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高頻超聲對凍結肩的診斷價值,為提高凍結肩患者的預后評估效能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選取北京市大興區中西醫結合醫院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凍結肩患者76例(85個患肩)作為觀察組,另選取同期在院內經關節鏡或手術病理證實的其他類型肩痛患者82例(90個肩關節)作為對照組,開展回顧性研究。兩組患者均接受高頻超聲檢查,比較兩組患者喙肱韌帶、肩下方盂肱關節囊厚度,以及兩組患者肩袖間隙低回聲伴血流增多、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積液、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增厚、盂肱關節積液、肩峰下 - 三角肌下滑囊積液等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喙肱韌帶、肩下方盂肱關節囊厚度均顯著大于對照組,肩袖間隙低回聲伴血流增多、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積液檢出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lt;0.05);兩組患者的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增厚、盂肱關節積液、肩峰下 - 三角肌下滑囊積液檢出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結論 高頻超聲可通過盂肱關節囊厚度、喙肱韌帶厚度及肩袖間隙低回聲伴血流增多為凍結肩患者提供診斷依據,并能與其他類型肩痛者進行有效區分,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凍結肩 ; 高頻超聲 ; 盂肱關節囊 ; 喙肱韌帶 ; 肩袖間隙 ; 肱二頭肌長頭肌腱
【中圖分類號】R6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10.0103.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10.034
凍結肩又稱粘連性肩關節囊炎,是一種常見的肩關節疾病,患病初期以肩關節疼痛、活動逐漸受限為主要癥狀表現,隨著病情進展,肩關節軟組織出現粘連和攣縮,可導致患者肩部活動范圍縮小,嚴重影響日常活動。因此,凍結肩應當盡早診斷、及時治療,以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預后。由于凍結肩與其他類型肩痛疾病的癥狀表現相似度較高,為凍結肩的臨床診斷增加了一定的困難[1]。凍結肩的影像學診斷手段中,肩關節造影為疾病診斷的金標準,其主要通過將陽性造影劑注入關節腔內,借以診斷肩關節內、關節囊及周圍某些軟組織損傷與病變,但該診斷方法為有創檢查,且有輻射,一般不作為常規檢查首選[2]。高頻超聲具有操作簡便、無創、可重復等優勢,具有較高的分辨率,有研究指出可應用高頻超聲對肩關節大體解剖學信息和損傷的程度進行檢測,為臨床診治提供影像學依據[3-4],但是目前關于凍結肩的高頻超聲影像學研究較少。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頻超聲對凍結肩的評估價值,為提高凍結肩患者的預后評估效能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北京市大興區中西醫結合醫院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凍結肩患者76例(85個患肩)作為觀察組,另選取同期在院內經關節鏡或手術病理證實的其他類型肩痛患者82例(90個肩關節)作為對照組,開展回顧性研究。觀察組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33例;年齡41~72歲,平均(56.82±4.16)歲;BMI 18.9~23.5 kg/m2,平均(21.46±1.78) kg/m2。對照組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37例;年齡42~73歲,平均(56.67±4.32)歲;BMI 19.1~23.4 kg/m2,平均(21.53±1.65) 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觀察組患者符合《骨關節痛治療與康復》 [5]中關于凍結肩的臨床診斷標準,且肩部疼痛呈持續性鈍痛,多有夜間疼痛加重情況者;對照組患者肩痛伴活動障礙,并經關節鏡或手術病理證實;意識清醒、認知正常,可配合研究者。排除標準:存在既往肩關節外傷史、手術史;因全身性關節炎所致肩關節疼痛及活動受限者。此研究經北京市大興區中西醫結合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檢查方法 兩組患者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日本佳能公司,型號:Aplio 500)檢測,探頭頻率5~14 MHz。患者取坐位,根據歐洲肌骨超聲專業委員會推薦的肩關節超聲檢查方法[6]檢查肩關節,取肩關節中立位,探頭橫置于結節間溝處,顯示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結合縱切面觀察腱鞘有無增厚及積液;探頭于結節間溝處橫切向近端移動并傾斜,顯示肩胛下肌腱與岡上肌腱之間的肩袖間隙,觀察肩袖間隙的回聲及血流信號;探頭橫置于喙突外側與肱骨頭之間,顯示喙肱韌帶并測量最大厚度;上臂內旋外展,手掌緊貼后腰背,探頭置于肩部前上方,觀察肩峰下 - 三角肌下滑囊有無積液;最大程度外展肩關節后,探頭置于腋下橫切,顯示肩下方盂肱關節囊并測量最大厚度;觀察盂肱關節腋下隱窩及后隱窩有無積液。所有數據均測量3次,取平均值。
1.3 觀察指標 ①分析兩組研究對象喙肱韌帶、肩下方盂肱關節囊厚度。②分析兩組研究對象影像學檢出結果,包括肩袖間隙低回聲伴血流增多、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積液、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增厚、盂肱關節積液、肩峰下 - 三角肌下滑囊積液等。③分析高頻超聲對凍結肩和其他肩痛者檢測的影像學圖片。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經K-S檢驗證實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喙肱韌帶、肩下方盂肱關節囊厚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喙肱韌帶、肩下方盂肱關節囊厚度均顯著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影像學檢出結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肩袖間隙低回聲伴血流增多、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積液檢出率顯著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兩組患者的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增厚、盂肱關節積液、肩峰下 - 三角肌下滑囊積液檢出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2。
2.3 典型病例影像學圖片特征分析 觀察組患者1,男性,71歲,肩痛半年余伴活動受限,超聲表現為肩下方盂肱關節囊增厚,見圖1-A;喙肱韌帶厚3.5 mm,肩袖間隙低回聲伴血流信號,見圖1-B;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積液,見圖1-C;肩峰下 - 三角肌下滑囊積液。對照組患者2,女性,47歲,肩部疼痛3月余入院檢測,超聲表現為肩下方盂肱關節囊正常狀態,見圖2-A;喙肱韌帶厚1.6 mm,肩袖間隙正常狀態,見圖2-B;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增厚、積液伴血流信號,見圖2-C;肩峰下 - 三角肌下滑囊增厚伴積液。
3 討論
凍結肩是一種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發生自限性的無菌性炎癥,臨床表現為肩關節疼痛及活動受限,多單側發病,凍結肩疾病的誘發因素較多,其中與年齡、肩部急慢性損傷、慢性基礎疾病、機體免疫功能降低、內分泌水平下降、肩部長期缺乏活動等因素相關,屬于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所致的一種疾病。通常患病肩部活動范圍的大小與病情階段、癥狀表現有著很大的關系。在漸凍期,活動肩部時疼痛明顯,靜息時疼痛相對減弱,活動基本不受限或受限程度較小;當進入凍結期,肩關節疼痛往往明顯加重,外展、外旋、后伸活動明顯受限,可伴有肌肉萎縮;在恢復期,疼痛癥狀明顯減輕,活動功能可在10個月左右緩慢恢復,但有部分患者恢復后仍遺留后遺癥[7-8]。凍結肩雖為自限性疾病,但應當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有利于縮短病程、改善預后。
既往臨床中對肩關節疾病的認識有限,容易與其他有肩關節疼痛癥狀的疾病相混淆。隨著臨床醫師對肩關節疾病的認識提高,以及X線、超聲、MRI、造影等影像學技術的廣泛運用,使疾病的診斷準確率顯著提高[9]。近年來,超聲技術不斷發展,肌骨超聲應用高頻探頭,有較高分辨率,對骨關節、韌帶及肌肉肌腱等可清晰顯像,并在多種肩關節常見疾病的檢查中診斷價值較高,且具有無創、無輻射、可動態觀察、費用低廉等優勢,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重視[10-11]。凍結肩病變累積于盂肱關節囊及周圍韌帶組織,其慢性炎癥及纖維化是凍結肩主要的病理改變。病程早期主要病理改變為盂肱關節囊下滑膜炎,中期主要病理改變為盂肱關節囊及周圍韌帶組織纖維化,關節囊及周圍韌帶增厚攣縮、關節腔容積減小,超聲檢查可發現盂肱關節腔積液,盂肱下韌帶及關節囊增厚,下關節囊腋褶腔隙縮窄或消失,以及盂肱關節間隙狹窄[12]。采取高頻超聲檢查凍結肩,能夠發揮頻率高、波長短、繞射現象小、方向性好、穿透性強等優勢,能準確對患者喙肱韌帶厚度與肩袖間隙回聲、厚度及血流信號、肱二頭肌的長頭肌腱腱鞘是否出現積液、增厚與血流等情況進行觀察[13-14]。肩下方盂肱關節囊厚度、喙肱韌帶的增厚是凍結肩診斷的重要征象,當喙肱韌帶增厚攣縮時,股骨頭處于內旋位,致使肩關節外展外旋受限。相關研究顯示,健康人群雙側肩關節的關節囊厚度大致相仿,但凍結肩患者的關節囊會發生改變,患側比健康側明顯增厚,兩者差值明顯增大[15]。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喙肱韌帶、肩下方盂肱關節囊厚度大于對照組,提示相比其他肩痛者,凍結肩患者肩下方盂肱關節囊、喙肱韌帶明顯增厚。
肩袖間隙為岡上肌腱與肩胛下肌腱之間的解剖間隙,常見病變為肩袖間隙表面組織因感染而致的攣縮性疾病,凍結肩就是其中一種疾病。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肩袖間隙低回聲伴血流增多、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積液檢出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高頻超聲可充分反映凍結肩患者肩袖間隙回聲與血流、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積液情況。肩周炎關節囊的慢性炎癥會引起肱二頭肌肌腱水腫、充血甚至纖維化等,導致腱鞘增厚,且因盂肱關節腔與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相通,凍結肩進展至關節囊攣縮、粘連時,關節腔容積減少,盂肱關節積液受擠壓從而流入腱鞘內[16]。但兩組患者的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增厚檢出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考慮其原因,凍結肩患者肩關節囊的慢性炎癥可引起肱二頭肌肌腱水腫、充血甚至纖維化,可導致腱鞘增厚,其他肩痛患者中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炎亦可導致腱鞘增厚,因此檢出率差異不明顯。本研究認為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增厚超聲表現不能作為凍結肩的獨立診斷征象,需結合肩部其他異常超聲表現進行綜合鑒別。
綜上,高頻超聲可通過盂肱關節囊厚度、喙肱韌帶厚度及肩袖間隙低回聲為凍結肩患者提供診斷依據,并能與其他肩痛者進行區分,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鄭小龍, 楊明宇, 穆米多, 等. 非增強MRI液性高信號在凍結肩鑒別診斷中的應用[J]. 局解手術學雜志, 2020, 29(8): 625-630.
張恒, 楊坤, 李璐. 磁共振肩關節造影檢查在肩關節損傷患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河南醫學研究, 2020, 29(27): 5144-5146.
王洋, 孫廣宏, 王慧, 等. 探討高頻超聲測量盂肱關節下囊厚度與肩關節外展角度的關系[J]. 寧夏醫學雜志, 2022, 44(9): 793-795.
SASANUMA H, SUGIMOTO H, KANAYA Y, et 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short-term clinical results of severe frozen shoulder treated with manipulation under ultrasound-guided cervical nerve root block[J]. J Shoulder Elb Surg, 2016, 25(1): e13-e20.
張曉陽, 殷瀟凡, 宗陽銘, 等. 骨關節痛治療與康復[M]. 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13: 106-110.
MARTINOLI C. 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 Technical guidelines[J]. Insights Imaging, 2010, 1(3): 99-141.
成雪晴, 盧漫, 王躍, 等. 高頻超聲評估盂肱關節下方關節囊厚度對凍結肩的診斷價值[J].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 2015, 31(3): 268-270.
KIN D H, CHO C, SUNG D H. Ultrasound measurements of axillary recess capsule thickness in unilateral frozen shoulder: Study of correlation with MRI measurements[J].Skeletal radio, 2018,47(11): 1491-1497.
彭曉春, 章譯之, 稅琴琴, 等. 超聲與超導磁共振掃描對凍結肩的診斷價值研究[J]. 中國醫學裝備, 2022, 19(11): 97-101.
郭璇妍, 盧漫, 成雪晴, 等. 高頻超聲對凍結肩的診斷價值[J/CD]. 中華醫學超聲雜志( 電子版 ), 2016, 13(4): 258-261.
ABDELZSHER M G, THARWAT S, ABDELKHALEK A, et al. Ultrasound versu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shoulder joint pathologies in a cohor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J]. Int J Rheum Dis, 2019, 22(12): 2158-2164.
張小紅. 高頻超聲雙側對比評估盂肱關節下方關節囊厚度對凍結肩的診斷價值研究[J]. 基層醫學論壇, 2019, 23(28): 4140-4141.
漆家高, 范俊, 鄒曉攀, 等. 高頻超聲在原發性凍結肩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臨床超聲醫學雜志, 2019, 21(1): 29-32.
范俊. 高頻超聲評估盂肱關節下方關節囊厚度用于凍結肩患者診斷[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8, 2(18): 135-136.
錢約男, 胡安鑫, 鐘潤鳴, 等. 肌骨超聲檢查對不同臨床分期凍結肩的診斷價值[J]. 浙江醫學, 2023, 45(3): 284-287, 292.
何麗君, 何蕓, 覃折波, 等. 超聲檢測肩袖間隙對凍結肩的診斷價值[J]. 臨床超聲醫學雜志, 2021, 23(7): 506-510.