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職業院校的大學生一直被看作是社會中最活躍、最健康的一個群體。但是根據相關資料的統計,目前大學生的體質狀況并不樂觀。盡管學校組織的業余活動很豐富,但是它也面對著很多的挑戰,因為學習壓力大,課業繁重,這就造成了學生長期在寢室、食堂、教室三點一線,從而忽略了體育鍛煉。體育活動對大學生的身體素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過科學的運動可以提高大學生的體質。
關鍵詞:高職學生心理健康" 思想認識" 健身意識
中圖分類號:G8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8902-(2023)-06-126-3-JF
作者簡介:肖雪武(1985-),男,漢族,江蘇常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課程建設、體育教學信息化;
莊龍云(1982-),女,漢族,江蘇常州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體育課程建設、體育教學信息化。
引言
目前我國高等職業快速發展,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等職業肩負著向社會輸送技術人才的責任。體育活動的開展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根據職業本身的特性,要想改變現在學生們的體質狀況,就必須對學生們的身體素質進行提升,讓學校的體育活動能夠更好地為學生們提供更好的服務。但是,社會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的體質要比其他行業的高,而高職院校的學生體質對培養出合格的職業技能人才的目的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它必須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1、國內高職院校體育活動開展發展概述
巴赫在南京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發表了《讓體育回到學校》的講話,指出:“許多國家都忽視了體育在學校中的地位,中國也不例外,而且中國的情況最糟糕。”目前,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也在不斷地進行著體育活動的改革。在體育活動的開展中,要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在體育活動的開展中融入“健康”的理念,以增強大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在2006年,發布了《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體育質量的若干意見》,這給高職院校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新的發展機會。在我國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改革中,國家和教育部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培訓方針和政策,對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改革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我國,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體育培訓的發展狀況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雖然在課程設置和培訓內容上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在培訓體制上,仍然是傳統的培訓模式、內容和理念等。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體育培訓水平還遠遠落后于國外。因此,如何提高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體育培訓水平,對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體育培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體育生活方式與體質健康關系的分析
2.1、身體成分與鍛煉習慣的關系
身體成分是指人體內脂肪的重量與其他組織的重量之間的比例,是構成人體健康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世衛組織稱:肥胖癥是一種人體內過度堆積的脂肪,會對人體造成危害的慢性非傳染病。目前,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肥胖人群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并將其分為營養不良、低體重、正常體重、超重和肥胖。肥胖與超重嚴重地影響著人類的生理功能與體質。經過測試發現,雖然男女生的身體組成與鍛煉習慣沒有明顯的差別,但是,正常體重,鍛煉習慣良好和基本良好的人數比例要比超重肥胖組高,而超重肥胖組中,鍛煉習慣有問題或組成風險因素的比例則要比正常體重組高。所以,多做運動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有助于減肥和維持一個好的身材。
2.2、體質得分與鍛煉習慣的關系
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評分標準,90分及以上是優秀,80.0-89.9分為良好,60.0-79.9分為及格,59.9分及以下為不及格,把及格和不及格合在一起叫做及格組,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身體素質的影響進行了調查。男生優秀組和良好組中,有較好鍛煉習慣的人所占的比例顯著地超過了及格組,而在及格組中,鍛煉習慣有問題或形成風險因素的人所占的比例也顯著地超過了良好組和優秀組,這進一步證明了體育鍛煉與體質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正向關系,鍛煉習慣越好,體質的綜合分數就會越高。雖然不同性別的女學生在成績上沒有顯著性的差別,但是在成績合格的學生中,運動習慣有下降的趨勢。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以達到促進大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
3、體育生活方式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發展,學生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他們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差,身體的力量越來越小,身體的柔韌性也越來越差。在“文明病”的侵襲下,他們急需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這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他們現在所需要的。體育鍛煉是提高大學生體質的有效途徑。
3.1、體育運動對大學生身體健康的促進作用
體育作為學校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積極地參加體育健身運動,對大學生的身體機能有了一定的提高,這就體現在,那些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學生,他們的思維更敏捷,反應更迅速,并且他們的分析、綜合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要高于那些沒有將體育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學生。運動提高神經系統對臟器的調控力,還可以促進人體的物質代謝,降低人體內脂肪在血管壁的沉積,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效果。多做運動可以增加呼吸次數,加深呼吸,增加肺通氣量,防止肺氣腫等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定期的體育鍛煉還可以使骨骼增長、骨密質增強、骨壁增厚、骨松質排列有序,延長骨化時間,從而提高骨的抗壓和抗扭曲的性能等。
3.2、體育生活方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體育鍛煉不僅能防治大學生身體上的各種疾病,而且還能防治心理上的各種疾病。近年來,體育心理學家做了很多研究,發現定期進行一定強度的體育鍛煉對緩解抑郁、焦慮有很好的作用。美國一名心理學家在對大學生進行的一項運動測試中,發現運動可以有效地緩解大學生在學習、考試中的緊張心情。此外,在鍛煉后,適度的散步也可使患者的焦慮感、血壓下降,且可維持兩個多小時。運動具有減少焦慮的作用,與冥想、放松療法、完全休息等其他治療方法具有相同的作用。體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起到了一定的調節作用。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大學生由于面對眾多的考試,彼此之間的競爭,以及對將來的工作的擔心,往往會導致他們的焦慮,而積極參與體育活動能夠將他們的不良心理轉化,從而減少他們的焦慮。所以,參與體育運動,特別是那些自己喜歡或者擅長的體育運動,能夠讓學生在其中獲得快樂,從而提升精神,培養情操,從而形成一個好的心情。
3.3、體育鍛煉可協調大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促進學生之間心理上的互相包容
體育運動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開展的,它無時無刻不在與人群進行著交往和關聯,在運動過程中,大學生可以更好地克服孤僻、羞怯、逞強、膚淺等性格缺陷,學習如何協調人際關系,從而增強了大學生的心理適應性,拓寬了他們的社交領域。運動對學生的智能發展也有促進作用。定期進行體育運動,不但可以提高人們的注意力、記憶力、反應、思維、想象等能力,而且還能夠促進人們的大腦的開發與使用,從而加強神經系統的功能;其次,運動可以緩解壓力,增加智力工作的成效。運動能從某種意義上解決因智力活動而產生的疲勞問題。關于體育鍛煉可以增強人的心理健康,這一點在相關的文獻和研究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驗證。因此,定期進行體育鍛煉,不但可以增強大學生的體質,還可以讓他們產生正面的心理效果,從而提升他們的自信和對生活的滿意程度,從而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
4、影響高職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
4.1、運動參與的不足
首先,高校學生對體育活動的重視程度較低,大部分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缺乏自覺,缺乏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與習慣;其次,大學生的學業壓力很大,白天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安靜的環境中度過的,許多人除了上體育課以外,其他的時間都很少去運動。而且,學校的體育課也不是很合理。一周一節課的數量相對較少,而且一節兩個小時的時間相對較長。那些跨過了高考獨木橋的同學們,大部分的體育成績都不是很好,有些同學可能在之前很少上體育課,這就導致了同學們對于體育產生了一種恐懼心理。由于現代飲食結構發生了變化,以及缺乏足夠的鍛煉,導致了如今社會中生活方式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發病率大幅度上升。這類疾病對人體的健康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并明顯呈現出“低齡化”趨勢。
4.2、思想認識存在偏差
現在,在某些學校和社會中,仍有重智育、輕體育,重營養、輕鍛煉的傳統思想。我國的應試環境對學生的負擔過重,使得他們產生了重智育、輕體育的觀念,即使到了大學也很難擺脫,對體育鍛煉的認識已成一種慣性,要改變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4.3、重智育、輕體育思潮使學生對健康的認識嚴重不足
目前,盡管大學生們對體育鍛煉、對增強體質健康的效果抱有正面的看法,許多學生也知道適當的體育鍛煉對自身體質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他們對體育鍛煉的參與意識和行動能力并不強。隨心情鍛煉,心情好的時候就鍛煉,心情不悅的時候就不去鍛煉,缺少吃苦和毅力。但是,也有一些勤奮的學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堅持進行體育鍛煉。大學生對健康意識及參與體育活動的認識存在誤區,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樹立起長遠的健康理念,對體育活動的了解存在誤區。因此,有必要對大學生進行終身健身觀念的培育。
4.4、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非常有限
學校大部分的同學都可以有規律地進行體育鍛煉。63.78%的學生認為,他們將會積極參與此次活動。而在其他的課余時間里,大部分的學生都不會去做運動。當被問及周末,有沒有運動計劃時,僅有12.46%的學生有,37.24%的學生會把運動計劃成睡懶覺、做兼職、上網、玩電腦、玩手機、看電影和朋友一起逛街。由此可見,高職生在業余時間基本上都不參加體育運動。
4.5、體育課的效率有待提高
在調查中可以看出,學生十分喜愛體育課,并且不想讓體育課被占用的有98.87%;能夠有效地使用體育課的時間,并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有24.28%;對目前的課程總體上來說是比較滿意的,能夠按照規定完成所需的運動量的有52.33%;學生對目前的課程安排不太滿意,只有28.83%的學生覺得課程安排的靈活性較低。從這一點來看,目前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僅僅是滿足學校的課程設置,與普高的“模塊化”培訓模式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4.6、長時間使用電腦和手機
計算機等電子產品,作為現代化的生活工具,已逐漸成為廣大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日常生活、生活、娛樂的重要手段,對其產生了嚴重的依賴。根據調查,72.82%的學生每天都會用電腦、手機進行學習、娛樂,但是,他們經常用電腦、手機,這對他們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看電腦、看手機的人,經常會出現頭疼、肌肉酸痛、頸椎疼痛等問題,還有一些人還得了頸椎疾病,成了“低頭族”,有些人還會出現關節、肩膀、手腕、背部等地方的疼痛、腫脹、麻木等問題。
5、提高高職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對策
5.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體育健身意識
首先,要強化對大學生“健康第一”的體育觀念的認識,并增加參與體育活動的家庭成員數量。同時,也為全面推進全民健身運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其次,加強大學生身體素質教育,增強大學生身體素質教育的緊迫性。
5.2、要不斷加深大學生對體質健康的認識
目前,大學生對身體素質的認識還比較薄弱,對身體素質和身體素質的認識還不夠深入,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學校和家長要齊心協力,家長不能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也要多參加一些體育活動,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也可以舉辦晨跑,一是改變大學生愛睡晚起的壞習慣;二是通過晨跑的鍛煉,提高全校學生的身體素質;最后,學校要定期開展身體素質測試,使學生能夠及時地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并有針對性地開展體育培訓,使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運動項目,以豐富其體育生活。
5.3、要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學習的最好的老師,只有對體育運動有興趣,他們才會去運動。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讓學校的體育培訓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不能只是讓學生們通過跑步、跳遠等項目來進行訓練,還可以以學生們的個人興趣為基礎,來制定與之相適應的運動計劃。比如,許多男生都比較喜歡籃球、羽毛球等球類運動,所以體育老師就可以對他們的這方面的興趣進行培養。而大部分的女生則是喜歡跑步、打羽毛球,因此在進行體育培訓的時候,對女生就可以將培訓的重點放在羽毛球和跑步上。除此之外,學校要多舉辦一些賽事,比如班級之間的籃球比賽、羽毛球比賽等。在這樣的比賽氣氛下,可以讓學生的運動熱情得到充分的激發,從而可以積極地參與到體育鍛煉當中,讓自己的體育生活方式得到持續的充實。
5.4、明確鍛煉目標
每個人參與體育鍛煉的目的都是不一樣的,要遵循“因人而異、區別對待”的原則。以學生的體質為基礎,合理地制定自己的訓練計劃,確定自己的訓練目的,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通過合理的、科學的訓練方式,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只有在訓練中始終保持一種愉快的情緒,才能獲得良好的訓練結果。在體育培訓中,應克服盲目的運動方式,以免影響到體育培訓的質量。
5.5、合理安排鍛煉時間
以學校的特點為依據,通常情況下,是以一學年或一學期作為一個鍛煉周期,確保學生每天都有1h或更多的體育鍛煉時間。除了學生要按時正常參加由學校統一安排的晨操和課外體育鍛煉活動之外,在其他業余時間,還應該自行安排進行鍛煉,培養出一種自覺鍛煉的良好習慣。
5.6、合理選擇鍛煉內容
體育鍛煉的內容、方法都有自己的特點,不同的體育項目的運動方式不同,對機體的影響也不一樣。同時要注意選擇一些與之相匹配的運動項目,比如慢跑、跳繩、打籃球、游泳等。只有對運動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才能取得良好的運動效果。
5.7、培訓內容改革
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體育課,既要突出其自身的特色,又要做好培養學生成為職業化人才的準備。在此基礎上,結合大學生的專業特征,對其進行了改革,對其進行了培訓資源的優化,對其進行了全面的教育,并對其進行了全面的教育。使學生對這一行業有更多的認識,如職業疾病的發生、發生、防治等,專業要求的體質健康和運動方式等。要結合現實條件,進行一些競技活動,為了更好地長期的發展,要具備的競爭能力和終身鍛煉意識,要學會更多的運動技術。在培訓內容上進行多方位的革新,進行有針對性的體育培訓,讓他們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培養他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讓體育培訓變成一門能夠推動他們成長的學問。
5.8、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在這一環節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要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出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案,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為了滿足新世紀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迅速發展的需要,必須重視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提高高等職業技術培訓水平,提高高等職業技術培訓水平。培養其具有自主學習和創新的意識,持續地學習新的體育培訓理論、培訓改革理念,持續地對自己的職業技術進行改進和提升,為推動學生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5.9、改革評估制度
當前,在高職院校中,學生的成績評價以技術考試為主,這導致了學生對學習體育的價值有了一個錯誤的認知,同時也對學習體育喪失了興趣,而且評價手段比較單一,沒有能夠將學生的個體特征表現出來。無論是在公平方面,還是在學生將來的就業方面,都存在著客觀性、針對性不足的問題。因此,構建一套科學、健全的高校體育培訓評價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將對學生的終結性評估和對體育課程過程的學習評價相結合,既要對學生的技術技巧、對知識了解的程度進行考察,還要對學生的參與度與認真程度、養成的習慣等進行考察,從多個方面展開綜合的評定,最后得出一個科學、合理的評估。
6、總結
綜上所述,在職業技術學院中,經常進行與自身體質相適應的運動,并注意合理膳食,對自身的體質改善有很大的益處。養成謙遜等意志力品質。大學生能維持良好的心態,積極樂觀。參加一些積極的、健康的各種課外文娛活動,不僅有利于身體健康,而且對人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新萍,楊茜.中國學生體能素質持續下降的制度反思[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11) .
[2]劉亞平.讓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成為常態化標準——河北省石家莊市學校體育采訪紀實[J].中國學校體育,2012(5) .
[3]李小偉.為了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健康——中央7號文件暨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5周年追述[J].體育教學,2012(6).
[4]程真真,夏露.國際田聯少兒趣味田徑對少兒體質的影響[J].青少年體育,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