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時期,高中學校體育教學改革進程不斷加快,對于體育場地以及器材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過往體育場地器材管理模式已經難以滿足需求,需要結合體育教學需求,改變傳統場地器材管理控制模式,積極主動針對場地器材資源進行開發,為體育教學活動開展提供良好服務。基于此,本文就立足于學校體育場地器材,針對高中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的管理控制進行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高中學校" 體育場地器材" 管理
中圖分類號:G818"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8902-(2023)-06-150-3-LY
作者簡介:張欣(1972-),男,漢族,山東曲阜人,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體育教學。
體育器材是學校擁有的硬件設施以及固定資產,也是學校組織實施體育教學的重要工具。目前國家積極提倡素質教育教學,十分關注學生機體素質的培養,使得體育教學范圍不斷擴大,體育教學得到有效改革,新型的體育器材逐步增多,各類精細化器材被引入到體育場地中,為體育活動開展提供巨大支撐的同時,也帶來一定挑戰,需要結合體育教學特征以及體育器材應用要求,強化體育場地器材的管理控制,不斷提升體育器材管理效率和質量,以此來保證體育場地器材具備的功能作用可以有效發揮。
1、高中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管理的重要性
學校體育場地器材是學生落實體育活動的重要場所與工具,也是學校順利組織實施體育教學任務的重要硬件設施,對于學校文化環境改善、教學安全保證以及教學理念改善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一是學校體育場地器材控制管理是校園建設與管理的范疇,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學校校貌校風,展現著學校辦學風貌和水平;二是體育場地器材是體育課程教學順利落實的關鍵所在,也是學生體育課堂當中展開學習活動的基礎手段。安全、豐富、科學合理的場地與器材有利于學生熱情參與,真正實現強健體魄的目的,而若是器材出現破舊、損傷以及年久失修等各類問題,則極易引發危及學生安全的意外事故。因此,定期組織實施場地器材管理十分重要,既是體育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也是消除各類安全隱患,維護與保障師生健康安全的關鍵舉措;三是高中學校體育器材以及場地與多媒體設備、音樂廳以及教學樓等相同,是學校必須要具備的教育設施,也是維護和保障教學活動穩定落實必備條件之一,對于體育教師教學任務以及水平落實有著極大的影響。在體育場地器材開展時期,可幫助體育教師教學質量水平提升,豐富與優化教育教學內容,創新、改進體育教學觀念,為體育教學改革活動落實提供支撐。
2、高中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管理原則
2.1、規范合理化原則
高中體育場地器材主要包含體操器材、田徑器材、輔助器材以及競賽專業器具等不同類型,從原有固定的器材到室外可移動的低值容易損耗的物品達到上百多種,分類比較多,種類十分繁瑣復雜。因此,對高中學校場地器材組織實施管理時期,必須要依據規范合理化原則,將其貫徹落實,建立嚴格、穩定的管理控制程度,包括租借流程、負責人員以及處罰管理規定等,只有展開規范合理管理,才可讓師生上課秩序以及教育教學應用效率得到有效保障。
2.2、“以生為本”原則
學生是體育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角色,既是教學工作實施對象,又是教學活動相關參與者,對于教學任務落實以及教師能力水平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激勵作用以及信息反饋功能。因此,在管理學校體育場地器材時期,需要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觀念,重視學生體育知識學習需求,把握學生內心訴求以及切實體驗,借助問卷調查的模式,聽取學生對于場地器材管理意見的反饋,并積極合理對其進行完善和改進,讓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滿足,持續增強學生對于體育課堂的關注度。
2.3、教育性原則
高中學校內部任何設施都是為全面踐行教育教學理念,培育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才,營造一個和諧舒適的教學氛圍,體育場地器材也同樣擁有良好教育意義。學校組織實施體育場地器材管理控制時期,必須要依托教育性觀念意識,在場地布置、挑選過程中展現鮮明特色以及多樣化觀念,保證體育器材具備的功能作用可以有效發揮。例如:在游泳池、排球場、籃球場等區域設立專屬的標語;在空閑場地或者田徑場地設計聯合器械、吊環、單雙杠、云梯以及壓板等各類設施,以豐富與優化體育課堂活動模式、教育教學內容,讓體育課程改革任務可以深入落實。此外,勤儉節約是我國優良傳統,也是人才培育的最核心內容,雖然伴隨著市場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國民經濟水平不斷提升,但是高中學校,仍舊存在一定的經濟緊張情況,在場地器材管理中實現勤儉節約目的十分重要。
3、高中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管理存在的問題
3.1、體育場地器材管理重視程度不高
從高中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管理控制層面進行分析,沒有引發學校內部各個層次人員的關注和重視,也沒有因此投入大量人力、精力和物力,而是將重點放在場地建設經營層面,長此以往可能會造成場地器材管理控制處于傳統模式當中,進而也導致場地器材管理控制不合理、不到位、不及時,管理效率不斷降低。同時,由于教師、學生以及相關領導人員重視程度不高,對器材定期保養與維護不及時,這對于體育設備的應用壽命將會產生不利影響。
3.2、體育場地器材管理制度欠缺
體育場地器材構建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為運動訓練、體育教育教學提供支撐和幫助。但是從實際層面分析,一方面大多數學校對于體育場地器材構建問題十分關注,但是極易忽略場地器材使用管理工作,缺乏健全完整的場地器材管理控制制度。大部分體育器材都有一定壽命,器材經過高頻率、長期的應用,極易出現磨損情況,特別不依據制度要求展開管理應用,將會導致磨損情況加重,使得器材具體應用壽命縮短;另一方面,許多學校因為缺乏相應制度,沒有強調學生按照規范要求合理應用器材設備,也沒有定期監督檢查器材實際質量,確認其是否能夠繼續應用,對于場地器材日常管理與養護有一定忽視,極易對場地器材正常應用產生嚴重影響,進而引發比較嚴重的安全事故問題。
3.3、體育場地器材類型單一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高中學校體育場地都集中放置在戶外,構建在室內的體育場地器材數量比較少,部分學校甚至并沒有設置體育器材,若是遇到陰雨天氣,大部分體育教師會把體育課程改為自習課。一方面目前體育運動項目數量不多,以常見的體育教學項目為核心,包括乒乓球、足球、籃球等,而鉛球、棒球等各類運動器材實際數量則比較少,部分學校甚至沒有采購使用,導致部分對棒球、鉛球等運動有著濃厚興趣的學生欠缺相應器械,嚴重影響學生體育知識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另一方面學校器材數量相對比較少,難以依托不同體育活動、體育教學內容合理引入應用體育器材,對于器材應用質量效率將會產生影響,對高中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增強也會產生限制,導致學生體育活動積極主動性不斷降低。
3.4、社會資金參與不到位
現階段,高中課堂場地器材資金重點來自政府,政府是資金獲取的主體,雖然可以滿足基本場地器材建設需求,讓體育器材建設需求得到適當滿足。但是從實際層面分析,現階段體育場地改革轉型進程不斷加快,對于體育場地器材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不斷提升器材建設投入量以及時效性,這也使得單純依靠政府資金投入已經難以滿足需求,可能會導致場地器材出現應用不平衡、頻率次數不恰當等各類問題。而目前大部分高中學校社會號召力欠缺,社會資金投入比較少、來源單一,并沒有社會組織愿意引入資金組織實施課堂建設,這對于學校體育場地建設將會產生限制和影響,更不利于體育設備的引入,長此以往可能會導致體育場館逐漸衰落,更難以真正實現全民健身目標。
此外,目前伴隨著時代快速發展,部分居民對于健康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當其擁有空閑時間時,就會選擇去就近場地參與體育鍛煉,借助空閑時間鍛煉身體。但是目前大部分高中學校并不會開放體育場地,體育場地設施具備的功能作用難以有效發揮,無法從中獲取更多的費用。
3.5、管理人員專業水平欠缺
專業管理人員是保證高中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管理質量深入提升的關鍵手段,也是高質量落實體育教學的重要手段。但是現階段,高中學校組織實施體育場地器材管理中,存在的最顯著問題就是專業管理人員欠缺,相關管理人員觀念意識不足,對于管理工作實施效率將會產生嚴重的影響,也難以從根本層面助推高中學校體育場館的快速發展。同時,在高中體育場地器材管理時期,對于新興技術手段有著較高的要求,而當前大部分管理人員專業能力水平欠缺,對于新型管理手段掌握不到位,可能會對高中體育教學落實產生一定影響和限制。
4、高中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的管理策略
4.1、改善體育場地器材管理意識,構建良好的體育場地器材管理氛圍
體育場地器材管理的最主要目的是為運動訓練以及體育教學提供一定支持和幫助。對此,必須進行重點的關注,深入研究和分析體育場地器材建設的要求,保證場地器材管理效率以及規范合理性。一是明確指出體育場地器材管理價值,積極合理設立專屬的體育器材管理手冊,將管理手冊為學校管理層、教師以及學生宣傳推廣,讓師生以及管理層對于場地器材管理標準、任務有一個正確良好的認識,按照規定要求使用場地器材;二是做好高中學校體育器材管理氛圍改善,在體育場地設立專屬的體育器材管理標語,時刻提醒師生科學合理應用體育場地器材。同時,還需要借助互聯網科技,定時對外傳達體育器材引進要求、管理標準。
4.2、構建完善的體育場地器材管理制度,深入落實體育場地器材管理
體育場地器材管理工作是一項需要長期開展、系統化落實的工作,學校若是要想深入助推這一工作高效落實,就必須要創設一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作為支持。學校可以依托實際情況,制定詳細規劃標準,對師生體育活動行為進行控制監督,同時為體育場地器材管理活動開展提供支持和幫助。特別是現階段,場地器材通常會搭配有關的課程,如專項訓練、體能訓練課程等,為保證器材能夠得到科學合理應用,需要設立完整、健全的學校主管、體育部門負責、體育場地器材專業工作人員互相配合的三級管理機制,制定長期、完善的規章制度,保證體育器材能夠得到科學合理應用。學校從長期管理器材需要在學校組織引領下,由主管人員分工展開主管,針對現有的器材管理問題進行分析,對各類體育場地器材相關制度引導校黨委討論交流決定,體育部門負責人在主管工作人員引導帶領下,深入落實管理制度體系,讓場地器材管理使用可以按照規定要求落實。一般來講,體育場地器材管理制度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一是制定完整的場地布局規劃建設制度,設立明確的場地應用標準以及場地建設計劃,先針對體育場地展開劃分,后結合教學需求設立專屬的教學活動場地,為體育課程教學以及體育訓練活動開展提供支撐,同時要設置專門的體育場地管理規定,明確指出場地管理具體要求,讓體育教育場地具備的功能作用可以進一步發揮,持續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水平;二是制定明確體育場地器材使用制度,結合體育場地教學需求制定完整的使用機制體系,包括嚴禁車輛隨意在體育場所內停放;所有工作人員不可隨意損壞或者占用體育場地;禁止在體育場所內存放各類與體育訓練與教學不相關物品;體育場所使用必須嚴格依據制度規定要求,避免出現不合理、不科學使用問題。此外,還需要結合體育場地器材建設管理要求,構建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保證場地器材安全管理工作可以穩定落實。
4.3、做好學校場地器材配置,增強體育場地器材利用率
高中學校體育場地最主要、最核心功能就是為體育教學開展、體育競賽以及校隊訓練提供場所,為保證場地功能作用可以發揮,需要積極合理結合體育課程教學需求,引入新型的場地器材資源,淘汰落后、安全隱患較大的場地器材,以此來為場地器材管理工作深入落實提供支撐和幫助。一是組織專業學者在試驗調查的基礎上,結合高中體育教學需求,制定專屬的、針對性的體育器材設施配置目錄,目錄主要依托學校體育教學、學生數量等各類要素,對不同類型學校設立專屬的體育場地,明確器材配置重點,以此來保證體育活動可以穩定落實;二是優化學校體育場地、空間搭配,遵循多功能以及優化策略組織實施體育場館、體育基礎設施開發建設活動,讓不同場地空間能夠互相搭配,為學校體育工作提供服務;三是依托因地制宜原則觀念,結合學校特征,因地制宜搭配器材設施,例如:可結合學校所在地貌地形開發專屬、特色的體育器材,切忌出現跟大流,一味參考其他學校;四是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鼓勵師生結合自身要求,自主制作體育器材,提升場地器材建設管理精細化、現代化水平,讓場地器材存在的緊缺問題得到適當解決,為后續場地器材管理活動開展奠定基礎。此外,高中學校體育場地器材開發配置時期,還需要將安全放在最主要位置,各個場地開發時期都需要結合標準手冊開展,如《田徑場地設施標準手冊》等,為后續安全管理工作開展提供支持。
4.4、增加體育場地器材資金投入量,保證體育場地器材管理效率
為保證體育場地器材管理工作可以深入落實,需要結合體育場地器材實際管理要求,進一步提升資金實際投入量,維護與保障場地器材管理工作實施效率。一是在體育場地器材類型層面,適當加大資金投入量,讓器材類型能夠更加豐富多元,例如:采購羽毛球、棒球、標槍、鉛球等多種不同類型的運動項目,讓 喜好各類不同運動項目的學生都可以找到相應的器材,讓體育運動活動可以有序、順利落實,盡量滿足學生體育運動參與需求;二是學校要積極合理展開室內體育場地的建設,構建室內乒乓球室、室內羽毛球室、室內體操室以及排球室等,盡可能讓室外環境因素對于體育活動帶來的影響和約束問題減少,讓室內與室外體育教學活動可以互相彌補,為體育教學活動順利、高質量開展奠定良好基礎。此外,在目前環境當中,民眾健康意識有一定的提高,對于體育需求持續增加,基于此,需要規范合理使用高中學校體育場地器材,讓民眾對于體育場所實際需求得到有效滿足。學校可選擇合適的時間,將本校部分體育場地器材對外開放,組織構建體育競賽活動,深入、全面推進校企合作,不僅可以讓學校內部師生體育訓練以及教學需求得到滿足,也可以拓展資金來源渠道,讓社會企業積極主動參與到高中體育課堂建設中,提供充足的資金,持續提高體育場地器材實際使用效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高中學校在開放體育場地器材時,需要構建專屬的場地器材養護制度,做好體育器材使用引導,保證場地器材能夠得到高質量、全方位應用。
4.5、構建完善的管理團隊,深入落實體育場地器材管理任務
現階段,許多高中學校場地器材管理工作人員都是非專業的管理人員,并且年齡比較大,為管理工作落實帶來一定限制和影響。對此,一方面需要積極主動引進能力優異的場地器材管理工作人員,為管理團隊補充更多新鮮血液,保證新引進的工作人員擁有優異的信息素養、管理意識以及技術能力,讓體育器材管理團隊工作水平以及能力可以不斷提升;另一方面還需要針對現有的體育場地器材管理團隊工作人員展開培訓,制定完整的培育計劃和任務,定期組織落實培訓考核活動,要求管理工作人員依據規定要求落實場地器材申領、歸還,不僅可以讓管理人員工作質量和效率得到提高,還可以保證體育器材得到充分利用,促使管理人員工作能力水平不夠優異問題得到解決。
5、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的管理是保證體育教學活動深入落實的重要手段,需要對其進行重點關注,明確掌握場地器材管理重要性以及管理控制原則,分析現階段高中體育場地器材管理存在的問題,制定完整、健全的體育場地器材管理制度,不斷提升管理人員工作意識,加大體育場地器材實際投入量,讓體育場地器材具備的功能作用可以深入、有效發揮,進而為高中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增強提供支撐和幫助。
參考文獻:
[1]趙祥云.重大自然災害后影響學校體育場地器材變化的發展研究——以四川省青川縣為例[J].內江科技,2022,43(1).
[2]張姣.現代網絡下如何促進學校體育場地與器材管理分析[J].山西青年,2021(8).
[3]吳永奎,李慶有,虞燦星.農村社區和學校體育場地器材共建共享的困境與出路[J].湖北體育科技,2020,39(7).
[4]劉殿永.如何加強學校體育器材配備來適應中招體育考試的需求[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24).
[5]陸栗杉.凸顯高效,科學管理——新時期學校體育器材設施的有效利用[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5).
[6]何垣鋒,朱瑜,郭立亞等.中學學校體育引入新興運動項目可行性分析與發展策略討論[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1,14(14).
[7]管沐麟.小學體育器材的開發與運用現狀研究——基于上海市“小學體育興趣化”課程改革[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1,29(3).
[8]朱春成.對靜海區陳官屯鎮農村學校體育器材開發與利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20).
[9]陳丹利.體育強國建設背景下技工院校體育社團發展路徑研究——以南京工業技術學校為例[J].青少年體育,2022(6).
[10]徐政權,金剛.蘇州市中小學校體育場地對社會開放的現狀研究——以蘇州高新區中小學校為例[J].青少年體育,2022(10).
[11]謝洪偉,許月云,鄭志強等.學校體育場地對外共享的博弈演化與協同治理研究:以福建省廈門市為例[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十二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專題報告(體育管理分會),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