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中遇到合同糾紛可依法多途徑解決
【案例】
景先生經營糖果批發公司已經20多年了,從500元起家,到現在的初具規模,經營中,有歡喜,也有憂愁,最令他頭痛的是與廠家及客戶等其他方面所發生的經濟糾紛,尤其是合同糾紛,一旦處理不好,就會蒙受經濟損失。當發生經濟糾紛時,景先生常常不知如何解決,弄得措手不及。目前,公司還有3起經濟糾紛沒有處理完畢。那么,當在經營中遇到經濟糾紛尤其是合同糾紛時應當咋辦?
【解析】
我們知道,經濟糾紛是指市場經濟主體之間因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的矛盾而引起的權益爭議,包括平等主體之間涉及經濟內容的糾紛;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作為行政管理相對人與行政機關之間因行政管理所發生的涉及經濟內容的糾紛。在當前的經營活動中,經濟糾紛案件時有發生,從景先生的情況來看,他就在經營中經常遇到這方面的困擾,并且重點是合同糾紛問題。
那么,當發生經濟糾紛時應當如何處理呢?無論如何處理經濟糾紛,都是一個維權的過程,都必須要依法。通常情況下,當發生經濟糾紛時,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
A、和解。當經濟合同在履行過程中,雙方發生了分歧意見,當事人在充分協商和相互諒解的基礎上,可以自愿達成和解。
B、調解。合同雙方當事人發生了合同爭議,雙方當事人通過調解的方式,在自愿的基礎上達成調解協議。
C、仲裁。當事人雙方協商解決不成時,可以依據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向仲裁機關申請仲裁。我國仲裁法第二條規定:“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
D、訴訟。當事人可依照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經濟合同糾紛的訴訟。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從以上可以看出,由A到D是處于漸進狀態的。當發生經濟糾紛時,和解是簡單易行的解決辦法,調解次之,在和解與調解無效的情形下,就可采用仲裁的辦法,而提起訴訟則是終極措施,由人民法院判決并強制執行。
如此不當得利要返還
【案例】
林先生和錢某是同一城市的水果批發商,也是同一個蘋果生產基地的長期客戶,分別與蘋果生產基地都有穩定的供銷關系。兩個月前,林先生和錢某在電話中協議合發一車蘋果共10噸,每人5噸,由錢某向蘋果生產基地付款,費用各自承擔50%,其他責任與風險由兩人共擔。達成協議后,林先生隨即將貨款及運費轉給錢某。10天后,兩人訂購的蘋果如期到達,林先生和錢某各5噸。日前,在林先生給蘋果生產基地打電話詢問其他事情時,無意中得知錢某雖然按照原定價格付了款,但就在發貨的前一天,蘋果基地作出價格調整,每斤蘋果降價0.5元,蘋果基地很快將錢某多付的1萬元返還。為此,林先生找到錢某協商此事,要求退還差價款5000元,卻遭到斷然拒絕。那么,錢某是否可以將返還的蘋果價差款據為己有?
【解析】
從林先生的情況來看,錢某的這種行為屬于不當得利。對于林先生多交的5000元購買蘋果的貨款,是需要返還的。
所謂不當得利,是指沒有法律根據,使他人受到損失而自己獲得了利益。不當得利沒有法律根據,因此雖屬既成事實也不能受到法律的保護,應返還不當利益給受損失的人。這在我國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條中是有著明確規定的:“得利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的,受損失的人可以請求得利人返還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為履行道德義務進行的給付;(二)債務到期之前的清償;(三)明知無給付義務而進行的債務清償。”錢某的行為不屬于法律規定的任何“除外情形”,所以應當向林先生返還5000元蘋果價差的款項。
對于不當得利,在我國民法典中還對相關情形作出了規定。第九百八十六條規定:“得利人不知道且不應當知道取得的利益沒有法律根據,取得的利益已經不存在的,不承擔返還該利益的義務。”第九百八十七條規定:“得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取得的利益沒有法律根據的,受損失的人可以請求得利人返還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賠償損失。”第九百八十八條規定:“得利人已經將取得的利益無償轉讓給第三人的,受損失的人可以請求第三人在相應范圍內承擔返還義務。”錢某的行為屬于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七條所規定的情形,應當承擔返還義務。
債務糾紛可依法討還
【案例】
周先生是制作豆腐的商人,他的手藝從父輩留傳下來,在當地被大家稱為“豆腐王”。5年前,單某找上門來,說自己新開了家飯店,要周先生每天給送2板豆腐,每板50元錢,每月結一次賬。周先生對這家飯店進行了了解,知道這家飯店為單某、劉某、岳某合伙開辦,便將這個生意答應下來。起初,飯店嚴格按照每月一結賬的方式給周先生結清賬目,很守信譽。但從前年9月份開始,飯店以經營遇到臨時困難為由,結賬的時間經常推遲,有時結一部分賬,欠一部分賬,到去年末,飯店已經欠周先生豆腐款8000余元。從今年起,周先生停止對飯店供應豆腐,并多次前去催款,單某總是讓他等一等。前幾天,當周先生再去催款時,飯店已經停業。于是周先生找到單某催要豆腐款,單某聲稱經營的飯店已經散伙,讓周先生去找劉某和岳某。周先生找到劉某,劉某讓他去找單某和岳某。周先生找到岳某,岳某則讓他找劉某和單某。他們3人就這樣推來推去,不肯還錢,并譏笑與周先生的欠賬為“豆腐賬”。那么,單某等人開的飯店停業,周先生應當怎樣催要他的“豆腐賬”?
【解析】
從周先生在咨詢中所介紹的情況來看,這是一起因合伙經營引起的債務承擔糾紛案件。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周先生盡可以理直氣壯地追償自己的“豆腐賬”。盡管飯店已經停業,單某、劉某、岳某也已經散伙,但所欠趙先生的“豆腐賬”是必須要還的。
我國民法典第九百七十三條規定:“合伙人對合伙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清償合伙債務超過自己應當承擔份額的合伙人,有權向其他合伙人追償。”我國合伙企業法第九十二條規定:“合伙企業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債權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破產清算申請,也可以要求普通合伙人清償。合伙企業依法被宣告破產的,普通合伙人對合伙企業債務仍應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按照法律相關規定,周先生可以向單某、劉某、岳某中的任何一人進行追償。但建議周先生弄清誰是這家飯店的法人代表,重點向其進行追償。但若追償未果,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以此維護自身權益不受侵害。
時下,為了解決資金不足問題,合伙經營現象較為普遍。在此提醒大家在進行合伙經營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在進行合伙經營前一定要按照法律規定訂立書面合伙協議;二是合伙企業已經設立,尚無書面合伙協議的,要按照口頭協議內容,在糾紛產生前盡快補簽書面協議;三是已經產生糾紛的合伙企業,要注意收集證據,按照法律程序解決爭議。
同時,在這里也提醒其他有關經營人員在向這些合伙經營的企業供貨時,要及時結清賬目,一旦發現欠賬現象,要果斷地停止供貨,避免越陷越深,并依法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