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語文作文的考查方向有所變化,從知識本位向素養本位過渡。為此,教師要調整作文備考的指導策略,讓學生能夠在考場上準確確定作文的立意、構思作文的邏輯結構和行文方式等?;诖?,結合高考作文真題分析命題趨勢,采取“常態化備考”“多維化訓練”措施加強作文備考的有效指導。
關鍵詞 高考作文" 備考指導" 訓練措施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提出了“一核四層四翼”的高考評價體系?!耙缓恕睆娬{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從根本上解答了“為什么考”的問題;“四層”指出了高考的主要內容,涵蓋了“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四個層面,解釋了“考什么”的問題;“四翼”指出了高考的考核要求與標準,包含“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四個角度,解答了“怎么考”的問題。在“一核四層四翼”體系指導下,高考作文的考查內容、考核要求等都發生了或多或少的變化,教師要從這些變化入手,總結和分析高考作文的命題趨勢,采取有效訓練措施,提高高考作文備考指導的實效。
一、高考語文作文的命題趨勢
經過對近年高考語文作文題目的考察分析,筆者從三個方面總結和概述了高考作文命題的基本趨勢,分別為話題多元化、材料情境化和考點縱深化。
1.話題多元化
在審視高考作文命題時發現,2017年以來高考作文的話題呈現出了多元化的趨勢。以2022年全國卷的四個作文題為例,新高考Ⅰ卷以“本手、妙手、俗手”為話題,學生既可以從個人發展的微觀角度著手,也可以從國家發展和民族進步等宏觀角度起筆。新高考Ⅱ卷圍繞“選擇、創造和未來”三個關鍵詞,展現了一則情境化的材料,材料中引出科學家、建筑家等優秀人物的經歷,解讀這一話題時,學生可從生活實際入手進行說理和論述,還可從三個關鍵詞的關系入手,展開深入論證和辯證解析。全國甲卷以情境化的材料為主,從“直接移用”“借鑒化用”和“根據情境獨創”三個角度,闡釋了為匾額取名的三個成功經驗,這一話題契合高中生的生活實際,創造了多元表達和深度思考的空間。寫作時,學生既可于高處立意,也可以關聯自身的學習與生活經驗。全國乙卷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和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冬殘奧會為主,列出了兩組不同的材料和數據,并以“跨越,再跨越”為話題,考生寫作中可從兩次奧運會成功舉辦的經驗中確定個體成長與發展的立意,也可以推及體育事業的發展與進步,還可以從社會與國家的總體發展角度立意??傊?,無論是從微觀還是從宏觀入手,考生都要緊扣“跨越,再跨越”的話題以及命題中的材料。
2.材料情境化
新材料作文是現階段高考語文作文的主要形式,每一個作文命題中都會給出一段材料,要求考生圍繞材料選擇立意、撰寫文章。這些材料從整體上體現出一個共同點,即情境化。以2022年全國卷的作文題為例,新高考Ⅰ卷中創設的情境為:圍棋領域三個專業術語“本手、妙手、俗手”,由這三個術語之間的關系進行遷移和拓展。這是一個典型的類比情境,以專業術語為核心概念,意在讓學生在遷移和拓展過程中關聯自身的現實生活經驗。新高考Ⅱ卷中創設的情境為: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的大背景下,不同行業的代表人物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考生要圍繞時代大背景,參與復興中學的征文活動。這一情境為生活化情境,以高中生的校園生活為情境素材,讓考生從寫征文的角度,重新審視和深度解讀材料中的內容。諸如此類,近年來的高考語文作文大多都以一定的情境為載體,要求考生在情境中梳理材料、整合材料,進而甄選出恰當的立意。
3.考點縱深化
考點縱深化也是近些年高考語文作文的命題趨勢之一。相比于傳統高考作文,新高考背景下的語文作文更注重考查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和綜合能力,學生要對材料和題目等深度研讀,才能撰寫出符合考查要求的作文。以2022年新高考Ⅰ卷“本手、妙手和俗手”為例,若學生未能深入理解三個專業術語的概念、未能明確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就難以把握作文的立意。所以說,要想寫好這一類作文,學生要向縱深層探索,深入挖掘作文命題中的深刻含義,才能寫出符合考查要求的文章。
二、高考語文作文備考的指導策略
教師可從常態化備考、多維化訓練兩個方面,探討和總結高考語文作文備考的指導策略,引領學生鍛煉和提升寫作能力。
1.常態化備考
從《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看,高考考查的不是學生某一方面的技能,而是學生經過長期積累和訓練后的知識、技能、能力與素養。這些能力與素養不能依靠短期的突擊訓練。所以說,語文作文備考要常態化、可持續化,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穩定、科學的備考指導,讓他們在常態化的備考模式中有序、穩定地積累知識、儲備經驗。具體而言,可從兩個角度開啟常態化備考指導工作。
一是素材積累常態化。立足時代發展的大背景,指導學生制作素材積累本,關注國際、國內的熱點新聞,廣泛積累話題。同時,要求學生閱讀不同體裁和題材的經典文學作品,深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核,重點研讀傳統文化與時代發展之間的關系。
二是審題練習常態化。在積累豐富寫作材料的前提下,展開常態化的審題練習,引導學生梳理材料內容的邏輯層次和結構關系,準確提煉出材料中的核心觀點,讓他們嘗試圍繞核心觀點進行拓展和外延,從而在常態化的審題練習中把握立意的方法。
2.多維化訓練
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在高考作文的備考指導中,教師要從四個層面出發,設計多維化的作文訓練活動。
第一層次:文風要端正。作文的思想內核要符合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要求,要在遵循社會公序良德的基礎上說真話、講真事。
第二層次:文思要靈活。作文的構思要與時俱進、靈活創新,要跟隨時代發展的腳步,達到句通字順的效果。
第三層次:文脈要清晰。作文的結構要清晰,讓閱卷人一眼便了解作文的邏輯層次,要將文章的中心論點貫穿于作文的始終。
第四層次:文勢要貫通。作文的氣勢要貫通一致,從文頭到文尾要展現出精妙的構思,讓人讀起來有一氣呵成之感。
依據上述四個層次,多維化的作文備考訓練要求學生從文風、文思、文脈和文勢四個維度,客觀地審視自己的寫作能力,針對訓練中出現的問題,展開更為精準和高效的訓練。經過幾個回合的訓練后,高中生的寫作水平即可大大提升。
基于“一核四層四翼”的新高考評價體系,在高考語文作文備考指導中,教師要分析高考作文的命題趨勢,從話題多元化、材料情境化和考點縱深化等角度,梳理語文作文的命題規律。同時,在把握命題趨勢和內在規律的前提下,采取常態化備考、多維化訓練等方法有效指導學生寫作考場作文,讓他們在精準立意、巧妙構思、有序布局的基礎上寫出優質考場作文。
[作者通聯:江蘇省常州市北郊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