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以項目化學習作為寫作教學的主要模式是統整課程資源、提升教學效率的有效措施。以統編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學寫游記”為例,對寫作教學中開展項目化學習的具體策略進行分析,從提取核心知識、設計學習任務等不同的角度,形成以“創建項目—實施項目”為主的遞階式項目化學習模式,讓學生學習和掌握寫游記的方法。
關鍵詞 學寫游記" 項目化" 實施策略" 創建" 實施
“學寫游記”是統編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寫作板塊,本單元編選了《壺口瀑布》《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等四篇文章,都以作者的游覽見聞為主要線索,描摹了自然界的山水風光及人文古跡,表達了作者的真實情思,是一個典型的游記單元。教師可以從單元整體出發,設計和組織相關教學活動,采用項目化教學法,創建以“學寫游記”為主題的項目化學習模式,讓學生在單元視域下展開專項寫作活動。
一、提取核心知識,創建寫作項目
核心知識是反映學習主題、統攝教學內容的關鍵因素。在寫作教學的項目化學習中提取核心知識,其目的是滲透核心素養的目標,讓學生在項目化學習中全面成長、綜合發展。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以游記為主要學習內容和文體主線,旨在讓學生在閱讀課文時了解游記的文體特征和基礎知識,并能在自主創作中加深生活體驗。結合單元導語、課文內容以及寫作板塊的具體要求,教師可從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入手提取核心知識。
語言運用:了解游記的基本要素和文體特點,充分運用所學知識,自主創作和撰寫游記。
思維能力:設計游覽方案,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基本方法。
審美創造:搜集和欣賞生活中的自然景色,運用一定的欣賞方法,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認識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
文化自信:了解本地的著名風景區或地標性自然景觀,深入解讀自然景物中富含的文化元素,自覺傳承與弘揚家鄉傳統文化和地域精神。
結合第五單元的主要內容和核心知識,教師可創建“在游記創作中找尋自我”的寫作項目,初步搭建寫作項目的框架。在此基礎上,為項目化學習活動設定目標。
基于人文主題的教學目標:
①對自身的現實生活產生清醒的認知和深入的思考,發掘自己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的價值,重新審視自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②將自身所熟悉的自然景物和家鄉的標志性自然風光合理轉化為書面語言文字,深入領會自然景物中蘊含的文化內涵,自覺投入到宣揚家鄉景物和民俗文化的活動之中。
基于語文要素的教學目標:
①通過閱讀文本、自主梳理等不同的方式,了解和掌握寫作游記的相關知識。
②嘗試游記的片段寫作,在寫作實踐中摸索寫作游記的技巧。
③形成自主修改的意識和能力,結合自身的真實體驗和感受,完善作文的內容、結構等。
經過對教材的研讀和分析,教師立足整體,提取寫作板塊的核心知識,初步確定寫作項目的議題,而后從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兩個角度,設定寫作項目的教學目標。至此,寫作項目得以形成。
二、設計學習任務,實施寫作項目
在提取核心知識、設定教學目標后,教師要設計情境化的學習任務,為學生搭建不同功能、不同形式的寫作支架,推動寫作項目的實施。結合項目化學習的具體要求、教學目標以及核心知識,教師可將“學寫游記”板塊的情境任務定位如下:
為了振興本地旅游產業,市文化和旅游局攜手市委宣傳部、市電視臺等部門,聯合出品了“追尋自然蹤跡·向您介紹我的家鄉”特別節目,為我市自然旅游產業宣傳造勢。請同學們創作一篇游記,介紹家鄉自然景觀,為家鄉的文化和旅游產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這是一個以當地自然旅游產業宣傳為素材的虛擬情境,它契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思維特點,能夠激活學生參與項目化學習的熱情。確定了項目化學習任務后,教師要指導學生設計項目化學習的具體流程,促進寫作項目的順利實施。為此,師生可共同設計和繪制項目框架圖,如圖1。
“在游記創作中找尋自我”寫作項目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準備、實施和善后,這三個階段又分別對應項目初期、中期和后期。
首先,在項目初期,重點任務是擬定項目化學習的方案。具體包括:研究項目內容,即創建小組、確定小組學習方向和注意事項等。實地參觀,即在做好小組分工的前提下,各個小組成員前往實地進行參觀和實踐活動,通過觀察、拍攝和記錄等手段,獲取寫作的素材和靈感。而在參觀的過程中,學生要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自然景觀,全面把握自然景觀的特點。當完成實地參觀的任務后,學生要參與小組活動,結合教材中有關于“游記”的知識,共同整理資料和素材,做好項目化學習的前期準備工作,為寫好游記打下堅實基礎。
其次,在項目中期,主要任務是讓學生掌握和運用游記的寫作方法。為此,教師可為學生設計項目學習任務,驅動學生研讀課文、自主創作和統一修改。任務內容如下:
學習任務一:梳理課文中的游蹤,了解作者的視角變化,明確作者是怎樣寫游記的;仿照其中一篇游記的寫作方法,結合本組所搜集的寫作素材,繪制出游蹤圖。
學習任務二:按照一定的順序,將搜集的素材和資源加以整合,創作出一篇文質兼美的游記,簡要說一說采用了怎樣的寫作方法。
學習任務三:根據習作評價表,全面分析和客觀評判作文的寫作情況,并進行修改,直至滿足習作評價表中的要求。
學習任務四:在項目小組中檢查每一個成員的游記,依照一定的順序排版和優化,裝訂成冊。
最后,在項目后期,鼓勵學生以項目小組為基本單位,大膽展示本組的項目學習成果,分享本組的游記文集,甄選出其中的優秀作品,進一步制作成班級游記文集,體現出項目化學習的真實作用和價值。
三、搭建多維支架,推動實踐探索
為了進一步推動寫作項目的運行,讓學生掌握寫作手法,教師可以搭建多維支架,推動學生展開實踐探索。延續上文,在這三個階段中,除了學生自主搜集素材、獲得感悟之外,教師要為學生搭建不同類型的學習支架,讓他們在寫作項目中順利展開相關學習活動,助力寫作項目的發展與推進。以“細研課文”環節為例,學生的學習重點是了解游記的寫作方法與技巧。為此,教師可以為學生搭建品析課內優秀例文的支架:
《壺口瀑布》" " " "《登勃朗峰》" " " 《一滴水經過麗江》
游覽路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景物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觀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如上支架,學生會從“游覽路線”“景物特點”和“主觀感受”等方面,梳理單元內三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支架的輔助下,學生不僅可以溯源游記的蹤跡、明確作者的瀏覽順序,還能從不同的角度提煉游記中景物的不同特點,同時記錄下自身的主觀感受和見聞。如此,學生便可利用讀寫支架,習得寫作游記的基本方法。以此為例,根據不同環節的具體學習要求,教師要隨時觀察學生的反饋情況,為他們設計和提供不同類型的學習支架,推動寫作項目的順利實施和有序發展。
又如,根據“學習任務三”的內容,為了將項目學習任務落到實處,教師可為學生提供習作評價表,引領學生做好自主評價、小組互評等工作,讓他們客觀地評判自己或他人的游記。為了讓學生全面審視自我,教師應從“結構是否清晰”“景物是否有特點”“寫景是否細致”“布局是否完善”等多個角度,設定習作評價表中的內容,將其作為學生修改作文的支架。
在學生開展項目學習活動的整個過程中,教師要做好觀察和評價工作,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融合的方式,借助小組互評表、自主記錄表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及時了解自身在閱讀游記、學寫游記等方面的問題,并能針對性地改正問題,以此提升項目化學習和撰寫游記的能力。由此可見,教師在項目化學習的不同階段,結合項目化的學習任務,搭建了多維支架,為學生的實踐探索建構了橋梁、提供了助力。在此基礎上,“學寫游記”的項目化學習模式即可取得初步成功。
綜上所述,基于項目化學習的基本功能、作用和現實意義,教師從提取核心知識、設計學習任務等角度,推動寫作項目的創建、實施與落實,為學生提供遞階式、開放式的寫作環境,讓他們在項目化學習中摸索寫游記的規律和方法,并能以自身的真實見聞和感受為素材,按照一定的順序寫作游記作品。從項目化學習的實際效果來看,學生能夠系統化地學習和訓練寫作技巧,他們的寫作水平、語文能力等也會呈現出遞階式提升的態勢。
[作者通聯:山東淄博市淄川經濟開發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