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海波
(河南對外經濟貿易職業學院,河南開封 451100)
我國飼料行業的進出口貿易對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從飼料生產看,隨著我國飼料工業的不斷整合和品質的提升, 國內飼料總產量將持續增長,但增速逐年放緩。 同時,隨著我國養殖業逐漸從傳統養殖方式向現代養殖轉型, 養殖業持續擴張,對飼料產品的需求將穩步增長。
1.1 飼料產品出口較緩,進口貿易速度增長迅速 飼料行業在我國經濟主體上具有重要地位,我國飼料產品進口的快速增長意味著我國對飼料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 只有進口大量的飼料才能保證我國自身的需求(趙金鑫等,2016)。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我國畜牧業生產呈穩定增長趨勢,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1 年, 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8887 萬t,比上年增加1248 萬t,同比增長16.34%。 二是傳統的畜牧業養殖模式逐漸被規?;藴驶⒅悄芑男竽琉B殖所取代,畜牧業生產管理系統實現了對畜牧養殖的繁殖管理、 飼養管理、疾病預防和畜牧日常工作記錄、統計和規劃的集成化,飼料消費需求大大增加。 同時,國內飼料的原料供給無法滿足日常的飼料需求, 通過國際化進口的方式擴大飼料行業的貿易需求是重要渠道之一。
近年來, 我國進出口貿易額雖然呈不斷上升趨勢,但我國進口數額遠超出口。雖然政府不斷出臺相關的政策來推動我國飼料行業的進出口貿易, 但出口的增長速度遠遠跟不上我國飼料行業的發展進程。 出口貿易量增長緩慢說明我國對外出口壓力較大,這與國際市場需求減少,海外國家國內經濟壓力凸顯有關。
1.2 中國飼料行業進口增長速度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出口增長速度相持平 根據我國海關統計,2022 年3 月,我國飼料進口7.49 億美元,同比增長8.12%; 進口數量為114.06 萬t, 同比增長10.10%。 2022 年1 ~3 月, 我國飼料累計進口18.43 億美元, 同比增長24.93%; 進口數量為319.48 萬t,同比增長26.12%。 由此可見,我國飼料行業進口增長速度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但出口增長速度與世界平均水平相當, 還需繼續加快我國飼料行業對外出口的步伐。
1.3 蛋白質飼料進口多元化,產品出口優勢越來越明顯 我國的優質動物蛋白飼料原料高度依賴進口。 以魚粉為例,根據海關總署數據可知,2021年我國魚粉進口量達182.34 萬t, 同比增長28.34%,創歷史新高。 近年來,我國飼料原料的出口量遠大于進口量, 唯獨成品飼料在出口上一直保持長期增長的優勢。
進出口貿易的穩定為經濟的穩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穩增長、穩就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特別是貿易結構的不斷優化更為進出口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增添了信心, 為外貿企業全面恢復開辟了新的路徑。外部經濟環境依然十分嚴峻,能保持進出口貿易穩步增長, 結構不斷優化確實是非常不易且令人振奮的事情。 外貿工作對經濟穩定和居民就業的作用顯而易見。 只要不斷改善和優化貿易結構,不斷提升外貿企業的競爭力,即使美國等國家采取打壓措施, 仍無法改變中國經濟全面恢復、穩步增長、發展質量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的格局(吳長鳳等,2000)。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的大潮中將繼續扮演定海神針的角色。
2.1 從區域布局分析 東盟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進出口貿易中的地位不斷增強, 使得進出口貿易工作的基礎越來越厚實。 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與東盟區域發展戰略對接, 將進一步增進雙方戰略互信, 促進經貿往來, 拓展我國外貿新空間,助力我國外貿結構多元化。拉動商品與服務出口,促進沿線國家各類資源要素流動與配置,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帶動基建、設備需求。同時,有助于穩定提升外貿質量。國內企業走出去、引進來有利于推動企業在產品質量、 品牌服務與技術方面的創新,促進我國外貿整體提質增效,外貿區域發展更趨協調。對外開放步伐明顯加快。只要努力拓展貿易服務范圍,“一帶一路” 國家會成為中國對外貿易最強大的力量和堅實的依靠。
2.2 從經營主體分析 民營企業在進出口貿易工作中的地位不斷提升、比重不斷提高,使進出口貿易工作的活力不斷增強。 民營企業已占據整個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是經濟增長、居民就業、稅收增收、技術創新的主力軍。 而在貿易領域,民營企業在進出口貿易中的比重也在不斷提升, 讓貿易工作的活力不斷增強, 適應外部經濟環境的能力不斷提高。哪里有市場,哪里就有中國的民營企業,已成為中國進出口貿易的一大亮點,也是中國進出口貿易能在強大的外部壓力下仍然保持良好增長態勢的主要因素之一。
2.3 從商品結構分析 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與改善,經濟發展質量的不斷提升,特別是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加工貿易比重也在不斷下降,一般貿易的比重不斷提升。 特別是近年來,一般貿易的比重呈明顯上升態勢,且質量、品牌、檔次、效益等都在不斷提升。 從總量上看,一般貿易比重的持續提升,結構的不斷優化,為我國貿易工作高質量發展營造了非常好的環境。
3.1 進出口貿易對我國經濟的積極影響 “十三五”以來,我國豬肉進口量常年穩定在100 萬t 以上,進口豬肉已成為近年來的“常態”。據海關總署統計,2022 年1 ~5 月我國累計進口豬肉68 萬t,較去年同期下降65.2%。近年來,豬肉進口量最大的2020 年, 我國豬肉自給率為93.5%(隋莉,2021)。 可以肯定地說,進口豬肉在我國豬肉消費總量中占比不大。此外,我國進口豬肉以帶骨豬肉等為主,起到供需余缺調節作用,主要流向食品加工企業、餐館、食堂等。 由于飼料等養殖成本方面的優勢,目前,美國、加拿大和歐盟地區是全球豬肉出口主要來源國家和地區。據美國農業部預測,2022 年美國、加拿大和歐盟地區豬肉出口總量將占全球豬肉貿易總量的78.8%。 與來自這些國家6.3 元/斤的進口豬肉價格相比, 即便是國內豬肉價格處于相對低位,也缺乏足夠的市場競爭力。
3.2 進出口貿易對我國經濟的消極影響 進出口貿易模式對經濟發達國家更有利, 通過進口貿易采買價格更加低廉的原材料來為本國使用,或者是進口對國家生態造成影響的物資材料, 如煤炭等。 對于發展中國家不僅受限制于出口商品的類型, 并且為了本國的經濟效益只能被動地接受出口貿易。且我國的自主研發技能較為欠缺,創新能力仍需提高,因此,在進行貿易往來中只能被迫接受發達國家提出的要求和條件。
4.1 經營成本持續升高,養殖端飼料需求受抑制近年來,有實力的飼料企業紛紛布局養殖端,如養豬、養雞,尤其是在養豬上,我國飼料企業對此投入達到幾百億元。 然而, 做飼料和養殖是兩件不同的事, 可以說大部分飼料企業并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如人才儲備、新文化建立等內容。近年來,我國受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響, 不少養豬場受到沖擊。因人工、環保、服務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飼料企業的經營成本持續上行, 這對于飼料行業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因為原料成本的持續升高,導致養殖戶縮短養殖牲畜的周期, 加速畜牧生產或減少飼養規模,使得養殖端飼料需求受到抑制。
4.2 原料價格大幅上漲,飼料成本較高,中小企業資金緊張 因原料價格上漲、 飼料價格上調等不利影響已在養殖業有所體現, 原料漲價對目前處于行業下行期、 虧損嚴重的養殖業與經營壓力較大的畜牧產品加工業產生了巨大影響。
4.3 飼料產業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缺乏技術創新人才 國外對新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相關產品的研制與開發具有相對豐富的經驗, 而我國技術創新體系尚不完善,缺乏滿足企業需求的創新機制。飼料企業科研水平較低,難以成為技術創新主體,原創性科技開發較為薄弱, 被動引進和模仿是我國企業獲取新技術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國飼料企業普遍存在核心科學技術和專利發明較差的問題,且80%以上的企業沒有專利。 研究力量較薄弱,研發基金不足。
4.4 飼料企業經營理念與時俱進不足 飼料行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目前世界經濟發展迅速,經濟環境瞬息萬變,現如今,轉變飼料行業的營銷模式,將產品導向轉向顧客導向,是我國飼料行業經營理念的重要轉折點。 如果企業經營理念無法與時俱進, 很容易導致企業走向衰敗,同時由于“第三產業”發展較為滯后,如專業化養殖服務公司、 科研院所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飼料行業的發展。
4.5 差異化競爭優勢難以建立,質量安全形勢日趨復雜 由于飼料行業的進入門檻較低, 且利潤可觀,該行業競爭力較大,但目前該行業同質化現象極為嚴重,差異化競爭優勢難以建立。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傮w上我國食物安全不斷提高,但微量營養和食品安全面臨巨大挑戰。 少量的飼料企業為了追求利益, 在飼料生產和養殖中添加違禁藥物、 使用國家規定的飼料添加劑之外的藥物或者不按照規定的劑量使用藥物添加劑, 這些行為嚴重危害人民健康以及我國的生態環境。同時,因為這些問題也反映了我國監管系統監督不到位、 商家缺乏誠信和主體復雜等各種因素交織的結果。
5.1 加大對企業自研節糧育種項目的資金支持 政府鼓勵飼料企業開展現代種業提升能力建設,推動種業企業和科研院校開展資源發掘、材料創制、 育種技術等領域合作, 加快選育優良品種, 促進畜禽養殖提質增效。 加強畜禽種質資源保護、育種創新、測試評價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促進產學研結合,加快畜禽品種選育和推廣應用,不斷提升我國畜禽種業發展水平。
5.2 緩解原料短期供需缺口和優化長期戰略布局 通過精準定位, 規范流程和有效控制不斷緩解我國短期供需緊張的局面, 強力推進糧食進口工作,不斷拓寬多元化渠道,優化糧食進口品種結構,以國家政策為導向,發展長期戰略布局,開展綠色健康高質量高效率的行動。 同時, 支持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糧商和農業企業集團, 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田小偉和劉維奇,2020)。
5.3 調整優化飼料配方結構,以實現節糧目標 大力推廣數字化飼料配方技術, 積極開拓新飼料資源,以“提效、開源、調結構”等方式減少進口糧食貿易往來,發展國內農業,促進農民增收,推動我國飼料行業健康穩定的發展,進而實現節糧目標。同時,強化青飼料和作物的培育,創新培育方法,創新飼草新品種,種植高品質的飼料糧,開發智慧草原、無人農場、云端放牧等高科技產品,發展變革我國飼料行業的生產養殖方式, 大幅度提高飼料生產水平以及草原生產力。
5.4 強化飼料產業保障體系,提高市場監察 鼓勵相關企業開荒種林, 科學合理利用林木種質資源,增草護林。 鼓勵畜牧產業用好用足農戶設施,保障牲畜養殖和飼料用地的合理開發及使用,精準飼養,強化飼料產業保障體系。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農產品飼料的投入, 農業部門要加強飼料質量安全監管工作, 監督飼料和獸藥生產企業要嚴格按照國家標準要求執行,規范企業生產經營,不斷強化各部門的監督執法能力, 促進我國飼料質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 影響糧食產品價格的因素錯綜復雜,又彼此關聯。為提高我國自身國際競爭力, 對外貿易成為重要的途徑之一。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有助于推動我國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王英,2020)。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交匯融合。 只有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和實施對外貿易來加速推進我國飼料行業的高速、高質量發展,才能構建我國面向未來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增強我國經濟貿易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