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究宮腔鏡電切術與宮腔鏡診刮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伴不孕的臨床療效,以及對患者經期時間、月經量、炎癥反應的影響。方法 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將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白山市中心醫院收治的100例子宮內膜息肉伴不孕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宮腔鏡下診刮術治療,研究組患者實施宮腔鏡電切術治療。術后均隨訪1年。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術后3個月經期時間、月經量,術前、術后1 d炎癥因子水平,以及隨訪期間復發與妊娠情況。結果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術后3個月研究組患者經期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月經量顯著少于對照組;與術前比,兩組患者術后1 d血白細胞、超敏-C反應蛋白、中性粒細胞水平均顯著升高,但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術后6個月及術后1年復發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術后1年妊娠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lt;0.05);研究組患者術后3個月復發率低于對照組,術后6個月妊娠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結論 與宮腔鏡診刮術比,宮腔鏡電切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伴不孕患者效果顯著,對患者機體損傷小,有利于減輕術后炎癥反應,復發率低,可以提升妊娠率。
【關鍵詞】宮腔鏡電切術 ; 宮腔鏡診刮術 ; 子宮內膜息肉
【中圖分類號】R71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10.0054.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10.018
子宮內膜息肉是臨床常見的婦科疾病,是因子宮內膜受到刺激引發的血管與組織過度增生所形成的,該病是由內膜腺體與間質兩部分構成,多發于宮頸、宮體及宮腔底部,會使患者出現經量過多、腹痛、陰道不規則流血等癥狀,甚至可能導致患者不孕。伴隨人們生活作息及生活方式的改變,此疾病的發病率逐漸上升,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所以需要積極開展相應治療[1]。目前臨床治療子宮內膜息肉常用宮腔鏡診刮術,雖然可獲得一定療效,但可能會對患者子宮內膜產生損傷,繼而引發感染、子宮穿孔等并發癥,不利于患者預后[2]。宮腔鏡電切術作為一種相對理想的治療方式,操作簡單,療效顯著,并在切除息肉時保證子宮內膜的完整,安全性較高[3]。本研究旨在分析宮腔鏡電切術與宮腔鏡診刮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伴不孕患者臨床療效,以及對患者炎癥反應、復發率、妊娠率的影響,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將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白山市中心醫院收治的100例子宮內膜息肉伴不孕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3~37歲,平均(29.67±1.63)歲;有流產史患者20例;單發息肉20例,多發息肉30例。研究組患者年齡24~39歲,平均(30.62±1.69)歲;有流產史患者22例;單發息肉25例,多發息肉2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婦產科疾病臨床診斷與治療》 [4]中子宮內膜息肉診斷標準者;經病理組織檢驗確診為子宮息肉;夫妻生活正常,男方精液檢查提示正常;符合手術指征患者等。排除標準:重度宮頸糜爛者;陰道炎、盆腔炎患者;對手術麻醉藥物過敏者;近期子宮穿孔、子宮修補者;凝血功能障礙者等。本研究經白山市中心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的手術均在月經結束后3~7 d進行,術前均進行常規檢查和消毒,使用米索前列醇軟化宮頸,5%葡萄糖液膨宮,使宮壓處于90~100 mmHg(1 mmHg = 0.133 kPa),行靜脈全麻,取膀胱截石位,待擴宮后緩慢置入宮腔鏡。對照組患者行宮腔鏡下宮腔鏡診刮術治療:觀察患者子宮息肉大小及位置,選擇合適的刮匙進行息肉刮除,利用負壓對宮頸進行吸引,術后對患者宮腔進行檢查,對殘留息肉可重復刮宮,以確保息肉完全刮除。觀察組患者行宮腔鏡下電切術治療,術前準備同對照組,觀察息肉大小及位置,利用電切刀將息肉及其根部組織進行電切后取出(環狀電極功率:80~100 W),觀察息肉已切除完畢后,電凝止血。術后對兩組患者均實施抗生素抗感染治療,預防術后感染,并定期隨訪1年。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顯效:術中出血量少,且無并發癥發生;有效:患者手術中少量出血,術后出現少量并發癥;無效:患者術中大量出血,術后出現較多并發癥 [4]。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比較兩組患者術后3個月經期時間與月經量。③比較兩組患者炎癥反應指標,于術前、術后1 d取患者靜脈血5 mL,離心(3 500 r/min,15min)取血清,利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使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水平。④比較兩組患者術后3、6個月及1年復發與成功妊娠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經S-W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采用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3個月經期時間及月經量比較 術后3個月研究組患者經期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月經量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炎癥反應指標比較 與術前比,兩組患者術后1 d白細胞計數、超敏-C反應蛋白、中性粒細胞水平均顯著升高,但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復發及成功妊娠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3、6個月及1年復發率和成功妊娠率均呈上升趨勢,研究組術后6個月及術后1年復發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術后1年成功妊娠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研究組術后3個月復發率低于對照組,術后6個月成功妊娠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4。
3 討論
子宮內膜息肉是臨床婦科中常見的良性疾病,是由子宮內膜局部過度增生所致,表現為突出于子宮腔內的單個或多個光滑腫物,高發于育齡期至絕經后女性,發病原因與患者內分泌紊亂、存在局部炎癥有一定聯系。近年來我國子宮內膜息肉的發病率較高,達到24%~25% [5]。有研究表示,子宮內膜息肉是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會影響到臨床妊娠,且隨著不孕的時間延長此疾病的發生概率也在提高。子宮內膜息肉伴不孕的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①因息肉常發生在輸卵管及子宮結合處,使得輸卵管開口被阻塞,影響精卵結合,導致不孕;②臨床常見子宮內膜息肉改變女性子宮宮腔形態,導致宮腔容積減少,對供血產生嚴重影響,影響受精卵發育,導致不孕不育的發生;③子宮內膜息肉常合并感染,長期炎癥會對宮腔有著嚴重的影響,從而影響精子運輸、存活及著床[6]。因此對于此疾病應及時治療,降低疾病的惡化,保證女性的身心健康,避免不孕情況的發生。
當前臨床手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已較為成熟,手術時間短、安全性高。伴隨醫療水平的快速發展及婦科治療技術的進步,臨床婦科治療開始廣泛應用腔鏡檢查,手術在可視宮腔鏡得輔助下,可以有效地確定病變組織位置,并進行治療。宮腔鏡診刮術使用刮匙對子宮內膜息肉進行表面刮除,可能造成大量息肉殘留,破壞息肉組織,從而影響病理學診斷,嚴重時會對患者子宮造成創傷,出現感染、出血等并發癥,需要大量時間修復,復發率較高。而宮腔鏡電切術治療創傷小,在精準儀器的輔助下可以深入切除子宮淺肌層組織,對息肉的切除更加徹底,效果良好,可以減少術后并發癥,實現疾病的治療與預防復發的目的[7-9]。手術為創傷性操作,易導致組織損傷,造成炎癥反應,子宮內膜息肉患者手術過程中由于宮體充血水腫而腫大、柔軟,壓痛明顯,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增多;超敏-C反應蛋白是機體受到組織損傷炎癥刺激時由肝細胞合成的急性時相蛋白,其水平升高代表患者病情加重。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與術前比,兩組患者術后1 d白細胞計數、超敏-C反應蛋白、中性粒細胞水平均顯著升高,但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宮腔鏡電切術用于子宮內膜息肉患者療效良好,對患者機體損傷較小,有利于術后恢復。
子宮內膜息肉是子宮內膜局限性增生,大體上呈結節狀突向宮腔的病變。子宮內膜息肉由于體內內分泌激素混亂,而造成的子宮內膜腺體、間質和血管形成組織,形成息肉,當息肉發生的時候,它會引起異常的出血情況,甚至可能會影響月經,造成月經量增多或者經期延長[10]。本研究顯示,術后3個月研究組患者經期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月經量顯著少于對照組,提示使用宮腔鏡電切術可以有效切除患者子宮內膜息肉,使月經時間及經量恢復至正常水平。
目前子宮內膜息肉導致不孕的原因尚不明確,但可能與宮腔內占位、息肉位置、基質金屬蛋白和細胞因子的含量增加及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等因素有關。對于存在生育要求的患者,采用宮腔鏡電切術切除子宮內膜息肉損傷小,可以使子宮內膜獲得更好的恢復,變得光滑平整,從而有利于受精卵著床,增加受孕率[11]。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術后3、6個月及1年復發率和成功妊娠率均呈上升趨勢,但研究組術后6個月、1年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術后1年的成功妊娠率高于對照組,提示使用宮腔鏡電切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存在一定優勢,有利于提高患者妊娠率,降低復發率。
實施宮腔鏡電切術治療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手術前對患者進行合理檢查,選擇正確的手術治療方式 ;②術中進行操作時需要輕柔,降低對子宮內膜的損傷,提高宮內壓力,保證內膜褶皺完全平整,使息肉完全顯示,但由于子宮角與子宮肌壁薄弱,因此在進行電切手術時需要把握力度,加以彩超進行輔助,減少并發癥發生,電切時還需要做好止血措施;③患者手術結束后應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12]。實施宮腔鏡電切手術的醫護人員需要具有高超的技術,因此更需要醫護人員提高自身操作技能。因宮腔鏡電切術治療費用相對較高,因此要與患者實際情況相結合,為患者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制定良好的手術方案,幫助患者降低經濟壓力。
綜上,與宮腔鏡診刮術比,臨床上選擇宮腔鏡電切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療效良好,對患者損傷較小,有利于改善患者術后月經量、月經時間及妊娠情況,降低患者不良反應及復發率,安全性較高,值得在臨床推廣。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未對宮腔鏡電切術可能存在的并發癥進行分析,存在局限性,需要進一步深入探究。
參考文獻
姜伶俐, 吳方躍. 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研究進展[J]. 中國當代醫藥, 2018, 25(28): 29-31, 35.
解紅敏. 宮腔鏡電切術與刮宮術治療多發性子宮內膜息肉的效果對比研究[J]. 世界復合醫學, 2020, 6(7): 62-65.
計雪玲. 宮腔鏡電切術與刮宮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不孕的效果對比[J].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20, 33(5): 785-787.
朱曉芬. 婦產科疾病臨床診斷與治療[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8: 47.
徐靖, 孫苗苗, 張曉童, 等. 子宮內膜息肉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 中國醫藥科學, 2021, 11(20): 68-71.
蔡曉環. 宮腔鏡電切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J].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20, 31(2): 276-278.
陳紅霞, 方春麗, 王輝, 等. 宮腔鏡電切術聯合左炔孕酮宮內節育系統對子宮內膜息肉患者性激素、炎癥因子及復發的影響[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20, 20(19): 3691-3694, 3654.
劉芳梅, 衛金線. 宮腔鏡子宮內膜電切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不孕病人35例效果觀察[J]. 疾病監測與控制, 2020, 14(1): 33-34,"37.
梁顏妹. 宮腔鏡下不同方式治療子宮內膜息肉不孕不育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9, 13(17): 38-40.
徐淑鈺. 宮腔鏡電切術聯合地屈孕酮對子宮內膜息肉患者月經恢復及復發率的影響[J]. 當代醫學, 2020, 26(17): 113-115.
趙寧寧, 商敏. 子宮內膜息肉導致不孕的發病機制及治療進展[J]. 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 2021, 22(6): 671-672.
李雯華, 張秀清, 陳小瑤. 宮腔鏡下電切術對子宮內膜息肉不孕患者手術狀況及妊娠率的影響[J]. 中國醫學創新, 2021, 18(3): 1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