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市迪茵公學開展天文學科普講座
為了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8月22日,中山市迪茵公學(簡稱“迪茵公學”)邀請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教授馮瓏瓏到校開展了一場精彩的天文學講座。
講座伊始,迪茵公學常務副校長、科學探究院執行院長吳建新隆重介紹了中山大學馮瓏瓏教授,并分享了迪茵公學科學探究新模式。吳建新表示,黨中央提出的人才強國戰略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之一。為了響應黨中央的戰略部署,迪茵公學建立科學探究院,積極探索創新教育模式,努力培養更多的拔尖人才,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
接下來,馮瓏瓏教授給迪茵學子帶來了一場題為《宇宙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我們究竟知道多少》的精彩講座。馮教授從屈原的《天問》說起,引入現代科學中的天問:“大爆炸從何處開始?空間中有多少個維度?物質的起源是什么?宇宙中的重元素來自何處?時空的最小尺度是多少?”一連串的提問,迅速吸引了迪茵學子。緊接著,馮教授生動有趣地介紹了宇宙的起源和發展,讓學生們對宇宙的奧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白了“天文學不追求市俗的虛榮,不追求咄咄的聲勢,它只追求對蒼穹的理解,接受來自蒼穹的直接啟示”。馮教授的講座知識、科普與趣味并存,激起了學生們濃厚的興趣。
最后,馮教授設計了互動提問環節,同學們踴躍提出問題,馮教授耐心解答。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提問,把大家帶入到浩瀚的宇宙空間和微觀的粒子世界,學生們的奇思妙想、專家的精彩解答將現場的活動氣氛推向高潮,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們積極探索天文領域的興趣。
這場講座不僅讓學生們了解到人類是如何開啟天文學研究的,感受到科學的無窮魅力,更通過這些案例向學生們揭示了科學研究的道路上大膽假設和實事求是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們插上創新和實踐的翅膀,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前進。講座還進一步營造了迪茵學子“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良好氛圍,激發了學生們將來投身科學事業的熱情。
據悉,迪茵公學校長賀優琳也曾多次寄語迪茵師生,迪茵公學科學探究院的目標是培養具有科學智慧、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學生。他希望老師們能夠以全新的理念和思維去育人教書。他呼吁學生們要主動學習、勤思考、多提問,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成為未來的領軍人物,還勉勵學生們要牢記使命、不負韶華,相信在學校的引領下,他們一定會從優秀走向卓越,用創新締造精彩。
(來源:中山市迪茵公學)
禪城學子在世界機器人大賽錦標賽(北京)中摘金奪銀
8月17日–8月22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指導、中國電子學會主辦的“2023世界機器人大賽錦標賽(北京)”在北京舉行。廣東佛山學子代表隊以優異成績在AI創無界環球無界賽項中榮獲中學組聯賽冠軍、小學高齡組A組亞軍。獲獎的5名選手中,4名來自禪城。
本次大賽設共融機器人挑戰賽、BCI腦控機器人大賽、機器人應用大賽、青少年機器人設計大賽共四大賽事,下設40余個賽項、70余個子賽項、100余個競賽組別,大賽旨在不斷發揮自身平臺優勢,激發機器人行業的科技研發潛力,成為推動全球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
本次比賽,佛山學子代表團隊早早到達北京,迅速熟悉賽場,根據比賽規則精心準備,為比賽做好了前期準備工作。在中學組聯賽比賽中,面對各省強隊,佛山市惠景中學學子甘子正和來自佛山市華英學校的陳彥朗積極思考、默契配合、靈活應對,憑借著出色的臨場應變能力,在淘汰賽中先后擊敗了各支強隊,最終奪取全國冠軍。在小學高齡組A組比賽中,李臻熹、潘俊煒(佛山市南莊鎮中心小學)、袁寶程(佛山市培立實驗學校)三名選手按照賽前部署,發揮不怕吃苦、敢打敢拼的精神,在競爭激烈的賽場上發揮出色,最終勇奪賽項亞軍。
冠軍選手陳彥朗說,本次比賽與國內一流選手同場競技,收獲了技能和友誼。“自己即將升入初三,學習時間緊,每周只有2個小時以及暑期時間進行集訓。從主題公布到課題研究,從場地賽策略物的設計到一次次的調試程序,團隊歷經了3個月。”談及未來計劃,陳彥朗說自己將會以本次比賽作為新的起點,繼續努力。
帶隊老師江老師表示:“連續5年參賽的陳彥朗同學,這次北京錦標賽的表現可圈可點,離不開他對機器人編程的熱愛和堅持。”
(來源:禪城區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