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體育健身、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當下產業融合成為大勢所趨。江蘇地區體育旅游產業作為全國體育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資源豐富,也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本文立足于實地走訪法基礎上,針對江蘇地區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現狀進行剖析,最后,探究江蘇地區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策略。研究結果:江蘇體育旅游產業存在政策制度的傾斜力度不夠,缺乏系統管理體系;產品宣傳程度較低,不能有效激活市場潛力;體育旅游專業人才缺乏,制約跨界融合等問題。因此,提出建立健全政策制度,營造科學產業體系;創新宣傳思維方式,激活廣闊市場潛力;培養引進專業人才,拓寬產業融合空間等相關策略,引起關心江蘇地區體育旅游產業學者的關注。但現階段基本架構尚未成熟,還存在著很多可改進與創新之處,如何將體育與旅游業的融合發揮到極致,為其他區域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參考,對我國經濟推動提升等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江蘇省" 體旅產業融合" 優化路徑" 現狀分析
中圖分類號:G8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8902-(2023)-06-071-3-TBB
作者簡介:盧云其(1975-),男,漢族,江蘇泰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前言
體育旅游產業是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相互交叉滲透而成的,作為人們從事體育項目、健身休閑、娛樂心理等為一體的新興服務行業。對于提高國民生活水平、促進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體育產業正處于向高質量發展的跨越期,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已然成為推動體育產業發展不可替代的助力劑。眾多學者也立足于不同視角,針對某一地域的體育產業、旅游產業、體育旅游產業的資源保護與開發等展開了不同的探討。在2016年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和《關于進一步擴大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的意見》中提出提高健身休閑產業發展質量,推動健身休閑產業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將旅游、體育、文化等元素相融合在一起,壯大各類市場,不斷滿足大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身休閑需求,提高國民幸福感,增強人民體質。而江蘇地區作為全國體育產業重要組成部分,其體育旅游產業資源豐富,項目種類繁多。因此,體育與旅游業融合這并不是偶然,兩者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能夠互相促進,共同發展,本文旨在為進一步推動江蘇省體育旅游產業融合,也為其他地區體育旅游資源開發提供借鑒與參考。針對江蘇地區體育旅游產業的現狀進行探究,找出當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可行性意見,以期推動當地體育旅游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1、江蘇省體旅產業融合及其發展現狀
1.1、體旅產業融合
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活動,體育與旅游相結合的健身休閑生活方式體現了體育的社會性與旅游的社會性。體育旅游在各學術界中并沒有得到一個統一的認識,一般認為,體育旅游是體育與旅游互相融合的一種新型旅游產品。本文對體育旅游的定義有了一定的界定,即具備觀光、娛樂、健身、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通過觀看和參與各種體育活動,以達到愉悅身心為目的的旅行瀏覽活動。體育旅游產業作為一種需要依托于旅游業的服務性行業,與消費者具有很強的關聯性,會給當地帶來巨大的經濟效應。因此,體育旅游產業在我國近些年來比較盛行,為相關領域的從業者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但是學術界對其并未形成一個明確的定義。通過對大量相關文獻的整理和分析,結合體育旅游、體育產業、旅游產業等概念以及國內體育旅游產業的研究現狀得知,體育旅游產業是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相互融合而成的,為滿足大眾健身休閑娛樂的需求,為大眾提供便利而獲取經濟效益的綜合性服務產業。
1.2、江蘇地區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現狀
(1)自然資源豐富,交通區位便利。
江蘇省自古以來就是旅游勝地,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具有代表性的健身休閑類旅游資源是江蘇省的生態之美和綠色健身之地。江蘇省區域內有13座城市,每個城市都有旅游資源被評為國家級或省級的重點景區,25個5A級景區,27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6處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4A景區超過100家。江蘇省旅游資源主要以水鄉、園林、傳統工藝三個特點為主,同時促使江蘇省形成了旅游為基礎,休閑度假為主題主體,專項旅游為輔助產品的旅游體系。豐富的旅游資源,多樣的自然風光,為江蘇省體育旅游融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長三角洲地區的經濟發展也讓江蘇省的經濟發展走在了國內前列,與江浙滬的區域旅游合作,與相關城市旅游資源相互呼應,讓江蘇省旅游產業得到充分的發揮。江蘇省位于我國東部,位置跨越南北,與上海市、浙江省共同發展長三角洲發展城市群,長三角洲市我國客源地最大的地帶之一,通過蘇通大橋與上海對接省內優越的基礎設施為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公路、鐵路、航空、海運之間相互建立起健全的綜合立體交通網,江蘇公路里程達到15.7萬公里,首輪規劃的“四橫四縱四聯”高速公路網主骨架網全面建成,其中包括京滬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蘇嘉航高速公路、寧杭高速公路、徐濟高速公路等。可見,江蘇地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資源如此豐富,其不僅為當地的大眾提供了相關產品和服務資源,而且也加快了江蘇地區體育旅游活動的開展,吸引了更多的消費者參與活動,從而加速了當地經濟的增長。
(2)政策制度的傾斜力度不夠,產品宣傳程度較低。
隨著江蘇地區體育旅游產業的開發與創建,從實地走訪調研的結果表明,當前江蘇地區在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方面進展緩慢、力度不大,其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制度的傾斜力度不夠,對體育旅游產業投入的經費有限。另外,相關法律法規工作也未完全落實,缺乏系統管理體系,對體育旅游安全保障問題方面的監管和控制力度不夠,在某一方面限制了更多游客涌入當地,從而制約了江蘇地區體育旅游產業經濟的快速增長。江蘇地區有著豐富的自然文化環境資源,針對一些特定的體育旅游活動需要依托于旅游品牌效應進行宣傳,從而提升其存在的魅力來吸引眾多游客。但是,江蘇地區有部分宣傳僅局限在有限區域內,甚至依據“某某圣地”為品牌來吸引游客參與體育旅游項目的活動少之又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費者的熱情。另外,江蘇對體育旅游產品和營銷策略還是按照老一套思想,未融入一些創新的、個性化的因素,僅僅是對原始簡單模式的改造,很少對游客進行有效的互動與交流,市場不夠活躍,導致在行業中的競爭力下降,不利于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
(3)旅游資源開發不均衡,人才缺乏制約跨界融合。
盡管江蘇省在國內整體優勢突出,屬于經濟發展名列前位的地區,但區域內發展結構不均衡,各個地市發展差距和不平衡性十分明顯。縱觀江蘇省內發展現狀,蘇北地區屬經濟谷地,發展情況較為緩慢,基礎體育設施發展不完善,旅游資源利用不充分,反觀蘇南地區發展屬經濟發展高地,結構合理,旅游資源宣傳等方面充分。這種局面造成江蘇省內的體育旅游發展結構不均衡,限制了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聯動性,造成區域內出現體育旅游產業發展中市區脫節現象。近年來江蘇省政府通過增強對蘇北地區的扶持,與蘇南地區驚醒流通互動開發,政策傾斜實施,使蘇北地區產業發展突破瓶頸,與蘇南區共同發展,并緊密地融入到長三角洲地帶經濟發展區,迅速邁進了經濟發展一體化的快車道路上。在開發方面江蘇地區體育旅游產業投入的活動資金不足,體育旅游復合型的人才缺乏,培養制度不夠健全,使其在培養專業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并且在專業人才的引進方面,基本上是從體育專業人才或旅游專業人才方面引進的,對體育兼旅游專業人才方面的引進較少。另外,江蘇地區體育旅游產品單一,不能有效利用資源配置把相關的產品和項目合理地融合在一起,使得體育旅游產品朝單一化發展,從而導致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受到了限制。
2、江蘇地區體旅產業融合發展利弊分析
2.1、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的支持
根據國務院2016年12月頒布的《“十三五”旅游發展規劃》,指出促進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對體育場館、設施和基地等方面進行促進,鼓勵發展,對有條件舉辦有影響力的體育旅游活動給予支持。江蘇省政府積極促進相關產業融合,2017年4月江蘇省體育局與江蘇省旅游局以及體育產業集團共同簽訂三方戰略合作,戰略主要圍繞為江蘇省體育產業融合提供政策扶持、指導和服務,開發多樣化的體育旅游產品、打造具有特色的體育旅游示范基地等幾個方面進行深入合作,推動新型時代產業發展,為江蘇省體育旅游打開了大門,對江蘇省的體育旅游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2019年12月,國家旅游局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發布了《促進中國體育旅游發展倡議書》,指出繼續發力推動體育旅游發展意圖,在實現“1+1>2”的雙贏方向又邁出了一大步,也為江蘇省體育旅游發展起到持續性發展的強力背景支撐。2017年江蘇省政府公布了《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因地制宜,錯位發展,各地依托江河、濱海、濕地、湖泊、森林、山地丘陵等自然生態資源,進行治理優化,打造特色健身休閑產業,大力發展體育旅游,使全民融入。
2.2、國內體育旅游的需求增加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實力的增強,國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基本達到水平,人們不再滿足于基本的物質追求,并對強身健體與身心凈化有一定追求,體育活動及旅游等方式逐漸成為人們滿足基本精神追求的新形式。面對消費者多樣性的需求,單一或簡單的體育活動或者旅游活動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基本需求,對消費者構不成足夠的吸引。調查顯示,潛水、沖浪、書上滑翔、攀巖等體育產業與旅游業融入一體的體育旅游項目受到大眾的廣泛關注,所以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兩者結合使新時代的必然產物,不僅開發了新型產業模式,更能夠在這一模式下使兩者相互作用,相互發揮,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從而帶動江蘇省整體經濟實力水平的提高。
2.3、競爭環境與布局劣勢
江蘇省位于我國東部,跨越南北,相鄰上海、浙江、安徽、山東等地區,形成激烈的旅游資源競爭關系,并與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東省相鄰,并于上海市和浙江省共同建立長三角洲發展城市群。產業相互發展過程中少不了激烈的競爭,而體育旅游融合背景下的市場競爭顯得更為激烈,如稍有疏漏就會落后于人。江蘇省盡管旅游資源相對豐富,但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資源較少,像黑龍江冰雪體育旅游、海南體育旅游、珠三角體育旅游等,將體育旅游產業的競爭力推向了高點,相對西南等地區利用民族特色開展的民族傳統體育旅游項目也成為地方旅游的特色項目,這一類的體育旅游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性,使其在市場上有著巨大的競爭優勢。如2015年在青島展開的第二屆世界休閑體育大會,為青島市體育旅游發展創造了新的發展機會,使體育旅游產業理念為其打下了堅實的背景基礎。反觀江蘇省省內的沿海城市,無論從發展起點、發展現狀、經濟實力還是整體影響力等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所以江蘇省沿海地區的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必然面臨著極大的挑戰。江蘇省主演分為蘇北和蘇南兩大區域,蘇南地區靠近上海市和浙江省,經濟發展相對較快,蘇北地區與山東省和安徽省相鄰,因此各自區域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差異較大,各自結合已有資源,因地制宜,故而形成了不同的體育旅游發展模式。如蘇南地區自古就有江南水鄉之稱,根據自身特色主要以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為主,注重開發賽龍舟、武術、環湖馬拉松等相關體育旅游賽事。豐富的傳統工藝使蘇南地區的項目開展多半具有民族特色,但通過近年來大型賽事的承接與舉行,蘇南地區的體育旅游項目也漸漸與國際接軌。蘇北地區主要以生態體育旅游為主題的景區,主要以海上和登山運動為主,但由于相關體制不夠成熟,營銷方式和宣傳力度不夠,導致很多以體育旅游為主題的相關公園等生態景區發展得以限制,像鹽城市的大洋灣生態運動公園等一系列以體育運動為主題的旅游資源,許多游客卻聞所未聞。優秀的體育旅游資源得不到合理的開發與利用,不能夠將自身的旅游資源轉換為經濟優勢,進而導致蘇南和蘇北體育旅游發展呈現脫節現象,從而限制了江蘇省整體體育旅游經濟發展。
3、江蘇地區體旅產業融合發展利弊分析
3.1、建立健全政策制度,營造科學產業體系
在“體育+旅游”發展模式下,江蘇地區政府部門應該提出一整套科學的相關政策,建立完整的項目流程和布局。首先,要加大對體育旅游資金、人才和技術的投入,為江蘇地區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創造前提條件;其次,要注重對體育旅游項目的合理開發和創新,對已開發的資源進行保護和管理,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同時江蘇省體育旅游資源整合不足,產業之間盡顯分散,蘇南與蘇北發展狀況差異較大,有發展不均衡之勢,蘇北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相對不健全,場地資源缺少,導致體育活動等受阻。但近年來江蘇省對休閑體育旅游小鎮的積極推進讓這一問題得以緩解,游客可以在體育旅游小鎮享受“一站式”體育旅游服務,既滿足了游客對休閑旅游的需求又可以在過程中進行身體鍛煉,深刻融入了全民健身計劃要求理念。在科技發展的現代我們應該注重傳統文化的宣揚,將特色傳統文化與旅游相結合,把體育產業當作國民經濟發展支柱類型產業,在體育旅游發展過程中突出區域內特色,培育并建設區域內體育和旅游一體化的市場體制,打破陳舊市場格局,開拓新興產業市場,吸引社會各界投資,形成政府政策扶持,企業內部承辦,市場積極運作的體系,將體育旅游在市場內的經濟力量充分釋放;最后,還要加強對江蘇地區體育旅游的環境問題和安全問題的監管。如若出現過度開采自然資源,嚴重污染環境的項目要立即停止創建,倡導保護每一片綠色土地,同時加強安全監管,防止意外發生。
3.2、創新宣傳方式,激活體育旅游市場
刺激江蘇地區體育旅游產業市場,經營者們應該依托于旅游品牌效應,利用地方特有條件,打造創新體育旅游品牌。現階段江蘇省體育旅游項目缺乏創意,主要以大型賽事為主,對消費人群的劃分不夠明確。主要以大眾休閑健身為主,應適當針對高端消費人群打造專屬運動項目,如馬術、擊劍、網球等高端體育賽事,面對不同人群提供不同健身策略。加強宣傳力度,體育營銷策略沒有新意,不足以吸引更多階級游客。營銷手段不盡完善,形式單一,缺乏統一性。在營銷過程中不僅要突出區域內城市特點,也要運用合理的定價營銷略,在對體育旅游產品進行價格定位時,應充分考慮到大眾體育旅游的定價特點和專項體育旅游的定價特點,制定合適的價位策略和營銷手段,符合大眾消費水平的定價是成功的前提條件。積極運用各種靈活傳媒技術,采取多樣的宣傳方式和渠道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從而大范圍推廣江蘇地區體育旅游產業;另一方面,要堅持以市場為出發點原則,找準目標市場,以江蘇地區為一級市場,周邊地區為二級市場,注重針對游客的消費心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根據不同的消費群體設計不同的體育旅游產品來吸引眾多的游客。
3.3、引進復合型人才,拓寬產業融合空間
體育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離不開體育旅游復合型人才。復合型人才是江蘇地區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因此要積極引進體育專業知識兼旅游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質、高水平、多領域的體育旅游人才隊伍。另外,在利用“互聯網+”的模式下,堅持共建共享原則,對體育旅游資源及項目進行重組,通過取長補短,融合出新興體育旅游產品。將體育旅游產業市場與其它產業市場相融合,一起來共同建設對外營銷戰略,從而吸引更多游客的涌入來帶動江蘇地區體育旅游產業獲得更多的經濟效應。
4、總結與展望
江蘇省體育旅游資源開發具有自然資源和交通區位等優勢,得到政府相關政策扶持,同時體育旅游需求增加是一個新的機遇,但是起步晚、資金投入少、軟硬件設施不夠完善、專業化程度較低等,致使江蘇地區體育旅游產業發展面臨著巨大挑戰。因此,面對以上挑戰,我們需要全面客觀地分析江蘇地區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做出以下策略:(1)政府應該加大對體育旅游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營造一整套科學的產業體系;(2)經營者們需要運用多樣的宣傳渠道,開拓江蘇地區體育旅游市場;(3)江蘇地區需要引進一支復合型人才隊伍建設營銷策略,促進產業融合吸引眾多游客,從而帶動江蘇地區體育旅游產業經濟的增長。
參考文獻:
[1]鴉新穎,曹冰嬋.我國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蘊價值、現實困境及結構優化路徑[J].遼寧體育科技,2023,45(02).
[2]吳飛,魯志琴.雙循環格局下我國體育產業鏈韌性提升:價值邏輯與推進策略[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22,36(05).
[3]劉雪杰,李延超.產業融合視角下我國冰雪旅游產業的發展策略[J].湖北體育科技,2019,38(08).
[4]劉曉明.我國體育旅游協作發展模式的系統化構建[J].商場現代化,2012(04).
[5]韓松,王莉.我國體育產業與養老產業融合態勢測度與評價[J].體育科學,2017,37(11).
[6]劉曉明,陳亞萍.基于一體化的體育旅游價值鏈整合及產業融合發展的范式創新[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