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家風與好父母
在鐘鎧銳家里,總能看見這些場景:媽媽總愛和鐘鎧銳開玩笑,經常拍下他吃東西時的“丑照”,逗著孩子自己也樂呵呵的;而爸爸總是在鐘鎧銳身旁,陪他寫作業、做Scratch編程和鍛煉身體;吃飯時,一家人看新聞報道,鐘鎧銳化身小小“時評員”,與父母探討時事……說說笑笑、相親相愛構筑了鐘鎧銳生活的每一天,父母用講道理代替爭吵,用聆聽與引導代替說教。《人生五大問題》一書中寫到:“怎樣是幸福的童年呢?是父母之間毫無間隙,在溫柔地愛他們的孩子時,同時維持著堅固的紀律,且在兒童之間保持著絕對一視同仁的平等態度。”在鐘鎧銳的父母看來,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家里,大家一視同仁,家務活也是一起承擔。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生活在愛里,那么他的成長與發展就不會出現偏差。”鐘鎧銳的媽媽馮女士說道。
陪伴,是鐘鎧銳父母眼中孩子成長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在家庭教育中,父親能影響孩子的認知、個性品質和社會行為的形成,同時父親是孩子的榜樣,給予孩子自信和力量,讓孩子更有安全感,無畏地面對世界。“他很喜歡有爸爸的陪伴。哪怕爸爸只是靜靜坐在一旁什么都不干,他也感到很安心,更專注地完成任務。倘若遇上困難,他深知有爸爸的陪伴與支持,能更有信心克服。”但這并非是依賴,馮女士表示,當鐘鎧銳遇事不決尋求幫助時,父母只是提出建議或引導,最終由他來作決定。
對此,鐘鎧銳感恩地說:“從小,爸媽就教我要做一個正直、有禮貌的人,我很開心做任何事情都能得到他們的支持。他們會傾聽我的想法,通過說說笑笑的方式來跟我講道理,從小到大,我都是快樂的。”
做連接香港和內地的“橋”
鐘鎧銳是一名香港籍學生,他在香港出生,在深圳生活、學習、成長,這樣的身份令他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感。“作為一名港籍學生,他覺得自己要主動發揮連接香港和內地的‘橋梁’作用。”馮女士說,鐘鎧銳有著很強的社會責任感。“我們并未刻意培養,但他對時事非常關注,看新聞報道時他會感到好奇,并提出疑問。”
在父母的正向引導下,鐘鎧銳養成了明確的是非觀念與愛國信念。思維活躍的他通過繪畫、制作動畫、自編自導自演小視頻等不同方式,從青少年的視角出發,提出自己的見解。2021年,鐘鎧銳當選為深圳市羅湖區首屆“兒童議事員”,積極參加羅湖區“領袖計劃”,錄制“兒童友好城市”介紹、“垃圾分類”“網絡素養紅領巾”等數十個正能量小視頻;在參加“黨史進校園”活動后,他有感而發,創作了詩歌《我是一座橋》;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他制作了立體繪本作為獻禮;在深圳市紅十字會成立40周年暨第76個世界紅十字日宣傳活動中,他與同學合唱歌曲《這世界那么多人》……每次參加活動,鐘鎧銳都全情投入,用自身小小的力量去影響身邊的同學、朋友。“我想用自己的方式,傳遞愛國、愛黨的信念。未來,我希望盡己所能,為社會作出一點貢獻。”鐘鎧銳說。
發現夢,實現夢
提及興趣,鐘鎧銳總能滔滔不絕。彈吉他、演奏單簧管、主持、表演、閱讀、乒乓球、手工制作、視頻和動畫制作等都是他生活中的興趣,但言語之間,卻離不開最喜歡的編程和航天。
從科技讀物中,鐘鎧銳讀到了航天器的制造過程和宇宙的奧秘。好玩的知識激起他的奇思妙想,他一邊學習制作立體繪本,一邊利用Scratch編程制作創意小游戲,動手將想法實現。在編程世界中,他能穿越時空到未來世界,也能搭乘火箭到外太空,還能操控機器人打敗病毒!他憑借這些作品參加了多項科技創新比賽,其中,在第十三屆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中獲青少年Scratch項目挑戰組一等獎,在第17屆全國青少年教育機器人奧林匹克競賽廣東省選拔賽中獲Scratch創意賽二等獎,在第十九屆“廣東省少年兒童發明獎”評選活動中憑借創意編程作品獲一等獎……
在鐘鎧銳心中有一個航天夢,這是他在讀小學期間發現、確立的,但他清楚,要實現夢想必須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神州十六號航天員桂海潮是我的偶像。他小時候的生活環境不是很好,但是他憑著毅力和堅持,通過讀書改變命運,我感到十分敬佩,也決心向他學習。一切夢想都要有扎實的知識作為基石,并經過努力才能實現,不然一切都是空想。”
記者手記
“我可以很自豪地說,我的爸爸媽媽從未吵過架。”這是鐘鎧銳在采訪即將結束前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整個采訪過程輕松、愉快,母子倆說說笑笑,仿佛這并不是采訪,而是一次親子相互溝通的機會。馮女士說起兒子的事情始終充滿著驕傲與贊賞,而鐘鎧銳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對父母的愛、對家庭的自豪感,這是難得一見的。如果想讓孩子長成一個快樂、優秀、無畏的人,那這孩子就需要從周圍的環境中得到溫暖,鐘鎧銳在父母的愛中得到了正直與善良,在實踐活動中得到自信與正能量,在喜歡的編程中得到樂趣與成就感。我想,此刻,他正在父母的陪伴下,快樂且積極地學習、成長,一步一步,向著航天夢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