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邁進初中,還未等我領略歷史的奧妙,就有同學告訴我,江西學考歷史開卷,到時直接帶書進考場,不用背誦!其實不然,開卷考試更應注重學習方法。經過一年的學習,我找到了學習歷史學科的幾點方法。
課前預習法。預習時,首先要在通讀課文后,畫出重點詞、句,看不懂或不理解的地方要標注好,老師上課時就可以重點關注。其次要注重每個單元的導入框和每節課的引言,這可以培養我們的歷史書面語的概括和提煉能力。例如,讀完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的導言后,我概括出了這一單元的六個學習要點:夏、商、西周國家的更替;青銅器和甲骨文;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相爭和社會動蕩;商鞅變法;都江堰;有關思想文化的內容。這就是一個形成知識框架的過程。這樣,在課堂中,我便能重點去學習這些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預習時,要閱讀課本中的文獻資料。課本中的“相關史事”“材料研讀”“知識拓展”,都是很好的史料素材,在閱讀中可以培養我們的材料處理能力。緊接著,要聯系課文中的圖表。逐漸學會看圖學史、看圖說話、看圖復述正文部分相關史實,以此培養我們的口語組織和表達能力。最后,還要預習課文后面的練習題。這些練習題是對課文中的基礎知識或重點內容進行設疑的,預習這些習題有助于我們掌握知識并培養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在做完以上步驟后,我還會完成配套練習冊上的填空題,這也是對預習效果的檢測和鞏固。
課堂聽講法。課堂上要做到認真聽老師的復習提問和講評,尤其是預習時標注過的。還要認真聽老師對基礎知識的講授并記好筆記。要把握好做筆記的時機:老師在黑板上寫字時,要抓緊時間搶記;老師講授重點內容時,要擠時間速記、簡記;當記筆記與聽課發生沖突時,應以聽課為主,待充分理解知識點后,再在下課后盡快抽時間去補記。我喜歡把筆記記在課本上,用不同顏色的筆來標記不同的內容,如:用紅筆記下必須掌握的知識,其他顏色表示需要一般理解的知識。當老師提高音調、反復述說、長時間解釋時,那就一定是重難點,這時就一定要及時地用自己的方式在書中相應的知識點上做筆記,要記好、記全、記準。最后,少不了要認真思考,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提高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課后復習法。復習與練習是學習的基本方式,也是有效的學習方法。復習時要仔細地、反復地看課本,牢固地把握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才能學會融會貫通。歷史復習中最重要的一環是背誦:第一,要對課本中的重難點進行誦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第二,要學會聯想記憶。在背誦某個歷史事件時,要聯想其邏輯順序,把相關的背景(原因、條件)、過程(經過、措施或內容)、結果、影響、評價(啟示)聯合成一個整體,背誦其中一部分時要把其它知識點聯想起來,通過這種聯想就可以掌握整塊歷史知識。第三,比較記憶法。把兩個以上具有一定聯系的事件或人物進行歸類比較,或者把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列表比較。這樣既直觀易懂,又防止張冠李戴。復習后,還要及時完成老師布置的練習題,以達到鞏固的目的。
學習歷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只有掌握了學習歷史的方法與技巧,才能學好歷史。我們要認識到學好歷史的重要性,并端正自身學習態度,不斷優化學習方法,進而為促進自身歷史成績的提高不斷努力。
(指導老師:涂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