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中

伴著鐵軌的轟鳴,它已佇立百年,迎著海風,它見證幾多變遷。
那座位于青島火車站東南側、背倚青島灣的巴洛克建筑,是出站后的第一眼風景。它曾興隆無比,名曰“車站飯店”,為南來北往的旅人奉上特色美食;也曾歷經坎坷,2001年的那場大火,令它元氣大傷,修復后雖基本恢復外立面,卻誤將綠色八角塔樓改成了金色,似不倫不類,一直遭人詬病。
好在,2021年至今,經過新一輪的施工修繕,這座歷史老建筑“舊顏”重現,綠色八角塔樓、巴洛克式山墻、頗具裝飾性的“點晃晃”工藝復古墻體……與其西北方的車站鐘樓彼此對倚、互為借景,勾勒出昔日城市西部優雅、別致的景觀。
曾經,如一座曠野中的城堡
在一張青島早期明信片所展示的歷史影像中,車站旅館的周圍看不到人,一片空寂和寧靜。沿霍恩佐倫大街(今蘭山路)和威廉港大街(今郯城路)分別向東南兩個方向伸展的車站飯店,華麗、典雅,宛如童話中一處坐落曠野之中的城堡。在圖片中,飯店的屋頂所覆蓋的還是早期的波紋鐵皮,山墻和立面上的裝飾十分漂亮。附近的道路和廣場沒有進行美化的跡象,除了車站飯店和其東鄰屬于華人梁浩池的順泰號(L. W. Sing Tai & Co.),只有沙土路面上幾道明顯的車轍印。
經考證,車站飯店始建于1901年,建筑面積約2200平方米,高三層,平面為菱形。西北轉角處設計為八角形塔樓,上部高聳冠狀塔樓。塔樓兩側和東西兩個轉角處,建有巴洛克式山墻,屋頂為紅瓦坡面屋頂,附著老虎窗。主入口位于面向車站的西北角,門口上方有曲折的陽臺,欄桿上裝飾有花紋,是德國新文藝復興時期,在建筑中常用的裝飾圖案。2000年被列為“山東省第一批歷史優秀建筑”。
據記載,車站飯店最早的出資建造者是中國膠州商人柴瑞舟,建成后,他出租給了德國人經營。飯店的首位經營者是保爾·里希特(Paul Richter),我們在老明信上一塊模糊的招牌上還能夠看到他的名字。1907年是約瑟夫·杜爾德(Joseph Dold),后來是瑪特維希(R. Martwig)。
由于飯店緊鄰青島火車站,大量進出青島的旅人都會選擇在這里就近用餐,所以車站飯店的生意一直興隆無比。因為位置和功能的不同,使得車站飯店和海因里希親王飯店、海濱旅館側重點各異,形成了德占時期青島酒店餐飲行業的基礎框架。
相關的資料告訴我們,在1913年,車站飯店的最后一任德國經營者瑪特維希在飯店的對面建造并開辦了他自己的旅館。但在這之后,除了在1914年之后,曾被金二商會、山東洗布所等日本商號租用,我們基本失去了柴瑞舟車站飯店的相關記載。
如今,老建筑掛上了新標識
在后來近半個世紀的歲月里,車站飯店的相關功能和用途沒有更為確切的記載,直至其在20世紀50年代成為鐵路職員公寓。當時間跨入21世紀,車站飯店卻迎來了其命運最為跌宕的時期。先是被廢棄,后來又因失火而幾近倒塌,相關部門在修復飯店時,僅保留了原建筑的兩側外立面,而那個曾經每每都會讓人賞心悅目的綠色塔樓也被重新演繹為金黃色。
2023年秋天,修繕后的車站飯店舊址迎來新生,那金燦燦的八角頂,終于恢復成了原本的綠色,搭配淡黃色的樓體,極具年代感。
樓體外面還掛上了“雅鉆(俄羅斯)文化商品體驗中心”的新標識,里面不僅有各種俄羅斯特色商品、青島特產,還有俄羅斯海鮮餐廳、帝王蟹水餃、阿爾泰面包坊等各款美食。令人不禁感慨,那個車站旁的美食聚集地,又回來了。
步入大樓內部,裝修典雅,各款商品琳瑯滿目,工作人員介紹說,這里設置了別具一格的餐飲、商品、購物,并且還將舉辦俄羅斯產品交流推介會等活動,“不僅要把純正的俄羅斯風情帶到青島,還將致力于推動青島與俄羅斯的文旅、體育等方面的交流,持續豐富這棟百年老宅以及棧橋景區周邊的業態形式。”
期待這座老建筑重現繁榮景象,續寫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