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慶祝第39個教師節,充分展現新時代新征程廣州高質量教師隊伍建設的突出成就和廣大教師立德樹人、自信自強的精神風貌,大力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9月5日,“2023致敬感動廣州的最美教師頒獎儀式”在國際媒體港珠江之眼大廳舉行,10名扎根基層、無私奉獻,以不變的初心忠誠履行著“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展現廣州教育高質量發展,樹立教師典型模范的優秀教師榮獲2023年“感動廣州的最美教師”殊榮。
作為“感動廣州的最美教師”系列活動的重頭戲,頒獎晚會在動感十足的街舞《雄獅少年》中拉開序幕。廣州市越秀區東風東路小學街舞隊與廣州市輕工職業學校科技感十足的機械臂舞獅配合表演,國潮風與中華傳統相結合,象征廣州教育敢為人先、開放包容,體現廣州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力,展現當代廣州少年朝氣蓬勃、活力四射。
在一段又一段感人至深的最美教師微紀錄片中,感動廣州的最美教師獲獎者的事跡逐一呈現在人們面前,他們的無私奉獻和大愛情懷震撼了現場的每一位觀眾。由各位院士作為頒獎嘉賓為獲獎教師頒獎。往年感動廣州的最美教師獲獎者代表陳敦金、賴宣治、詹雯、劉寶輝、何泓等也來到頒獎晚會現場,講述他們近年來在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的奮斗和感觸。
晚會的最后,海珠區少年宮小海燕合唱團和全場觀眾一起,唱響了《我愛你中國》,現場氣氛達到高潮,激勵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積極投身教育強國建設實踐,爭做“四有好老師”和“四個引路人”,努力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記者" 謝大彬" 黃寶婷)
最美教師風采畫
廣州市海珠外國語實驗中學美術教師" 陽" 軍
教師檔案:他身殘志堅,奮發進取終圓教師夢。陽軍右手先天性殘疾,靠著對美術的熱愛,從小苦練左手作畫,以優異的成績圓夢三尺講臺。2009年他調入廣州市海珠外國語實驗中學,培養了100多位學生考入央美、國美等國家一流美院和985、211、雙一流等高校。
廣州市西關培英中學黨委書記" 黃夢華
教師檔案:2019年,她來到林芝市第一中學開展三年援藏工作,擔任校長兼黨總支副書記。她帶領19位來自廣東援藏教師100%參與“青藍工程”導師制和雙師制結對工作,走進學生宿舍、家訪,利用周末到市福利院開展課外輔導。她帶領老師們僅用15天時間,跨越2000多公里,開展全市各縣區初中“送教到校”活動。她還主動幫助米林縣兩戶貧困家庭,幫扶生活并輔導學習。她為學校確立了紅色教育和智慧教育辦學方向,發揮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優勢。
廣州市黃埔區東薈花園小學德育副主任、大隊輔導員" 王叢叢
教師檔案:她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潛心鉆研教育教學工作。她把孩子們的信任當作動力,把教育孩子的事業當作人生的光輝陣地,以愛心和恒心培養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少先隊員。她在少先隊員們心中播撒“愛”的種子,種下“善”的幼苗,樹立榜樣的力量,不忘初心,堅守孩子們心中純真的美好,并為之貢獻全部力量。
廣州協和學校辦公室主任" 陳" 哲
教師檔案:她在2013年5月創辦“協和觀鳥社”,十年來幾乎每個周末都放棄休息,帶領學生走遍市內外郊野觀鳥和環保實踐,身體力行去培養熱愛科學研究、具備社會責任感的創新人才。她鉆研項目式學習教育模式,為學生創設真實情景,跟社會與自然對話,連續四年組織學生參與全國環境地圖大賽,累計獲獎328人次。她身體力行加入到保護榕樹的公益活動中,指導小學生從協和古樹名木開始,學習了解古樹、寫下身邊大樹的故事,發出愛護古樹的倡議。學校生態和科技競賽蓬勃發展,收獲累累碩果。
廣州華夏職業學院副校長" 歐詠梅
教師檔案:25年來,她在民辦教育事業征途中勇毅前行,所在學院先后為社會培養輸送20余萬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她潛心學習、愛崗敬業,銳意進取、勇于創新,積極推動學校產教融合改革,先后與多家企業共建產業學院,同時大力推行傳統文化教育,創新教育評價改革,并牽頭成立“華夏工匠基金”,累計捐資捐物數百萬元。
廣州市番禺區化龍第二小學體育科組長" 胡健平
教師檔案:她曾多次入選中國女子毽球隊,代表中國征戰奪冠,本可留任國家毽球隊教練的她,退役后卻選擇了到鄉村小學當一名體育老師、毽球教練,一干就是13年。她舍棄休息時間,寒冬酷暑,風雨無阻,常年堅持帶隊集訓,為促進校園毽球運動和弘揚毽球文化盡己之力,近年帶隊征戰區、市、省、國家比賽屢獲冠軍殊榮,帶出一批批冠軍健兒,書寫了世界冠軍帶出全國冠軍的佳話,打響了“嶺南毽球·化龍特色”品牌。
廣州市輕工技師學院汽車維修專業教師" 郝" 義
教師檔案:擔任班主任工作10年,他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個人成長,為學生提供人人出彩的機會和平臺。所帶班級采用企業化管理模式,學生自我管理成果顯著,班風優良。所帶班級獲得市級“優秀基層團組織”稱號,為學生扣好成長的第一粒扣子。
廣州市輕工職業學校副校長" 周偉賢
教師檔案:從教36年,至今他還經常一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作為班主任,他對待學生亦師亦友,自掏腰包資助困難的學生。作為專業教師,他刻苦鉆研業務,2022年指導學生參加全國中職學校學生技能競賽獲得一等獎。作為管理干部,他帶領團隊建設省首批高水平中職學校,打造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專業成為全省龍頭,教師團隊獲2020年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專業二組一等獎,實現了廣州市在該組別獲一等獎零的突破。
廣州市藝術中學數學教師" 吳景峰
教師檔案:已工作13個年頭,他作為青年教師,實現了學校發展的三個“從無到有”。為藝術生的數學學習從初中順利過渡到高中,實現學校初高數學銜接課程“從無到有”;帶出學校首屆藝術班輝煌成績,為學校由“美術中學”向“藝術中學”發展的“從無到有”貢獻重要力量;他勤于學習與鉆研,重視教科研,實現學校數學學科校本課程的“從無到有”,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 劉" 海
教師檔案:在2014年響應祖國發展號召,他毅然回國投入嫦娥五號月壤結構探測儀數據處理和成像算法的研究工作。長期以來從事探地雷達和無損檢測技術等方向的研究,他始終奮戰在科研創新、教書育人一線,加速科研成果轉化落地,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能力和素養,先后指導學生參加“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以及“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均獲全國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