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來新加坡是中國最大的外來投資來源地之一,而中國則是新加坡最大的商品貿 易伙伴國,兩國互惠互利的友好關系,根深葉茂,如今更迎來新篇章。
今年4月,新中關系升級為“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的合作伙伴關系”。除了在傳統領域,雙方也加強在綠色轉型、數字經濟、科研合作、藝術文化交流等領域的創新合作。自年初中國放松疫情管控后,新中領導人互訪頻密。我國李顯龍總理、黃循財副總理等多位領導人都到訪中國;而廣西、上海、福建、重慶、江蘇等中方領導也陸續訪新,深化各領域的密切交流。
10月18日,中國公布了第三季經濟同比增長為4.9%,優于預期,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創六個月新高,工業和服務業也繼續擴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中國經濟回穩,相信全年能實現5%左右的增長,這對亞太經濟來說是振奮人心的。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也步入10周年的里程碑,10月18日在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體現了碩果累累的進展。就在上周,新加坡也表達法務合作意愿,作為中立平臺為“一帶一路”的國際商事爭端提供解決方案。
今年的中國﹣東盟博覽會開幕式上,中國總理李強道出:“習近平主席精辟概括的‘親、誠、惠、容’四個字,既是中國周邊外交方針的基本取向,也是睦鄰友好的相處之道,更是中國和東南亞共創美好未來的重要法寶。”一番見解令人對亞太攜手互惠的未來更具信心:“親”代表的是促進各國人民的感情交融;“誠”意指中國愿打造優良商業環境,贏得投資者信任;“惠”即拉緊利益紐帶,擴大進口東盟國家特色產品,優化地區互聯互通水平;“容”代表擴大開放的胸襟,對接發展戰略,推進經濟一體化。
本屆東博會也是新加坡和區域企業展示實力的有效平臺,在場包括了20多家新加坡杰出企業展出的教育、食品、旅游、專業服務等產品及服務。他們具備專業技術、東南亞特色、熟悉中國市場需求的多重優勢,非常有潛力推進新、中甚至亞太的互補合作。
回溯今年5月,我率團到北京、天津、重慶、成都和上海考察時,也備受新中合作成果鼓舞。新加坡在中國一些大城市的“存在感”已相當顯著,從房地產、物流到建筑、養老護理、電子商務等企業,都在當地茁壯發展。“新加坡品牌”的良好口碑顯得相映生輝。
今年9月,我再次率團參加澳門中華總商會的110周年慶,順道考察了澳門經濟轉型緊密依靠的腹地——廣東深圳、橫琴等地的商機。途中有幸參觀華為東莞總部,目睹中國科研實力,深信亞太經濟在科技推動下能實現深廣的發展。
看到當今全球局勢中地緣政治動蕩和信任缺失,我倍感擔憂。亞太區域要保持穩健成長,經濟體之間彼此互補、借力及信任,是不能或缺的。面對全球化挑戰的嚴峻局勢,各國更應具備眼光與智慧,不可因小失大,秉持中華文化的價值觀中的“誠信”,如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當年本著“誠信、誠意、誠實”的堅定信念,贏得國內外的信任、信心與信用,使新加坡成長與壯大;同時,堅守著前瞻性的胸懷、團結的力量、調解分歧的誠意,必然促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企業之間的交流,及經貿之間的互聯,都更勝一籌。
新加坡企業樂見的是:當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經濟出現復蘇信號,非常欣慰看到中國推出一系列與時俱進的政策與措施,改善其營商環境與管理框架;及在“中國大門只會越開越大”的同時,衷心認為中國應加大力度優化吸引外資的政策、法律制度與待人處事的守則,以借勢這最佳良機;而新加坡也能繼續發揮好東南亞金融和經貿中心的功能,帶動更多外資和商機進入中國。我也有信心新加坡能繼往開來,本著“全方位、高質量、前瞻性”合作精神,中國的經濟發展也一定能攀新高,共創亞太經濟的康莊大道。
(作者是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
來源: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