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 2018年重組以來,貴州現代物流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物流集團)始終堅持以黨的建設為統領,緊緊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主戰略,聚焦“現代物流”“農產品流通”“大宗商品供應鏈集成服務”三大主業板塊,基本構建了“以銷定產、以產促銷、以產帶產”的上接生產端、下連市場端的流通供應鏈體系,成長為貴州第一家本土AAAAA級綜合物流企業。物流集團廣大干部職工立足三大主業,在黨建引領、疫情防控、數字化轉型、黔貨出山等方面迎難而上、主動作為、開拓創新,推動物流集團取得一系列成績,涌現出了很多先進典型,充分展現了物流人充分展現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干實干、后發趕超的新時代貴州精神,是現代物流集團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力量。
蔬菜產業發展引領者:劉博
劉博,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海洋地質專業碩士研究生,現任物流集團下屬貴州蔬菜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州蔬菜集團)總經理助理、貴州蔬菜集團第一聯合黨支部支部書記,貴州蔬菜集團貿易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他黨性強、業務精、工作實、作風正,在工作崗位上銳意進取、敬業勤業,是一位具有鉆勁、干勁、闖勁,能吃苦、善思考,有責任有擔當的優秀共產黨員和年輕干部。他先后獲得“貴州現代物流集團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物流集團優秀共產黨員”、貴州蔬菜集團“2020年度優秀中層干部”“全省蔬菜產業先進個人”、2022年貴州省第二屆“最美勞動者”榮譽稱號。
身先士卒,擎旗攻堅的急先鋒。作為蔬貿聯合黨支部書記和蔬貿公司執行董事,劉博堅定踐行“一個支部一個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理念。2022年,在上海和貴州疫情多點暴發的特殊時期,按照蔬菜集團應急保供工作方案,他帶領業務骨干沖鋒一線,帶領黨員及業務骨干成立疫情應對小組,第一時間緊急組織蔬菜貨源、分揀包裝、統籌物資調運,積極參與上海寶山區楊行鎮及貴州省內的蔬菜抗疫保供工作。累計為上海市寶山區供應蔬菜包16.56萬份,蔬菜達800余噸;向貴陽市平價供應各類生活物資包(蔬菜、臘肉、糧油等)共計80.4萬份,總計2807噸;向畢節市保供蔬菜包約6萬份;向興義市3所高風險地區學校保供學生用餐食材。
勤勉奉獻,經營發展的實踐者。劉博始終奮斗在集團現代農業板塊發展的第一線。他于2019年2月調入1725蔬菜專班,并作為骨干人員對全省41個縣區農業產業情況、農產品流通情況和冷鏈配送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積極探索貴州蔬菜產業發展和商貿物流發展路徑。他結合威寧縣農業產業發展新形勢,提出充分利用學生團餐“七進”市場有效支撐當地農業產業發展的建議。他的建議得到集團黨委認同,并總結為“威寧123”校農對接產銷幫扶模式,得到省領導贊同并要求在全省推廣復制,打造了集團公司農產品流通渠道的“壓艙石”。脫貧攻堅關鍵時期,他作為產銷工作小組骨干成員,利用省內外流通渠道構建蔬菜助銷機制,及時化解了“9+3”縣區中的10個縣蔬菜滯銷風險。作為項目具體負責人,成功引入省農業現代化基金對蔬菜集團實現戰略股權增資2億元。增資后蔬菜集團資產負債率從46.92%下降到34.24%,大大提高了融資能力,助力蔬菜集團的高質量發展。
快速成長,業績提升的加速者。2022年3月任貴州蔬菜集團貿易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以來,劉博著重從目標設定、管理計劃、組織資源等方面不斷地提升認知及管理能力,帶頭拓市場、鏈基地、調模式、降風險,面對復雜市場環境,緊盯年度目標任務,凝聚共識,全力拓展社會化團餐配送業務,積極構建農產品供應鏈體系,抓好省內外貿易,對鏈接基地實現蔬菜貨源“價、量、質”三方面管控,夯實蔬菜大流通貨源基礎。2022年蔬貿公司累計完成利潤總額為849萬元,是全年預定目標的181.02%,通過農產品貿易鏈接60個合作社共同發展,帶動11015名農民增收,取得了疫情保供和生產經營“雙勝利”的良好成績。
助力鄉村振興實干者:駐村第一書記吳朝勇
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吳朝勇同志被物流集團派駐到普安縣黃家壩村任第一書記。任職期間,他忠實履職,創新“一宣六幫”方式,理順了“1+1+6+Q”發展模式,是一位助力鄉村振興的實干者。
理清駐村工作思路,發展鄉村振興產業。駐村后,吳朝勇深入調研,根據當地長期形成的種養習慣,結合市場需求、村情資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多次同黨支部研判,提出黃家壩鄉村振興“1+1+6+Q”發展模式,向物流集團申請幫扶資金70余萬元,發展生態優質蔬菜(大蔥)、工業辣椒、薏仁米種植產業,動員村民發展林下散養烏金雞、生態河水魚養殖產業,經濟農作物種植達2200余畝,養殖魚27000尾,養殖雞近2000只,受益農戶超過270戶。
為擴大薏仁米種植,多種方式聯系省外農業公司簽訂收購協議,形成了穩定的產銷對接,薏仁米種植從以前的200畝擴種至1400畝,簽約受益群眾163戶,戶均增收5075元,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通過與全村養殖大戶共商,成立了“黃家壩黃牛產業+聯戶長服務平臺”,村民養牛積極性增加,黃牛養殖數量大幅提升。
一件事接著一件事干,他用腳步丈量農村,用心為民辦實事。群眾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他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駐村第一書記抓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服務員”角色。
抓實黨建工作,筑牢基層組織。“第一書記必須抓好黨建,要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黃家壩落地生根。”吳朝勇說。他表示,要把強黨建作為重要工作,同村黨支部一道,通過“三會一課”帶領村支兩委、駐村干部及全村黨員認真學習精神,將學習變為“必修課”。
駐村期間,吳朝勇吃住都在村里,常常深入田間地頭,扎扎實實開展各項工作,切實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駐村兩年來,通過黨員大會和群眾院壩會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14場次,教育引導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通過一系列工作開展,加強了黃家壩村的黨建工作,為打造“黃家壩三牛精神鄉村振興先鋒”基層黨支部品牌,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打下扎實基礎。
用心用情辦實事,實干助力鄉村振興。通過“日走訪、深入談、隨機問”等方式,吳朝勇帶領村支兩委、駐村干部及全村黨員,扎實開展監測幫扶。對發生重大疾病、家庭發生重大變故的群眾,發揮單位后援作用,以一個黨支部點對點對接支持幫助,對全村277戶建檔立卡戶實施分類辦法監測。
他重點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推行限時辦結、約時辦理、掛牌服務,會同村干部幫助困難群眾解決“急難愁盼”的問題,如殺豬、接送小孩上學、接送村民趕集、幫助村民收稻谷、協調就業等212件次,增強了村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他重點圍繞提升鄉村治理,推動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協調集團及相關部門資金20.5萬元,為黃家壩村沒有路燈的上寨組安裝了太陽能路燈,點亮了“美麗”鄉村。

“我在下面開展工作很順利,得益于我們集團領導的支持和信任。”吳朝勇說。他不是一個人在奮斗。他所取得的成績,離不開物流集團的支持和集團駐普安縣鄉村振興工作隊的緊密協作。
駐村以來,吳朝勇始終對黨忠誠,積極學習宣傳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和州、縣鄉村振興政策要求,夯實了生態黃家壩、休閑黃家壩、浪漫黃家壩的發展基礎,做到了“守土有責、守土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