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關節炎屬于慢性骨關節疾病,是骨科臨床常見疾病之一。膝關節軟骨磨損老化(退變)和膝關節疼痛是膝骨關節炎的兩個明顯特點,患者行走能力大幅度下降,導致生活自理能力及活動范圍受限。
據相關骨關節炎數據調查顯示,我國膝骨關節炎發病率達18%以上,以中老年人群為主。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發病率在50%以上。但現如今,膝骨關節炎呈年輕化趨勢,關節外科門診可見許多年輕退變患者就診。隨著對膝骨關節炎研究的深入,學者發現采取合適的運動,能有效促進患者病情的康復。
膝骨關節炎患者正確選擇運動方法
年輕膝骨關節炎患者
對于年輕膝骨關節炎患者,應根據自身需求與病情積極進行運動,包括股四頭肌訓練、有氧運動、水中運動以及傳統運動等。
其中,通過股四頭肌訓練,患者膝關節的伸展和屈曲、下蹲等情況可得到改善;長期堅持股四頭肌訓練,能提高股四頭肌的體積及肌肉比例,大幅減少膝關節的內收力矩,有助于減輕膝關節損傷的力量,對膝關節形成主動保護機制,促進膝關節功能恢復。研究表明,通過科學有效的股四頭肌訓練,患者疼痛程度也可得到緩解,從而提高生活質量。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早期患者,可以為其提供等速收縮訓練。該運動方式的強度較大,但實際效果較為確切。通過為患者提供不同速度的肌力訓練,可逐漸增強訓練力度,慢慢能夠承受的最大阻力,隨之產生最大的肌力,進而大幅度提高肌肉貯備水平。
水中運動療法是一種新型的膝骨關節炎運動方式。由于水的浮力作用,比較適合年輕的膝骨關節炎患者,平衡能力較為優異、水性好的老年患者及肥胖患者。水中運動對膝骨關節炎的綜合療效顯著,表現為:(1)長期堅持水中運動治療,能夠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患者膝骨關節受損組織修復;(2)由于水的浮力作用,對患者的膝骨關節受力較小,能夠切實減輕膝骨關節炎疼痛癥狀,并可借助水的沖擊力改善骨骼及肌肉僵硬的程度。有研究顯示,患者如若堅持開展水中運動治療,不僅能夠控制病情發展,還可在短時間內改善膝骨關節功能,加快病情恢復。基于此,膝骨關節炎患者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接受長期水中運動治療。實施水中運動治療時,需要嚴格控制水溫,通常應控制在32℃~36℃,水溫不要過涼或過熱。
中老年膝骨關節炎患者
中老年膝骨關節炎患者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肌少癥(肌肉減少癥),這是和年齡增長相關、進行性發展的疾病,表現為全身肌肉量減少、肌肉強度下降、肌肉功能減低。骨質疏松癥和肌少癥都是和年齡相關的退變疾病,統稱為“活動障礙綜合征”,患者會出現走路不穩、摔倒等,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因此,對于中老年膝骨關節炎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方式指導顯得尤為關鍵。一方面,選擇的運動應有利于肌肉(特別是下肢肌肉)的激活與鍛煉;另一方面,盡量避免蹲跪等膝關節深屈的動作。
基于以上觀點,適量的有氧運動與傳統運動更適用于中老年膝骨關節炎患者。原因在于中老年膝骨關節炎患者身體機體下降,肌肉力量較為薄弱,無法耐受高強度的運動。一旦運動強度過大,不僅無法保證運動效果,反而容易出現運動損傷,造成肌肉拉傷或病情加重等。
膝骨關節炎患者有氧代謝能力普遍較差,因此需要針對性開展有氧運動指導,從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堅持正確有效的有氧運動,以提高機體有氧代謝貯備能力,保證血氧平衡,提高軀體耐力水平。目前常見的有氧運動為步行、慢跑、游泳、騎車等,中老年膝骨關節炎患者可根據自身能力及運動需求進行選擇。身體素質、平衡能力差的患者不應選擇騎車這項運動,以免在騎車過程中體力不支或失去平衡導致意外摔傷。有研究表明,中老年膝骨關節炎患者長期堅持科學的有氧運動,可切實改善心肺功能,控制膝關節病的病情,還可預防心腦血管等疾病,對于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內科慢性疾病也有較好的調節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通過有氧運動治療膝骨關節炎時,運動強度要保持動態調整,即根據病情恢復情況,在不同階段合理增加運動強度與運動時間。
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為傳統運動。開展太極拳運動在調理人體臟腑,激發陰陽氣血方面有重要作用;八段錦符合人體運動學和生理學規律,有調節血壓、血糖、血脂,提高心肺功能等功效;五禽戲屬于用動物動作編排的健身功法,互為整體,各有側重。堅持進行傳統運動,可強身健體、調節氣血運行、通活經絡,對膝關節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神經衰弱等具有較好的治療和康復作用。
傳統運動富含養生理念,中老年膝骨關節炎患者堅持開展,不僅可以達到祛病強身、防病治病的目的,還有助改善膝關節本體感覺、姿態穩定及平衡能力、關節功能,從而有效促進骨關節病的康復。此外,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均為低強度的有氧運動,適用于身體素質較差或膝關節功能障礙嚴重患者。切記,在進行傳統運動時不要扎馬步,提高中心位置,不做半屈曲甚至深蹲動作。
膝骨關節炎患者合理確定運動強度
在充分認識到運動的價值后,就要為膝骨關節炎患者制定適合的運動強度,以充分發揮運動治療的功效。
Borg主觀疲勞程度分級(RPE)是確定膝骨關節炎患者運動強度的主要指標之一。Borg主觀疲勞程度分級處于11~14分時,意味著最高強度。對于接受股四頭肌訓練的膝骨關節炎患者,在確定肌力訓練強度時,可采用最大負荷重量(1RM)指標進行確定,最適宜的強度為8~12次40%~60%1RM,不可貪功貪快。
結論
膝骨關節炎嚴重影響患者的活動及生活自理能力,此時應綜合身體條件、需求及疾病發展特點,選擇針對性的運動方式和合適的運動強度,循序漸進地做好康復運動。對于中老年膝骨關節炎患者,應以低強度運動為主,可合理開展肌力訓練、水中運動、有氧運動以及傳統運動。對于所有患者,針對性訓練股四頭肌能讓自己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