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漸進式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及吞咽功能恢復效果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0年3月~2023年2月醫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82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1例。試驗組采取漸進式康復護理,對照組行常規護理,比較兩組FMA評分、肌力、吞咽功能及滿意度。結果 干預前,兩組FMA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試驗組FM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前,兩組肌力評級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試驗組上肢、下肢肌力均優于對照組(P<0.05)。干預前,兩組吞咽功能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試驗組吞咽功能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漸進式康復護理可有效促進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吞咽功能改善,增強患者肌力,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腦梗死;漸進式康復護理;吞咽功能;滿意度
腦梗死為常見的腦血管病變,具有易致殘、病情嚴重與病死率高等特點,可引起頭暈、偏癱、口角歪斜等癥狀,情況嚴重時,可導致患者昏迷、意識障礙、嗜睡等,危害性極大[1]。對癥治療能夠抑制腦梗死進展,但護理為醫療服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護理質量可直接影響患者療效[2]。常規護理效果有限,已然無法滿足當下人們對護理的需求,早期給予患者康復護理干預可減輕病殘程度,改善患者肢體功能和吞咽功能。基于此,本研究選取選取2020年3月~2023年2月醫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82例為研究對象,探討漸進式康復護理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選取2020年3月~2023年2月醫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82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1例。試驗組:女19例,男22例;年齡52~78歲,平均(53.28±4.69)歲;體重38~81 kg,平均(54.79±6.34) kg。對照組:女18例,男23例;年齡50~79歲,平均(53.64±4.52)歲;體重38~80 kg,平均(54.85±6.12) kg。2組年紀等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患者資料齊全;意識清楚;對研究知情同意;無精神或心理疾病。排除標準[3]:急性傳染病;惡性腫瘤;中途退出研究;過敏體質;全身感染;認知障礙;免疫系統疾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
(1)健康宣教。采取發放宣傳冊、口頭教育或視頻宣教等途徑,為患者講述腦梗死的知識,介紹康復訓練的目的和意義,以取得其積極配合;耐心解答患者提問,打消其顧慮。
(2)指導患者正確用藥。告訴患者藥物的名稱、禁忌、用量、作用和用藥途徑,囑患者一定要規律用藥,不能擅自停藥,也不能隨意調整用藥量,以免影響療效。若患者記憶力比較差,可讓其通過設置鬧鐘的方式提醒用藥。
(3)心理護理。主動與患者交談,期間可酌情運用肢體語言,如握手或拍肩膀。播放舒緩的樂曲,促使其身體放松。引導患者正向宣泄出心中的情緒,用手勢、語言或眼神等鼓勵患者。向患者介紹預后較好的腦梗死案例,增強其自信。
(4)飲食指導。根據患者個體差異,結合腦梗死治療的原則,調整飲食結構。嚴格控制患者對鈉鹽與膽固醇的攝入量,囑患者多吃果蔬,多喝溫水,不吃腌制類的食物;飲食清淡,食用高纖維與高蛋白的食物,禁食油膩與辛辣的食物。
(5)營造舒適的病房環境。強化空氣消毒力度。根據天氣變化,酌情調整室溫。確保室內光線柔和,物品擺放整齊,空氣清新,地面整潔,沒有噪音;允許患者在室內擺放喜歡的物品,讓患者能夠感覺到溫暖。
1.2.2 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漸進式康復護理
(1)協助患者取舒適的體位,嚴密監測患者體征,觀察病情變化。每隔2~3 h協助患者翻身1次,按摩患者肢體與受壓部位,促進血液循環。指導患者做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如進食、如廁、修飾、刷牙、穿脫衣等。待患者肢體功能明顯恢復后,指導其下床活動,如站立平衡訓練、步行訓練與床椅轉移等,再指導患者做上下樓梯等訓練。協助患者取平臥位,指導患者做踝關節背屈與跖屈訓練,每個動作都保持3~5 s,10 min/次,3次/d。護士需用一只手輕輕扶住患者的足后跟,并用另一只手對其膝關節進行按住,然后再緩慢抬起患者的下肢,讓患者的腰骶部肌肉處于緊張狀態,20~30次/組,每日做3組。
(2)指導患者做適量的頸部活動:上下左右轉頭,30 min/次,每日1次。指導患者舌頭反復往外伸,以改善其舌肌力量,10 min/次,3次/d[4]。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FMA評分、肌力、吞咽功能及滿意度。(1)用FMA量表評估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總分100,得分越高患者肢體功能恢復越好。
(2)利用Lovett分級法將肌力評為0~6級,患者有無可測知的肌肉收縮時為0級,患者肌肉有輕微收縮,但無法帶動相應關節活動時為1級,患者在減重狀態下肌肉可帶動相關關節進行全范圍活動時為2級,肌肉不僅可帶動相關關節進行全范圍活動,而且還可進行全范圍抗重力運動,但無法進行抗阻力運動時為3級;肌肉可進行抗重力、抗阻力活動時為4級;肌肉可以完全抗重力運動時為5級;評級越高時代表肌力越好。
(3)采用吞咽功能篩查量表評估患者吞咽功能,總分10分,得分越高表示吞咽功能恢復越差。
(4)滿意度評估包括三級,不滿意0~75分;一般滿意76~90分;滿意91~100分。總滿意度=一般+滿意。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肢體運動功能比較
干預前,兩組FMA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試驗組FM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肌力比較
干預前,兩組肌力評級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試驗組上肢、下肢肌力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吞咽功能比較
干預前,兩組吞咽功能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試驗組吞咽功能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總滿意度為97.56%,高于對照組的82.9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飲食結構的變化、生活方式的轉變、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劇,導致我國腦梗死的患病率有所提升[5]。腦梗死不僅發病突然,還容易致人殘疾和死亡,若不積極干預,將會導致嚴重后果[6]。相關資料中提及,腦梗死的發生和小動脈閉塞、高血壓、大動脈粥樣硬化、血脂異常、心源性栓塞、心臟病與煙霧病等因素都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可引起共濟失調、偏癱、頭痛與感覺障礙等癥狀[7]。常規護理乃比較傳統的一種護理模式,能夠向患者提供一些最為基礎的護理服務,但無法滿足患者的實際需求,導致其護理質量得不到有效的提升[8~9]。
對腦梗死患者早期開始吞咽功能和肢體功能訓練,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神經功能康復,改善肢體、語言功能障礙,促進機體功能康復。漸進式康復護理為專科護理,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根據患者實際需求,結合臨床經驗,從康復訓練、飲食調整、認知干預、體位管理、情緒疏導與環境管理等方面出發,予以患者系統性、人性化與專業化的護理,消除其負性心理,促進肢體與吞咽功能的恢復,改善患者預后[10]。指導患者在病床上做適量的肢體主/被動訓練與吞咽功能訓練,待患者明顯康復后再指導其下床活動,提高患者康復效果[11]。本研究顯示,干預前,兩組FMA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試驗組FM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前,兩組肌力評級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試驗組上肢、下肢肌力均優于對照組(P<0.05)。干預前,兩組吞咽功能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試驗組吞咽功能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漸進式康復護理可有效促進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吞咽功能改善,增強患者肌力,提高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丁月明.漸進式康復護理模式對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及吞咽功能恢復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2,41(6):1094-1098.
[2] 楊秀玉,何偉秀,陳美云.康復護理干預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10):158-161.
[3] 馬金風,張秀花,李瑞.早期康復護理聯合延續護理對老年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17):80-83.
[4] 高彥青.漸進式康復護理在提高腦梗死患者生活能力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9,26(4):495-497.
[5] 馬亞菲,王巖巖.家庭健康教育及循序漸進式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的影響[J].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2,44(6):471-473.
[6] 王丹,蘇芳.基于健康信念的護理干預結合超早期強化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肢體功能恢復及康復積極性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3,8(2):137-139.
[7] 胥婧,羅秀玲,江雪蓮,等.CARF理念下腦梗死患者全過程康復護理模式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湖北醫藥學院學報,2022,41(4):409-413,419.
[8] 黎錚.預防性治療急性腦梗死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研究進展[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0,13(12):177-179.
[9] 鞏敏,程翠琴,汪婷麗.虛擬情景互動訓練聯合路徑式早期康復護理在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22,44(11):1975-1977.
[10] 許建芳,劉芳,何勇.早期康復護理對糖尿病并發腦梗死的效果及NIHSS評分影響分析[J].婚育與健康,2022,28(23):82-84.
[11] 賈亞娟.基于患者需求的康復護理對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依從性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黑龍江中醫藥,2022,51(1):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