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日同窗小楊,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然而高考時竟考了一個很低的分數。一開始,小楊故意表現得云淡風輕,但沒堅持幾天就情緒崩潰了,總在家里哭,經常反復說一句話:完了,一切都完了,我的人生沒有意義了。
在家長和老師的鼓勵下,小楊選擇復讀,但自從進了復讀班,他就感覺自己得了“考試恐懼癥”,考試前會失眠,考試鈴聲一響就恐慌,因為高考失利的經歷讓他無法釋懷。
第二年高考,小楊的成績依舊不理想,得知分數后他的父母似乎比他還難以接受,語氣里全是掩飾不住的失望。
這對小楊心理上的打擊可謂雪上加霜。
之后,小楊去了外地上大學,切斷了和高中同學、老師的聯系。
多年后,他說自己雖然能夠釋懷了,但高考失利對他的影響是持久的,每當想到高考連續考砸了兩次,感覺太羞恥了,羞恥到不想和任何熟人聯系。
誠然,高考是中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學業發展和未來的人生規劃有著重要影響。面對高考失利,許多考生會和小楊一樣,感到羞恥和挫敗。即使高考過了若干年,過去的羞恥感仍然影響著他們。
高考失利,為何會產生羞恥感?
高考失利導致羞恥感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社會壓力、他人期望、自我期望。
由于高考成績被廣泛認為是衡量學生能力和價值的重要指標,導致學生背負很大的思想包袱。一旦成績不理想,就會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產生巨大懷疑,進而產生恥辱的感受。
考生還會感受到來自家人、老師、同學等人的期望,這些期望是無形的壓力,讓他們更害怕失敗,更看重結果,擔心不能達到他人預期。
自我期望在自我評價中起著重要作用。一些考生可能對自己設置了非常高的期望和標準,認為自己應該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比如小楊。當自己沒有達到這些期望時,會感到非常羞恥和對自身失望。
高考中避免不了的就是看成績、看排名,而成績和排名是學生維系自尊的一個重要標準和支撐。“支撐內心的東西一下就崩塌了。”小楊這樣形容自尊心嚴重受損的感覺,因為羞恥感太強烈,導致自尊心難以維系,他陷入了長期自我否定、挫敗、迷茫的情緒黑洞中。
高考失利的羞恥導致了小楊強烈的低自尊感,他擔心成績被同學、老師知道,不愿意別人看到自己的窘迫,人際接納程度變低了。
對父母,因為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家庭內部的緊張氛圍,上大學后,小楊和父母的關系變得疏遠。
對同伴,小楊因為高考失利開始看低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總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在大學同伴關系中的積極體驗感減少,變得抗拒社交。
當然,這里列出的只是兩個較為普遍的影響,高考失利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由于個體的差異性,其產生的影響并不能一概而論。
每一個高考失利的考生,可能都想知道一個問題:高考失利的影響到底會持續多久?這個問題我沒辦法回答你。如何治愈羞恥感,減少高考失利對自身的干擾,是年輕學子改變的方向。
治愈羞恥感,分三步:看見— 接納— 改寫。
羞恥感具有隱蔽的特性,很多時候我們意識不到自己受到了羞恥感的影響。比如說,上課時老師喊你回答一個你不會的問題,你很難察覺在你舉手時抑制你的力量是羞恥感。高考失利的羞恥感對于一部分人來說,可能比較隱蔽,而只有看見自己的羞恥感,才能作出改變。
高考成績不太如意的考生,可通過觀察自己的情緒波動、重復性錯誤、某種成癮行為,來覺察自己的羞恥感。
有沒有某一刻,你突然感到無比憤怒?想想原因,原來是你身邊的人在不停談論高考。
以后的每一次考試都發揮不出正常水平,是不是內心深處就認為自己能力差,總是懷疑自己寫的答案,又修又改?
高考后沉迷游戲和享樂,是不是你逃避羞恥的反應?
意識到上述的問題,你就看見了你的羞恥感。
在羞恥感面前,人會本能地采取回避、否認、控制等防御方式。但實際上你越是想控制你的羞恥,你就越感到羞恥。
接納,首先是接納已經發生的經歷。高考結果已擺在面前,否認沒有意義。
其次,是接受你的羞恥感,有這種感覺是正常的。要接受自身的羞恥感,也要允許他人的羞恥感,比如父母。或許在你看來,父母的羞恥是對你的傷害,但你無權去否定他們的感受。站在制高點去指點他們,反而還會加強自身的羞恥。如果別人非要把他們的羞恥感強加于你,只要你在心里不認同,不作出反應就可以。
最后,是要理解自己。在羞恥感的影響下,你可能會做出不好的行為,說些不妥當的話。理解自己,就是原諒自己的行為,被羞恥感所困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情況,不要再評判、指責自己了。
前兩個步驟,你已經找到了你的羞恥感,并對它產生了質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改寫。
改寫羞恥的標準:有人認為某事是羞恥的,有人則不這樣以為,因為這件事的成敗并不在他羞恥的標準上。把高考從你的羞恥標準上拿下來,是在幫助自己成長。
改寫不必要的羞恥感:拿小楊來說,他擔心因為高考成績在大學里受到歧視、排擠,在社交上一直感受到一定的壓力。這種羞恥是不必要的。高考成績多少,考了什么學校,都不應該是你感到羞恥的原因。把這不必要的羞恥改寫為“雖然我的高考成績不優越,但我完全有能力憑借自身的魅力結識良師益友,一同學習進步,治愈自己的羞恥感。”把那些慣性的、消極的信念統統替換,改寫羞恥,進而改寫人生。
高考失利所帶來的羞恥感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體驗,但考生不應讓羞恥感阻礙自己的成長和發展。有一點毋庸置疑,內心深處的羞恥感,可以助力我們成為更加優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