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滿樓
人才的未來和未來的人才,深刻決定著一座城市的未來。
據教育部統計,中國自改革開放至2019年,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656.06萬人,其中490.44萬人已完成學業,有423.17萬人在完成學業后選擇回國發展,占已完成學業群體的86.28%。特別是2020年后,多種因素進一步加速推動了海外人才回流,2021年回國就業學生首次超過百萬人。留學生回國求職潮,折射出日益強大的國家實力,以及越來越寬廣的人才發展空間。
有媒體曾說,“以前回國,是祖國需要我;現在回國,因為我需要祖國?!痹谇鄭u,“祖國需要我”和“我需要祖國”正實現著完美契合。
“回中國,來青島,實現夢想……”近年來,這樣的聲音始終呼喚著海外赤子共赴山海之約。
最新數據顯示:目前青島已匯聚來自海內外的271萬名人才,吸引3150 余名海外人才在青創新創業,創辦高新技術企業560余家。連續4年獲評“中國最佳引才城市”,連續12年入選“外國專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2023年前9月,青島已集聚22萬余名海內外英才。青島,正憑實力“圈粉”全球。
透視海歸“入青潮”的背后,是這座城市“來了就是青島人”的開放包容胸懷,是“唯才·唯青島”渴慕、支持、服務人才情懷,是“人才強青”計劃產才雙向奔赴、互相成就的底氣和魄力,從而堅定著海歸們“出國更愛國、歸國為報國”的信念。
人才的未來和未來的人才,深刻決定著一座城市的未來。青島市加快融入全省“2+N”人才集聚雁陣格局,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海內外高層次人才,著力打造全球有影響力的海洋人才中心城市,建設國際人才交流合作重要樞紐平臺,構建一流人才發展生態,為加快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為我國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貢獻青島力量。
回國之路:萬里歸途變平疇沃野
已經在青島扎根發展,畢業于美國密蘇里州立大學管理學碩士的潘廣仁有著“多重職業身份”,不僅是青島一所高校的創新創業指導教師,還是教育科技創業公司的高級合伙人,同時還是首批青島市海外校園引才特派員。
“最初來青島就業,通過網絡信息了解到青島高校教師招聘后順利入職?!迸藦V仁告訴記者,在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協助下,他不僅獲得了住房補貼,而且還成功享受了青島市面向第四類人才的共有產權補貼政策,獲取了42萬元的政府人才引進補貼,實現了在青島安家的愿望。
作為一名大學創新創業指導教師,潘廣仁不僅出色完成了日常的教學任務,還深入研究了青島市關于創新與創業的政策。在創新創業政策支持下,在留學報國傳統引領下,他與同事合作創立了一家教育留學咨詢公司,為學生提供了全方位規劃與咨詢服務,幫助他們實現留學夢想。
獵聘與中國青年峰會聯合發布的《2023海外留學人才就業發展報告》顯示,青島位居海外人才優先職位城市分布TOP15。
數據顯示,海外人才優先就業城市主要集中于北上廣深以及蘇州杭州等一線或新一線城市,沿海城市相較于內陸城市機會更多,一些非一線城市也開始逐步引入海外人才。
如何在搶才大戰中成功突圍,就需要懂得排兵布陣,出“奇”制勝。
廣開節會打頭陣。青島市主動“走出去”,2023年赴港澳地區開展招才引智工作;傾情“引進來”,舉辦“藍洽會”“千山峰會”“博士行”、留學生招聘會、“智引全球”藍色招聘活動等,以“線上+線下”的形式形成了吸引全球人才的立體矩陣和便捷通道。
攻城略地占據點。青島市相繼在美、英、法、德等四大洲10余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36家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站。成立青島市海外引才聯盟及青島市國際人才智力聯絡站,在全球擇優設立展示青島市人才政策及經濟發展的人才交流合作窗口。此外,青島市建立起與世界接軌的柔性引才機制,已認定9家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就地引進使用海外高層次人才124人,為青島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近40人,有效推動了異地聚才、借力發展。
廣募“紅娘”當先鋒。青島市面向海外留學生招募“海外校園引才特派員”,市南區成立浮山灣海外人才樞紐站,聘請“浮山灣國際人才港招才引智大使”,市北區聘請了8名“市北區海外留學人才聯絡官”,西海岸新區聘任海外高校博士為“博士引才大使”,這些城市代言人成為信息共享互通、多點發力的海外引才“輕騎兵”。
值得一提的是,潘廣仁在2021年被伍倫貢大學錄取為博士研究生。次年,他在青島市人社局的統一組織與指導下,成為首批青島市海外校園引才特派員。在攻讀博士期間,他積極宣傳青島市的各項人才政策,并且組織中國留學生參與“藍洽會”等活動。這些努力吸引了5位博士前往青島工作,提升了青島市高端人才的引進力度,為青島市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全新推動力。
豐富的活動載體,多元的引才渠道,讓海外留學生的回國之路越來越順暢、回國就業創業意愿越來越強烈。
“無論是各級人社部門還是企業HR,都會給我們熱情地介紹青島引才政策和企業惠才政策,感到很暖心。”2023年即將畢業的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博士時夢詢告訴記者,目前她已經參加過“藍洽會”等專場招聘活動,與國企、民企和高校等有過很好的交流,其薪資和職位發展均符合她的期望?!扒鄭u正在積極打造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園,我在留學期間科研方向是合成微生物群落的構建及蛋白質組學研究,擅長微生物培養、蛋白質組學、基因工程和生物信息學等,希望能用所學為‘中國康灣貢獻一份力量?!睍r夢詢表示。
“我的擇業方向不限于國企還是民企,只要適合發展的都可以?!庇?巳卮髮W國際貿易專業碩士周澤順告訴記者,他們在國外通過微信公眾號和網站就能了解到青島市組織的各類招聘活動和節會活動,“藍洽會”等專場招聘為留學生搭建了了解、落戶青島的平臺,他參與過幾次活動,并與青島一家民企達成了初步實習意向,企業提供了很好的薪資待遇和職業前景,讓他對就業青島充滿了期待和信心。
用武之地:從披荊斬棘到乘風破浪
“山東大學具有雄厚的科研實力和專業的科研平臺,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匯集了光學學科最優秀的科研力量,對我今后的科研工作會有很好的支撐作用。”山東大學某高等研究中心徐教授告訴記者,近年來青島市出臺了很多鼓勵創新創業的政策,包括啟動留學人員創業支持計劃以及高層次人才落戶和補貼政策等,解決了留學歸國人員來青后顧之憂,緩解了創新創業的資金壓力。
2011年,徐教授本科畢業后,赴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物理系從事光纖光學方面的研究,先后獲得理學碩士和理學博士學位,主持過多項加拿大自然科學與工程研究委員會(NSERC)的國家級項目?;貒?,徐教授在山東大學工作4年多,先后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泰山學者工程等項目,在科研上已經取得諸多新成果;入選山東省泰山學者青年專家,并獲得了相應科研資金資助,目前正在積極申報國家級人才項目和國家重大科研儀器項目,并嘗試進行科研成果的轉化。
2023年,青島市被人社部列入高層次人才回國資助試點城市,推薦了兩名高層次留學人才,最終徐教授成功入選,獲得30萬元資金支持,為青島市首次、首個成功申報人社部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資助項目的案例。
海歸不僅要“引進來”,還要“落下來”,既要“扶上馬”,還要“送一程”,創業路上要“再送一程”。近年來,青島市深入實施海外人才引進計劃,從政策、服務、培育等多向發力,通過建設引才載體、實施支持項目、開展指導活動,上下聯動、優化服務,為留學人員解決回國初期“水土不服”的問題,讓創業就業從“披荊斬棘”到“乘風破浪”。
政策精準滴灌。青島市以新時代“人才強青”計劃為牽引,實施新一輪留學人員和海外人才招引政策,涵蓋來青落戶、補貼支持、創新創業等多個領域,同時積極爭取上級的扶持資助,促進高層次留學人才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據統計,自2016年以來,青島市人社局推薦45位高層次留學人才和項目獲得國家、省留學人才創新創業資助約750萬元。
服務精耕細作。青島市啟用首個留學人才驛站,將創新開展“一窗、多點、陪辦式”的留學人才服務機制,為廣大留學人才提供“一窗通辦”“幫辦代辦”的全流程服務體驗,有效打通留學人才到青島市就業創業的“最初一公里”,線下打造留學生服務窗口、海歸共享辦公空間、國際英才創新創業基地、國際英才職業發展基地和國際學術資源中心等九大空間載體,打造留學歸國人員“報到第一站”。實施落戶秒批、“人才服務一件事”、高層次人才服務專窗等,打造“留學人才港”一站式服務平臺,為留學人才來青提供政策咨詢、職業介紹、職業規劃、項目對接等直通車服務,實現24小時人才服務“不打烊”。
培育精心呵護。青島市在全市布局10家市級共建留學人員創業園(含國家級1家),打造中國青島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以賽促創確保更多人才項目落地。中國青島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舉辦8年來,累計吸引55個項目注冊落地,注冊資金超2億元,柔性引進高層次專家近200人,安排就業人員超3000人。建立全國首個人才園區績效評估體系,最多可以獲得400萬元績效考核獎勵。青島市“人才金”升級為2.0版,多元賦能人才創新創業發展,目前“人才金”規模已擴至1億元,帶動3.8億元社會資本,財政資金杠桿放大4.6倍,考察對接項目200余個,投資人才項目實現利稅1.78億元,助力山東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等人才項目迅速發展。
報國之志:將個人夢融入中國夢
2023年10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致歐美同學會成立110周年的賀信中,希望廣大留學人員弘揚留學報國傳統,愛國為民,自信自強,開拓奮進,開放包容,投身創新創業創造時代洪流,助力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書寫人生華章。
青島市正盡心竭力為留學歸國人才書寫報國之志創造條件,積極引導留學人員踐行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把學到的本領奉獻給祖國和人民,把個人夢想融入實現中國夢的壯闊征程中,實現“祖國需要”和“需要祖國”的完美契合。
墨爾本大學神經科學博士李一佳回國后,始終秉持“以科技,惠眾生”的理念,將人源性材料技術讓更多的中國百姓獲得健康與美麗。他參與了云南省干細胞庫的籌建工作,加入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皮膚軟組織修復與重建技術分會,與協會同事參與人源性材料產業轉化工作,于2023年共同成立華夏(青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全球領先的人源性材料,應用于大健康領域。
青島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石超致力于讓患者都能享受到立等可取的醫學快速檢測技術,帶領團隊推出了ASEA新一代快檢平臺,采集、擴增、檢測效率大幅提高,從取樣到查看結果,全程半小時完成,使某種疾病檢測完成了從“小時級”到“分鐘級”的提升。團隊完成了食品安全、動植物疫病核酸檢測系列產品的研發,并成功中標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食品安全檢測項目。
“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創新發展基地現有專任教師144人,其中有海外教育經歷占比為50%。”青島哈爾濱工程大學創新發展中心黨政綜合部人事李松潔表示,哈工程青島基地深度對接海洋強國戰略,發揮學校“三海一核”特色優勢,布局水下系統集群通信與智能協同、水下智能材料與結構化、海洋信息傳輸與安全技術、海洋信息處理技術與系統等多個學科交叉方向,打造水下智能研究院、納米光學和超材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兩大平臺。未來三年將建設一支300人左右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努力打造高層次創新人才的新高地,更好地支撐國家戰略和船海行業發展。
“我在加拿大求學工作多年,不僅學習了先進技術,開闊了視野,也更深刻體會到‘越出國越愛國的深刻內涵。留學期間,我堅定了學成歸國、回饋國家的信念?!毙旖淌谏钣懈杏|地說,他將獲得的資助資金繼續用于專業領域研究,從而彌補我國在相關領域的短板和弱勢。
數據顯示:中國青島“藍洽會”作為全球英才的盛會,已累計吸引近1.3萬名海外高層次人才參會,3150余名海外人才在青創新創業,創辦高新技術企業560余家。
下一步,青島將亮出更多更具開放性、競爭力的“底牌”,吸引國際化人才紛至沓來,共同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如為海外人才提供薪酬購付匯、購房首付款結匯支付、投資理財、資產變現等外匯便利化服務。給予外籍及港澳臺高校畢業生“同城待遇”,可不受戶籍限制,同等享受國內高校畢業生的住房補貼、一次性安家費、就業創業補貼等政策。同時,鼓勵頭部企業走出“國門”,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聯合實驗室、孵化器等離岸創新創業基地,更好利用海外人才智力,對成效突出的,視投入情況最高給予2000萬元獎補。
一時今夕會,萬里故鄉情。新征程上的青島,正錨定“走在前、開新局”,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朝著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總目標昂首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