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是臨床檢驗的基礎項目,通過觀察血細胞的數量變化及形態分布,從而判斷血液狀況及疾病的檢查。此外,血常規還是觀察治療效果、用藥或停藥、繼續或停止治療、疾病復發或痊愈的常用指標。
血細胞的組成
血液成分主要包括血漿和血細胞。其中,血細胞又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它們發揮著不同的功能。
紅細胞
血液中數量最多的是紅細胞,為白細胞的近千倍、血小板的30~50倍,因而血液呈現紅色。紅細胞含有血紅蛋白,主要作用是攜帶氧氣,并通過血流輸送到全身各個臟器(紅細胞功能如圖所示)。 其中,靜脈血含氧量低,呈暗紅色;動脈血含氧量高,呈鮮紅色。
正常成人每天合成6 g的血紅蛋白。而正常人成熟紅細胞的平均壽命在120 d左右。如果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壓積都降低,表明機體可能存在貧血。根據血紅蛋白的濃度,可將貧血分為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在海平面地區,成年男性血紅蛋白<120 g/L、成年女性血紅蛋白<110 g/L、孕婦血紅蛋白<110 g/L考慮貧血。輕度:血紅蛋白濃度>90 g/L,但小于正常值。中度:血紅蛋白濃度60~89 g/L。重度:血紅蛋白濃度30~59 g/L。極重度:血紅蛋白濃度<30 g/L。
造成貧血的原因也有很多,主要包括:
(1)如果紅細胞的平均體積變大,提示可能是巨幼細胞貧血,多半是由于葉酸和維生素B12缺乏所致。(2)如果紅細胞平均體積變小,提示可能是缺鐵性貧血,是由于機體對鐵的需求與供給失衡,導致紅細胞合成原料鐵缺乏,最終引起缺鐵性貧血。
也會有一些人在沒有任何癥狀的情況下,血紅蛋白水平比較高,以慢性缺氧患者或在高原生活的人常見,屬于人體的一種代償性反應。
白細胞
白細胞分為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在血常規的化驗單中都能看得到。其中占有比例最高的是中性粒細胞。
(1)細菌感染:如果機體被細菌感染,或中性粒細胞數目會增加,以對抗細菌。(2)病毒感染:如果機體被病毒感染,淋巴細胞數目會增加,以對抗病毒。(3)寄生蟲感染:如果是寄生蟲感染,或處于過敏狀態下,嗜酸性粒細胞數目會增加。
如果感冒后,做血常規后發現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和數目不高,而淋巴細胞百分比和數目高,說明是病毒感染。此時,要進行抗病毒治療,而不是服用頭孢、阿莫西林等抗生素。
血小板
血小板在止血、凝血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果血小板數目比較低,就要提防出血風險。
影響血常規的因素
生理因素
包括年齡、性別、精神狀態、活動狀況、采集血液的時間、服藥時間、季節等。正常人群一天內各種血液細胞會出現一定的變化;孕期超過5個月,白細胞的總數會顯著增加;在極端氣候條件下,如酷熱、嚴寒等,會導致白細胞一過性增加。以上情況都可能會影響血常規的檢查結果。在采血前,要盡量避免劇烈活動;在冬天,先將身體溫暖起來再抽血;抽血時,要詢問患者是否曾使用可能影響檢測操作或結果的藥品。
檢驗試劑因素
檢測前需進行抗凝處理,以EDTA鹽類比較常見,且對檢測影響不大。血液與抗凝劑的比例關系到血液的常規檢查效果。如果血液的比例太高,抗凝劑的濃度比較低,那么,在血漿中就容易產生血塊,影響到檢測效果;如果血液的比例太低,抗凝劑的濃度比較高,血小板腫脹崩解裂,形成正常血小板大小的碎片,無法獲得準確的結果。
檢驗儀器因素
血細胞分析儀是當前血液常規檢查最常用的儀器,極大提高了檢測工作的效率,同時降低了人工樣本分析中出現失誤的概率。然而,血液分析儀的校準需要相應的標尺,有些不合格的血球分析儀沒有相應的標記物,會影響檢測效果。在臨床上,為了確保儀器的測試精度,必須定期進行標定。
人為因素
包括在同次多管采血過程中,由于抽血速度過慢或注射順序不當,造成了空針內的血液凝結;靜脈血注入后不及時輕搖,使得血樣本與抗凝劑混合不充分;采集到的血液樣本不能及時進行檢測;采血針尖過細,容易溶血,造成測量誤差等。
血常規檢查注意事項
合理飲食
如果計劃明天進行血常規檢驗,那么,在檢驗前一天要食用一些脂肪含量較低的食物,避免大量飲酒,否則會對檢驗結果產生影響。此外,倘若只是進行血常規檢驗,無須特殊禁食;倘若需要同時抽血做生化檢查,那么,需要在檢驗前一天的晚上8點鐘之后不再食用任何食物,確保禁食大于12 h,以免對生化結果產生影響。
激烈運動后不要馬上化驗血常規
在進行劇烈運動的過程中,血液流動速度非常快,會導致白細胞極易脫落到血液循環當中,使得外周血中白細胞數量持續上升,導致檢查結果不準確。
避免大量飲水
在進行血常規檢驗的前期階段,一定要避免頻繁飲水,否則會稀釋血液,致使紅細胞、血紅蛋白的濃度持續降低,對檢驗結果產生影響。
禁止在飽餐后或沐浴后進行血常規檢驗
無論是飽餐還是沐浴,均會使得白細胞的數量呈現出逐漸上升的狀態,如果此時馬上進行血常規檢驗,必然會影響到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與真實性。
注意休息
在進行血常規檢驗的前期階段,一定要注意休息,確保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以及過度勞累,同時要預防感冒。
放松心情
在抽血的過程中切不可太過緊張,一定要放松心情,要不然就會使血管收縮,提高采血的難度。
按壓時間應充分
每個人的凝血時間有所不同,有的人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才能夠凝血。不要看到皮膚表層不出血就停止壓迫,否則極易發生淤青的情況。建議做完血常規檢驗后,要進行充分按壓。倘若自身就存在出血傾向,更需要延長按壓時間。當抽血后發生頭暈、眼花、乏力等,第一時間平臥,飲少量糖水或者吃一塊糖,直到癥狀有所減輕后方可再進行其他體檢。如果局部存在淤血,需要等一天后用熱毛巾熱敷,以促進吸收。
結束語
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都來源于骨髓造血干細胞。如果血常規中這幾項指標數量或形態有明顯的異常,應及時去血液科就診。如果化驗單上指標只是輕微變化,自身沒有什么不適感,也無須過分緊張,經專業醫生的指導進行適當處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