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籃球作為三大球之一,逐漸成為全民運動項目,籃球比賽也成為備受關注的體育運動。而在籃球訓練中,需要很多技巧,其中傳接球技術是完成進攻的重要手段,通過有效的傳接球可提升整合團隊的默契程度,促使比賽觀賞性得到提升,并能夠獲得最終勝利。由此,作為籃球教練員,應當重視隊員的傳接球技術訓練。鑒于此,本文主要介紹籃球比賽中傳接球技術的重要性,并對傳球與接球技術進行分析,探究傳接球失誤的原因,提出有效的訓練建議,旨在提升籃球比賽教練水平,提升籃球隊員的技術能力。
關鍵詞:籃球比賽" 傳接球技術" 訓練建議
中圖分類號:G84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8902-(2023)-06-114-3-LY
作者簡介:齊濤(1981-),男,漢族,山東曲阜人,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體育教學。
籃球項目是一項團隊型運動,在比賽中形成良好的配合,能夠提高得分概率。傳接球技術是完成全隊戰術配合的重要基礎。隨著現代籃球對抗性逐漸增強,緊逼程度也大幅提高,如沒有實現良好的傳接球配合,將會限制比賽節奏,難以實施戰術打法,最終無法取得勝利。因此,教練員應當進一步加強對籃球比賽中傳接球技術的重視程度,通過深入分析傳接球失誤的相關因素,采取有效的訓練方案,從而提升隊員的傳接球技術水平,把握進攻機會,贏得比賽勝利。
1、籃球比賽中傳接球技術的重要性
現代籃球的發展速度較快,在比賽中傳接球的成功率直接關系到得分率。同時在全場比賽中,傳接球次數較多,可達到數千次,甚至在激烈對抗比賽中能夠達到上萬次。由此,很多籃球教練員開始注重對傳接球技術的訓練,提升隊員的傳接球意識。比如現階段,多數教練員采用無運球的比賽規則,限定球的走向,增加傳球次數。如果籃球比賽中出現傳接球失誤過多,將會導致比賽失利。而通過實施高質量的傳接球配合,則能夠組織帶動全隊進行進攻,有效掌握比賽主動權。因此,在加強籃球比賽的傳接球技術,有利于提升得分,合理把握進攻機會,增加勝利幾率。
2、籃球比賽中的傳接球技術分析
2.1、傳球技術
對于籃球比賽中的傳球技術分析,主要影響因素有傳球時的心理問題,即傳球意識的合理性,強調通過傳球組織進攻及破除對手防守,并且出現進攻機會時,可按照當時情況準確判斷傳球路線,以此把握進攻得分機會。同時傳球的目的性也是影響傳球技術的重要因素。如,籃球隊員在比賽中,按照傳球對象、戰術配合等,存在不同的動機和結果。通常情況下,籃球比賽傳球方式較多,如比較常用的則是雙手胸前傳球方式,隊員可從胸前進行快速、有效的傳球,具有準確性高、控制容易、便于變化等特點,其是傳球技術的基礎。同時也可采用單手肩上傳球,如單手持球向后下方采用蹬地扭腰、轉肩動作、向前甩臂、扣腕等方式,順利將球傳出。另外,還有背后傳球,其難度相對較大。主要動作要點為持球與跨步的同時,將上體前傾,側對傳球方向傳出籃球。在實施傳球技術時,隊員必須針對性地控制球落點和方向,如傳給原地或者已經擺脫對手的隊員時,應當傳向接球人遠離防守者的一側。當傳給向前移動的接球隊員時,應快速、準確判斷其速度,盡量傳到接球隊員的身前一步,高度保持在胸部左右。對于比賽中的傳球,應重點把握傳球時機,傳球隊員要耐心尋找機會,果斷做出選擇,抓住防守空當快速傳出,能夠提升進攻效率。
2.2、接球技術
接球是傳球動作的配合銜接,為保障進攻組織有序,應當做好接球。在籃球比賽中,接球隊員應當注重觀察場上的情況,不能原地等待接球,應通過無球跑動尋找接球機會。同時在接球時要有明確的攻擊性,滿足戰術配合的需要。因此,籃球接球隊員要根據比賽形勢進行合理判斷,通過身體提前向有利做動作的一側移動。在接球時,要求隊員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在接球的一瞬間,通過手指用力,順勢引球,有效合理控制籃球的運動方向。并且接球隊員還需充分利用身體和空間,借助身體軀干、上肢和腳步動作等,便于在接到球后迅速搶占空間位置,擺脫防守隊員。對于籃球比賽中的接球技術,則是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動作,如保持身體平衡,做好連續的動作銜接。而且要熟練掌握保護性接球技術,如使用遠離防守者的手接球,利用身體保護球權。
3、導致傳接球技術失誤的原因
3.1、傳球位置選擇不合理
在籃球比賽中傳接球失誤是各類失誤中占比較大的表現,如失誤過多將會導致比賽失利。而通過巧妙、高質量的配合傳接球技術,能夠帶動組織進攻,增加得分概率。在現代籃球比賽中,常見的傳接球失誤情況,主要為傳球位置不合理。例如,2019年世界男籃錦標賽中國對陣波蘭時,中國隊某球員在最后的比賽時間內出現嚴重的發球失誤,波蘭隊抓住機會反擊,喪失勝利主動權。通過對該球員發球失誤的分析,其原因則是傳球時機和位置選擇不當,按照當時場上情況,應當發出高吊球而不是擊地反彈球。尤其是在現代籃球比賽中,進攻節奏與對抗激烈程度逐漸加強,傳球隊員經常出現傳球位置過于靠前或者靠后等情況,并且傳出球的速度也相對較慢,甚至會出現橫傳球弧度過高、空中滑行距離遠等情況。一旦籃球在空中的滯留時間過長,則可能促使防守隊員有時間搶占接球位置斷球等。例如,發底線界外球時,傳球隊員站在籃板后,當傳球視野不開闊時,可能導致發球失誤。
3.2、傳接球技術運用不當
籃球比賽中導致傳接球失誤的原因,還包括隊員對于傳接球技術運用不當。如隊員在傳球時出現猶豫不決,錯失良好的傳球機會。當對方球員緊逼導致倉促傳球,可能促使傳球方向不準確,極易發生被斷球的情況。同時,部分隊員在比賽中采用的傳球方式較為單一,如沒有假動作,導致傳球指向性過于明顯,促使對方球員看破傳球意圖等。另外,很多籃球隊員在傳球時,往往表現出較為懶散的作風和習慣,嚴重影響傳球技術的發揮。例如,傳球隊員僅是利用手臂和手腕的力量,身體其他部位沒有參與傳球,很容易出現傳球力度不足、路線不易控制等。同時這一問題也是當前很多籃球教練員所忽視的內容,沒有指導隊員將腳步動作與傳球動作相結合,致使傳球的準確性較低,造成比賽失誤等后果。
3.3、運動體能消耗過大
籃球比賽的本質屬于一項競技類項目,在頻繁的跑動配合和身體對抗下,對體能要求相對較高。特別是比賽進入最后小節時,由于隊員體能消耗較大,可能導致傳接球失誤。例如,在2019年世界男籃錦標賽中,由于在最后剩余時間某球員發球失誤,被波蘭隊反擊,雙方戰平。在進入加時賽后,中國隊員體能明顯下降,在傳接球時頻頻出現失誤,喪失球權,最終中國男籃落敗。通過對這場比賽進行分析,可知體能是傳接球技術配合的重要基礎。只有保障良好的體能,才能夠精準傳球,提升得分率。
3.4、傳接球隊友默契度不足
籃球比賽強調團隊成員之間形成良好的默契配合,其不僅僅是指在肢體動作上達成配合,還需在心理上形成團結意識,有效完成傳球與接球的銜接動作,發揮組合技術動作優勢,為上籃得分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持。但在當前籃球比賽中,隊員之間的默契不足是導致傳接球失敗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接球隊員與傳球隊員的心理默契程度低,將會出現傳球方向與接球方向不一致的問題,很容易被對方隊員斷球或攔截。因此,籃球教練需要充分重視對隊員的默契培養,與傳接球技術進行有效配合,從而提升傳接球成功率,有效完成組織進攻和得分。
4、籃球比賽中傳接球技術訓練建議
4.1、提升隊員心理素質及培養戰術意識
作為籃球教練,應當綜合考慮現代比賽的特點,即隊員會經常性地開展身體和言語上的對抗,從而影響對傳球位置的選擇,為此教練員需要進一步提升隊員的心理素質,有效培養戰術意識,促使在比賽中隊員能夠在心理和智力的較量上更勝一籌,順利完成傳接球技術。比如,在籃球比賽中,隊員的心理狀態會隨著場上形勢變化而產生變化,但受場外的噓聲、場上對手的挑釁等,很容易出現偏激等情緒,不僅可能造成犯規,還會影響傳接球技術與戰術的執行效果。所以,教練應當培養隊員沉著冷靜的心理素質,盡可能降低外部因素的干擾,提升戰術配合執行能力,切實提升得分幾率。鑒于此,教練應當改善以往的思維,創新訓練方法,注重圍繞隊員的心理素質開展日常訓練,保障其能夠以平穩的心態面對比賽中的得失,促使傳接球技術能夠順利開展,形成全隊良好配合。比如,通過比賽實例或者聲像資料的分析與總結,提升籃球隊員的戰術意識以及智力水平。另外,在配合與戰術訓練中,對傳接球要做出具體規定,例如模擬比賽環境,設定傳球路線、外圍不超過三次等,保障隊員能夠樹立有效的戰術觀念,在比賽中提升執行能力。
在具體訓練過程中,教練要注重提升隊員的觀察能力,如將觀察和注意隊員跑位的方法傳授給隊員,提升其傳接球的意識,自覺在比賽中靈活運用。并在指導訓練中按照籃球傳接技術規范的要求,加強頭眼注意,開展專門性的提示觀察能力訓練,例如可設置觀察訊號練習、開展不運球、不停留的攻守對抗傳球練習等,并在戰術和對抗訓練中對隊員存在的缺陷和問題進行提示與糾正,形成良好的觀察能力意識和戰術觀念。
4.2、加強傳接球基本功訓練
在籃球比賽中,導致隊員接球技術不當的原因,則是傳接球基本功不扎實,技術動作執行不到位。尤其是在快攻長傳球和激烈的對抗中,如基本技術掌握不牢靠,將會影響精準傳球和接球。所以,作為教練必須提升對隊員基本功的訓練,保障在比賽中更加從容,將傳接球變得更為巧妙和隱蔽,防范被對方隊員攔截和搶斷。在日常訓練中,教練要認真指導隊員開展傳接球練習,可通過模擬比賽環境,加強隊員之間的傳接球配合,保障各項技術動作符合規范,更為科學地開展傳球和接球。同時,教練應當制定完善的傳接訓練計劃,在訓練日分配適當的時間用于基本功練習,促使球隊的整體水平得到提高。
比如,在具體訓練實踐中,教練需認真指導隊員靈活掌握多種傳球技巧和動作要領,具體如下:
(1)雙手胸前傳球。教練要指導隊員將兩手的手指自然張開,采用雙手持球的方式,此時需將拇指放置在球的斜后側部位,呈現“八”字狀,在利用指跟以上的部位,把握球的側后方,注重掌心不要觸球,然后將兩肘呈現自然彎曲狀態。在傳球時,則是以后腳發力蹬地,將身體重心逐漸前移,再伸臂抖腕,指導隊員要將手腕從下向上翻轉,再用拇指向下壓,使用食指和中指用力撥彈,有效將球順利傳出。在應用胸前傳球時,保障出球后的手掌姿勢要自然向外,將手心與拇指向下,其余手指向前;
(2)單手肩上傳球。一般情況下,在籃球比賽中應用單手肩上傳球,主要是采用右手。在傳球時,先保持雙手胸前持球,兩腳呈前后站立,左肩面向傳球方向,再將球引到右肩部位。再將右手五指盡量張開,運用指端或者掌根等抓住或托住球,將重心落在右腳上,當需出手傳球時,即以右腳蹬地,再實施快速轉體,將球從胸部前移,帶動右肩關節和肘關節、手腕、手指等乏力,便于將球從食指和中指位置傳出,傳球后應將身體重心穩定在左腳上,保障平衡性;
(3)雙手頭上傳球。該傳球方式主要動作要領是將球利用雙手舉到頭頂,然后兩肘稍稍屈伸,在傳球時將前臂前擺,再將手腕前扣和外翻,并借助拇指、食指和中指等發力向前撥球。如果傳球距離相對較遠時,可由后腳蹬地,由全身協調發力,實現順利傳球;
(4)接球技巧。在籃球比賽中有單手接球和雙手接球方式,教練可指導隊員不論采用哪一種接球方式,應當對肩臂進行放松,手指要自然張開。在雙手接球時,可將兩手拇指相對成八字形,再將手指向前上方,促使兩手形成一個半圓形。然后手臂應當主動半屈上前接球。當手指觸球后可通過手臂順勢屈肘,對來球的力量進行緩沖,并在胸前持球,為下一步動作做好準備。
4.3、強化專項力量訓練
為提升籃球比賽中隊員的傳接球技術水平,應當重視強化專項力量的訓練,促使隊員的體能得到提高,更好地應對現代比賽中激烈的對抗程度,以便于在全場時間內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有利于提升傳接球的成功率。因此,教練要充分了解各個隊員的身體特點,有針對性地提升隊員能力,在掌握熟練的傳接球技巧基礎上,增強隊員身體素質。因此,教練可在比賽中觀察隊員的表現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記錄,制定針對性的訓練計劃,如對體能不足的隊員強化日常體能訓練,對傳接球技術執行不到位的隊員,可開展手指手腕等專項練習,促使隊員能夠更熟練的進行傳球、接球以及保護球,避免在比賽中被對手斷球。
在具體訓練實踐環節,教練針對隊員開展專項力量訓練,應采取以下路徑:
(1)增強腿部力量和彈跳能力。教練要考慮到籃球運動的特點,對于隊腿部力量要求較高,尤其是在傳接球時,往往需要依靠腿部支撐,協調全身用力,并且在傳球或者接球時,提升彈跳高度,可實現更高質量和巧妙的傳接。所以,在開展訓練時,應當指導隊員開展專項力量練習,如選擇進行半蹲或者全蹲動作,經過反復3-4次的聯系,可增強腿部力量。同時為減少訓練中出現意外傷害,要注重對隊員身體的良好保護。然后可再進行負重或者徒手起立深蹲,再利用雙足、單足的狀態,連續完成跳躍動作,一般情況下,保持訓練負荷在6-10kg。當開展深跳訓練時,教練可幫助隊員選擇最大跳躍高度,運用負重方式增強腿部力量。訓練過程中可將大小腿間的夾角保持在135°-145°之間;
(2)開展上肢與下肢力量訓練。籃球比賽中的傳接球需要上肢與下肢的力量配合,為增強傳接效果,應當注重訓練下肢的肱四頭肌和肱二頭肌,訓練方式可選擇深蹲或半蹲。對于上肢力量的發展,則是指導隊員進行股后肌群動作訓練。如采用硬拉、抓舉等技術動作,可訓練傳球、快速運球等;
(3)強化手臂與腰腹力量。由于傳接球技術動作的實現,主要是手臂與腰腹力量的配合。力量大小對動作的實際表現效果會產生較大的影響。教練在指導訓練時,可采用俯臥撐、握力器等開展練習,有效控制身體負荷。并嚴格按照循環原則安排隊員定時、定量的訓練活動,科學安排休息時間,保障運動員能夠較為快速的恢復體力,進而保持最佳的運動狀態;
(4)掌握身體對抗性訓練。在籃球比賽中,身體對抗程度逐漸激烈,為保障傳接球技術順利實施,教練需要積極開展專項訓練,即培養隊員在移動時的空間感覺,合理把握動作的時機、技巧,通過應用正確的方式促使訓練強度與比賽強度相一致。如可安排隊員開展對抗、少打多、小打大等方式,合理設置訓練障礙,能夠進一步增強對抗頻率和難度,提升傳接球技術水平。
4.4、加強傳接球默契訓練
傳接球是籃球比賽和戰術執行的重要基礎,在傳球時需要明確目的,通過準確判斷以及合理的假動作,把握傳球時機。這一過程非常考驗隊員之間的默契程度,即接球隊員要了解傳球隊員的技術和心理,有效配合傳接。但同時,傳球隊員不能將傳球意圖暴露給對手,所以,教練需要重點解決傳接球缺乏突然性和速率變化的問題,指導傳球人員合理控制傳球節奏,采用假動作和轉身等多種方法提升傳球隱蔽性,并通過眼神交流,與接球人員形成默契配合,有利于實現靈活的組織進攻,減少比賽中的傳接球失誤次數,提升傳接質量和得分概率。
在訓練中,教練可組織隊員進行團隊傳球訓練,促使隊員之間達成相互協調的配合默契。比如可開展同步傳球,如三人同時持球,在場地內按照順序進行運行,再基于球員之間的協同合作進行傳球。也可開展穿插練習,則是將四名球員分為一隊,兩人一組,開展交叉跑位與傳球,訓練隊員的交流和團隊默契。也可開展快速攻防轉換練習,即是模擬比賽,將隊員分為兩隊,分別負責進攻和防守,當進攻未果后,將球權轉移到后場隊友,進行快速反擊,訓練隊員的團隊協助和配合。這一過程中,教練要關注隊員技術動作的規范性、傳接球準確性等,有效加強團隊協作和交流,更好地展現實力,以便于在比賽中取得勝利。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籃球比賽中傳接球技術的應用對場上的主動權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傳接配合能夠形成更多的有效進攻,從而提升得分率。而如果出現傳接失誤,則會出現比賽被動的局面,甚至可能導致失利。因此,教練應當重視對傳接球技術的訓練,針對可能導致傳接失誤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訓練對策,如提升隊員心理素質及培養戰術意識、加強傳接球基本功訓練、強化專項力量訓練、加強傳接球默契訓練等,通過科學方式展開訓練,保障隊員能夠熟練掌握傳接球技巧,提升團隊凝聚力,進而提升籃球競技水平。
參考文獻:
[1]關浩.影響籃球比賽中傳球成功率的因素與對策[J].呂梁學院學報,2021,11(2).
[2]吳林炎.對2019男籃世錦賽周琦發球失誤引發的籃球傳接球技術訓練與思考[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8(8).
[3]賀帥.籃球傳接球技術與投籃技術的銜接要素[J].中國學校體育,2020,39(12).
[4]朱杰.表象訓練法在高中籃球技術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體育師友,2021,44(2).
[5]周華.2019年男子籃球世界杯八強隊伍無球掩護配合運用研究[J].濱州學院學報,2020,36(2).
[6]吳強,翟歡.中國大學生女子籃球運動員基本技術評價體系的構建[J].九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34(2).
[7]馬楊旭,王興發,裴晴,王久樂,俞齊杰.構建以培養專項運動技能為核心的《小籃球》大單元教學——以水平三(六年級)第1學期《小籃球》大單元教學設計為例[J].中國學校體育,2021,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