造標準化、工作運行制度化、辦事流程規范化、基礎工作精準化、關心關愛常態化。
二、相關背景
退役軍人信息不全不準的問題在有些地方仍然存在,導致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的精準性不足,活動開展有障礙。在走訪慰問、工作開展過程中,廣大退役軍人迫切希望信息檔案等完整,我們的工作更需要有準確的信息,實現這一愿景,服務工作將會有大提升。信息采集等工作是憂退役軍人之所憂,解退役軍人之所難,更是做好退役軍人精準服務工作的重要支撐。只有摸清底數,才能精準施策。
三、舉措與分析
(一)推進機構建設正規化
一是推進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正規化建設。圍繞定人員、定編制、定崗位、定職責,市鎮村三級退役軍人服務網絡體系正規化建設全面完成,打通了服務退役軍人的“最后一公里”。根據組織部門的干部管理要求,按程序任命各鎮街區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全市14個鎮街區服務站配備工作人員達43名,并由市編辦統一備案。建成村級服務站332個;龍口港、華電龍口發電有限公司、龍礦集團等三個國有大中型企業單獨建立退役軍人服務站。
二是市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高效履職。服務中心在細化區分各科室職能及人員分工的基礎上,實現機構的獨立正常運轉。在上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的指導下,經過工作的不斷探索,進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現有人員各自發揮工作特長,不斷提升退役軍人辦理業務過程的獲得感,在為退役軍人服務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推進場所建設標準化
一是統一市鎮村三級服務體系建設標準。各級服務站工作職責、人員分工、管理制度、服務標準、業務流程、文明用語等“六上墻”;統一人員備案、統一牌匾標準、統一上墻資料、統一臺賬歸類、統一刻制印章、統一開通賬戶,統一掛牌上崗等“七統一”;鎮級規范信息采集、黨員情況、走訪慰問、就業創業、困難幫扶、專項基金、專項崗位、信訪接待、志愿服務、光榮牌懸掛等10個方面臺賬,村級規范信息采集、黨員情況、走訪慰問、困難幫扶、信訪接待5個方面臺賬。
二是組建市級退役軍人事務督導組。為實現鎮村兩級服務站標準整齊劃一,由科級以上干部帶隊,分階段、分片督導,并將督導內容細化到每一塊看板、每一本臺賬。督導中發現問題的,當場開具《督辦單》,限期整改。
(三)推進工作運行制度化
一是統一制定運行機制和規章制度。研究并制定退役軍人服務方面的工作職責、主要業務、工作流程、考核機制、內部監督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并深化開展煙臺市“1+6+X”工作部署,將服務中心的幫扶援助科、就業創業科前置到接待大廳,接待大廳由單純接訪轉變為“會客廳”式服務場所,完善接待、接訪雙功能。
二是深化“找得到人、辦得了事、解得了難”服務理念。服務中心設立并公開咨詢電話,同時在網上建立咨詢板塊,確保退役軍人足不出戶即可進入服務體系。安排兩名工作人員常年駐接待大廳,一名負責走訪形式的接待,一名負責來信、來電及上級交辦、平級轉辦的信訪事項,各類登記情況當日分類匯總,如涉及困難幫扶、就業創業扶持,導入山東省“兩項”基金申報程序或實行臨時性困難幫扶。
三是提高效率、分類施策、限時辦理。反映退役軍人有關工作的,由相關科室恰當處理,其他涉法涉訴、舉報求決類等訴求,當日轉辦或交辦相關鎮街區或部門承辦,限期反饋結果,每一案件的轉辦、交接、回復均實行痕跡化管理。
(四)推進辦事流程規范化
一是明確各級服務站辦事流程。凡涉及退役軍人服務領域的鎮級事項全部劃轉到鎮級退役軍人服務站,制定詳細業務流程,村級服務站把關、鎮街區服務站初審、服務中心核對等,工作人員簽字、加蓋公章、公開公示、資金使用等都做到嚴格規范。
二是積極推進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的流程再造。圍繞“放管服”改革,本著“讓數據多跑路,讓退役軍人少跑腿”工作思路,精心打造服務退役軍人“E軍通”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將審批事項受理、審核、審批等辦理過程實時公開,方便退役軍人在線咨詢、網上申報、網上查詢辦理進度。廣大退役軍人足不出戶即可通過智能手機快速查詢到所要辦理事項的詳細流程并辦理業務,此平臺為全市退役軍人建立起全天候、全方位、全流程的新型溝通交流平臺。
三是打通“數據鏈條”。強化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與組織部、人武部、公安局、人社局、醫保局、殘聯、民政局等部門協調聯動,從源頭整合資源,在法規允許的范圍內最大程度了解退役軍人家庭、生活、工作等關鍵業務數據,打通部門之間互聯互通、數據共享的數據鏈條。
四是在困難幫扶方面,逐環節規范辦理程序。一天內接單審核、三天內入戶調查、五天內辦結反饋?!度霊粽{查表》為制式表格,如必填項內容不全不得提交。系統平臺對所有承辦事項各流程設置了操作留痕環節,無論是鎮(街區)初審還是市級審核辦理都能有跡可查,對承辦單位、承辦人進行強制約束,避免了跑單、漏單、錯單等情況發生,提升承辦部門和人員工作主動性。涉及資金款項,提交局班子會議集體研究討論決定,一律按程序進行公示,并通過銀行發放。
(五)推進基礎工作精準化
對我市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進行分析歸類,以更精準的服務面向服務對象。對14個鎮街區、58個市直部門、31個煙臺市屬以上單位進行動員部署和人員培訓并建立微信群,按照一名工作人員包聯不超過30名服務對象的標準逐人落實包聯責任人,全市參加包聯服務對象的工作人員為2153名,平均每名工作人員包聯14名服務對象,真正實現人人聯系退役軍人,退役軍人均人人有人聯系。
同時,為深入服務退役軍人,打破軍地間的信息壁壘,不斷協調并整合長期分散于各個部門的數據資源,建立全市聯網、上下貫通的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綜合信息大數據平臺,以更加完善的信息共享工作機制,為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提高精準服務。
(六)推進關心關愛工作常態化
一是定期組織退役軍人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依托龍口市任常倫紀念館、宋文章戰友會客廳、膠東小延安黃城陽、大眾報舊址、尹村雙擁村、東營曹家參軍狀元村等紅色歷史文化場所打造多處退役軍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定期組織退役軍人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二是常態化開展走訪慰問并建立志愿者服務隊。保持經?;瘻贤撓担龅健傲卦L”,每月一調度,對重點人員,建立“對一”工作臺賬,明確包幫聯系人,逐戶進行走訪慰問。建立退役軍人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庫,將立功受獎人員、企業典型人物、離退休老干部充實到志愿者隊伍,建立“心語話室”“老兵話吧”“雷鋒驛站”“戰友會客廳”等活動場所,發揚他們永葆本色、奮發圖強的優秀品質和良好精神風貌,提升廣大退役軍人思想境界。
四、總結
深化退役軍人服務事業,是一場生動的全民國防教育。服務工作不斷深入,懸掛“光榮之家”牌堅持儀式感,這是對千千萬萬個軍人家庭心系國防的褒揚,也是彰顯千千萬萬軍屬在背后默默奉獻的閃亮名片,更是全社會尊崇軍人的重要表現形式。我們要堅決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發揮好職能作用,構建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齊心協力推動退役軍人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作為全國雙擁模范城,當以此為契機,積極打造具有龍口特色的“崇軍為軍、不負軍望”服務品牌。通過廣泛開展“六化”活動,大力弘揚擁軍優屬優良傳統,不斷推進軍人榮譽體系建設,實現習總書記提出的“讓退役軍人成為全社會尊重的人,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的工作目標,營造“一人當兵,全家光榮”的良好氛圍,更加深入扎實做好退役軍人工作,奮力開創我市新時代退役軍人精準服務工作新局面。
(作者簡介:馬新莎、金坤,經濟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作者單位:龍口市退役軍人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